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读后感
篇一:《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案例与反思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案例与反思教材分析: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班级下册第六单元“眼睛”中的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一张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
照片展现了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状况下,仍旧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剧烈愿望。
对于生活在比较优越环境下的城市孩子极富训练意义。
学情分析:四班级的同学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已经把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要进一步提高同学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背景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力量,鼓舞同学选择自己喜爱的进行讨论,进而理解大眼睛的深刻含义。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同学,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力求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课堂,以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同学与文本之间沟通的平台,使他们经受阅读的亲近,内化,超越的过程,感受与文本对话的充实。
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进展同学的思维,激发同学的情趣。
同学朗读力量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通过多种形
式的朗读,设计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全课针对不同段落的特点,采纳不同形式的读,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
如找出重点段落的扫瞄,突破难点部分的细读,升华情感处的引读,次要部分的默读等以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同学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
通过有声有色地读文,使同学更多,更直接地语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学目标:
(一)、学问和技能:
图文对比,感受"大眼睛"特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二)、过程和方法:1、能够通过多媒体入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化感悟;
2、结合课文背景绽开联想,进展同学的想象思维力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剧烈渴望,激起同学的爱心,鼓舞同学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2、引导同学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教学重点:
图文对比,感受“大眼睛”特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中。
教学难点:
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剧烈渴望,激起同学的爱心,鼓舞同学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引导同学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教学流程:
一、激发情趣,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大眼睛图片,让同学说说照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
3、老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了解背景,初步感知。
1、为了让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有学上,有书读,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于1989年月10月组织实施了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盼望工程,说说你对“盼望工程”的了解。
2、“盼望工程”这项分散着很多人爱心的工程,让千千万万贫困同学背起书包,踏进校内。
1992年,记者解海龙深化大别山地区考察“盼望工程”时,在安徽省金寨县万头村的一间昏暗的教室里,发觉了一双大眼睛抬头注视黑板,那瞬间的眼神被记者的相机捕获到了,从而留下了这张非常宝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我爱读书》(出示大眼睛照片)
3、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
4、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
三、深层品读,引发感动。
1、让同学快速扫瞄第一自然段,通过抓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学习条件的艰苦。
1)、找出带“跋涉”、“曲折”的句子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
2)、“跋涉”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换成一个四字词语吗?3)、又要爬山,又要过河,说明什么?
4)、成人在平地上每小时走不到10里路,那么30里路就要走多长时间?刚才大家可能忽视了,成人每小时走的路程,那么对于这些不满10岁的孩子来说呢?(读2—4句,想像求学的情景。
)
2、同学汇报,老师随机点拔。
3、沟通:你是怎样来上学的,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4、虽然上学路途遥远,而且危急重重,但年龄幼小的她却非常顽强,不管刮风下雨,总是按时上学,是什么信念在支撑这些孩子?她是多么的
渴望读书呀?(补充板书:渴望读书的)
5、扫瞄课文,看看哪些段落是描写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读一读,看哪些词最能概括眼睛的特点?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
6、小组沟通感受。
7、同学汇报,老师点拔
“你看,这双大眼睛每一句话
1)、谁情愿把你阅读这一段中的感受与大家一同共享?
2)、是啊,在她的眼里,老师板书的每一个字,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那么重要,多么用心的大眼睛!我们该怎样读好这一段呢?(指名读)3)、省略号告知我们,她还生怕漏掉什么?你能接着说句话吗?
练习:她生怕漏掉。
4)、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一起读一读这段吧!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耀着渴望,布满着愁闷。
”
1)、“愁闷”是什么意思?知道她为什么担忧失去学习机会吗?
2)、是啊,正由于贫困,他们无法像我们一样坐在宽敞光明的教室里学习;正由于贫困,他们每天来不及梳头洗脸,跋涉30里山路来上学;正由于贫困,孩子们这样的学习机会也会轻易失去;正由于贫困,一双本
应闪耀着天真和欢乐的眼睛却过早地布满着愁闷。
能不能结合我们刚才所学的内容,用这样的句子说一句话?
练习:虽然,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也担忧会失去。
3)、老师知道你们还有许多话要说,那就把你们想说的话融入到朗读中去,与“大眼睛”的小姑娘进行心灵的沟通。
(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学习4、5自然段
1)、那省略号让我们感到沉重,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带着这种沉重的心情跟老师合作读4、5自然段;
2)、(出示大眼睛图)此时此刻,注视这双大眼睛,我们仿佛听到她在诉说着什么,召唤着什么
3)、小组沟通并汇报。
4)、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要读书。
让我们一起协作读读下面的句子。
练习:她在苦苦的召唤她在真实的召唤着透过这双大眼睛,我们仿佛听到千千万万濒临失学的孩子都在召唤着孩子们让我们一起也来召唤吧!
5)、这样的呐喊,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很多救济之手伸向了渴望读书的孩子们,直到今日。
(学习齐读第7自然段)
四、畅谈体会,情感升华。
1、(出示苏明娟近照)这双大眼睛在“盼望工程”的关心下,慢慢长大
了。
知道她是谁吗?照旧是那双乌黑闪亮的大眼睛,她还愁闷吗?是啊,已不再愁闷了,
而是布满了欢乐和幸福。
学到这里,你想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代表你此刻的感受呢?
2、你们的感受很深刻,现在不仅苏明娟,全部的孩子都不再为读不起书而愁闷了,由于2008年春全国农村中学校全部免除了学杂费,这是一项多好的举措。
即使是这样仍有许多孩子无法安心上学,由于她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学完这课,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五、课外延长,拓展思维。
1、老师引导同学说说我们能为盼望工程做些什么呢?
2、老师总结。
同学们,赠人玫瑰手余香,让我们每个人都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