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一课一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5 无言之美
基础练习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子贡( gòng) 违背(wěi)惟妙惟肖(xiāo)
B.瞬息( shùn) 相称(chèn)栩栩如生(xǔ)
C.缥缈( miǎo) 怆然(chuàng) 目不忍睹(dǔ)
D.譬如( pì) 涕下(tì) 信手拈来(niān)
2.下面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含蓄残戚谚语雕刻
B.归纳挣扎泪痕寂寥
C.擒住绞死塑相昼夜
D.倾刻菩萨心境附丽
3.下列句中加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正是清风送爽之时,那乐声穿林渡水而来,自然使人心旷神怡。

B.他南面答很简单,既不夸大,也非故意轻描淡写。

C.-场春雨过后,校园里的柳树冒出一片新绿,栩栩如生,让人不觉而生盎然之感。

D.每一个信手拈来的从容,莫不来自厚积薄发的沉淀。

提升练习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说:“予欲无言。

”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

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1.作者开篇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二段在内容和结构方面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画线句句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三段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拟练习
1.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文章要打动人心,是应该带有感情的
②好的理论性文章未尝不可以具有抒情的因素
③但是,人们有一种成见,以为既是理论性文章,就难免枯燥
④梁启超的“新文体”在五四前有很大的影响,原因之一是其“笔锋常带感情”
⑤其实不然
A.①⑤③②④
B.④①③⑤②
C.③⑤①④②
D.②④⑤③①
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建筑要有人文之根
石羚
①最近,中国某地模仿法国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

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

有网友直呼,和巴黎相比,这里就差一条塞纳河了。

②这一现象并非孤例。

据统计,中国至少已有6座“凯旋门”.10余座“美国国会大厦”.3座“埃菲尔铁塔”……徜徉其中,觉得很“洋气”,“摆拍”出来像置身异域,让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世界风情。

这些建筑的出现,固然有其出现的土壤,但“全心全意搞山寨”,总归是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

法国的巴塔兰克剧院作为当代音乐史上的圣地,建筑虽也融合了中国元素,但并没有因此而丢失自己的文化属性,而恰恰是其承栽的巴黎文化,使之屹立150余年仍魅力不减。

反观国内的一些高仿建筑群,哪怕是被冠以“中国的巴黎”“东方佛罗伦萨”,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失了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没瓤。

③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

比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就是一个融合了中西风格,呈现出独特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积淀的特色历史街区。

而人们之所以对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提出疑问,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④与“模西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

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雕梁画栋,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

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

“从街区历史中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

无论是抄袭西方,还是效颦传统,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不自信。

⑤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

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

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错落有致,多元才是这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

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只有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

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

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

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和申遗,就是因为那是老城的灵魂,中华民族“内和外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对称”的营城理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集中体现在这里,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

⑦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即使再雄伟也缺少一条脊梁:而有了乡愁和
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2月06日05版,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针对哪两种现象提出观点的?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第⑦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湖北黄冈中考,19-20)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朴素美
①朴素也是一种美。

②“朴素美”,是指质朴无华、淡雅大方的美。

它首先包含人的仪表的自然美:眉清目秀,五官端正,就给人以美的印象;还有红润的脸色,乌亮的头发,看上去也给人以健康、充满活力的美感。

其次,朴素美指的是人的衣着穿戴:一个青年如果衣着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舍身得体,虽然不刻意雕琢,也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③那么,为什么说朴素是一种美呢?首先,朴素美的色调、形式不复杂,清晰、分明,一目了然。

寓关于清淡之中。

一件衣服,五颜六色可能是美的。

但有时候浑然一色,也是美的。

树叶是绿色的,海水是蓝色的,麦浪是金黄色的,虽然是一色,不也很美吗?这是美的多样性的一种表现。

其次,因为朴素美不刻意雕琢,能保持人的外表的自然关,衬托自然美。

脸色红润,五官端正,本来就是一种天赋的自然之美。

因为没有涂脂抹粉,浓妆重彩,这种天赋的自然之美不会受到遮掩和损害。

朴素的打扮和装束,不至于喧宾夺主,相反能使人的自然美映衬得更美。

再次,人们透过外表的朴素美,能看到崇尚朴素、崇尚勤俭的内在美。

而这种内在的心灵和精神之美,虽然不显露在外表,但它会使人的外表愈发显得
美。

当我们知道某处雷锋式的青年把自己的积蓄慷慨无私地献给灾区人民,而他自己却省吃俭用衣着朴素的时候,看到他的形象难道不觉得美吗?不但觉得美,尊敬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④所以,在美的花园中,朴素美的地位是不能抹煞的。

