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4)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理解》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圆的理解是在学生直观理解圆和已经比较系统的理解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理解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
学生获取知识兴趣
浓厚,积极主动。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兴趣。
课的开始,让学生通过套圈游戏,引出为为什么站成圆形大家会觉得比较公平呢?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
教师事先也准备一些图片让同学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运动领域都能找到圆的足迹。
二、遵循实际,把准新知的生长点。
生活的经验,已经让学生对圆有所了解。
我们应遵循实际,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
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老师的任务是引导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样把圆画得一样大小。
关于圆的直径、直径、圆心等一些基本的概念,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
在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说、画、完成相关的判断练习,符合客观实际。
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着概念、感悟着概念,最终理解了概念。
三、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无论是理解圆心、半径、直径,还是学习圆的画法,都安排了学生充分参与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的机会。
四、注意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创设情景认识圆,到初步运用有关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测量一个硬币的直径,找出套圈的瓶子应该放在哪,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等都突出了这一思想。
本节课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