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8课 方山子传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 方山子传
人生真如一次奇妙的旅行,脚步永远在路上,其间,会沉浸于不同的风景里,会遇到能交心的朋友,共同走过一段美好的旅途,把各自最美好的一面融入陌生灵魂的长河里。
理解,相知,扶持,携手,无论风雨再大,因为有你,孤寂的旅途充满情趣与魅力,平淡的风景因人而韵味无穷。
(选自凤凰博客
)
翻开史牒我们便可看到,自东坡先生写下那首《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陈季常”三个字演化为“季常癖”,也就成了“惧内”的代名词。
我们大众所了解的陈季常,就是电影中古仔所演绎的这种形象?而历史中真实的陈季常又会是怎样的呢?
方山子的由侠到隐、由入世到出世,不可能是思想感情上的彻底消解,作者已经从他的神情上看到了这一点:“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这些所谓异人的不寻常行为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内心的矛盾。
方山子改变志向读书,原是为了有所作为,干出一番事业,但由于无所遇合,只得被迫归隐。
他的心中怎能不萦绕着难以解脱的痛苦呢?他过去的少年壮志又怎能不以某种方式流露出来呢?因此,方山子的隐,并不是彻底的出世,而是借隐来掩饰内心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痛苦。
(选自豆丁网)
隐逸情怀起源于先秦,老子的返璞归真,庄子的“无端崖之辞”,无一不是践行隐逸之风。
即使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孔子,也曾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
隐士,又称幽人、逸士、高士。
他们首先是学有所成的读书人,然后因为各种原因不仕。
功成身退者。
“三台位缺严陵卧,百战功高范蠡归。
”范蠡跟随越王22年,足智多谋,身经百战,又精于外交,封为上将军。
他却懂得鸟尽弓藏的道理,静静迁到齐国,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做起生意。
没几年赚得万贯家财,声名远播,官至相国。
他散尽金银,搬到陶地白手起家,人称陶朱公。
自古以来,开国功臣都难免新君忌惮。
与韩信、徐达等人相比,范蠡可称智慧。
以隐求仕者。
诸葛亮隐居,却关心天下大势,熟读史传兵书,是为仕而隐,以隐求名。
雍容富丽的大唐,出现了“终南捷径”。
白居易的“中隐”为读书人在进与退之间找到了平衡。
浪漫的李白曾给以提拔后进闻名的韩朝宗写信,“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
曲避全道者。
陶渊明归去来兮,倚着向阳的窗子寄托傲世情怀,审视容膝之地只觉心中安宁。
他在云开月明时出发上山,夕阳下与飞鸟相伴回家。
刘禹锡身居陋室,谈鸿儒、调素琴、阅金经。
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更是成为了君子的象征。
这些人多崇尚高洁傲岸的品质,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元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皆以菊韵言己志。
也许正是仕途的不如意,使这些才子的视线转向学问,使中国文学史上迸现出如此多的耀眼星辰,灿烂夺目。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阳狂垢污
B .方山子傥见之与
C .百有余年矣
D .鹊起于前
解析:A 项,“阳”通“佯”,假装。
B 项,“傥”通“倘”,或许;“与”通“欤”,语气词。
C 项,“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蟹六跪而.
二螯 B.⎩⎪⎨⎪⎧余既耸然.异之他植者则不然.
C.⎩⎪⎨⎪⎧晚乃遁于.光、黄间谪戍之众,非抗于.
九国之师也 D.⎩⎪⎨⎪⎧呼余宿其.家其.
皆出于此乎 解析:A 项,均为连词,表并列。
B 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C 项,介词,在/介词,比。
D 项,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大概。
答案:A
3.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B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C .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
D .使从事于其间
解析:A 项为定语后置句,B 、C 、D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A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更始乃征憙。
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
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
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
..,
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
..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
..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解析:结合语境理解句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更始帝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帝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
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
”然后依据表对话的词语“云”排除B、C两项,再抓住句中的名词代词,明确句子结构,比如“孤孙”不应断开,排除D 项。
答案:A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做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解析:B项,“然后再做考察”错。
“考”是指拘捕拷问。
“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答案: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
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此暂时放过仇家。
B.赵憙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
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
担任怀令时,
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
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憙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
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
他患病去世时,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解析:“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无依据。
答案:C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句中,“奉”,奉行;“枉”,违犯;“更”,再;“道”,说说;“它”,其他;“欲”,要求;“复”,再。
第(2)句中,省略主语“蝗虫”;“界”,地域;“辄”,就;“岁屡”,连年;“歌”,歌颂。
答案:(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
”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他。
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
年轻时有节操。
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
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
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
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
”更始帝登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招降,不肯,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孙子赵憙,讲信义很有名,我愿意向他投降。
”更始帝就召见赵憙,赵憙年纪不满二十岁,被引见后,随即被任命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阴,而李氏终于投降。
光武帝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拜任为中郎将,封勇功侯。
当时邓奉在南阳反叛,赵憙一向和邓奉交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而那些说坏话的人就说赵憙和邓奉合谋,皇上怀疑这件事。
等邓奉失败,皇上得到赵憙的信,才吃惊地说:“赵憙真是有道德的人。
”后来赵憙被任命为怀县县令。
大姓李子春先前任琅邪相,又奸又猾,百姓很怕他。
赵憙到任,听说他两个孙子杀人的事没有被揭发,立即追查其中的奸情,逮捕审讯李子春,他两个孙子自杀了。
京城中替李子春说情的几十起,他终究不听。
这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皇上亲自看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
赵王说:“我一向和李子春交情深,如今他犯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他,我希望饶他一命。
”皇上说:“官吏守法,法律不可不遵。
再说说别的要求吧。
”赵王不再说话。
这一年,升任赵憙为平原太守。
当时平原有许多强盗,赵憙和各郡一起追捕,杀死他们的头领,其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
赵憙上书称“惩罚坏人仅限于其本人,可把其他人全搬迁到京城附近的郡”。
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把那批人全部搬迁到颍川、陈留。
于是推荐提拔有善行的人,诛杀铲除坏人。
后来青州受大面积蝗灾,蝗虫侵入平原境内就死,连年丰收,百姓都歌颂他。
二十七年,拜任太尉,赐爵位为关内侯。
当时南单
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来朝贡,皇上命令赵憙主管边疆事务,考虑做长远打算。
建初五年,赵憙病重,皇上亲自前去探视。
等他逝世,皇上前去祭吊。
这一年他八十四岁。
谧号正侯。
三、创新语用
8.请从学过或熟知的诗词中选出符合下面要求的诗句,填写在下面空格处。
苏轼,和李白一样,诗文里多月。
思其弟,情深却不悲戚,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其妻,肝肠寸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曾豪情万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9.请在下面所提供的5部作品中任选2部,仿照下面例子的结构形式,分别进行简要的评点。
要求:①内容能体现该作品特点;②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红楼梦》《呐喊》《边城》《高老头》《巴黎圣母院》
例:巴金的《家》是一部激情澎湃、汪洋恣肆的经典,像一股席卷大地的飓风,吹散了笼罩千年历史的雾霾;如一场怒涛冲天的海啸,惊醒了沉睡万里江河的巨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邪恶对立的名著,像一座巍然屹立的雕塑,彰显了崇高美与震撼人心的力量;如一场公正无私的审判,宣扬了隐藏于历史深处的仁慈与爱情的新思想。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是一部充满“崇高而荒谬”的父爱的悲剧,像一条布满“爱”的废墟的大道,引领人们走向充满人性美的宏伟新城;如一片洋溢着腐烂气息的道德的荒原,呼唤大家攀越富有人间真情的巍峨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