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命题人:审核人:高一历史备课组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国家主席毛泽东访问苏联并与斯大林谈话,主要目的是取缔1945年南京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的“中苏条约”,签订新的“中苏条约”,并拟定一系列的贷款和贸易协定、航空交通协定等。
据此可知()A.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一五”计划建设取得重大成果C.三年经济困难局面得到缓解D.苏联援助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局面
2、下表是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所占比例,表中材料反映了
A.新民主主义经济占主体B.私有制经济已不存在C.三大改造存在不彻底性D.公有制经济基本建立
3、英国比较早地表示承认新中国,经过较长时间谈判,在1954年6月17日与中国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同年有挪威、荷兰,1955年有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1956年有埃及、叙利亚、也门同中国建交。
这些成就有利于当时()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B.“一边倒”政策的实现C.保障国内经济建设的进行D.缓和美苏冷战的局势
4、1952年,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反复播放和教唱歌曲《歌唱李顺达》,"太行山高来漳河水长,李顺达美名天下扬,在生产战线他是模范呀,他是我们新中国农民的一面旗帜,他是我们中国农民的好榜样"。
此举意在()
A.树立人民公社化运动典范B.发动农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C.歌颂山西农民的奋斗精神D.树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尚
5、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A.把我国尽快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B.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D.实现全面对外开放
6、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当前“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
该论断有利于()
A.反思真理标准
B. 梳理教条主义
C . 确立指导思想 D. 推动改革开放
7、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报刊针对此文进行褒贬不一的争论,有些批评直指该文“违反‘两个凡是’的中央精神”。
材料表明当时()
A.“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B.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C.“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8、1983年,一些人视特区为异端,怀疑“特区姓‘资不姓社’了”。
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等特区,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国内外局势的变化,邓小平又到深圳等南方城市视察。
这两次南方视察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经济特区的设立
B. 实践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 .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 D. 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9、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这一规定的直接意图是()
A.为了打破海峡两岸的长期隔绝状态
B. 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C. 为顺利解决香港问题提供法律依据
D. 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0、1978年10月,邓小平在与一批干部谈话时指出:现在到了这么个时候,“四人帮”当然要批,但不能老是说什么都是“四人帮”搞的。
现在有些事将要考核我们自己的干部,批了“四人帮”还搞不好,总得问一问领导人、领导班子是不是可以(办事)吧。
这反映邓小平()
A.积极推动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主张彻底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C.大力推动真理标准问题的思想解放
D.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11、“我们终年劳作,不得休息,我们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你们。
而你们却不让我们共享国家权利,连我们的孩子与你们通婚都是违法的。
”对材料中“我们”解释正确的是()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2、“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
……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
”材料旨在说明()
A.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B.希腊文明的包容性
C.东方文明的先进性
D.希腊文明的民族性
13、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
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
B.文明开化的程度
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
D.经济形态的影响
14、罗马征服了希腊后,罗马诗人贺拉斯为此写道:“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反过来俘虏了野蛮的胜利者。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希腊用武力征服了罗马
B. 希腊的民主政治影响了罗马
C. 罗马用希腊的民主代替了专制
D. 希腊的法律为罗马的法律提供了蓝本
15、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 “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
……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材料主要说明()
A. 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B. 大流士一世以严酷法律治国
C. 波斯帝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D. 波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16、“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
”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A. 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 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 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D.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17、欧洲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一种个人的联合、上下级之间靠个人之间的效忠与保护维系着的关系”,这种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是()
A. 专制
B. 民主
C. 土地
D. 等级
18、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城市争取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为市民称颂。
这反映出当时()
A.市民浮躁的社会心态
B.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 市民的观念消极世俗
D.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9、“1453年5月29日,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
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
它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
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基督教世界。
君士坦丁堡在11个世纪中始终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
”材料主要是()
A.探讨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B.肯定拜占庭文化的深远影响C.赞美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D.惋惜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20、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封君封臣制度在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
说明封君封臣制度()
A. 解决了封建社会的矛盾
B. 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C. 促进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
