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9章 第1节 扩展语句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注意题干中的字数的限制。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读懂题目和提示语。 第二步:扣住情景和重点,合理推断想象。 第三步:进行合理扩展。 第四步:检查扩展内容,确保主旨一致。
利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介绍“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活动 的结果,要求语意完整,句子通顺,字数在50~60之间。
来源广 一个月 入选口号 千余条 “我运动,我快 乐”
将“他这个人真是热情”接着写下去,要求具体表现“热 情”。
解析:题目要求“接着写下去”,“具体表现‘热 情’”。在明确要求后,抓住扩展主体“热情”,联想生活中 热情的场面进行扩展。运用连续动作的细节描写,往往能收到 很好的效果。要紧扣关键词语“热情”,尤其要注意调动平时 对生活的观察和语言的积累。
6.(2013·郑州联考)用上“期望”、“放弃”、“享受”三 个词,扩展成一段话(词语顺序可以颠倒),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一 种感悟或认识。(80字左右)
答案:(示例)生活有时并不像我们预想的那样,期望越高得 到的越多,懂得适时放弃那些难以实现的目标,从身边的小事 做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努力,终有一天会享受到成功者的 胜利和喜悦。
要注意所给词语的内涵,然后考虑如何安排它们之间的关 系;串联之后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流畅。扩展后的语句应体现完 整而明确的意思,表达要更充分,更丰富,并且符合题目要 求。
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 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字。
题目中给出三个词语,提供了一个情景,让 考生运用合理的想象,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所给的三个词 语都是我们常见的,很容易产生联想和想象。
3.检查分析组织的答案,有两个层面要求:一是显性要 求,二是隐性要求。
所谓“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限制扩展时 必须具备的条件。诸如:以什么为重点,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或 表达方式,要补充什么内容,要求多少字等。
所谓“隐性要求”,是指题干中没有明确指出,而隐含在 所提供的具体语境中的要求。如体现什么样的感情色彩,表现 什么样的情、景、理等。这是考生容易忽视的地方,而答案的 正确与否,又与此息息相关,所以考生一定要格外注意。
解析:先要整体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然后借助联想和想 象,对景物进行描述,突出其情趣。
答案:(示例)在霏霏的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 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水声,不觉来到与竹溪村路自然和谐 的板桥跟前。
1.根据下面提供的词语,组合成一段有一定中心的话语, 5个词语都必须用上。
钢铁 纸杯 大象 冬至 足球 答案:(示例)“东钢杯”足球赛在冬至这一天落下了帷幕, 此次大赛的吉祥物是一只绘有大象的纸杯,红牛队以钢铁般的 意志夺得了冠军。
答案:他这个人真是热情,我一进他家的门,他就拉着我 的手,把我领到沙发跟前,抚着我的肩膀让我坐下,摆出糖 果,接着又沏上茶,倒到茶碗里,用双手递给我。
赏析想象型
这种类型一般指对古诗名句的扩写,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 诗句的理解,对题目中所给句子进行扩写。简单地说,就是把 诗句改成散文,当然原诗句的格调、主旨、意境不能改变,要 有合理丰富的联想、想象。此类题以扩展写景句居多。
扩写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 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中的首句, 要求能够描绘出这句话的意境。
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 静的氛围,扩展时,要突出这一意境特点。描写时可以从形、 色、光、神四方面入手,所写的句子是否有意蕴关系到扩展的 好坏,语言要生动且有文采。
3.请根据下面的情景,以“夕阳”为重点,以“一群学 生”为陈述对象,扩展成一段话,不超过60个字。
情景:一群学生 夕阳 沙滩 答案:(示例)如血的残阳映红沙滩,一群学生对着天边变幻 的落日,不禁吟咏起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名 句。
4.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 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答案:(示例)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 一片危险的罗网,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吓得他不由举起双手 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给风刮紧了的帐篷。
补写续写型
补写续写型扩展,就是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能根据 所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补写或续写。补写或续写的句子 必须做到与原句文意相通、中心一致、语境和谐、句式相同, 甚至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也应和原句保持一致。当然,关键是 必须符合题干的要求。
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心里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恐 惧。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 饿还没有耗尽的最后一点求生力,而他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 这地方的狼很多。狼嚎的声音一直在惊吓着他。
