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语文版语文必修三第4课《词三首一》第2课时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
(分值:60分)
一、基础知识(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就是()
A、苒苒.(rǎn)憧.憬(chōnɡ)饮鸩.止渴(zhèn)
B、憔.悴(qiáo) 分泌.(bì)孜.孜不倦(zī)
C、迢迢.(tiáo)省.悟(xǐnɡ)穷形尽相.(xiànɡ)
D、将.息(jiānɡ) 宝藏.(zànɡ)未雨绸缪.(móu)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就是()
A、渐霜风凄紧
..凄紧:指寒气逼人
B、苒苒物华
..休物华:美丽的景物
C、凄凄惨惨戚戚
..戚戚:愁苦的样子
D、独自怎生
..得黑怎生:怎么长得
3、下列词句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就是()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B、凄凄/惨惨/戚戚
C、独自/怎生/得黑?
D、春花秋月/何时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就是()
A、潭邵高速公路贯穿湘中腹地,厚重的湖湘文化积淀与琳琅满目
....的风物交织的绚丽画卷,都因为有了交通的改变,让湘人耳目一新。

B、在这块创造出无数神奇的土地上,在三湘四水,纵横捭阖
....的沪昆高速公路,使昔日的辉煌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使无数梦牵魂绕的美好愿景变成了现实.
C、五十一年前,毛泽东曾写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的瑰丽词句。

如今,帆樯竞发,宏图大展,长株潭与武汉试验区的设立,将使两大城市群相得益
...彰.,建立起真正的鱼水关系。

D、生活在这个快节奏时代的我们,已经很少静得下心来好好读古诗词了,即便读也就
是东鳞西爪浮光掠影的文字信息的汇集,难得有对着美食大快朵颐
....式的阅读快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就是()
A、本次展览征集了近千幅家庭老照片,这些照片就是家庭生活的瞬间定格,却无不刻有时代的痕迹,让人过目难忘.
B、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次竞技才能练就出来。

C、在质量月活动中,她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D、为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就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6、填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就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恁凝愁。

(3)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5)_____________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6)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7~9题.
声声慢
李清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她、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就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文字。

(2分)
8、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就是本词最大的艺术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0~11题.(9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瞧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瞧梅花。

注①挼,读ruó,“揉搓"之意。

10、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的不同而不
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13题.(8分)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2、词题为“早行”,词人就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又就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2分)
14、苏轼、关汉卿、鲁迅、徐志摩、舒婷、莎士比亚、巴尔扎克都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作家或诗人,请您仿照示例,为其中的一位写一段话,表现她们在文学上的重要成就与意义.要求语言流畅,有一定文采,不少于40字。

(6分)
示例:汤显祖一部《牡丹亭》,一首青春的赞诗,一曲真情的颂歌。

您彰显人性,反对束缚,您就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曲作家,美的守护神!
所选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她、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就是旧时相识”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改写。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B[B项中“分泌”的“泌”应读“mì”。

]
2、D[怎生,怎。

生,语助词。


3、A[应为: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4、B[B项纵横捭阖: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

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A项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

满眼都就是珍贵的东西。

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C项相得益彰:益,更加;彰,明显。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与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D项大快朵颐:“颐”就是脸颊;“朵”就是动的意思,“朵颐”一词出自《易经》,指动腮帮进食。

所以现在常用“大快朵颐"形容非常快活地享受口福之乐。


5、A[B项“临场的无数次竞技”应为“无数次的临场竞技”。

C项“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句式杂糅,删去“围绕”或删去“以”与“为中心”。

D项“深坑”与“夷为平地”搭配不当。


6、(1)苒苒物华休(2)争知我倚阑干处(3)怎敌她晚来风急(4)满地黄花堆积(5)小楼昨夜又东风(6)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8、全词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

无论就是忽寒忽冷容易致病的天气,还就是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与黄昏的细雨,无一不就是生愁、助愁、牵愁的。

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显得格外深广浓厚。

9、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点点滴滴”等叠词,分三个层
次写出词人的动作神态、外部感受与内心愁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而且多用读音比较压抑低沉的字,“一字一泪,都就是咬着牙根咽下”(梁启超语)。

全词字音的选择与组合,也体现出明显的压抑感,具有特殊的音乐效果,真切地传达了词人内心的忧郁与沉痛。

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口语,语言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10、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瞧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11、示例一: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凄凉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与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示例二: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与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今昔之感与家国之忧)
12、作者描写了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等来表现“早”.
13、作者的心境就是轻松愉悦的。

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作者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

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
14、鲁迅一部《阿Q正传》,一曲灵魂的哀歌,一段混乱的岁月。

您反思人性,重塑国魂,您就是世所公认的杰出的文化巨匠,思想的火炬手!
15、示例:端着一杯淡酒,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她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唉,雁儿,您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您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不?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不?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就是以前为自己

递情书的那一只。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