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 力在哪里|苏教版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生游戏,记录
3.互动探讨:“最强射手”们上台分享经验,台下的学生倾听、归纳总结。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由“找力”和“射门大赛”两部分组成。在“找力”部分,老师提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借助这些材料小组活动寻找力的存在,在师生、生生讨论中发现力能改变物体形状。另一部分“射门大赛”,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力的存在,并通过对大问题“进球数量可能与什么有关”的思考,认识力有大小和方向,知道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情
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喜欢自行探究。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学生已经能够自觉遵守小组合作规则,领取各自的任务,在探究的过程中共同讨论得出结果,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基础。本节课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结构性的材料,设计了有趣的四人小组合作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的动手时间,在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用中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发现、获取知识,强化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难点:力是无形的,我们看到的是力作用在物体所产生的效果。
教材
分析
《力在哪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的第一课。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运动和力”的范畴。是本单元的起始课,着重指导学生在对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和体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和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突出“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的影响”以及“力有大小和方向”这两个基本要素。这些概念的建立是依靠学生的各种活动来实现的。因此,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做,在做中思考、分析是本课教学活动的重点。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了各种活动,才能在具体的感性经验基础上获得力的基本概念。
于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将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将本课分为2个课时。第一课时全课紧扣主题“力在哪里”,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与体验为基础,通过让学生亲自来“找力”及亲历“射门大赛”的游戏,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力的现象,让学生知道力对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认识到力有大小和方向,同时意识到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的教学设计是网状互动性的开放。课堂上既有师生间的交流,又有小组内部与之间、台上与台下的交流,显示出开放的网状互动性。第二课时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弹簧秤的结构和原理,学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教学设计
章节
无处不在的力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科学
课题
力在哪里
课型
实验课
教学
目标
1.在体验观察中,知道力是无形的,人们看到的是力作用在物体所产生的效果,感悟到力的无处不在。
2.通过操作活动、游戏感知、交流互动,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发现力不仅能改变物体的形状,还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进一步会用科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在,会用生活中的现象论证科学知识。
教材将内容分为5个环节:通过研究生活中与力有关的各种现象,发现力的存在;玩弹弹子、捏橡皮泥、用弹簧秤、扔球、移箱子等生活现象认识力有大小、有方向,会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如果按照课本的编排进行教学,环节与环节之间相对比较分割,内容较为细碎,主要都是在教师的“小步子”引导下完成知识的学习,学生缺少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和机会。
大小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方向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对身边各种常见的力有一定的了解和生活体验,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但是力毕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要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理解这种抽象的内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的设计上,由“力在哪里”这个大问题贯穿整个活动,首先由浅入深,带着学生从“看见了什么”的讨论和互动,理解“力是无形的,人们看到的只是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知道那里有力”的概念。再由身边的事物入手,带领学生系统地认识力的两个基本要素和力的作用,重点带领学生发现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联系生活,
力在这里
1.组织观看诗歌朗读,并续Biblioteka 诗:力在哪里2.提问:力在哪里
学生尝试续编诗,并以小组接龙的形式进行汇报。
学生发现力无处不在。
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寻找生活中的力,以小组接龙的方式续编诗。用科学理论解释生活现象,联系生活巩固所学,促进小组合作意识。在活动进一步感受:力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
力在哪里
3.小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游戏探究
1.小组游戏:介绍射门大赛游戏规则,思考进球数量与什么关
2.组织交流:请“最强射手”上台谈经验,台下的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3.总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四人小组活动,对不同的材料施力,观察变化。
学生交流汇报发现。
1.学生学习游戏规则,思考:进球数量与什么有关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和活动目标
一、师生漫谈,导入课题
1.谈话:找东西。
2.导入课题:力在哪里
学生拿出书和铅笔盒。
谈话导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从拿出书和铅笔盒过渡到拿出力,由形象到抽象,引发学生关注,发现力是无形的。
二、实践探究,力在哪里
(一)操作探究
1.活动:利用日常材料寻找力。
2.组织交流:你通过什么找到力
基于以上分析,预设本节课学生的提升点:
1.理解力是无形的,知道力的作用和两个基本要素。
2.强化小组规则意识,懂得分工合作,相互学习的意识。
3.会用科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在,会用生活中的现象论证科学知识。
教学
资源
PPT、陶泥、铁丝、塑料瓶、竹签、白纸、射门游戏器材
教学
媒体
PPT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