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化验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水污染基础知识 (2)
一、污染物与污染指标 (2)
二、污水水质指标、污泥指标代码及含义 (2)
第二章化验基础知识 (2)
第一节化验仪器及其它 (2)
一、常用化验器皿的材质 (2)
二、常用化验器皿的用途 (3)
三、玻璃器皿的清洗 (3)
四、洗涤液的配制与使用 (3)
五、玻璃仪器的干燥 (4)
六、玻璃仪器的使用和保管 (4)
七、试液的使用与保存 (4)
第二节常用仪器的操作 (5)
一、滴定管的使用 (5)
二、移液管和吸量管(通称吸管)的使用 (6)
三、容量瓶的使用 (7)
四、干燥器的使用 (7)
五、托盘天平的使用 (7)
第三节一般试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8)
第四节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 (8)
一、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8)
二、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8)
第五节化验操作常规及事故预防处理 (9)
一、化验试剂的操作常规 (9)
二、实验室安全常识及常规事故处理 (9)
第六节水样的采集、保存及材质的选择 (10)
一、水样的采集 (10)
二、水样保存 (10)
三、容器材质的选择 (10)
第七节污水处理站采样点和监测项目 (11)
第三章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1)
一、化学需氧量(COD) (11)
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 (12)
三、氨氮(NH3-N) (15)
四、溶解氧(DO) (19)
五、悬浮物(SS) (21)
六、PH的测定 (21)
七、污泥水分的测定 (22)
八、碱度 (22)
第一章水污染基础知识
一、污染物与污染指标
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根据对环境造成污染危险的不同,废水中的污染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固体污染物、需氧污染物、毒性污染物、营养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感官污染物、酸碱污染物、油类污染物、热污染物及其它污染物等。
除PH、温度、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臭味及色度、浊度、放射性物质外,其余污染物指标的单位均用mg/l。
二、污水水质指标、污泥指标代码及含义
1、BOD 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以mg/L为单位)。
它反应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生物·有机物量。
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简称5日生化需氧量(用BOD5表示)。
2、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用氧量(mg/L)表示。
化学需氧量愈高,也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愈多。
常用的氧化剂是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
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 Mn或简称OC。
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 Cr或简称COD。
一般说,COD Cr与BOD之差,可以粗略地表示不能被需氧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量。
3、SS 悬浮固体: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物质(DS)和悬浮固体物质(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4、MLSS 混合液悬浮物浓度:也称污泥浓度,是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悬浮物的重量。
