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三峡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浅议三峡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
刘强李观鹏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摘要:三峡大学是一所有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校园景观在三峡大学校园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从建筑在
校园景观中的运用、植被在校园景观中的运用、水体在校园景观中的运用、雕塑在校园文化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三峡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2-0170-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2.084
一、引言
三峡大学坐落于历史悠久、传奇色彩丰富的宜昌市,据史书记载,宜昌已有2700多年历史,这里是关公文化、巴蜀文化和西楚文化的交汇处,故有“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和“三国故地”之称。

这里是古代先贤名人聚集之地,如“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著名学者杨守敬都是这片土地所孕育而成。

并且如唐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北宋“六一居士”欧阳修等诗人大家,也为此地毫不吝惜笔墨。

更有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个故事发生在这里,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长坂坡之战等。

这里也是三国名将关羽的葬正身之处,并为其建造了关帝陵,引人来此研究关公文化。

屈原祠、昭君村、读书洞等历史文化遗迹,这些都赋予宜昌丰富的人文历史文脉,也为三峡大学打造校园文化提供了参考,这些文化元素也在三峡大学校园景观中多有体现。

二、建筑在校园景观中的运用
建筑是体现地域性的重要媒介,建筑外观结构要体现建筑的本身功能、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特点,地域性又是建筑设计布局的重要依据。

建筑是很好的校园历史记录者,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它原本的价值,空间物质形态和延续性。

三峡大学水电楼就很好的使地域特点和建筑本身的功能性很好的结合到了一起。

三峡大学水电楼原是三峡大学校级实验室,它的主要用途是教学和水电工程与施工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建筑结构采用轴对称的形式,通体白色,给人以严谨,冷静之感。

宜昌市与长江干流相邻,岸边设有码头,是江上运输枢纽,多有船舶停靠,故以船舱为原型,使当地特点与建筑相结合,使地域文化更好的得到体现。

但其他学院的建筑相比之下则缺少了特点,外形都只是标准的几何体。

应该在建筑外观方面加入与传统建筑外观装饰相结合,但要避免单纯的追求仿古而仿古,要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进行深层次的考察研究,用现代的设计材料和语言进行完美的“翻译”,并融合民族文化增强建筑地域性的体现。

三、植被在校园景观中的运用
三峡大学内植物种植种类丰富,与教育很好的结合到了一起,既可供与植物相关学科师生可以更好的观察、研究植物,又达到了美化环境,构建生态校园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三峡大学因地制宜的校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三峡大学位于宜昌市西陵区,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常在16.8℃,雨水充足,光照时间长,6、7月份降水频繁。

校园内共种植155种,属于76科130属,大量使用灌木,共有59种,所占比重多达43%,乔木的使用相对较少,占25%,草本植物占22%,藤本植物更少,只占10%。

校内植物更加强调观赏性,观花类、观叶类、观干类植物种类较多,并且有很多具有多重观赏性质的植物。

如观赏价值极高的蔷薇科桃属的绛桃,它象征着带来“桃花运”、宏图大展的寓意,更有韩愈的“百叶双桃晚更红,临窗映竹见玲珑。

”可见其观赏性之强。

桃树不仅花可供师生和校外人士观赏,俗话说“红花配绿叶”,所以它的叶也是不可或缺的。

桃花的习性也属阳性,耐寒,可以使其平安度过宜昌的寒冷期。

它的种植方式也较为简单,可采用嫁接的方法,并且存活率极高,易于后期管理。

三峡大学校园景观植被中虽种类丰富,但在同科植物方面略显单调,有很多科只种植了一种植物,应该多横向发展,增加同科植物的种类。

主要车辆道路的行道木都采用高大且生长周期长的樟树,并且遮荫效果不是很理想,影响了校园景观的观赏效果。

现在校园景观中的植物,在四季气候变化方面考虑有所欠缺,四季皆可赏,有其观的特点不是很明显,四季的变化也是校园景观规划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植物来展示它们的美,如春季是百花争奇斗艳的季节,应选用观花类植物,与求索溪相互掩映。

夏季的校园过于炎热,地表温度过高,师生心情容易烦躁,应选用遮荫效果好的绿叶植物,配以蔷薇科植物或落叶灌木,如红叶李、紫薇等,观花类和观叶类相结合。

秋季采用木槿、木芙蓉等乔木搭配观花类植物菊花和观叶植物文竹。

冬季则以长青类乔木松柏为主,搭配观花类植物梅花、银芽柳,观叶类常春藤、金心大叶黄杨,观干类植物梧桐、龙抓槐,观果类植物冬青、火棘等,由此搭配以保持校园景观不同季节观赏的连续性。

四、水体在校园景观中的运用
三峡大学校园景观中有由一条“水飘带”将各个学院横向连接,这个“水飘带”就是以三峡大学校训命名的求索溪,西到水利水电学院的水电楼东到科技学院c2教学楼,西连接着文思湖,东与莲心湖相连。