D. 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21、在西欧庄园中,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
这说明,庄园法庭()
A. 维护领主的权益
B. 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C. 限制了领主特权
D. 维护佃户的利益
22、某历史书记载:“这个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
从非洲运来黑奴,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
”此帝国最可能为()
A.拜占庭帝国B.阿拉伯帝国
C.神圣罗马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23、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后经过征服扩张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它就是()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D.拜占庭帝国
24、“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样都发音为“yamato”,为日本国的别名。
7世纪后半叶,倭国对外国号正式改为日本。
这一时期的日本列岛()
A.大和国刚完成了统一B.成为一个封建制国家C.武士集团在形成之中D.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25、在印加帝国首都蒂瓦纳库城遗址中,还保存着一座卡拉萨亚神庙,庙中有巨石砌成的太阳门,每年9月22日正午的阳光必径直穿过;门上刻有花纹,上一排为完整的金星历,预算50年的运转值与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
这主要反映了印加人()
A.虔诚的宗教信仰B.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C.掌握了最先进的天文学知识D.已经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26、黑格尔说:“按哥伦布的本意,那些富饶的印度地方正有无限宝贝等着他去发现,好作为一次新的十字军军费,那些地方的异教人民也应当皈依基督教。
”
这反映出哥伦布航海()
A. 带有宗教目的
B. 得到了金钱资助
C. 到达了新大陆
D. 无意于殖民掠夺
27、《马可·波罗行纪》对日本有这样的描写:“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这一描写()
A. 真实可信,且影响巨大
B. 真实可信,但影响有限
C. 毫无根据,亦无影响
D. 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
28、“它在思想界的影响超越了其对商业和政治领域造成的震撼。
它变革了中世纪的理论和思想的整个体系,让过去狭隘的地理观点靠边站,对地球面积和形状的争论就此永远终结”。
“它”代表的行动是()
A.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 达·伽马到达印度
C. 哥伦布发现美洲
D.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29、刘凤珍主编的《史说世界大讲堂》中写道:“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
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的迁徙、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确立
B. 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
C. 世界各民族特征、界限消失殆尽
D.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启
30、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两种最厉害的欧洲麻醉剂是烈性酒和基督教。
”近代,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帝国的对外征服B.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全球合作的不断加强
二、非选择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个伟大的年份是1984年。
1984年的特殊气质,在元旦刚过不久就散发了出来。
1月邓小平突然决定到此刻正饱受争议之苦的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看看,并先后写下“珠海经济特区好”“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
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的论断。
也正是这一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我们惊奇地发现,日后很多我们现在还耳熟能详的公司(张瑞敏创办的海尔、柳传志的联想、李东生的TCL、赵新先的三九制药、王石的万科、李经纬的健力宝、潘宁的科龙)均诞生在这一年,后来,人们就把1984年叫做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材料二“改革”主要是相对政府资源垄断,政府管制而言,指的是恢复个人的自由选择权,让老百姓有权利决定做什么与不做什么,如何做,做成的东西卖多少,到哪里卖,以什么价格卖,得到的收入怎么分配,剩下的钱如何再投资等,一句话,就是给个人以自由。
“开放”实质上也是扩大自由,是让中国人和外国人能更加自由地进出国界,做投资,做贸易让个人经济自由权跨越国界延伸,拓宽自由的地理边界。
——陈志武《陈志武说中国经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4年”被称为“伟大的年份”的理由,并分析改革和开放的关系。
(12分)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8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的西欧社会在“寻金热”和传教热的鼓动下,具有强烈的海外扩张欲望,航海探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中国航海所无法相比的。
当时西欧社会无论是国王、教皇、僧俗贵族、庶民商贾或资产阶级,“个个着了财迷”。
其中专制君主“对于权势和财富的追求”,新兴资产者扩大原始积累的愿望,更为强烈。
……对物质利益的共同追求,为专制君主与私人航行相结合提供了社会前提。
这些决定了西方航海社会基础的广泛性,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材料二:作为一名英国海军将领和伊丽莎白时代最著名的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 1541—1596)是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的船长。
德雷克大约于1541年出生在英格兰德文郡的塔维斯托克附近,出身于一个贫穷的虔诚新教徒农民家
庭。
德雷克的早年时代鲜为人知,但他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了坚定的新教观念,这使他与天主教西班牙的终身斗争成了事关宗教信仰的事业,当然也与物质回报有关。
1566年,德雷克参加了一次前往佛得角群岛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远航,遭到西班牙人袭击,五艘船损失了三艘,许多英国船员被杀,这起事件进一步加深了德雷克本已很深的对西班牙人的仇恨。
1577年到1580年,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随着英国和西班牙的公开战争于1585年开始,德雷克参加了发生在1588年进攻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前的一系列海上作战。
1596年1月,德雷克因病逝于巴拿马。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1689)》材料三: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 :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大航海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背景。
(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00年前后不同文明间注视和对抗的表现。
(6分)
莆田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31.(1)理由:经济特区取得重大成功(2分);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2分);开放沿海14个城市(2分);一些大企业和著名企业家登上历史舞台(2分)。
(答满4点得8分)
关系: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证明,开放能够催化原有体制或推动改革,改革为开放创造更有效的氛围和条件。
(4分)
(2)观点:无论改革还是开放,实质都是给生产经营者以自由选择的权利。
(2分)
说明:计划经济和人民公社体制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及主体性作用发挥(2分);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以生产经营的自由(2分);通过政企分开等措施来扩大企业自主权(2分);对外开放政策则让中外都获得投资、贸易、技术等自由(2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关键性作用,同时又发挥了政府的指导作用。
(答满3点即可得6分)
32、(1)特点:以物质利益为主要动力(2分);专制君主与私人航海相结合;(2分)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2分)。
(答满3点得6分)
(2)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垄断了东西方的航海要道(2分);宗教改革后,新教国家与天主教国家矛盾尖锐(2分);英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2分)黑奴贸易兴起(2分)。
(答满4点得8分)
(3)注视: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并找到了通往亚洲等地的新路,使不同文明间联系日益紧密。
对抗:西欧国家的扩张与对殖民地的残酷压迫和掠夺,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6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