解析:这类扩展往往采用添加法,添加修饰语;添加时要 使用修辞手法,通过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展。扩展时要注 意与前文呼应。
答案:(示例)一轮明月倒挂在江中,宛如银盘一只,泛着皎 洁的月光。时而,有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 月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那银盘飘忽,好似一朵睡莲不胜 凉风的娇羞。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却又只能欣赏,不能 把玩。
一、常用方法 1.读懂题干,全面理解和落实题目的各项要求。 2.读透诗歌,全面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认真领悟 诗歌的意蕴之美。 3.“吃准诗句”,结合诗歌的内容主旨,正确地理解诗句 本身,找准诗句的扩展中心。 4.“想象整合”,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展开合理的想象, 谨慎地选词造句,完成答案的整合完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答案:走进考场,有人在闭目养神,有人在整理文具,有 人在擦拭手心上的汗珠,我不由得一阵紧张。这时,监考老师 向我报以亲切的微笑,如山间的清风,抚慰着我焦灼不安的 心;又如林间的明月,使我内心充满宁静与澄澈。
1.读懂题目要求,准确辨明题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2.仔细分析题目中提供的短语或句子的特点,以此为扩写 源头,寻找丰富句子的突破口,弄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情 境、色彩等。 3.运用合理的想象。注意主旨一致,修辞、句式、意境、 色彩等符合要求。 4.检查扩展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 无语病。
2.扩展下面的语句。 区分一个人的爱好和志趣是否正当。 解析:为了区分爱好、志趣是否正当,可用对比论证法, 以突出其区别。
答案:(示例)区分一个的爱好和志趣是否正当,主要看这种 爱好和志趣是否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是振奋一个人的精神, 还是使人意志消沉;是使人的生活目的和理想更加高尚,还是 趋于颓废、庸俗。使人身心健康、精神振奋、理想高尚的爱好 和志趣,都是正当的。相反,那些消磨人的意志,使人精神颓 废、生活庸俗,从身心两个方面损害人的那些东西都是不正当 的,是低级趣味的。正当的爱好和志趣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生 活,使人在德、智、体、美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解析:本题是一道很新颖的扩展语句题,同时也考查了考 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题中所给的词语是扩展 后的语段的主干,题干中的“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是此段话的 中心,写作应该围绕“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来进行。考生可根 据“语意完整,句子通顺”的要求,对所给词语的顺序进行调 整,注意语言要流畅,字数一定要符合题目要求。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看清要求,明确重点。 第二步:辨明情境。 第三步:展开联想和想象。 第四步:尽量运用修辞方法。 第五步:修改完善。
揣摩下面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以“山行”为话题,扩写 前两句,表达出一种趣味,不少于30个字。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答案:在斑驳的树影下,形单影只的我抬头仰望天上的银 河,那里群星闪烁,仿佛在不停地询问着:“为什么只有你一 个人了?”是啊!我和我的伙伴们曾经伴着喧闹的蛙声,一起 对着银河诉说心中的烦恼、快乐和对未来的憧憬。如今,已经 毕业的我们早已天各一方。你们在哪里呢,我的伙伴们?
一、常用方法 1.审清题目的要求,尤其是那些明确具体的要求,它们往 往是答题过程中的易漏点和失分点。 2.探究清楚词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根据这些寻找解题的突破点(即扩展点),进而组织语言材料, 完善题目答案。
伴着夕阳的余辉,我和老作家下山了。①回到了那棵海棠 树下。老作家告诉我,春天这棵树开花 ②秋天这棵树结果。 你要来的是时候,就会亲眼看到 ③看着他的神情,我想到, 这棵树不正是他的写照吗?他已写出16部长篇小说,100余部中 篇小说,可以说是硕果累累、著作等身了。
答案:(示例)①回到了那棵他年年月月用汗水浇灌的海棠树 下。②秋天这棵树结满一串串又红又圆的海棠果。③看着他望 着枝繁叶茂的海棠树的满足神情。
第一编
第九章 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
第1讲 扩展语句
所谓扩展语句就是要把话说得更具体、更明白、更精确、 更生动,它具有形象发散的思维特征,其主要特点是“变简为 繁”。
纵观近几年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 况:
串联丰富型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运用相关联想的手法,把提供的词语串 联起来,扩展成意蕴丰富的一段话。
由“蛙声”让我们想起“夏夜”,想起“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情景,由“银河”想到夜晚,想到牛郞 织女的美丽传说,由“树影”想到月光下的情景,想到朱自清 笔下的《荷塘月色》。扩展时还要注意“情景交融”,也就是 说运用三个词语描绘景色的同时,还要流露出自己的情感,这 种情感或喜悦,或陶醉,或向往,抑或迷茫、怅惘、哀婉,只 要与所绘景色相吻合即可。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我/歌声 答案:(示例)情景一:在毕业典礼上,我们班同学的节目是 大合唱。大家激情澎湃,把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理想全倾注 进了歌声之中。 情景二:马上就要高考了,我心里很乱。我想放一首歌, 让歌声驱散我的一切烦恼,歌声却使我更加不能平静。
5.根据上下文,扩写画横线的语句,扩写的部分要能突出 语段的表意重点。
答案:(示例)今年的冬天异常寒冷,许多地方下了50年未遇 的大雪。我家门前的田野悄悄盖上了白色的厚厚被褥,麦子和 油菜冻得直打哆嗦,青蛙在厚厚的土层下呼呼大睡,小鸟躲在 窝里连脑袋也不敢伸出来。