MLSS的大小间接反映了混合液中所含微生物的量。
5、DO 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
天然水的溶解氧含量取决于水体与大气中氧的平衡。
6、SV30污泥沉降体积: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沉降30min后污泥所占体积。
它是测定污泥沉降性能最为简便的方法。
SV30的体积越小,污泥的沉降性能越好。
城市污水厂SV30常在15%-30%。
7、SVI 活性污泥体积指数:用来衡量活性污泥的沉降浓缩特性。
它是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单位重量的干泥形成的湿泥体积,常用单位mL/g。
SVI通常按下述方法测定:在曝气池出口处取混合液试样;测定MLSS(g/L);把试样放在一个1000mL的量筒中沉淀30min,读出活性污泥的体积(mL);SVI=活性污泥体积/MLSS。
一般认为SVI小于100时,污泥沉降良好,SVI大于200时,污泥膨胀,沉降性能差。
第二章化验基础知识
第一节化验仪器及其它
一、常用化验器皿的材质
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试验器皿是用各种各样材料制成的,主要的是化学玻璃,其他材料有化学瓷、石英、塑料以及金属等。
当这些器皿与样品接触时,这些材料可能以三种方式影响待测痕量组分的浓度。
(1)痕量组分可能被吸附在容器壁上,从而降低了他们在溶液中的浓度;
(2)器皿材料的组分可能被浸出到溶液中,于是增大了待测组分的浓度;
(3)吸着在壁上的前一种溶液组分可能解吸而进入后一种溶液。
因此在痕量分析中,分析人员应当熟悉各种实验器皿的成分、性能、适用的场合、局限性、洗涤方法以及保养方法等。
二、常用化验器皿的用途
1、烧杯:主要用于配制溶液,煮沸、蒸发、浓缩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及少量物质制备等。
2、烧瓶:用于煮沸,以及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主要有平底烧瓶、圆底烧瓶、三角烧瓶和定碘烧瓶等多种形状。
平底烧瓶不宜直接用灯火加热,圆底的可以直接加热,但两者都不宜骤冷。
通常在热源与烧瓶之间加隔石棉网,以利安全操作。
烧瓶内存放液体时不应超过容积的2/3。
3、冷凝管:供蒸馏操作中冷凝用。
常见的冷凝管有空气冷凝管、直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蛇形冷凝管、直形回流冷凝管和蛇形回流冷凝管等。
水冷凝管使用时,冷却水的进口应在组装仪器的低处,出水口应在组装仪器的高处,并需保证水流畅通,但不必使用急速水流。
4、试管:主要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便于操作和观察,常用于定性试验。
试管可以直接用灯火加热,硬质试管可以加热至高温,但加热后不能骤冷。
试管内盛放的液体量,如果不需要加热,不要超过1/2,如果需要加热,不应超过1/3。
加热试管内的固体物质时,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凝结水回流至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5、干燥器:主要用于保持固态、液态样品或产物的干燥,也常用来存放防潮的小型贵重仪器和已经烘干的称量瓶、坩埚等。
常用的干燥剂有P2O5、碱石灰、CaSO4、硅胶、CaO、CaCl2、CuSO4等,可以直接放在下面;浓硫酸等液态干燥剂,常盛在几只小烧杯中,再放在瓷板下,以便于取放。
6、试剂瓶:用于盛装各种试剂。
常见的有细口试剂瓶、广口试剂瓶和滴瓶。
强碱液和浓盐溶液装于非磨口瓶内,使用橡皮塞或软木塞;酸、非强碱性试剂、有机试剂装于磨口瓶中,瓶塞不能调换,以防漏气。
不能在瓶内配制溶液和久贮浓碱、浓盐溶液。
7、滴管:滴管是从试剂瓶或滴瓶中取出试液后,用滴管将试剂滴入试管中。
注意滴管不能混用、平放、斜放、和倒放。
三、玻璃器皿的清洗
玻璃器皿的清洁与否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精密度。
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玻璃仪器的清洗工作。
实验室中常用肥皂、洗涤剂、洗衣粉、去污粉、洗液和有机溶剂等清洗玻璃仪器。
