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北京习题集-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北京习题集)(教师版)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下面是同学们对名家散文中语句的修辞和表达效果的分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害羞”一词赋予夕阳下的薄雪以少女的神态、心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在夕阳照射下显出娇羞的神态。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卧”字赋予了小村庄和雪以人的情态,将雪景比作小水墨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下雪过后小村庄淡雅的景色。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连用两个“盼望”,突出强调了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急切和喜悦的心情。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赋予了小草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春草已萌芽的情景。
“钻”字表现出春草破土而出的力量,表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2.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①吴越古道,处处佳景。
②或古树参天,或落英缤纷,或瀑布飞挂,或石桥横卧。
③蓊蓊郁郁的古道是那么长,
长得看不到尽头;斑斑驳驳的古道是那么深,深得听不见外界的声音。
④既有大自然随处可见的鬼斧神工,又有人类千百年来的巧夺天工。
⑤一束极细的阳光从遥远的天际投射过来,抚摸着那历经悠悠岁月的古道刻痕,似乎也在驻足凝思。
⑥荒凉,有时呈现另类美丽;静默,或许倾诉别样情怀。
⑦我们仿佛在穿越古今,忽然一声清脆的鸟鸣,让我们收住思绪,又迈步前行。
A.选段第②句,运用“或……”的排比句式,表现了吴越古道佳景多而美的特点,增强了语势。
B.选段第⑤句,将“阳光”人格化,写出了吴越古道的厚重历史,极易引起观景者的千古幽思。
C.选段第⑥句,用对偶的形式,抒发了作者对吴越古道的“荒凉”与“静默”之美的独特感受。
D.选段第⑦句,作者以“穿越古今”来比喻千年古道中的无限幽思,鸟鸣声把作者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来。
3.活动中同学们找到了下面的素材,对句中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称王羲之的书法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这句话运用比喻和对偶,赞美了王羲之的行书点画秀美、潇洒飘逸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书圣作品的气韵。
B.杜甫这样评价草圣张旭:“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这句话运用比喻,既写出了张旭傲视王侯、狂放不羁的性格,也写出了他书法端庄严整的艺术魅力。
C.欧阳询的字“用笔刚劲,结体严谨,间架稳固,字形瘦长”。
这句话运用排比,全面概括了欧阳询书法瘦硬险劲、法度谨严的特点。
D.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称:“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这句话运用夸张,
写出了书法作品疏密的变化以及虚实相生的特点。
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②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
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③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④树总是轻轻摇动着。
树叶的灵动,显出小屋的安静;树干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树色的鲜亮,显出小屋的沉着。
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A.①句把“山”比喻成“眉”,把“小屋”比喻成“痣”,写出了山的形和色,又点染出小屋的玲珑小巧,让人联想到妙龄女子的美好面容。
B.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出现为山景增添了生机和情调。
C.③句“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树对小屋的衬托作用。
D.④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树、屋相互衬托,相映成趣的美。
5.在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的过程中,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参观感受,下列四则感受中使用修辞手法及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挑战与未来”展厅展示了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凸显了科技创新的发展与贡献,表达了人类对未来生活的畅想与憧憬。
﹣﹣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紧扣“挑战与未来”的主题,强烈表达了该同学对展厅中“人类未来”“科技创新”等内容的理解
B.“华夏科技与世界文明”展区主要有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丝绸之路地图以及国外传入我国的科技成果等内容,真是丰富多彩啊!﹣﹣这句话用感叹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该同学对展厅丰富内容的感慨万千C.在“探索与发现”展厅中,同学们久久不愿离去,在参与中感受到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启迪,享受到探索与发现所带来的快乐,怎不让人流连忘返呢?﹣﹣这句话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同学们对这个展厅的喜爱、不愿离去
D.“特效影院”展区中的一个个影院就如一台台时空穿梭机,带领我们上天、入地、下海……体验各类影视特效刺激,身临其境的感觉太棒了!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特效影院”让人感受到时空穿梭的快乐
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分析: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一连串的比喻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春雨细密缠绵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B.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分析:这里运用了拟人,把整个世界比作我们背上的母亲和儿子,意思是夫妻共同面对一切,同甘共苦,不离不弃,就能扛起世界。
C.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以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分析:这句话将“水”拟人化,写出了水唤起了“我”对世界万物认识的一种愿望,使“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D.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分析: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油蛉和蟋蟀人的行为,写出了油蛉和蟋蟀鸣唱的声音悦耳动听,表达了作者对蟋蟀和斑蝥的喜爱之情。
7.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①白云依依,轻风袅袅。
②江湾里停泊的龙舟盛装待发:红面黑须的洪圣神龙,昂首挺胸,威武无比;娇艳无须的天后神龙,鳞甲斑斓,
灵气逼人;童面稚气的哪吒飞龙,翘起龙尾,英姿飒爽……
③随着发令枪响,龙舟扬幡鼓棹,犹如一条条出海蛟龙,激起团团雪白浪花。
④只见,锣鼓手端坐舟前,号子鼓点,时急时舒;桡手们聚集舟中,听令而动,挥桡划桨;招子手稳立舟尾,把
舵定航,胜券在握。
⑤江心,桡楫击浪,龙舟竞渡;岸边,呐喊震天,人头攒动……
⑥如此热烈壮观的龙舟赛,怎不令人惊叹震撼?
