2020届晋江市第二中学高三生物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晋江市第二中学高三生物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兴趣小组欲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下图为实验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本实验违反了对照原则
B. 光照对本实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C. 生长素浓度越高,则弯曲角度越大
D. 不会有两种生长素的浓度引起的弯曲角度相同
2.如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如果图示为脑组织,则Ⅱ端比I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O2较少
B.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Ⅱ端比I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低
C.如果图示为肝组织,则饥饿时Ⅱ端比I端葡萄糖含量低、CO2较多
D.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Ⅱ端比I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O2较多
3.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不参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构成
B.溶酶体可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C.用差速离心法不能从细菌中分离出溶酶体
D.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可被溶酶体分解
4.PD﹣1是T细胞表面表达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具有向T细胞转导活化抑制信号的功能,是机体调节免疫应
答和建立对自身抗原免疫耐受的重要“刹车”分子。

正常机体中,组织细胞表面的PD﹣Ll与T细胞表面的PD ﹣1结合,使T细胞活性被适当抑制,避免了免疫过强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在肿瘤组织微环境中,肿瘤细胞通过PD﹣L1的异常表达,启动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的免疫抑制作用,导致肿瘤组织中浸润的T细胞失能,从而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易扩散转移等特征,癌症的治疗非常困难
B.人体的所有细胞都有PD﹣1基因,并都会表达
C.肿瘤细胞通过PD﹣L1的高水平表达,降低肿瘤细胞被免疫系统清除的可能性
D.利用抗PD﹣1单克隆抗体药物进行癌症免疫治疗,利用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
5.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传出神经
B.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
C.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
D.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6.相同质量的脂肪和葡萄糖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 )
A. 脂肪多
B. 葡萄糖多
C. 一样多
D. 无规律
7.具有M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含有a个腺嘌呤,该片段第b次复制需要多少个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A.(2b-1)·(M-a)
B.(2b-1)·(M/2-a)
C.2b-1·(M-a)
D.2b·(M/2-a)
8.以下有关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
B. 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和脂肪酸都含有氮元素
C. 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葡萄糖
D. 人体衰老的特征之一是身体细胞的含水量明显下降
9.结合探索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____________法,进一步证明DNA 是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T2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离心分离;③放射性检测;④用35S 和32P 分别标记T2 噬
菌体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

(3)用被35S 标记的T2 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

10.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可能是()
A.1Ⅱ0或3Ⅱ1
B.1Ⅱ0或1Ⅱ1
C.1Ⅱ1或1Ⅱ2Ⅱ1
D.3Ⅱ1或1Ⅱ2Ⅱ1
11.下列与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既有水的生成,又有水的分解
B. 人体由于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降低,水分等物质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导致组织水肿
C. 如果白天用含18O的水浇花草,周围空气中的、和中都可能检测出18O
D. 种子收获后,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分是结合水
12.温度过高会使唾液淀粉酶永久失活,主要原因是高温破坏了该酶的()
A. 肽键的数量
B. 氨基酸的种类
C. 氨基酸的数目
D. 空间结构
13.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14.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紧密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叶肉细胞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存在着与ATP合成相关的酶
B.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和抗体的分泌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 生物膜系统将细胞器分开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D. 细胞膜上特异性蛋白的存在是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必要条件
15.下列关于蓝藻和伞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蓝藻和伞藻细胞中含有光合色素,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B.蓝藻和伞藻细胞中均有拟核,拟核区域有一环状DNA分子
C.蓝藻和伞藻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其各种生命活动
D.蓝藻和伞藻的细胞膜结构相似,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为膜的基本支架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B.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重组
C.与染色体变异相比,基因突变带来的碱基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不可见
D.DNA中有1个碱基C被T替换,复制3次后,突变的DNA数一般是4个
17.基因工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基因可独立表达且遗传密码具通用性
B.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上定向变异
C.基因工程实施必须具有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受体细胞
D.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养的抗虫植物也能抗病毒
18.ATP、UTP、GTP、CTP是生物体内的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四者除碱基外组成及结构均相同,后三者分别在多糖合成、蛋白质合成、磷脂和脂肪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内大多数吸能反应由ATP直接提供能量
B.UTP中的“U”是由尿嘧啶与脱氧核糖结合形成的
C.四者断裂高能磷酸键为生命活动供能的过程会产生水
D.细胞内生物膜系统构建过程可能与四者都有关
19.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组成高等植物体的细胞,都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细胞进行无丝分裂过程中会出现DNA的复制和染色体的变化
D.可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来研究细胞核的功能
20.下图表示艾滋病患者体内HIV浓度和淋巴细胞数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最初感染HIV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HIV病毒
B.图中实线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感染3年后特异性免疫功能减退
C.HIV病毒可以在人体潜伏多年,最初1年中很难被检测出来
D.感染9年后,感染者常因大量HIV病毒数攻击正常人体细胞而丧命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油菜细胞中有一种中间代谢产物简称为PEP,其运输到种子后有如图所示的两条转化途径。