一、常用方法 1.注意分析题干的内容,注意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入手,注 意叙述、描写、抒情等的结合。 2.注意运用描写技巧,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3.抓住细节,详细描写,做到生动形象。 4.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认真分析句子结构,发现扩展点,然后结合句子 内容进行扩展。 第二步: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使句子的表 达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形象生动。 第三步:仔细审读扩展后的句子,检查其是否符合题目要 求,是否通顺合理。
阅读《热爱生命》片段,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扩展其中画 线的句子,使之具体、生动丰满。60字左右。
答案:全民健身口号征集活动在一个月里收到应征口号千 余条,稿件来源广,参与人数多,经过评审,最终入选口号为 “我运动,我快乐”。
添枝加叶型
添枝加叶型扩展,就是对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采用记叙 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添加修饰成分或运用修辞手法等,使之 具体、生动、内容充实。
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 同的修辞手法。③不少于80字。
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表意相 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其中一种必 须是排比,不少于50个字。
本题考查的是扩展语句。以“走进考场” 为开头,限定要求,进行扩写。使用排比时,要注意排比的有 关知识,即三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句子排列在一起。同 时还要使用其他的一种修辞手法,才符合要求。“走进考场” 是从情景内容上给以限定,扩写应围绕这个话题来展开。
试题的题干提供了扩展内容的“原句”(这 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和“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 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③不少于80字),学生 务必要在这个范围内按照要求答题。在答题时要注意三点:一 是注意抓住“原句”,按照“原句”去扩展句子;二是要抓住 原句的整体内容,如上面试题应抓住“冬季、天气、异常寒 冷”三个要素,并要突出“异常寒冷”;三是按照要求去做。 三点缺一不可。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读懂题目和提示语。 第二步:扣住情景和重点,合理推断想象。 第三步:进行合理扩展。 第四步:检查扩展内容,确保主旨一致。
利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介绍“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活动 的结果,要求语意完整,句子通顺,字数在50~60之间。
来源广 一个月 入选口号 千余条 “我运动,我快 乐”
将“他这个人真是热情”接着写下去,要求具体表现“热 情”。
解析:题目要求“接着写下去”,“具体表现‘热 情’”。在明确要求后,抓住扩展主体“热情”,联想生活中 热情的场面进行扩展。运用连续动作的细节描写,往往能收到 很好的效果。要紧扣关键词语“热情”,尤其要注意调动平时 对生活的观察和语言的积累。
6.(2013·郑州联考)用上“期望”、“放弃”、“享受”三 个词,扩展成一段话(词语顺序可以颠倒),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一 种感悟或认识。(80字左右)
答案:(示例)生活有时并不像我们预想的那样,期望越高得 到的越多,懂得适时放弃那些难以实现的目标,从身边的小事 做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努力,终有一天会享受到成功者的 胜利和喜悦。
要注意所给词语的内涵,然后考虑如何安排它们之间的关 系;串联之后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流畅。扩展后的语句应体现完 整而明确的意思,表达要更充分,更丰富,并且符合题目要 求。
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 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字。
题目中给出三个词语,提供了一个情景,让 考生运用合理的想象,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所给的三个词 语都是我们常见的,很容易产生联想和想象。
3.检查分析组织的答案,有两个层面要求:一是显性要 求,二是隐性要求。
所谓“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限制扩展时 必须具备的条件。诸如:以什么为重点,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或 表达方式,要补充什么内容,要求多少字等。
所谓“隐性要求”,是指题干中没有明确指出,而隐含在 所提供的具体语境中的要求。如体现什么样的感情色彩,表现 什么样的情、景、理等。这是考生容易忽视的地方,而答案的 正确与否,又与此息息相关,所以考生一定要格外注意。
解析:先要整体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然后借助联想和想 象,对景物进行描述,突出其情趣。
答案:(示例)在霏霏的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 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水声,不觉来到与竹溪村路自然和谐 的板桥跟前。
1.根据下面提供的词语,组合成一段有一定中心的话语, 5个词语都必须用上。
钢铁 纸杯 大象 冬至 足球 答案:(示例)“东钢杯”足球赛在冬至这一天落下了帷幕, 此次大赛的吉祥物是一只绘有大象的纸杯,红牛队以钢铁般的 意志夺得了冠军。
答案:他这个人真是热情,我一进他家的门,他就拉着我 的手,把我领到沙发跟前,抚着我的肩膀让我坐下,摆出糖 果,接着又沏上茶,倒到茶碗里,用双手递给我。
赏析想象型
这种类型一般指对古诗名句的扩写,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 诗句的理解,对题目中所给句子进行扩写。简单地说,就是把 诗句改成散文,当然原诗句的格调、主旨、意境不能改变,要 有合理丰富的联想、想象。此类题以扩展写景句居多。