A.第②句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龙舟色彩艳丽、形貌各异的特点,也写出了龙舟盛装待发的气势
B.第③句把起航的“龙舟”比作出海的条条“蛟龙”,生动地写出了龙舟竞发、浪花翻腾的壮观场面
C.第⑤句运用对偶的方法,描写了龙舟曲折前行、赛手口号声声的激烈场景,语言凝练,节奏感强
D.第⑥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龙舟赛热烈壮观的场面让人震惊赞叹,极具感染力
8.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
当挂在树梢的冰凌组成神奇的连拱时,当地面的白雪像璀璨的钻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时,当刚钻出地面的麦苗躲在厚厚的雪层下面安适地微笑时,我们知道冬天来了!在冬季乡村的漫漫长夜里,家人们亲切地聚集一堂,围炉而坐,有足够的时间聊天、看电视,从容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这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
A.选段中把“阳光”比喻成“璀璨的钻石”,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明亮耀眼。
B.选段中把“麦苗”拟人化,用它们“躲在厚厚的雪层下面安适地微笑”一句,形象地写出了麦苗在冬雪的保护下,安静而舒适地生长的样子。
C.选段中运用“当…时”的排比句式,语气连贯地写出各种景物的变化,表明了冬天到来时的美好情状D.“这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语气强烈地写出了家人们围炉而坐、欢度冬夜时那发自内心的快乐。
9.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妈妈,你要秋天的雨点一般大的珍珠么?
我要渡海到珍珠岛的岸上去。
那个地方,在清晨的曙光里,珠子在草地的野草上颤动,珠子在绿草上微笑,珠子在有皱纹的石上跳跃,珠子被
汹涌的海浪一大把一大把地撒在沙滩上。
我的哥哥呢,我要送他一对有翼的马,会在云端飞翔的。
爸爸呢,我要带一支有魔力的笔给他,他还没有觉得,笔就写出字来了。
你呢,妈妈,我一定要把那个值七个王国的首饰箱和珠宝送给你。
A.选段中“珍珠”比喻成“秋天的雨点”,表明在“我”的印象中“珍珠”很小。
B.选段中运用“珠子…上…“的排比句式,形象描写了晨光照耀下的珠子在各处的情态。
C.选段中用“撒”赋予珠子以人的行为,生动地描写出沙滩上的珠子之多。
D.选段中用“他还没有觉得,笔就写出字来了”夸大笔的“魔力”,强烈抒发了“我”对父母的爱。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北京习题集)(教师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下面是同学们对名家散文中语句的修辞和表达效果的分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害羞”一词赋予夕阳下的薄雪以少女的神态、心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在夕阳照射下显出娇羞的神态。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卧”字赋予了小村庄和雪以人的情态,将雪景比作小水墨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下雪过后小村庄淡雅的景色。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连用两个“盼望”,突出强调了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急切和喜悦的心情。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赋予了小草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春草已萌芽的情景。
“钻”字表现出春草破土而出的力量,表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修辞的辨析和运用,注意结合语境分析选项内容是否合适。
【解答】A.有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在夕阳照射下显出娇羞的神态”错误,应是写出了薄雪在夕阳的照射下泛出粉色的特点,突出写小山的秀气和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结合句子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
2.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①吴越古道,处处佳景。
②或古树参天,或落英缤纷,或瀑布飞挂,或石桥横卧。
③蓊蓊郁郁的古道是那么长,
长得看不到尽头;斑斑驳驳的古道是那么深,深得听不见外界的声音。
④既有大自然随处可见的鬼斧神工,又有人类千百年来的巧夺天工。
⑤一束极细的阳光从遥远的天际投射过来,抚摸着那历经悠悠岁月的古道刻痕,似乎也在驻足凝思。
⑥荒凉,有时呈现另类美丽;静默,或许倾诉别样情怀。
⑦我们仿佛在穿越古今,忽然一声清脆的鸟鸣,让我们收住思绪,又迈步前行。
A.选段第②句,运用“或……”的排比句式,表现了吴越古道佳景多而美的特点,增强了语势。
B.选段第⑤句,将“阳光”人格化,写出了吴越古道的厚重历史,极易引起观景者的千古幽思。
C.选段第⑥句,用对偶的形式,抒发了作者对吴越古道的“荒凉”与“静默”之美的独特感受。
D.选段第⑦句,作者以“穿越古今”来比喻千年古道中的无限幽思,鸟鸣声把作者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来。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认识掌握,要注意严格根据修辞手法的定义来判断。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我们仿佛在穿越古今”没有本体和喻体,不是比喻。
故选:D。
【点评】要注意掌握常见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特征,不能似是而非。