肥皂、洗涤剂等用于清洗形状简单、能用刷子直接刷洗的玻璃仪器,如烧杯、试剂瓶、锥形瓶等;洗液主要用于清洗不易或不应直接刷洗的玻璃仪器,如吸管、容量瓶、比色皿、凯氏定氮仪等。
此外,长久不用的玻璃仪器以及刷子刷不下的污垢也可用洗液来清洗,利用洗液与污物起化学反应氧化破坏有机物而除去污垢。
1、常规洗涤法:对于一般的玻璃仪器,应先用自来水冲洗1-2遍除去灰尘后,用强酸性氧化剂洗涤时,应将水沥干,以免过多的耗费氧化能力。
若用毛刷蘸取热肥皂液(洗涤剂或去污粉等)仔细刷净内外表面,然后边用水冲边刷洗至看不出有肥皂液时,用自来水冲洗3-5次,再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充分冲洗3次。
洗净的清洁玻璃仪器壁上应能被水均匀润湿(不挂水珠)。
玻璃仪器经蒸馏水冲洗净后,残留的水分用指示剂或pH试纸检查为中性。
洗涤时应按少量多次的原则用水冲洗,每次充分振荡后倾倒干净。
凡能使用刷子刷洗的玻璃仪器,都应尽量使用刷子蘸肥皂进行洗刷,但不能用硬质刷子猛力擦洗容器内壁,这样易使容器内壁表面毛糙,易吸附离子或其他杂质,影响测定结果或者难以清洗而造成污染。
测定痕量金属元素后的仪器清洗后,应用稀硝酸浸泡24小时左右,再用水洗净。
2、不便刷洗的玻璃仪器的洗涤法:可根据污垢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洗涤液进行浸泡或共煮,再按常法用水冲净。
3、水蒸汽洗涤法:有的玻璃仪器,主要是成套的组合仪器,除按上述要去洗涤外,还要安装起来用水蒸汽蒸馏法洗涤一定的时间。
如凯氏微量定氮仪,每次使用前应将整个装置连同接收瓶用热蒸汽处理5min,以便去除装置中的空气和前次实验所遗留的沾污物,从而减少试验误差。
4、特殊的清洁要求:在某些实验中对玻璃仪器有特殊的清洁要求,如分光光度计上的比色皿,用于测定有机物后,应以有机溶剂洗涤,必要时可用硝酸浸洗。
但要避免用重铬酸钾洗液洗涤,以免重铬酸盐附着在玻璃上。
用酸浸后先用水冲洗净,再以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净晾干,不宜在较高温度的烘箱中烘干。
如应急使用而要除去比色皿内的水分时,可先用滤纸吸干大部分水分后,再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洗涤除尽残余水分,晾干即可使用。
参比池也应同样处理。
四、洗涤液的配制与使用
1、强酸性氧化剂洗液:由重铬酸钾与浓硫酸配制而成。
配制方法:将20g重铬酸钾(工业纯)溶于40ml热水中,冷却后边搅拌边加入360ml浓的工业硫酸(注意!不能将重铬酸钾溶液加入浓硫酸中)。
由于二者混合时大量放热,故硫酸不要加的太快,注意防止因过热而飞溅。
配好后放冷,装入磨口试剂瓶中备用。
新配制的洗液呈暗红色,氧化能力很强,使用过程应随时盖进瓶塞,以免洗液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降低洗涤能力。
使用温热的洗液可提高洗涤效率,但失效也加快。
洗液经过相当时间的反复使用后,所含的硫酸浓度和重铬酸钾盐的氧化能力不断下降,因此作用会逐渐减弱,此时可加入适量的浓硫酸来恢复酸的强度。
2、碱性高锰酸钾洗液:此洗液作用缓慢温和,可用于洗涤器皿上的油污。
配制方法:将4g高锰酸钾溶于少量水中,然后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至100ml。
另一配法是将4g高锰酸钾溶于80ml水中,再加入50%氢氧化钠溶液至100ml。
后者更利于快速溶解。
如果使用后。
玻璃仪器上粘有褐色氧化锰,可用盐酸羟胺或草酸洗液洗除。
碱性高锰酸钾洗液不应在所洗的玻璃器皿中长期存留。
3、碱性乙醇洗液配制方法:将25g氢氧化钾溶于最少量的水中,再用工业纯的乙醇稀释至1L此洗液适用于洗涤玻璃器皿上的油污。
4、纯碱洗液:纯碱洗液多采用10%以上的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碳酸钠,用于浸泡或浸煮玻璃器皿,煮沸可以加强洗涤效果。
但在被洗涤的容器中停留不得超过20min,以免腐蚀玻璃。
5、纯酸洗液:根据污垢的性质,如水垢或盐类结垢,可直接用1+1盐酸或1+1硫酸或1+1硝酸或浓硫酸与浓硝酸的等体积混合液,进行浸泡或浸煮器皿,但加热的温度不易太高,以免浓酸挥发或分解。
6、合成洗涤剂或洗衣粉配制成的洗涤液:此洗液用于洗涤玻璃器皿效果最好并且使用安全方便,不腐蚀衣物。
7、有机溶剂:粘有较多油脂性污物的玻璃仪器,尤其是难以使用毛刷洗刷的小件和形状复杂的仪器,如活塞内孔,吸管和滴定管的尖头、滴管等,可用汽油、甲苯、二甲苯、丙酮、酒精、氯仿等有机溶剂浸泡清洗。
五、玻璃仪器的干燥
每次实验都应使用干净的玻璃仪器,所以分析工作者应养成实验结束后立即洗净所用仪器的良好习惯。
仪器洗净后应沥干水滴并按下列方法干燥:
1、控干:将洗净的玻璃仪器倒置在滴水架上或专用柜内控水晾干。
倒置还有防尘作用。
2、烘干: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优点是快速、省时间,将洗净的玻璃仪器置于110-120℃的清洁烘箱内烘烤1小时左右,有的烘箱还可鼓风驱除湿气。
烘干的玻璃仪器一般都在空气中冷却。
但称量瓶等用于精确称量的仪器,应在干燥器中冷却保存。
任何量器均不得用烘干法干燥。
3、吹干:急需使用干燥的玻璃仪器而不便于烘干时,可以用电吹风机快速吹干。
各种比色管、离心管、试管、锥形瓶、烧杯等均可用此法。
一些不易高温烘烤的仪器如吸管、比重瓶、滴定管等也可用吹风加快干燥。
如果玻璃仪器带水较多,可先用丙酮、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冲洗一下再吹干。
4、烤干:可用酒精灯或红外线灯加热烤干。
烤干时从仪器底部烤起,逐渐将水赶到出口处挥发掉,注意防止瓶口的水滴滴回烤热的底部引起炸裂。
烤干法只适用于硬质玻璃器皿,有些仪器,如比色皿、比色管、称量瓶、试剂瓶等不宜用烤干法干燥。
六、玻璃仪器的使用和保管
1、玻璃仪器应保管在干燥洁净的地方,使用后要及时洗涤干净。
2、计量仪器不能加热和受热,不能贮存浓酸或浓碱。
3、用于加热的玻璃仪器的受热部位不能有气泡、印痕或壁厚不均匀。
加热时,应逐渐升温,避免骤冷骤热,必要时应使用石棉网。
4、不可将热溶液或热水到入厚壁仪器。
5、磨口仪器不能存放碱液,洗净干燥后塞与口之间要衬以纸条或拆散保存,要注意配套存放和使用。
七、试液的使用与保存
1.有些试剂溶液受日光照射易引起变质,如硝酸银溶液等,应该保存于深色玻璃瓶中,最好贮存于暗处。
2.试剂瓶附近勿放置发热设备,如电炉等,以免促使试液变质。
3.试液瓶内液面以上的内壁,常凝聚着成片的水珠,用前应振摇以混匀水珠和试液。
4.当测定同一批样品并需对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时,应使用同一批号配制的试剂。
5.取用化学药品,开塞时要养成一个习惯,即面部不要距瓶子太近和处于瓶子上方。
如果是强酸、强碱等腐蚀性试剂,要蹲下操作,有毒的要在通风橱内操作。
取用粉末或小粒的固体药品要用药匙,取用块状的要用镊子。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即擦洗干净。
6.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试剂瓶中。
取用的时候,先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
然后拿起试剂瓶(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药液腐蚀标签),使瓶口紧挨着容器口,把液体缓缓到入容器里。
倒完后,应将试剂瓶口在容器上靠一下,再使瓶子竖直,这样可以避免遗留在试剂瓶口的药液从瓶口流到试剂瓶的外壁。
必须注意倒完后瓶塞须立即盖在原来的试剂瓶上,把试剂瓶放回原处,并使瓶上的标签朝外。
取用少量药品时可用滴管。
第二节常用仪器的操作
一、滴定管的使用
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两种,在滴定管的下端有一玻璃活塞的称为酸式滴定管;带有尖嘴玻璃管和胶管连接的称为碱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下端的胶管中有一个玻璃珠,用以堵住液流。
玻璃珠的直径稍大于胶管内径,用手指捏挤玻璃珠附近的胶管,在玻璃珠旁形成一条狭窄的小缝,液体就沿着这条小缝流出来。
酸式滴定管适用于装酸性和中性溶液,碱式滴定管适宜于装碱性溶液。
与胶管起作用的溶液(如KMnO4、I2、AgNO3等溶液)不能用碱式滴定管。
有些需要避光的溶液,可以采用茶色(棕色)滴定管。
滴定管的洗涤:无明显油污不太脏的滴定管,可直接用自来水冲洗,或用肥皂水或洗衣粉水泡洗,但不可用去污粉筛洗,以免划伤内壁,影响体积的准确测量。
若有油污不易洗净时,可用铬酸洗液洗涤。
洗涤时将酸式滴定管内的水尽量除去,关闭活塞,倒入10~15mL洗液于滴定管中,两手端住滴定管,边转动边向管口倾斜,直至洗液布满全部管壁为止,立起后打开活塞,将洗液放回原瓶中。
如果滴定管油垢较严重,需用较多洗液充满滴定管浸泡十几分钟或更长时间,甚至用温热洗液浸泡一段时间。
洗液放出后,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淋洗3~4次,洗净的滴定管起内壁应完全被水均匀地润湿而不挂水珠。
