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古诗词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①次:旅途中停宿②书:书信
主题内容:这首诗写泊船北固山下所见所感,情景交融地描写了山青水绿的江南春,流露出诗人滞留异地的思乡之情。

名句赏析: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画面非常精彩。

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小景。

大景用“阔”,小景用“悬”
“风正一帆悬”的妙处在于“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更显示出大江的广阔浩淼。

2赏析“风正一帆悬”:“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的样子。

“风正一帆悬”,只是既有顺风又有和风,帆才能“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①两句分别以“生”“入”写海日和江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②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蕴含自然理趣。

③富有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

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主旨句)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稍一封家信到洛阳。

抒发了诗人对家乡洛阳的思念之情。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①折戟(j1)折断的铁戟。

主题:这是一首咏史诗,采用借物起兴的手法,含蓄委婉地吐露了胸中抑郁不平之气,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名句赏析: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议论,运用了化用典故,以小见大的手法,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东吴的命运,把硝烟弥漫的战争的胜负写得非常含蓄。

同时提出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表露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表达了作者机遇造英雄的政治见解,含蓄委婉地吐露胸中抑郁不平之气,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3 浣溪沙(北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漫溪,松闻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写景)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议论抒情) 释:①萧萧:拟声词,这里形容雨声②黄鸡:本意是黄鸡报晓,诗中指时光流逝。

③休,表示劝阻。

内容主题 : 词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名句赏析 1.上阕(前三句)写眼前之景,a溪水边兰草初生b松林间沙路无泥c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鸣叫。

这里没有市朝的喧嚣,远离官场的恶之气,自然美景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

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下阕(后三句)前两句作者由眼前之景生发议论,西流的溪水尚可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休将白发唱黄鸡”句引用白居易的“听唱黄鸡与白日”反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表现词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①天街;京城中的街道。

②酥:酥油,从牛羊奶中提取的脂肪。

主题内容:表达作者对早春的喜爱、赞美之情。

名句赏析: 1.天街小雨润如酥: 诗人以"酥为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可贵。

2“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小草远看似青,近看却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特点,表达出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是议论,运用对比手法,将小草萌发的早春与满城烟柳的晚春作对比,突出了早春的可爱,表达作者对早春的喜爱、赞美之情。

5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月怀念远方亲人的情感。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写中庭月色。

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
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树栖鸦”这三个字,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冷露无声湿桂花: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写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

“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6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注释:八百里炙:指烤牛肉。

作:如。

的卢:骏马名。

主题:抒发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名句赏析: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以工整的对仗形式,描写战争爆发的前的情状。

2 沙场秋点兵①描述的场面: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②此句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用五个字把威武雄壮的阵容描绘得栩栩如生。

③“秋”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词人连用两个比喻,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出战争的紧张激烈。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两句抒写了词人的理想,表达了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5.可怜白发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7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①寂寥:空旷无声。

这里指景象凄凉②春朝:春初③排:推开
内容主题:本诗通过描绘一幅晴空中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名句赏析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运用议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通过对比手法,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赞美了秋天的美好。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①诗人描绘了一幅晴空中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将传统的悲秋情绪一扫而空,那排云而上的白鹤引发了诗人无限情思。

不仅写出了秋天的生机,更表现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②“排”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的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8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坼:裂开②乾坤:天地③字:这里指书信④戎马:指战乱主题内容: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望景,描述了洞庭湖壮阔宏伟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孤身漂泊之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名句赏析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运用夸张的手法。

既是实写又寓想象,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边、宏伟壮阔的气势。

“坼”和“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又生动。

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世孤苦、晚境凄凉的哀叹。

后两句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的悲伤。

这四句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9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①使:奉命出使②单车:形容轻车简从③属国:这里代指使臣,即作者自己。

④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⑤候骑:侦査骑兵
主题内容:本诗记述诗人出使边塞的情景旅程,描绘了途中所见的奇美
壮观的塞外风光,抒发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自信豪迈的情怀,又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因受排挤而离开朝廷孤寂苍凉的心情。

名句赏析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既实写塞上的秋景,也是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身世浮沉之感和思乡之愁。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用词精练: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一,“直”字状写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

一“圆”字状写落日之低,又给人以亲切感和苍茫感。

“直”和“圆”这两个词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3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尾联写途中得知军情,显示出一位时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也流露出都护的赞扬。

10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干干载空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历历②昔人:指骑鹤的仙人③萋萋:形容草长)乡关:故乡
内容主题: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苍凉的心情,表达了思念家乡的愁绪。

名句赏析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①诗人从传说入笔,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诗人借古今变化之大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

②赏析两个“空”:第一个“空”是“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昔人已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

第二个“空”是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了诗人内心寂寞和惆怅之感。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思是: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描写了山川清晰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象)清晰描写登楼所见的实景。

对仗工整。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抒发日暮怀归之情。

11 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主题:抒发诗人触目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因为感时伤怀,加之思念亲人,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泪落心惊。

2“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的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12 归园田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①兴:起床。

②荒秽:荒芜,这里指杂草
主题内容: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后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暗含对污浊的黑暗现实的不满。

名句赏析
1.带月荷锄归:描写的是劳动归来的诗人独自一身,只有一轮明月陪伴,他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洋着心情的愉悦和归隐的自豪,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怡然自得。

2.“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抒发了诗人情趣与志趣。

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多收些豆子,实则蕴含了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意。

13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①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②江:指秦淮河
主题内容:作者触景生情,借古讽今。

借陈后主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抒发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名句赏析
1.烟笼寒水月笼沙:此句写景,运用互文的修辞。

