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重要的盐教案(第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重要的盐教案(第2课时)
几种重要的盐(第2课时)
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第4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盐的化学性质。
2. 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1. 体验理论联系实际;
2. 结合我国盐的资源和生产、侯德榜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盐的化学性质。
难点: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三、设计理念
本课内容围绕着“盐的溶解性”和复分解反应展开,从而完成对盐的化学性质的学习。
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思考中不知不觉获取新知识。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
整个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教学准备
碳酸钠,氯化钙,氯化钠,碳酸钙、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回忆引入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盐?思考,回忆盐的定义。
盐的溶解性[展示]碳酸钙、碳酸钠、氯化钙、氯化
钠、硫酸钠等几种盐的固体样品,请学
生观察
[活动]展示3g的碳酸钙和3g的氯化钙
固体样品,并加它们分别加入10ml水
中,观察溶解情况。
观察这些盐的颜色状态观察溶解情况。
[结论]常温下盐大多数是固体,不同的盐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指出:盐可分
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
阅读:(点击蓝色按钮超链接)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并指导溶解性表的读法。
(蓝色按钮返回)
记忆口诀:学生见课本154页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钾、钠铵盐溶水快,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硫酸钡,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碱只溶钾、钠钙钡。
[练习] 根据溶解性表判断哪些是可溶
性盐和不溶性盐。
人们常利用一些盐的溶解性来实现物
质的制取、提纯和鉴别。
练习
复分解反应[实验]在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氯
化钙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观察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CaCl2 =CaCO3↓+ 2NaCI
[提问]结合以上实验,参照酸和碱性质的推断方法,你能否判断出盐有哪些性质?讨论得出:
⑴酸+盐→新盐+新盐
⑵碱+盐→新碱+新盐
⑶盐+盐→新盐+新盐
[分析] 以上都属于同种反应类型,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的反应过程解释,分析这种反应类型的特点。
师生讨论原理: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
思考
讨论总结
同时回忆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练习]下列4个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吗?看看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规律?
2NaOH + H2SO4=Na2SO4 + 2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 2HCl + CaCO3=CaCl2 + H2O +CO2↑2NaOH+BaCl2=Ba(OH)2+2NaCl NaOH与BaCl2不能反应
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
[练习]1. 下列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吗?
2. 中和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补充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当盐+盐、盐+碱反应时,反应物须可溶于水
思考
盐的制取[设问]那么盐如何制取呢?学生思考,讨论
来源:A:天然碱(温度降低析出),B:化学方法生产
C:侯德榜与制碱(见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国情、化学史及爱国主义教育。
[练习]侯氏制碱法:向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再加入食盐粉末充分搅拌,由于碳酸氢钠在该状态下的溶解度较其他物质要少得多,便呈晶体析出;最后将析出的碳酸氢钠加热便制得了纯碱;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指出该过程中反应的起始原料和最终产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NH3+H2O+CO2=NH4HCO3
2NaHCO3=Na2CO3+CO2↑+H2O
加热
小结:[总结:根据酸的共性和碱的共性,以及
盐的有关性质,归纳能够获得盐的途径有
多少?1. 金属+酸—盐+氢气
2.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3. 酸+碱—盐+水
4. 酸+盐—新酸+新盐
5. 碱+盐—新碱+新盐
6. 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7.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8. 盐+盐—新盐+新盐
课后练习:思考:你能写出获得硝酸钡的途径有多
少?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思考:
六、教学反思
初中科学教材中共讲了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其中复分解反应是较复杂的一类反应,它的要求比较高,要熟练书写这类反应需比较多的化学准备知识,同时,它也是一类比较重要的化学反应,在物质的检验、物质的制备等方面用途比较大,而复分解反应又比较多,学生如果不动脑,只按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来写方程式,往往会出现错误,本课的遗憾在于若能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边归纳,最后总结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