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尘采样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总尘)浓度的采样,确保粉尘(总尘)采样及浓度测定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适用范围
工作场所空气中总尘浓度的采样。

3.职责
3.1项目负责人负责采样前的现场调查、现场采样的布点并对该项目整个采样过程负责。

3.2采样人员按照本规程进行样品的采集,并做好现场记录。

4.采样设备
防爆粉尘采样器流量3-25L/min
双头粉尘采样器流量3-25L/min
个体粉尘采样器流量2L/min
过氯乙烯纤维滤膜
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40mm 滤料直径25mm
5. 采样前的准备
5.1现场调查
根据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表内容进行。

5.2采样设备的准备
5.2.1现场采样前仪器保管员检查出库采样仪器的完好情况,并在鉴定有效期内使用;5.2.2检查各采样仪器的滤膜夹和采样头的匹配情况及气密性;
5.2.3采样仪器按要求进行校准;
5.2.4填写采样仪器出库单;
5.2.5准备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采样记录表、记录笔等;
5.3检查实验室称量的滤膜的型号和数量是否与采样计划单上的一致。

6.采样时段的确定
根据监测目的的不同,按监测类型及评价依据的不同确定采样时段。

6.1采样时段确定的总原则
6.1.1 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6.1.2 空气中粉尘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将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样季节;
6.1.3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
6.1.4 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
6.2评价监测采样原则: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时,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工作日;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时,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

6.3日常监测采样原则: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在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班。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时,在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7.定点采样
7.1采样点的确定
7.1.1 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7.1.2 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7.1.3 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7.1.4 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7.2采样点数的确定
7.2.1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粉尘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 个采样点;
7.2.2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 台设置1 个采样点;4~10 台设置2 个采样点;10 台以上,至少设置3 个采样点;
7.2.3 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 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性质的粉尘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粉尘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性质的粉尘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粉尘设备的工作地点;
7.2.4 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
7.2.5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
7.2.6 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样点。

7.3采样方法
7.3.1在采样点,调整采样支架使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高度接近劳动者呼吸带高度;7.3.2将实验室准备好的滤膜夹从滤膜盒内取出,装入采样头拧紧,采样时滤膜的受尘面迎向含尘气流,当迎向含尘气流无法避免飞溅的泥浆或砂粒对样品的污染时,受尘面可以侧向,一切准备妥后依次定时、开机、调流量、采样;
7.3.3采样时间一般为15分钟,当劳动者实际接尘时间不足15分钟或采样时间不足15分钟时,STEL采样可进行多次采样;
7.3.4采样流量常用20 L/min的流量,当粉尘浓度高时,可用15 L/min流量采样。

采样过程中保持流量恒定;
7.3.5采样过程中保持样品编号与滤膜编号的一致,避免滤膜相互交叉,而造成的无效采样;
7.3.6填写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采样记录表,采样人、审核人、陪同人签字。

8.个体采样
8.1采样对象的选定
8.1.1 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
8.1.2 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粉尘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
8.1.3 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粉尘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

8.2 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
8.2.1在采样对象范围内,能够确定接触粉尘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其中应包括接触粉尘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

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
8.2.2在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确定接触粉尘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

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6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

8.3采样方法
8.3.1 选择有代表性、接触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接尘时间最长的劳动者为重点采样对象;
8.3.2 将滤膜夹装入采样头后拧紧,用长塑管将采样头与采样器入口连接,调节采样器流量为2 L/min,并将时间调到零;
8.3.3将个体采样器固定在采样对象的腰部,使塑管从采样对象的肩部绕到胸前,并检查塑管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打折。

然后将采样器的空气收集器(采样头)佩戴在采样对象的胸前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采样对象的呼吸带;
8.3.4 采样对象工作时,打开采样开关,开始计时。

采样时长不能低于1小时。

8.3.5采样过程中保持样品编号与滤膜编号的一致,避免滤膜相互交叉,而造成的无效采样。

8.3.6填写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采样记录表,采样人、审核人、陪同人签字。

9.采样结束后样品处理
样品采集好后,将滤膜夹放入编号的滤膜盒内;严禁用手直接接触样品(采样后的滤膜),防止样品被污染。

10.采样后的工作
10.1检查采样仪器及配件是否齐全;
10.2将采集的样品及采样原始记录复印件交于样品受理室,并填写样品交接单;
10.3检查采样仪器的运行情况,并填写仪器入库单。

11.支持性文件
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T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总粉尘浓度
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T 17061-1997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徐伯洪闫慧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12.记录文件
采样仪器出入库单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采样记录表
采样点平面分布示意图
样品接收单
编制人:王少鹏审核人:王莉萍批准人:索中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