两个“笼”字将轻烟、
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月下河边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丝寒意。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曲笔,表面上批评歌女,实际上批评讽刺了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犹”字写出来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世风的痛心愤恨之情。

14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①僵卧:挺直躺着②戍轮台:守卫边疆③夜阑:夜深④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内容主题:本诗写诗人虽年老体弱,但仍心系边关,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名句赏析: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

“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

“僵卧孤村”描绘了诗人罢官回乡后凄凉的生活现状。

“不自哀”是诗人的精神状态,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

“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

一个“思”字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

2.夜阑卧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这两句由现实转入梦境,通过“风吹雨”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自然而巧。

②“风吹雨”照应了诗题。

“铁马冰河”是“戍轮台”的写照,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1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①之任:去上任②宦游:出外做官。

③城阙辅三秦:三秦之地拱卫着京都长安。

主题: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名句赏析: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辅”字形象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者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营造了开阔的意境,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①意思是远隔万水千山的朋友只要拥有深情厚谊,就好像近在咫尺。

②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谊不会因为时空的限制而受阻隔的哲理。

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高远的志趣
16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①吟鞭东指即天涯: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般②吟鞭:诗人的马鞭。

主题:表达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的坚强性格和奉献精神。

名句赏析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两句写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心境。

前一句惆怅无限,后一句豪放洒脱。

“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比喻离愁的广阔无边,表明诗人虽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花、春泥自喻,表明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充分表达诗人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

17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①乱花:指各种野花②才能:刚刚能够。

内容主题:全诗写出了西湖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名句赏析
1.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①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时节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象的喜爱之情。

2.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①描绘了一幅繁华迷人眼,嫩草没马蹄的早春画面,突出早春景物的特点,表达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②“渐欲”含有野花渐开渐多的意思。

“没马蹄”写出了草浅,也体现出当地人骑马游春的习俗。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句中的“行不足”是“.最爱”的体现,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象的迷恋,也照应了诗题“钱塘湖春行”中的“行”字。

18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解:①千寻:极言塔高。

古代以八尺为寻。

②闻说鸡鸣见日升:鸡叫时(在这里)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主题:这是一首登高览胜之作,抒写了诗人.登飞来峰时的内心感受,抒发了诗人踌躇满志,不畏艰难的情怀。

名句赏析: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千寻”、“见日升”极言千寻塔之高,点出诗人的立足点之高,为下两句议论做铺垫。

重点理解: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是诗人美好的前程的象征。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以写景中的形式议论,“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不畏”二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

采用写景的方式来议论,使得抽象的哲理有了具体生动的感受。

19 渔家傲 (北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干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渔家傲:词牌名③塞下:边境险要之地④燕然未勒:意思是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典故)
主题: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统领全篇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的与众不同。

为下文勾勒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做铺垫。

(具体描写塞下秋景的句子是上阕后四句)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边塞特异的风光,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文的抒情蓄势。

4、“羌管悠悠霜满地”描写凄凉的夜景,融情入景,烘托边疆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也流露出因归无计而人不寐的浓重的思乡之情。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互文的修辞,含蓄地表达出将士们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20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①“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②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主题内容】: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名句赏析】:
1.前三句以九个典型意象,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片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烘托出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2、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游子的孤独愁苦的思乡之情。

3 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断肠人在天涯。

(主旨句)作者直抒胸臆,真切地表现了沦落天涯的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2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①酬:答谢②乐天:白居易
【主题内容】:本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原贬异地的的愤懑不平的心
情。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名句赏析】: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句中“凄凉地”和“弃置身”两个词语写出了词人坎坷的人生境遇,表现了诗人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用典故,表达回归后的感受。

“闻笛赋”表达诗人怀念旧友之情。

“烂柯人”抒写诗人回归后恍如隔世人事全非的感受。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①思想情感:诗人虽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②哲理内涵: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程无限美好。

22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寄北:寄给住在北方的妻子(一说友人)
【主题内容】通过描写巴山夜雨景象和想象未来与妻子团聚的情景,抒发了诗人
羁旅他乡的孤寂之情和思乡之情
名句赏析
1.“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实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渲染孤寂凄凉的气氛,抒离人之情。

“涨”的妙处: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富于动感,用词准确。

“秋”:点明季节,而且秋天容易勾起人们的愁思,渲染出孤单悲凉的气氛。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想象未来与妻子团聚的情形,用异日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

表达了诗人急切想和妻子(朋友)团聚的思乡感情。

23 相见欢(南唐国主)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上阕:写景)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下阕:直抒胸臆) 【注释】相见欢:词牌名
【思想内容】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囚居汴京时写的,全词表达了词人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

【名句赏析】
1.“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2.“月如钩”: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了孤独凄清的环境,生动形象地写出来诗人内心的缺憾。

“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愁别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者并非梧桐,人也;被锁者也并非清秋,亦人也。

写出来诗人的悲愁无尽,只有和清冷的秋相对,怎不感到寂寞!“锁”字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丝”与“思”谐音,以丝缕喻离愁,形象地写出了愁思的绵长,纷繁,难以排解的特点。

5.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也是写离愁的绝妙之笔。

似乎并没有说清离愁到底是什么滋味,却写出了对离愁滋味的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

是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一般滋味”是词人的离愁别恨,亡国之思。

24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①浣溪沙:词牌名②香径:花间小路
【思想内容】
这首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燕归来的描述,抒写了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易逝的悼惜。

【名句赏析】
1.“夕阳西下几时回?”借景抒情,生动形象的抒发了不尽的幽思,同时暗含希望美好事物重现的微妙情怀。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堪称佳对;景物描写典型,画面生动;蕴含着生活哲理,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