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铸造成型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缩孔、缩松
体积收缩
收 ③固态收缩 :固相线温度-室温 缩
线收缩
内应力、变形、开裂
2.影响因素
1.2 ①化学成分:灰口铸铁收缩率小 合 ②浇注温度:温度过高,收缩率增加,缩孔倾向大 金 ③铸型结构与铸型条件:在铸型中非自由收缩 的 收 缩
缩孔形成机理:
缩松形成机
逐层凝固方式
理:树枝状
下最后凝3固.缩部孔与缩松

件的能力,是材料的一项重要工艺性能。


• 通常用金属液的流动性和收缩率来衡量


1
合 金 的 铸 造 性 能
1.1 •合金的流动性
合 •浇注温度
金 的 充
• 充型压力 • 铸型条件



冷隔
浇不到
1.1 温度 合 ,T 金 的 充 型 能 力
1.合金的流动性取决于其种类与化学成分。
共晶点
碳钢

磨床床身
压缩机缸体
暖气片
铸 造 成 语
铸成大错
1.金属液态成形——铸造 2.金属塑性成形——锻造 3.金属连接成形——焊接
定义:所谓金属液态成型,即铸造,casting
1
,是将液态金属借助外力充填到型腔中,使
其凝固冷却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毛坯或

零件的工艺。

1 合
• 金属的铸造性能

是指铸造成型过程中获得外形准确、内部健全铸
2铸造成型技术(1)
• 中国在公元前513年,铸出了世界上最早
见于文字记载的铸铁件一晋国铸型鼎,重

约270公斤。

• 欧洲在公元八世纪前后也开始生产铸铁 件。铸欧洲在公元八世纪前后也开始生

产铸铁件。 • 例如在15--17世纪,德、法等国先后敷设

了不少向居民供饮用水的铸铁管道。

•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蒸汽机、纺织 机和铁路等工业兴起,铸件进入为大工




防止产生缩孔的有效措施:定向凝固,
3-1.缩松
1.2 合 金 的 收 缩
缩松形成机 理:树枝状 晶体所分隔 的晶间液体 区得不到补 缩形成的小 孔隙。
• 定向凝固图解
1.2 合 金 的 收 缩
冷铁的使用图解
1.2



冷铁


3 21
4.铸造应力
1.2 合 金 的 收 缩
4.铸造应力
业服务的新时期,铸造技术开始有了大
的发展。
古 代 铸 造
明朝铸造的永乐大钟局部
铸造铜钱的陶范
青龙偃月刀 重82斤
古 代 铸 造
现 代 铸 造
燃油机车1894年,德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汽油内燃机车.重约954公斤,并 将它应用于铁路运输,开创了内燃机车新纪元。
现 代 铸 造
泵盖


气缸套

气孔。
1.1 4.铸型条件

金 的
• 铸型材料 • 铸型温度 • 铸型排气




出气口
外浇口 直浇道
内浇道
横浇道
1.1 4.铸型条件 合 金 的 充 型 能 力
• 收缩定义是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体积和
1.2
尺寸减小的现象。





1.合金收缩率是3阶段收缩率之和
1.2 合 ①液态收缩:浇注温度-液相线温度 金 ②凝固收缩:液相线温度-固相线温度 的
晶体所分隔
位得不到补充
而1形.2成的空隙。
分布 特征
存在 部位
容积 大小
形状 特征
的区发材生料晶得间不液到体补

缩形成的小

孔隙。

缩 孔 集中
上部, 最后
较 大
倒锥状 近共晶


缩 松 分散
特殊
区域

不规则 远共晶

缩孔形成机理:
3-1.缩孔
逐层凝固方式 下最后凝固部
1.2 合
位得不到补充 而形成的空隙。
1.2

+
金— 的
+

-


框架结构
T型梁结构
1.2
合 金 的 收 缩
4.铸造应力
①工艺上同时凝固原则; ②改善铸型和型芯的退让性; ③去应力退火。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铸铁
1.1 1.合金的流动性 合 金 的 充 型 能 力
1.1 2.浇注温度(高温出炉,低温浇注) 合




能 力
那是否是浇 注温度越高
越好呢?
1.1
粘砂


多肉



胶孔


1.1
合 金 的 充 型 能 力
3.充型压力
• 金属液在流动方向上所受压力。 • 充型压力越大,合金流速越快,流动性越好。 • 但不易过大,以免产生飞溅或气体排出不及时而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