3.活动中同学们找到了下面的素材,对句中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称王羲之的书法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这句话运用比喻和对偶,赞美了王羲之的行书点画秀美、潇洒飘逸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书圣作品的气韵。
B.杜甫这样评价草圣张旭:“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这句话运用比喻,既写出了张旭傲视王侯、狂放不羁的性格,也写出了他书法端庄严整的艺术魅力。
C.欧阳询的字“用笔刚劲,结体严谨,间架稳固,字形瘦长”。
这句话运用排比,全面概括了欧阳询书法瘦硬险劲、法度谨严的特点。
D.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称:“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这句话运用夸张,写出了书法作品疏密的变化以及虚实相生的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修辞的判断与分析。
【解答】A.正确;
B.错误,“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意思是:在王公大臣面前脱下帽子露出脑袋,挥笔在纸上写字像天上云烟那样飘逸。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草圣挥写时的狂放不羁。
张旭的草书特点是行笔急速,线条动荡,意态狂乱,选项中说“端庄严整”错误。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要熟练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特征,然后根据句子内容来具体分析。
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②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
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③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④树总是轻轻摇动着。
树叶的灵动,显出小屋的安静;树干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树色的鲜亮,显出小屋的沉着。
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A.①句把“山”比喻成“眉”,把“小屋”比喻成“痣”,写出了山的形和色,又点染出小屋的玲珑小巧,让人联想到妙龄女子的美好面容。
B.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出现为山景增添了生机和情调。
C.③句“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树对小屋的衬托作用。
D.④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树、屋相互衬托,相映成趣的美。
【分析】本题要结合修辞手法和语境来分析。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拟人就是把没有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
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话之中。
【解答】ABC.正确;
D.④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树对小屋的衬托作用。
“突出了树、屋相互衬托”不当。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作用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5.在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的过程中,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参观感受,下列四则感受中使用修辞手法及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挑战与未来”展厅展示了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凸显了科技创新的发展与贡献,表达了人类对未来生活的畅想与憧憬。
﹣﹣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紧扣“挑战与未来”的主题,强烈表达了该同学对展厅中“人类未来”“科技创新”等内容的理解
B.“华夏科技与世界文明”展区主要有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丝绸之路地图以及国外传入我国的科技成果等内容,真是丰富多彩啊!﹣﹣这句话用感叹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该同学对展厅丰富内容的感慨万千C.在“探索与发现”展厅中,同学们久久不愿离去,在参与中感受到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启迪,享受到探索与发现所带来的快乐,怎不让人流连忘返呢?﹣﹣这句话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同学们对这个展厅的喜爱、不愿离去
D.“特效影院”展区中的一个个影院就如一台台时空穿梭机,带领我们上天、入地、下海……体验各类影视特效刺激,身临其境的感觉太棒了!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特效影院”让人感受到时空穿梭的快乐
【分析】本题要结合修辞手法来分析。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拟人就是把没有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