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方法与酸式滴定管基本相同,但要注意铬酸洗液不能直接接触胶管,否则胶管会变硬损坏,为此,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胶管连同尖嘴部分一起拔下,滴定管下端套上一个滴瓶塑料帽,然后装入洗涤液。
让洗液浸泡一段时间后放回原瓶中。
然后用自来水冲洗,用蒸馏水淋洗3~4次备用。
酸式滴定管的涂油:酸式滴定管活塞套应密合不漏水,并且转动要灵活,为此,应在活塞上涂一薄层凡士林。
涂凡士林的方法是:将活塞取下,用干净的纸或布把活塞和塞套内壁擦干。
用手指蘸少量凡士林在活塞的两头涂上薄薄一圈,在紧靠活塞孔的两旁不要涂凡士林;以免堵住活塞孔。
涂完,把活塞放回套内,向同一方向旋转活塞几次,使凡士林分布均匀呈透明状态。
然后用橡皮圈套住,将活塞固定在套内,防止滑出。
碱式滴定管不涂油,只要将洗净的胶管、尖嘴和滴定管主体部分连接好即可。
试漏: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装入蒸馏水至一定刻线,直立滴定管约2min。
仔细观察刻线上的液面是否下降,滴定管下端有无水滴滴下,及活塞隙缝中有无水渗出。
然后将活塞转动180度后等待2min再观察,如有漏水现象应擦干涂油,重新涂凡士林。
碱式滴定管,装蒸馏水至一定刻线,直立滴定管约2min,仔细观察刻线上的液面是否下降,或滴定管下端尖嘴上有无水滴滴下。
如有漏水,则应调换胶管中的玻璃珠,选择一个大小合适比较圆滑的配上再试。
玻璃珠太小或不圆滑都可能漏水,太大操作不方便。
装溶液和赶气泡:准备好滴定管即可装标准溶液。
装之前应将瓶中标准溶液摇匀,使凝结在瓶内壁的水混入溶液,为了除去滴定管内残留的水分,确保标准溶液浓度不变,应先用此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每次用约10mL,从下口放出少量(约1/3)以洗涤尖嘴部分,然后关闭活塞横持滴定管并慢慢转动,使溶液与管壁内处处接触,最后将溶液从管口倒出弃去,但不要打开活塞,以防活塞上的油脂冲入管内。
尽量倒空后再洗第二次,每次都要冲洗尖嘴部分。
如此洗2~3次后,即可装入标准溶液至“0”刻度以上,然后转动活塞使溶液迅速冲下排出下端存留的气泡,再调节液面在0.00mL处。
如溶液不足,可以补充,如液面在0.00mL下面不多,也可以读数,不必补充溶液再调,但一般是调在0.00mL处较方便,这样可以不记初读数了。
碱式滴定管赶气泡的方法,将胶管向上弯曲,用力捏挤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喷出,以排除气泡。
碱式滴定管的气泡一般是藏在玻璃珠附近,必须对光检查胶管内气泡是否完全赶尽,赶尽后再调节液面至0.00mL处,或记下初读数。
装标准溶液时应从盛标准溶液的容器内直接将标准溶液倒入滴定管中,尽量不用小烧杯或漏斗等其他容器帮忙,以免浓度改变。
滴定:滴定最好在锥形瓶中进行,必要时也可在烧杯中进行。
滴定操作是左手进行滴定,右手摇瓶。
使用酸式滴定管的操作:左手的拇指在管前,食指和中指在管后,手指略微弯曲,轻轻向内扣住活塞。
手心空握,以免活塞松动或可能顶出活塞使溶液从活塞隙缝中渗出。
滴定时转动活塞,控制溶液流出速度,要求做到能逐滴放出,只放出一滴,使溶液成悬而未滴的状态,即练习加半滴溶液的技术。
碱式滴定管的操作:左手的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捏住胶管中玻璃珠所在部位稍上处,捏挤胶管是其与玻璃珠之间形成一条缝隙,溶液即可流出。
但注意不能捏挤玻璃珠下方的胶管,否则空气进入而形成气泡。
滴定前,先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初读数,如果是0.00mL,当然可以不记。
用小烧杯内壁碰一下悬在滴定管尖端的液滴。
滴定时,应使滴定管尖嘴部分插入锥形瓶口(或烧杯口)下1~2cm处。
滴定速度不能太快,以每秒3~4滴为宜,切不可成液柱流下。
边滴边摇(或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溶液),向同一方向作圆周旋转而不应前后振动,
因那样会溅出溶液。
临近终点时,应1滴或半滴地加入,并用洗瓶吹入少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使附着的溶液全部流下,然后摇动锥形瓶,观察终点是否已达到(为便于观察,可在锥形瓶下放一块白瓷板),如终点未到,继续滴定,直至准确到达终点为止。
滴定管读数:由于水溶液的附着力和内聚力的作用,滴定管液面呈弯月形。
无色水溶液的弯月面比较清晰,有色溶液的弯月面清晰程度较差,因此,两种情况的读数方法稍有不同。
为了正确读数,应遵守下列规则:
1、注入溶液或放出溶液后,需等待30s~1min后才能读数(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溶液流下)。