以朴素为美不是不懂得美,而正是懂得美的表现。

那种以为只有打扮得奇异、华丽、时髦才是美的观点,其实是并不太懂得美,或者说是不完全懂得美,因为他们把本来是美的东西还没有看作是美的。

1.谈谈画线句在文中的含意。

以朴素为美不是不懂得美,而正是懂得美的表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梳理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2018陕西西安西工大附中分校模拟改编)为迎接文化遗产日,班级开展了“走近陕西古建筑”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播放专题短片
[解说词(节选)]我省古建筑遗产丰富,且布局合理、工艺精细、造型各异。

但城乡改建、风雨侵蚀、火灾焚毁、疯狂偷盗等原因使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瑰宝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活动二展评人物事迹
武巧莲,她风雨无阻地在老街巡查,满腔热忱地投入文物保护工作。

当听说一老屋的木雕窗户被盗走时,她迅速赶到现场,追回文物交到了博物馆:当得知一个已列入保护的抱鼓石被人抬走时,她带病寻找了3天才找回。

人们说她是这个城市的良心,她却不以为然地
说:“我就是想为这个城市留下一点记忆。

”毛传书,古稀老人,多年来不辞劳苦,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

他说,做这件事是出于一种责任感,古建筑毁掉容易,后悔时就无法挽回了。

活动三步入市民中间
活动小组步入市民中间,在宣传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时,听到一位中年市民
这么说:“旧街旧巷、古民居古城墙破旧落伍,与现在的洋房高楼不搭配,影响现代文明形象,应该拆除。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专题短片解说词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年,毛传书老人将参加“第五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

请你仿照示例的句式为他写一则推荐语。

[示例]武巧莲,老街文物的巡查者,她满腔热忱、风雨无阻,书写了保护建筑文物的动人诗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中,你听到这位中年市民的话后,会对他说些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5 无言之美答案
基础练习
1.A违wéi.肖Xiào。

2.B A.残→惨。

C.相→像。

D.倾→顷。

3.C“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用于形容柳树这一生命体不恰当。

提升练习
1.答案引出“无言”这一话题。

2.答案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所引用的孔子赞美“无言”的话;引出下文从美术观点角度对“无言”的意蕴的阐述,使文章过渡自然。

3.答案比喻,把“以言达意”比作“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以言达意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这一观点。

4.答案对比。

通过“言”与“意”特点的对比,证明了“言所以达意,然而意
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这一观点。

模拟练习
1.B首先以梁启超文风为例,点出文章应该带有感情的观点,故应先排④①;之后举反面情况并予以驳斥,故应为③⑤②。

故选B。

2.答案(1)建筑要有人文之根。

(2)现象:模西建筑热和仿古建筑热。

原因: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答“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不自信”也可)。

(3)举例论证。

有力地论证了“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或“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这一观点。

(4)内容上,从正反两方面归纳论点;结构上,总结全文。

中考链接
1.答案以朴素为美,讲究仪表的自然美,重视衣着打扮的干净整齐得体,体现了崇尚勤俭的内在美,这种既重外在美又重内在美的人才真正懂得美。

(扣住“以朴素为美”和“懂得美”两个关键词来理解含意,大意对即可)
2.答案第①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第②③段分别阐述了什么是朴素美、为什么朴素是一种美。

第④段总结全文,强调了以朴素为美正是懂得美的表现。

综合性学习
答案(1)(示例)我省丰富的古建筑亟待保护。

(点出“古建筑”“保护”等关键词即可)
(2)(示例)毛传书,历史古迹的守卫者,他一身正气,数年一日,谱写了保护历史文化的崭新篇章。

(句式相似、内容明确即可)
(3)要点: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历史文化遗产毁掉容易,修复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