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话之中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解答】A、C、D都正确;
B.错误,该句是个感叹句,不是修辞方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句
子进行分析。
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分析: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一连串的比喻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春雨细密缠绵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B.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分析:这里运用了拟人,把整个世界比作我们背上的母亲和儿子,意思是夫妻共同面对一切,同甘共苦,不离不弃,就能扛起世界。
C.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以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分析:这句话将“水”拟人化,写出了水唤起了“我”对世界万物认识的一种愿望,使“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D.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分析: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油蛉和蟋蟀人的行为,写出了油蛉和蟋蟀鸣唱的声音悦耳动听,表达了作者对蟋蟀和斑蝥的喜爱之情。
【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
【解答】ACD.正确;
B.运用的是象征,不是拟人;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各类修辞手法的特征与基本要求,区别不同修辞手法的细微差异,作出最终的判断。
7.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①白云依依,轻风袅袅。
②江湾里停泊的龙舟盛装待发:红面黑须的洪圣神龙,昂首挺胸,威武无比;娇艳无须的天后神龙,鳞甲斑斓,
灵气逼人;童面稚气的哪吒飞龙,翘起龙尾,英姿飒爽……
③随着发令枪响,龙舟扬幡鼓棹,犹如一条条出海蛟龙,激起团团雪白浪花。
④只见,锣鼓手端坐舟前,号子鼓点,时急时舒;桡手们聚集舟中,听令而动,挥桡划桨;招子手稳立舟尾,把
舵定航,胜券在握。
⑤江心,桡楫击浪,龙舟竞渡;岸边,呐喊震天,人头攒动……
⑥如此热烈壮观的龙舟赛,怎不令人惊叹震撼?
A.第②句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龙舟色彩艳丽、形貌各异的特点,也写出了龙舟盛装待发的气势
B.第③句把起航的“龙舟”比作出海的条条“蛟龙”,生动地写出了龙舟竞发、浪花翻腾的壮观场面
C.第⑤句运用对偶的方法,描写了龙舟曲折前行、赛手口号声声的激烈场景,语言凝练,节奏感强
D.第⑥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龙舟赛热烈壮观的场面让人震惊赞叹,极具感染力
【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
【解答】C.第⑤句运用对偶的方法,描写了龙舟“曲折前行”错误,应为“击浪竞渡”。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8.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
当挂在树梢的冰凌组成神奇的连拱时,当地面的白雪像璀璨的钻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时,当刚钻出地面的麦苗躲在厚厚的雪层下面安适地微笑时,我们知道冬天来了!在冬季乡村的漫漫长夜里,家人们亲切地聚集一堂,围炉而坐,有足够的时间聊天、看电视,从容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这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
A.选段中把“阳光”比喻成“璀璨的钻石”,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明亮耀眼。
B.选段中把“麦苗”拟人化,用它们“躲在厚厚的雪层下面安适地微笑”一句,形象地写出了麦苗在冬雪的保护下,安静而舒适地生长的样子。
C.选段中运用“当…时”的排比句式,语气连贯地写出各种景物的变化,表明了冬天到来时的美好情状D.“这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语气强烈地写出了家人们围炉而坐、欢度冬夜时那发自内心的快乐。
【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理解。
【解答】A.把“地面的白雪”比作“璀璨的钻石”,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照射下的白雪明亮耀眼的特点;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结合句子的理解分析。
9.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妈妈,你要秋天的雨点一般大的珍珠么?
我要渡海到珍珠岛的岸上去。
那个地方,在清晨的曙光里,珠子在草地的野草上颤动,珠子在绿草上微笑,珠子在有皱纹的石上跳跃,珠子被汹涌的海浪一大把一大把地撒在沙滩上。
我的哥哥呢,我要送他一对有翼的马,会在云端飞翔的。
爸爸呢,我要带一支有魔力的笔给他,他还没有觉得,笔就写出字来了。
你呢,妈妈,我一定要把那个值七个王国的首饰箱和珠宝送给你。
A.选段中“珍珠”比喻成“秋天的雨点”,表明在“我”的印象中“珍珠”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