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实效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A I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实效性研究
刘万红
(唐山市路南区成人教育学校,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C A I教学课件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的最佳途径,它以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C A I教学语文教学实效性
如何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呢?这一直是一个值得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
深思的问题。

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它已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

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无不产生着深远影响。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使我体会到巧妙、合理、适时、适度地运用C A I教学课件,
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冈为它以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为学生们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运用C A I激发兴趣
注意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始,它在观察、思考、记忆
等过程中都起着引导的作用。

因此.C A I课件首先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而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课件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新颖别致。

富有特色.也就是要突出该课件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特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也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才会主动去
学。

如:在进行习作实践课《我爱家乡的X X》时,在帮助学生选材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一系列家乡著名景点的图片,首先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大海的动态图片,气势磅礴的海水一浪义一浪地拍打着岸边.震撼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然后伴随着《大海啊,故乡卜一曲轻柔的歌曲,一
幅幅美丽的家乡景点图片依次展现在学生眼前,此时,学
生们精神高度集中,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生在此地,身
在此地。

却从未感觉到家乡竟如此美丽。

同时优美的乐曲使学生陶醉,与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正是那独特的影像、优美的旋律,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如.在进行古诗的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这时,如果将古诗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动态厕面配上阵阵古筝乐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学生们对古诗理解起来不再感到困难。

这螳都是通过C A I教学课件直接诉诸于学生的视听觉器官的。

二、运用C A I陶冶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
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义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而C A I教学课件义恰恰为陶冶学生情操提供r最佳渠道。

如《梅雨潭》一课,选自朱自清的散文《绿》,课文以优美生动的语言。

描绘了作者立足于不同位置所看到的梅雨瀑、梅雨潭的美丽景色。

仅是对梅雨瀑的描写便使用了大虽的笔墨,在山边。

它是“一带”白而发亮的水,坐在梅雨亭巾向上望是“整齐而平滑”的瀑布,正对面是“被扯成9Zt J,几绺儿”的瀑流。

往下看是“飞花碎玉”般乱溅着的“品莹而多茫的水花”.写出在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瀑布的不同姿态。

由于许多学生从未身处其地欣赏过梅雨潭的美景。

所以很难想象出这是什么样的景象。

更无法谈到体会文中的自然美了,但当我在教学巾运用视频图像让学生欣赏梅雨潭的景色后.就取得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学生看着画面,听着与画面同步的轻音乐,仿佛身临其境,面对美景赞不绝口,有的说:“看过梅雨瀑的美景,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的说:“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对文巾语句的含意心领神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美的熏陶,由此可见,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课文之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三、运用C A I突破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往往会有一些难于理解的文章,难于理解的内容。

它们或是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过的,或是脱离当今时代背景的……总之,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C A I课件却可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同时。

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无味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

如《张石匠拜师》一课,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民间俗语,学生们渎起来通俗易懂,唯独“飞白”、“转笔”这两个内容学生们难以理解。

确实,如果没有接触过书法知识,教师理解起来也是很困难的,《辞海》中又没有明确的解释,涉世未深的学生理解起来就更有难度了,它成为教学难点,而只有正确理解了它,才会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章内容打好基础,针对此情况,我特意制作了“飞白”、“转笔”这两方面的教学课件,出示“年”、“纯”两个草体字,在电脑巾按笔顺一笔一笔地显示请学生们观察,需要特刖注意之处.便特殊标注,通过反复观看此课件,学生们理解了“飞白”.就是用毛笔写字时,笔I田.中留下的丝丝白印。

仿佛是枯笔写成的,而“转笔”,是用毛笔写字,笔势变化时留下的痕迹。

这样一来,便利用C A I教学课件化难为简,突破了难点。

四、运用C A I进行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不仅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教材,同时又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利保障。

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七.为学生们播放一幅幅十里长街送别的场面:缓缓前行的灵车、泪流满面的人们……配上哀凄的音乐,学生
139
漫谈小学德育的重要性及其它
刘建宴
(盱眙县实验小学,江苏盱眙211700)
在德育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如何让儿童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

塑造儿童的美好灵魂,让学生成为与时俱进的人才。

是一个教育1=作者在行使教育权利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现就个人的肤浅认识作一探讨。

一、目前德育状况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较多。

个人认为最为集中而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的物流与经济效应对儿童的诱惑力极强。

在经济发生重大变革与转型的今天.整个社会风起云涌的就是发展经济,如何赚钱,如何得到经济实惠。

这正如邓小平同志说过的“不论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相对来说,只要能赚钱有利可网就是好事。

