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口服降糖药物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口服降糖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本院口服降糖药临床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方法采用排序法对2009~2011年降糖类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额度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院用量排在前三位的降糖药为双胍类、磺酰脲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销售金额排在前三位的降糖药为α-葡萄糖酐酶抑制剂、磺酰脲类、噻唑烷二酮类,其中二甲双胍缓释片的用量增加幅度较大。

结论本院降糖药的应用结构基本合理,但尚需进一步规范。

标签:降糖药物;口服;应用;分析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临床应用也逐年增加,由于各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不同,因此,如何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而合理规范的应用尤其重要。

本文通过对本院2009~2011年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情况分析,希望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9~2011年口服降糖药出库记录数据。

1.2 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法对2009~2011年本院销售的降糖药金额进行统计,并进行类别金额汇总、单个金额排序,得到各类药物金额构成比和单个药品金额排序的结果。

一般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值以《新编药物学》(第十六版)为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并结合药品说明书确定各类药物的限定日剂量。

用药频度(DDDs)=总用药量/规格/该药的DDD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类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构成比及排序
2001~2011年口服降糖药各类销售金额(万元)构成比(%)及排序见表1。

由表1可见,本院2009~2011年,磺酰脲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销售金额始终居前二位,且双胍类2011年销售金额比2009年增加4倍多,随着降糖患者的逐年增多,各类降糖药销售金额皆呈上升趋势。

2.2 各类口服降糖药单品种销售排序的DDDs(日)及销售金额
2009~2011年口服降糖药单品种销售排序的DDDs及销售金额(元)排序见表2。

由表2可见,本院2009年二甲双胍片DDDs排序第一,但由于价格便宜,则销售金额排序靠后。

2010年二甲双胍缓释片的用量急剧上升到第二位,销售金额增幅较大。

阿卡波糖胶囊DDDs排序由2009年的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且销售金额3年来始终居于第一位。

格列齐特缓释片DDDs排序由2009年的第五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二位。

3 讨论
控制好血糖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口服血糖药一直占主导地位,很多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

口服降糖药一般分为五大类,磺酰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诱导剂、噻唑烷二酮和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药。

磺酰脲类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并能抑制肝糖异生,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产生作用[1]。

第一代作用时间短、副作用强而逐步被第二和第三代取代。

此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的发生,老年人尤其易发生,因而易从
小剂量开始服用[1]。

本院此类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缓释和第三代格列美脲4种,三年来销售金额一直稳居第二位。

四种药物各有其作用特点,格列吡嗪作用快,持续时间长,价格适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格列喹酮是此类药物中唯一不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可较安全地用于老年人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2]。

格列齐特为中效作用时间长且温和,作用较强还可在降血糖的同时改善微循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3]。

格列齐特缓释片因用药的顺应性好,低血糖的发生率低,对体重影响也小,因而在本院用量一直平稳。

第三代格列美脲因其作用时间长,促使胰岛素分泌,又有不依赖于胰岛素的拟胰岛素作用[4],且每日一次即可有效控制24 h的血糖,且使用方便、价格合理而逐步被临床所接受。

二甲双胍可促进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肠壁细胞再摄取葡萄糖,还可减轻体重且疗效好、价格低廉、使用安全,因而被临床广泛应用。

二甲双胍缓释片因可以减轻普通片的胃肠不适且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有效稳定的血药浓度而在2010年以来在本院用量大幅度增加。

阿卡波糖为本院唯一使用的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在小肠刷状缘竞争性抑制糖苷酶,从而减少淀粉糊双糖在小肠的吸收,是降低餐后血糖的首选,且对Ⅰ型、Ⅱ型糖尿病均适用[5]。

副作用小且效果好,其DDDs从2009年的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因其价格较高,3年来销售金额一直处于第一位。

噻唑烷二酮为新一代增敏剂,本院使用的为吡格列酮片,此类药物通过提高肌肉组织、脂肪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降糖,对心肌、血管内皮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继发的各种代谢紊乱[6]。

但因此类药物可诱发心力衰竭因而在本院2011年销售金额排序稍有下降。

瑞格列奈为苯甲酸衍生物,又称餐后血糖调节剂,机制与磺酰脲类药相同,因而不可合用,其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好,用量在本院较为平稳。

综上所述,降糖药的药理作用各不相同,具体剂量因人而异,医生应根据患者血糖高低、体质、年龄等的差异合理选用药品,有效地控制好血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邓玉红. 合理使用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药学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71-172.
[2] 王扬天,赵坚,赵明,等. 核因子-KB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格列喹酮干预治疗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表达[J]. 医药导报,2007,26(2):133-136.
[3] 郑诗峰. 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J]. 社会医学杂志,2011,1(9):19-20.
[4] Korykowskim Thomas A,Reid I,et al. Glimepiride improve both and first and second phase of insulin secretion in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Care,2002,25:1067-1111.
[5] 冯锦华. 2008~2010年我院口服降糖药利用分析[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0,(4):16-18.
[6] 张莉静,芦曦. 基于PPAR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31(5):2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