科研人员根据PEP的转化途径培育出了高油油菜(即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了58%),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与物质C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前者含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据图可知,油菜含油量提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的形成,抑制了酶b合成中的_____________过程,一般在一条mRNA上会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条mRNA上不同核糖体最终形成的肽链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图中信息还提示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油菜的含油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提高酶a的活性B.抑制酶b的活性
C.诱变使基因B不表达D.提高酶b的活性
22.现对某种两性花植物子粒和花色的性状进行研究,子粒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其花色的遗传由两对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

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植物严格闭花受粉,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两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为897黄色圆粒:902绿色圆粒:298黄色皱粒:305绿色皱粒。

根据F1推测Y/y和R/r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两亲本的基因型为:黄色圆粒___________,绿色圆粒____________。

让F1中所有绿色圆粒植株自然生长结实(假设结实率、成活率等均相同),理论上其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

(2)若该植物既可以自花受粉,也可以相互受粉。

①现将某纯合的紫花植株与纯合的红花植株杂交,F1全开紫花,自交后代F2表现为12紫花:3红花:1白花。

将F2中的红花和白花植株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假设每株的结实率、成活率相同,只收获红花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单独种植得一株系,则该株系中开白花植株占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甲让F1紫花植株与F2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得到子代,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子代表现型及数量比是_______________。

②若另选表现型为紫花和红花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4紫花:3红花:1白花,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

23.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

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

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

24.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符合马缨丹初期疯狂蔓延趋势。

(2)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_____。

(3)若图中曲线Ⅱ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毒饵诱杀的办法,则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两点具体措施:_____。

(4)图中阴影部分可以表示_____。

(5)若图中曲线Ⅱ表示有限的条件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则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

(6)如下图为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大的是第_____年,第15年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_____型。

25.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G和g)控制的,一对亲本杂交图解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认为黄果和白果属于一对相对性状,她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遗传因子G和遗传因子g的根本区别是______。

(2)F1中白果的F2中出现白果:黄果=3:1的条件是:①______,②含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随机结合,③每种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且存活率相同。

(3)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遗传因子(A、a和B、b)控制。

现有2棵南瓜植株M、N(一棵圆形南瓜,一棵长圆形南瓜),分别与纯合扁盘形南瓜植株杂交获得大量F1,全为扁盘形,然后进行如下实验。

甲:M的F1的全部与长圆形个体相交,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是扁盘形:圆形:长圆形=3:4:1。

乙:N的F1全部自交,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是扁盘形:圆形:长圆形=9:6:1。

①M的基因型为______,N的基因型为______。

②假定N的F1就是图中的F1中的白果(三对基因独立遗传),那么其自交后代中白色圆形南瓜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D
6.A
7.C
8.B
9.
10.B
11.C
12.D
13.D
14.D
15.B
16.CD
17.ABC
18.AD
19.BC
20.BCD
21. (1).胸腺嘧啶(T)(2).脱氧核糖(3).物质C(双链RNA)(4).翻译(5).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6).相同(7).ABC
22. (1).非同源(2).YyRr(RrYy) (3).yyRr(Rryy) (4).绿色圆粒(或绿圆):绿色皱粒(或绿皱)=5:1 (5).)1/6 (6).紫花:红花:白花=2:1:1 (7).AaBb×aaBb或AaBb×Aabb
23. (1).S (2).a/2 (3).减小(4).不变(5).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24. (1).Ⅱ (2).e (3).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能很快恢复(4).将粮食和其他食物储藏在安全处,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措施,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5).由于环境阻力被淘汰的个体数量(6).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废物的积累,培养液中pH值的改变(7).10 (8).衰退
25. (1).黄白果为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2).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3).)F1因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4).Aabb或aaBb (5).aabb (6).9/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