沿着求索溪漫步,你就会不知不觉的路过除了水电楼以外的所有教学、活动的场,它将整个三峡大学串联在一起。

水面的上方有三条横跨的小桥,它们的风格各不相同,分别名为“天问桥”、“九章桥”、“修远桥”,有的是作为出口与机动车道相连并设有车辆门禁,剩下的分别对应着图书馆、计算机楼和行政楼等建筑。

三峡大学最早的优势学科就是水利水电工程和
建筑设计
17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0-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
,,技术,五座世界著名的水电站和水坝的等比例缩景建造在求索
溪内,使相关专业在散步时就能预习和复习水电工程知识,很好
的把知识与景观相结合。

求索溪两旁的溪畔种植着各种观花类灌木和行道木,可谓
是花红柳绿,到了三、四月份,百花齐放,红花、绿叶、枝干倒映在
碧绿如玉的求索溪上,真是美不胜收。

随着时间的发展,更形成
了一个属于三峡大学自己的节日—桃花节,桃花盛开时不光师
生前来观赏,校外人士也都慕名而来,求索溪畔人山人海,但也
分毫不会影响景色的美丽。

给校内艺术学院的师生和校外摄影
绘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方便、安全的采风环境。

学校也是组织各
国的留学生参与进来,在求索溪畔与各学院设立一个个的帐篷。

游客可拿着学校制作的印有三峡大学校徽的“护照”到各个国
家、学院的帐篷中像西游记中换取关文一样,收集特制的印有学
校名字和不同国家名字的印章。

这也使三峡大学桃花节的独具
一格,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同时也使校园文化更加浓厚。

留学
生们有的穿着有自己国家特色的服饰在特定的帐篷内热情招待
游客,也将自己国家的文化特点传递给游客,在一定意义上也促
进了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在不走出国门的情况之下也可了解
些许其他国家的文化特点。

沁苑学生公寓的一段,一到夏季就会长满一米多高的芦苇,
微风拂过,芦苇就会随风慢慢摇摆,晚上漫步在溪边,就可听见
声音清脆的蛙鸣,充满了诗情画意。

五、雕塑在校园文化中的运用
雕塑是一个学校的标志,也与校园文化紧密相连。

在文学院
由G楼和W楼组成,教学的主要科目为语言类和经济类。

在G楼
后方,设有一处景观小品,由香港孔敬学院院长汤思仁敬立的孔
子雕像立于中央,并且与文学院相互呼应,位于文学院的对称轴
上,与文学院同向相望。

孔子雕像上面刻有孔子圣像和建立时间
的字样。

G楼正对孔子雕像的地方采用镂空的结构,将形态谦逊
的孔子雕像框在中心,颇有江南传统造园手法“框景”的意蕴。

使
全校师生不忘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保持虚心求
学的态度。

在三峡大学图书馆前的小广场的中心还建立了一座寓意性
雕塑——
—“求索”碑。

它是由本土孕育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
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将上下而求索”所得来的三峡大学校训而命名。

雕塑被一个小
水池所围绕,池中有植物自然生长,形成一处景观小品。

既继承
了传统文化增加了校园的文化底蕴,又独显本校的特色。

使三峡
大学的每一位师生都牢记校训,警示将进入图书馆学习的三大
学子,珍惜时光和资源,勿忘和弘扬努力探索,刻苦钻研的校园
精神。

还有一座雕塑刚刚建立不久,造型为头戴皮质飞行帽的高
志航,一手叉腰,举目远眺,仿佛正在观察前线战况的纪念性雕
塑—高志航像,那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抗日英雄高志航(原名高
铭久)而建。

高志航同志在抗日战争中骁勇善战,打破了日本在
中国“皇军无敌”的神话,是中国空军击落日本战机的“第一炮”,
由于战争的残酷,使其英年早逝。

在经水路送其灵柩回重庆时,
由于宜昌的战事也是非常紧张,为其安全考虑,就选择就地安
葬。

安葬地点据知情人士的线索和相关部门验证,正是今三峡大
学西校区。

三峡大学中还有很多造型不一,体量不一的雕塑安静的矗
立在每一个角落,这使校园景观的内涵被无声的赋予更深层次
的意义,增强师生的校园文化自信,提升校园的魅力。

六、结语
高校景观发展至今,经历了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形
式,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问题,今天的我们应该努力分析学
习,大胆尝试,总结更深层的表现形式。

高校景观设计中应该遵
循因地制宜、绿色生态,彰显个性的设计原则,继承和弘扬传统
文化,打造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使高校景观充分体现地域性、
经济性、延续性、文化性,并且继续探索开发高校景观不同的功
能,赋予高校景观更深层次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张芷娴.四川高校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以阿坝师范学
院为例[A].工业设计研究(第六辑)[C].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2018:5.
[2]杨亮.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与行为模式的研究[J].绿色环保建
材,2018(10):30+33.
[3]李蒙.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
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10):13-14.
[4]曾国凤.节约型高校校园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8(18):105.
[5]武思民.浅析高校校园景观设计——
—北华大学艺术楼中庭景观改
造设计[J].大众文艺,2018(16):72-73.
[6]周璐,梁艳,李诗佳,等.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方法浅析[J].现代园
艺,2018(16):90-91.
建筑设计
17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