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 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 画鸡于门,七日帖人于帐。今一日不杀鸡,二 日不杀狗,三日不杀羊,四日不杀猪,五日不 杀牛,六日不杀马,七日不行刑,亦此义也。” 《荆楚岁时记》
• 礼俗:剪彩为人胜、华胜、彩燕等簪鬓或馈赠, 贴屏风、床帐以示重人。
送灶神 选自完颜绍元、郭永生 《中国风俗图像解说》
• 门神最初画的是神荼、 郁垒二神;
• 唐代以后,大多以唐 初两员名将秦琼、尉 迟恭为门神;
• 春联的明确命名始于 朱元璋;
随 朝
• 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

是宋版的《随朝窈窕
窕 呈
呈倾国之芳容》。





人日:正月初七
人日剪彩 余延寿 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 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 帖燕留妆户,粘鸡待饷人。 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
• 如果说元旦代表的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那 么人日代表的是人的生活的更新。
元宵节
这幅画表现的是正月十五 闹元宵的夜景。图中到处 张灯结彩,人们赏灯饮酒, 燃放焰火。儿童在灯架下 嬉戏。整幅画将节日的喜 庆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正月 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 元宵节,古称“上元”,其夜称“元 夜”、“元夕”或“元宵”。
节俗活动产生的内动力
• 祈望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岁岁平安 • 节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观
念直接相关。 ✓自然崇拜 ✓灵魂崇拜 ✓古人的迷信、禁忌、巫术观念
节俗的发展
• 先秦时期,是我国传统节日的萌芽期; • 汉代,是我国传统节日的定型期。 ✓神话传说的嵌入; ✓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发展 ✓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 ✓宗教节日的渗透 ✓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
续到元宵节。
是古人在年
终举行的庆
祝农业丰收
的报谢典礼。
• 礼俗:腊八粥-祭灶-扫年-换门神、贴春 联、挂年画等-除夕祭神祀祖-元旦接神、 开门炮仗-吃饺子、拜年等。
• 禁忌:正月初一至初三不倒垃圾,否则 认为破财;禁动刀剪针线,忌摔坏东西; 讳说“死”字等。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日为祭灶日。祭灶的 对象是灶君。这种奉 祀与火的使用及灶的 发明有关,因其促成 了人类饮食方式的进 步,所以成为先民自 然崇拜的内容。
寒食与清明节
• 清明前一二日为寒食 节。
• 寒食节的起源与介子 推
• 唐代以后,寒食节与 清明逐渐合而为一。
• 节俗:禁火;冷食; 祭祖扫墓;游艺(打 秋千、拔河、打马球、 蹴鞠等)、踏青(放 风筝、插柳等)等。
清明踏青 选自完颜绍元、郭永生 《中国风俗图像解说》
不堪万节 能笑古分 洗楚传端 得江闻午文端 直空为自秀午 臣渺屈谁 冤渺原言 。,。,
• 据《史记·乐书》记载,早在西汉初期, 正月十五宫廷中就有了祭祀太一神,祈 求福佑的礼仪活动。
• 唐代,元宵及其前后各一日,正式成为 固定假日,“敕许金吾弛禁,以看灯”。
• 元宵节俗:吃元宵、观灯、放焰火等。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 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总千春爆
把门风竹
新 桃 换 旧
万 户 曈 曈
送 暖 入 屠
声 中 一 岁
王 安 石
元 日
符日苏除
。,。,
桃符更新 选自完颜绍元、郭永生 《中国风俗图像解说》
元旦:正月初一
• 元,开始的意思;
• 旦,早晨的意思。
• 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蜡祭。
• 它是一年的第一天,但习惯上人们的过
年活动往往进入腊月就已开始,一直延
元宵观灯 选自完颜绍元、郭永生 《中国风俗图像解说》
立春 打春牛是一种鞭策耕牛、勉励农耕的仪式。鞭打 完毕,大家顷刻把打碎的春牛“分裂都尽”,然 后又互相抢夺。认为这可以带来吉祥。
•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不仅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也预示着一年 农事活动的开始。
• 礼俗:举行迎春大典;“打春牛”;挂 春幡、剪春胜;喝春酒、吃春盘等。
春龙 上巳 花朝
中国传统节日
曝书 乞巧
元旦 人日 元宵 立春 寒食 清明 端午 中秋
重阳
一、作为文化符号的传统节日
• 节日,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 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 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 时日。
• 我国传统的岁时节日,主要是农业文明 的伴生物。
• “节正是对岁时的 分节,把岁时的 渐变分成像竹节 一样的间距。”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八月 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重阳节
九月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 而种菊也各有特殊的技巧。 因此人们把自己的菊花,聚 集到一处观摩欣赏,逐成菊 花会。图中所描绘的正是菊 花会的情景。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九月 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乌丙安《中国 民俗学》
二、节日的由来与发展
• 岁时节日的形成,有两项必不可少的要 素:
✓相对固定的节期; ✓节期中有特定的民俗活动。
节期的最初选择
• 我国节期的最初选择与确立,是以天文、 历法的知识为基础的。
✓上古时代,人们还没有完善的历法与计 时工具,只能依靠对天象、气象和物象 的观察来决定农时、指导生产、安排生 活。
鞭打春牛
选自完颜绍元、郭永生《中国风俗图像解说》
上巳节
农历三月,也称阳春三月,天 气渐暖,百木转荣。画家以 “上已踏青”的民俗为主题, 描绘了在阳光下,文人墨客在 小河边“流觞”饮酒,豪放不 羁的场面。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月 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 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 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 娱,信可乐也。”节选王羲之《兰亭集序》
包粽子 选自完颜绍元、郭永生 《中国风俗图像解说》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 起源 ✓恶日说 ✓龙图腾祭说 ✓源于夏至说 ✓为纪念某历史人
物说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五月 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礼俗
• 龙舟竞渡 • 吃粽子 • 饮雄黄酒 • 插艾草 • 挂朱索 • 踏百草
挂艾草 选自完颜绍元、郭永生 《中国风俗图像解说》
乞巧节
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牛郎织 女鹊桥相会之期,所以古时 闺中妇女会焚香设案,对月 乞巧,祈求幸福的降临。而 男人们或悠闲散步,或吹弹 作乐。画家用画笔把这美妙 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七月 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中秋节
秋季的八月居中,谓之仲秋。 天蓝月明,气温初凉。画中 描绘了中秋节的夜景,人们 张设盛宴,观赏月色。闺中 女乐,吹奏着琴笙,一派融 融景象。
三、传统节日类型
• 生产类 • 宗教祭祀类 • 驱邪祛病类 • 纪念类 • 喜庆类 • 社交娱乐类
四、传统节日的特征
• 周期性 • 民族性 • 群众性 • 地域性 • 综合性 • 传承性 • 变异性 • 实用性
五、我国古代传统节日
• 元旦 • 人日 • 元宵 • 立春 • 寒食 • 清明 • 端午 • 中秋 • 重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