2、应垂直地夹在滴定台上读数或用两手指拿住滴定管的上端使其垂直后读数。
3、对于无色溶液或浅色溶液,应读弯月面下缘实线的最低点。
为此,读数时视线与弯月面下缘实线的最低点
相切,即视线与弯月面下缘实线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对于有色溶液,应使视线与液面两侧的最高点相切。
初读数和终读数应用同一标准。
4、有一种蓝线衬背的滴定管,它的读数方法(对无色溶液)与上述不同,无色溶液有两个弯月面相交于滴定
管蓝线的某一点,读数时视线应与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对有色溶液读数方法与上述普通滴定管相同。
5、滴定时,最好每次都从0.00mL开始,或从接近零的任一刻度开始,这样可固定在某一段体积范围内滴定,
减少测量误差。
读数必须准确到0.01mL。
6、为了协助读数,可采用读数卡,这种方法有利于出学者练习读数,读数卡可用黑纸或涂有黑长方形(3×
1.5cm)的白纸制成,读数时,将读数卡放在滴定管背后,使黑色部分在弯月面下约1mm处,此时即可看
到弯月面的反射层成为黑色,然后读此黑色弯月面下缘的最低点。
7、滴定操作时用左手的拇指、中指和食指控制旋塞,切忌用右手转动旋塞。
注意事项:(1)用毕滴定管后,倒去管内剩余溶液,用水洗净,装入蒸馏水至刻度以上,用大试管套在管口上。
这样,下次使用前可不必再用洗液清洗。
(2)酸式滴定管长期不用时,活塞部分应垫上纸。
否则,时间一久,塞子不易打开。
碱式滴定管不用时胶管应拔下,蘸些滑石粉保存。
二、移液管和吸量管(通称吸管)的使用
移液管又称无分度吸管,是中间有一膨大部分(称为球部)的玻璃管,球的上部和下部均为较细窄的管颈,出口缩至很小,以防过快流出溶液而引起误差。
管颈上部刻有一环形标线,表示在一定温度(一般为20℃)下移出的体积。
吸量管又称分度吸管,是具有分刻度的玻璃管,两头直径小,中间管身直径相同,可以转移不同体积的液体。
吸管的洗涤:移液管和吸量管均可用自来水洗涤,再用蒸馏水洗净。
较脏时(内壁挂水珠时)可用铬酸洗液洗净。
其洗涤方法是右手拿移液管或吸量管,管的下口插入洗液中,左手拿洗耳球,先把球内空气压出,然后把球的尖端接在吸管的上口,慢慢松开左手手指,将洗液慢慢吸入管内直至上升到刻度以上部分,等待片刻后,将洗液放回原瓶中。
如果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浸泡在洗液中时(一般吸量管需要这样做),应准备一个高型玻璃筒或大量筒,筒底铺些玻璃毛,将吸管直立于筒中,筒内装满洗液,筒口用玻璃片盖上。
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吸管,沥尽洗液,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淋洗干净。
洗净的标志是内壁不挂水珠。
干净的吸管应放在干净的移液管架上。
吸取溶液: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吸管的上端,将管的下口插入欲取的溶液中,插入不要太浅或太深,太浅会产生吸空,把溶液吸到洗耳球内弄脏溶液,太深又会在管外沾附溶液过多。
左手拿洗耳球,接在管的上口把溶液慢慢吸入,先吸入吸管容量的1/3左右,取出,横持,并转动管子使溶液接触到刻度以上部位,以置换内壁的水分,然后将溶液从管的下口放出并弃去,如此用欲取溶液润洗2~3次后,即可吸取溶液至刻度以上,立即用右手的食指按住管口。
调节液面:将吸管向上提升离开液面,管的末端仍靠在盛溶液器皿的内壁上,管身保持直立,略微放松食指(或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微微转动吸管),使管内溶液慢慢从下口流出,直至溶液的弯月面底部与标线相切为止,立即用食指压紧管口。
将尖端的液滴靠壁去掉,移出吸管,插入盛接溶液的器皿中。
放出溶液:盛接溶液的器皿如是锥形瓶,应使锥形瓶倾斜,吸管直立,管下端紧靠锥形瓶内壁,放开食指,让溶液沿瓶壁流下,流完后管尖端接触瓶内壁约15秒,再将吸管移去。
残留在管末端的少量溶液,不可用外力强使其流出。
但有一种吹出式吸量管,管口上刻有“吹”字,使用时必须使管内的溶液全部流出,末端的溶液也需吹出,不允许保留。
另外有一种吸量管的分刻度只刻到距离管口尚差1~2cm处,刻度以下溶液不应放出。
注意事项: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吸量管每次都应从最上面刻度为起始点,往下放出所需体积,而不是放出多少体积就吸取多少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