扩写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 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中的首句, 要求能够描绘出这句话的意境。
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 静的氛围,扩展时,要突出这一意境特点。描写时可以从形、 色、光、神四方面入手,所写的句子是否有意蕴关系到扩展的 好坏,语言要生动且有文采。
3.请根据下面的情景,以“夕阳”为重点,以“一群学 生”为陈述对象,扩展成一段话,不超过60个字。
情景:一群学生 夕阳 沙滩 答案:(示例)如血的残阳映红沙滩,一群学生对着天边变幻 的落日,不禁吟咏起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名 句。
4.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 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答案:(示例)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 一片危险的罗网,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吓得他不由举起双手 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给风刮紧了的帐篷。
补写续写型
补写续写型扩展,就是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能根据 所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补写或续写。补写或续写的句子 必须做到与原句文意相通、中心一致、语境和谐、句式相同, 甚至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也应和原句保持一致。当然,关键是 必须符合题干的要求。
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心里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恐 惧。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 饿还没有耗尽的最后一点求生力,而他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 这地方的狼很多。狼嚎的声音一直在惊吓着他。
解析:这类扩展往往采用添加法,添加修饰语;添加时要 使用修辞手法,通过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展。扩展时要注 意与前文呼应。
答案:(示例)一轮明月倒挂在江中,宛如银盘一只,泛着皎 洁的月光。时而,有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 月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那银盘飘忽,好似一朵睡莲不胜 凉风的娇羞。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却又只能欣赏,不能 把玩。
一、常用方法 1.读懂题干,全面理解和落实题目的各项要求。 2.读透诗歌,全面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认真领悟 诗歌的意蕴之美。 3.“吃准诗句”,结合诗歌的内容主旨,正确地理解诗句 本身,找准诗句的扩展中心。 4.“想象整合”,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展开合理的想象, 谨慎地选词造句,完成答案的整合完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答案:走进考场,有人在闭目养神,有人在整理文具,有 人在擦拭手心上的汗珠,我不由得一阵紧张。这时,监考老师 向我报以亲切的微笑,如山间的清风,抚慰着我焦灼不安的 心;又如林间的明月,使我内心充满宁静与澄澈。
1.读懂题目要求,准确辨明题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2.仔细分析题目中提供的短语或句子的特点,以此为扩写 源头,寻找丰富句子的突破口,弄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情 境、色彩等。 3.运用合理的想象。注意主旨一致,修辞、句式、意境、 色彩等符合要求。 4.检查扩展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 无语病。
2.扩展下面的语句。 区分一个人的爱好和志趣是否正当。 解析:为了区分爱好、志趣是否正当,可用对比论证法, 以突出其区别。
答案:(示例)区分一个的爱好和志趣是否正当,主要看这种 爱好和志趣是否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是振奋一个人的精神, 还是使人意志消沉;是使人的生活目的和理想更加高尚,还是 趋于颓废、庸俗。使人身心健康、精神振奋、理想高尚的爱好 和志趣,都是正当的。相反,那些消磨人的意志,使人精神颓 废、生活庸俗,从身心两个方面损害人的那些东西都是不正当 的,是低级趣味的。正当的爱好和志趣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生 活,使人在德、智、体、美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解析:本题是一道很新颖的扩展语句题,同时也考查了考 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题中所给的词语是扩展 后的语段的主干,题干中的“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是此段话的 中心,写作应该围绕“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来进行。考生可根 据“语意完整,句子通顺”的要求,对所给词语的顺序进行调 整,注意语言要流畅,字数一定要符合题目要求。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看清要求,明确重点。 第二步:辨明情境。 第三步:展开联想和想象。 第四步:尽量运用修辞方法。 第五步:修改完善。
揣摩下面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以“山行”为话题,扩写 前两句,表达出一种趣味,不少于30个字。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答案:在斑驳的树影下,形单影只的我抬头仰望天上的银 河,那里群星闪烁,仿佛在不停地询问着:“为什么只有你一 个人了?”是啊!我和我的伙伴们曾经伴着喧闹的蛙声,一起 对着银河诉说心中的烦恼、快乐和对未来的憧憬。如今,已经 毕业的我们早已天各一方。你们在哪里呢,我的伙伴们?