全社会如此。

这样√L童们从小看到的就是别人如何赚钱,如何享受。

家长的教育与希望也是孩子长大了如何发展好经济.赚大把大把的票子.将来在经济发展上有成就.乃至于成为富翁。

让父母的腰板硬起来……因此,从小给孩子要求的就是读书与赚钱一套密不可分的发家致富经典。

如今的孩子们都乖巧,在他们的头脑中钱是万能的。

钱的诱惑力最大,哪怕是哭着的孩子,只要你拿钱去哄他.他马上会停止哭泣,这比任何玩具都管用。

再是经济发展与物质丰富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在吃穿、玩乐上大可尽情地享受。

譬如说,一个小小的孩子在生日这天就能收到成百上千元钱,平素的花销更不用说。

孩子们从小滋生的就是满脑袋的金钱观。

2.社会公德的淡化影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曾几何时,有人说:“雷锋出国了。

”雷锋的精神说到底.就是胸有他人。

可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似乎离我们远隔了一段时间与距离。

为我服务者有之,为己所图者有之。

为别人作想者为数甚微。

在社会中,谋财害命、打砸抢劫、敲诈勒索、以假乱真等种种恶劣行径比比皆是,这不都是公德的淡化吗?由此,在车站、码头、列车、轮船、医院、售票厅等种种公共场合,自觉让位的少了,主动助残的人少了,总之社会的爱心少了。

髓之儿童们的崇拜也发生了变化.曾经一个时代,儿童们崇敬公安,认为他们是和平与安定的护卫神,戴上“小公安帽”便是他们最大的荣幸、自豪。

可现在这些所谓的儿童心目巾的偶像也不是原汁原味了.儿童们也开始不喜欢那种帽子了。

不少的少儿年纪轻轻
们完全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这种悲痛在每个学生的笔下倾泻、涌动,形成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无须言语,此时无声胜有声。

如:在教学《刻骨铭心的国耻》一课时。

学生在读文后,观看了我播放的教学课件,学生们看到了一幅幅令人发指的图片,心灵受到了震撼,灵魂得到了洗涤。

当他们看到橱窗里拳头般大的头骨时泪流满面,看到尸骨陈列室里的累累白骨时怒火满腔,由此深深感到,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而将这刻骨铭心的国耻永记心间。

又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

我播放了一幅幅圆明园原址图片。

美丽的景象、雄伟的建筑。

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们无不感到圆明园这一皇家园林独有的建筑风格的确是园林艺术的瑰宝。

然而。

当一幅幅被火烧过的残垣断壁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们惊呆了,不忍相信这是事实,无不为圆明园——这一艺术瑰宝的毁灭感到惋惜。

曾有一位学生讲到:“当我看到被毁灭后的圆明园图片时,我几乎不敢、也不愿相信这是事实.我的心疼得厉害。

”事实上,我并没有讲什么大道理.而学生们已深深感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古训的深刻含义。

这正是巧用C A I课件所带来的效果。

五、运用C A I拓宽语文学习渠道
传统的语文教学把学生定格在书本里.禁钢在课堂中,断绝了和生活的联系。

忽视了学生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悟,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果以课文学习为生长点。

大胆地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延伸和拓
140展课外知识,促使学生把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时空.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语文学习在向外拓展的过程巾,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疑问。

当学生出现疑问时,教师要注意学生提出的疑问,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

并以学生提出的疑问作为拓宽语文学习渠道的基石。

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学生们在读懂了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明明是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为什么却说周总理每个晚t都是这样工作的?”这一问题使课堂教学荡起阵阵涟漪,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我没有像往常一样马上引导学生去探讨.而是先请学生们观看了我事先准备好的。

从网上下载到的周总理日夜操劳的一系列图片,然后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此时,学生们对解决这一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欲望.讨论激烈,进而明白了作者记录了周总理一夜的繁忙工作情况,却是他一生为党、为民日夜操劳、不辞劳苦的写照。

这样利用C A I教学课件,使学生们借助我收集的图片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他们再也不满足书中对周总理的介绍以及观看的图片。

他们要去追寻历史的足迹,走近周总理。

体验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C A I课件以它独有的特点展现教学内容,通过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集成。

刺激着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渲染课堂教学气氛.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能兴趣盎然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实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