一、常用方法 1.审清题目的要求,尤其是那些明确具体的要求,它们往 往是答题过程中的易漏点和失分点。 2.探究清楚词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根据这些寻找解题的突破点(即扩展点),进而组织语言材料, 完善题目答案。
伴着夕阳的余辉,我和老作家下山了。①回到了那棵海棠 树下。老作家告诉我,春天这棵树开花 ②秋天这棵树结果。 你要来的是时候,就会亲眼看到 ③看着他的神情,我想到, 这棵树不正是他的写照吗?他已写出16部长篇小说,100余部中 篇小说,可以说是硕果累累、著作等身了。
答案:(示例)①回到了那棵他年年月月用汗水浇灌的海棠树 下。②秋天这棵树结满一串串又红又圆的海棠果。③看着他望 着枝繁叶茂的海棠树的满足神情。
第一编
第九章 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
第1讲 扩展语句
所谓扩展语句就是要把话说得更具体、更明白、更精确、 更生动,它具有形象发散的思维特征,其主要特点是“变简为 繁”。
纵观近几年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 况:
串联丰富型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运用相关联想的手法,把提供的词语串 联起来,扩展成意蕴丰富的一段话。
由“蛙声”让我们想起“夏夜”,想起“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情景,由“银河”想到夜晚,想到牛郞 织女的美丽传说,由“树影”想到月光下的情景,想到朱自清 笔下的《荷塘月色》。扩展时还要注意“情景交融”,也就是 说运用三个词语描绘景色的同时,还要流露出自己的情感,这 种情感或喜悦,或陶醉,或向往,抑或迷茫、怅惘、哀婉,只 要与所绘景色相吻合即可。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我/歌声 答案:(示例)情景一:在毕业典礼上,我们班同学的节目是 大合唱。大家激情澎湃,把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理想全倾注 进了歌声之中。 情景二:马上就要高考了,我心里很乱。我想放一首歌, 让歌声驱散我的一切烦恼,歌声却使我更加不能平静。
5.根据上下文,扩写画横线的语句,扩写的部分要能突出 语段的表意重点。
答案:(示例)今年的冬天异常寒冷,许多地方下了50年未遇 的大雪。我家门前的田野悄悄盖上了白色的厚厚被褥,麦子和 油菜冻得直打哆嗦,青蛙在厚厚的土层下呼呼大睡,小鸟躲在 窝里连脑袋也不敢伸出来。
一、常用方法 1.注意分析题干的内容,注意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入手,注 意叙述、描写、抒情等的结合。 2.注意运用描写技巧,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3.抓住细节,详细描写,做到生动形象。 4.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认真分析句子结构,发现扩展点,然后结合句子 内容进行扩展。 第二步: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使句子的表 达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形象生动。 第三步:仔细审读扩展后的句子,检查其是否符合题目要 求,是否通顺合理。
阅读《热爱生命》片段,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扩展其中画 线的句子,使之具体、生动丰满。60字左右。
答案:全民健身口号征集活动在一个月里收到应征口号千 余条,稿件来源广,参与人数多,经过评审,最终入选口号为 “我运动,我快乐”。
添枝加叶型
添枝加叶型扩展,就是对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采用记叙 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添加修饰成分或运用修辞手法等,使之 具体、生动、内容充实。
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 同的修辞手法。③不少于80字。
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表意相 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其中一种必 须是排比,不少于50个字。
本题考查的是扩展语句。以“走进考场” 为开头,限定要求,进行扩写。使用排比时,要注意排比的有 关知识,即三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句子排列在一起。同 时还要使用其他的一种修辞手法,才符合要求。“走进考场” 是从情景内容上给以限定,扩写应围绕这个话题来展开。
试题的题干提供了扩展内容的“原句”(这 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和“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 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③不少于80字),学生 务必要在这个范围内按照要求答题。在答题时要注意三点:一 是注意抓住“原句”,按照“原句”去扩展句子;二是要抓住 原句的整体内容,如上面试题应抓住“冬季、天气、异常寒 冷”三个要素,并要突出“异常寒冷”;三是按照要求去做。 三点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