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新动向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美国第二号实权人物,这反映出目前美联储 美联储的独立性给它实行诸如反通货膨胀 这样的得不到广泛支持的政策留出了空间。而 靠选举才能得到职位的官员并不总会为了长期 的经济发展而牺牲他们的官职。总之,实践表 明, 不受政治干扰的、 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美联储 在有必要采用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时, 它 可以承受较大压力。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在稳定经 济的政策中,货币政策是目前唯一被看好的工 具,几乎没有人怀疑货币政策在决定总需求方 面的有效性。 三、 设定通货膨胀目标 近年来, 许多发达国家, 包括加拿大、 英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有设定通货膨胀目标的 趋势。其含义是宣布通货膨胀率变动范围的官 方目标,并明确表示较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率 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鉴于此, 美国的许多经 济学家和立法者提议美国也应实行该项措施。 设定通货膨胀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 ( 政府或中央银行采取货币政策, 将努力 %) 使通货膨胀率接近在某一数量目标上。 ( 该目标通常是一个通货膨胀率的区间, #) 如每年 % —.-, 而非绝对的价格稳定。 ( 抑制通货膨胀是中期和长期内首要的 .) 或压倒一切的目标。但通常会为短期稳定目标 留有余地, 特别是有关产出、 失业率、 金融稳定 及汇率的短期目标,这些短期目标承认供给冲 击会影响产出和失业率,因此为避免过度的失 业损失和产出损失而暂时地偏离通货膨胀目 标, 也被认为是可取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设定通货膨胀目标的做 法, 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灵活的机制, 即制定 一个中期的通胀目标。而当经济冲击使得实现 严格的通货膨胀目标需付出高昂代价时,又允 许短期灵活性的存在。 几点评论: (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政治选举过程 %) 和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所
%&&’ 年第 %
期
环 球 经 济
!"
美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新动向
!吴汉洪
在美国,旨在稳定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主 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换言之, 政府克服经 济衰退或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货 币杠杆和财政杠杆来影响总需求的增长。近年 来,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发展和人们对宏 观调控认识的深化,美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出现 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财政政策已不再是稳定经济的主要工 具 近年来, 财政政策作为稳定经济的工具, 不 再受多数政策制定者和宏观经济学家的青睐。 在 %& 世纪 (& 年代凯恩斯时期,宏观经济学家 强调财政政策是最强有力、最全面的需求管理 手段。 然而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 财政政策的缺 陷日益明显。 这些缺陷源于政策的时滞、 政治因 素、 宏观经济理论和财政赤字等问题。 首先,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 从发现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到最终针对问题实施 政策产生效果之间存在一系列的步骤,而其中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时间才能完成。 具体来说, 至 少存在着三种时滞。 认识时滞, 经济分析人员了 解经济运行中是否存在问题或存在什么问题, 需要时间来进行观察和研究。 反应时滞, 一旦经 济问题被认识以后,还需要时间来制定相应的 政策。 如果存在着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还得在
方案之间进行选择并且在决策人之间取得一致 的意见。 生效时滞, 政策的效果不是马上全部实 现的,而需要在一定时间之后才能发挥它的全 部作用。 对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而言。 认识时 滞、 反应时滞和生效时滞都是存在的。 但由于财 政政策的反应时滞较长,可能会对稳定经济毫 无用处。 其次, 从实践来看, 减税比增税容易, 增加 支出比缩减支出容易。 在 %& 世纪 )& 年代, 美国 对于肯尼迪—约翰逊减税方案曾充满热情, 但 在随后的 % 年里,越南战争的升级诱发了通货 膨胀的压力, 要求出台紧缩性政策。 但约翰逊总 统和国会直到通货膨胀之后才采取行动。 再次, 即使能迅速付诸实施, 财政政策可能 也不像经济学家预计的那样能够如期地运作。 例如, 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临时性的减税政策, 而当经济过热,并受到通货膨胀威胁之际暂时 增加税收。 然而有关的研究表明, 这种临时性的 税收变化对于消费者的持久或终生收入影响甚 微,因此他们的消费模式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 化。所有这些都会使得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并 不能达到人们预想的效果。 最后, 在所有这一切困难中, 财政政策所面 临的最大障碍是巨额的联邦政府赤字。众所周 知, 巨额的联邦预算赤 %& 世纪 *& 年代初以来,
宏 观 经 济 管 理 !"&&"’
/1
%&&’ 年第 %
期
环 球 经 济
!"
谓的政治经济周期理论。 按照西方学者的说法, 在任何一次选举中,总有一派政治候选人会成 为现任政府的成员, 但是, 在两次选举中间作为 政府成员的那些候选人控制着一种极有价值的 选举资源, 亦即他们控制了当时的经济。 诸如经 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因素涉及公民的生 活, 这很可能影响到投票的结果。因此, 竞选者 对经济政策的执行往往以能否有利于竞选获 胜, 而不以能否对人民真正有利为前提。这样, 在他当选以后的一段时期,由于照顾党派或与 己有关的利益,他可以容忍对经济运行不利的 政策, 从而导致经济发展迟缓。然而, 当他快要 面临再度竞选连任时,则必须迅速执行有利于 经济的政策, 使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如此 循环交替, 形成经济下降和上升的经济周期。 当 然, 像宏观经济学的许多理论一样, 政治经济周 期理论也是存在着争议的。 ( 经济政策在时间上滞后的性质已是不 %) 争的事实。在我国, 发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制 定政策和实际!!!!!!!!!!!!!!!!!!!!!!"
宏 观 经 济 管 理 !"##"$
))
宏 观 经 济 管 理 !"##"$
+(
!"
环 球 经 济
#$$% 年第 #
对整个美国经济的影响程度。
期
字一直是困扰美国政府的一个严重问题。统计 数据表明,在 #$ 世纪 ($ 年代联邦预算赤字由 美国的两大政 ")* 的 %+,-上升到 .+$-。对此, 党像踢皮球一样把责任推给对方。共和党将赤 字的增加归咎于 /$ 年代末民主党的“ 税收加支 出” 政策; 而民主党则针锋相对, 认为共和党总 统应负主要责任,并指责供给学派政策是政府 债务的罪魁祸首。 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当经济的 失业率很高时,美国的立法者也不愿意增加支 出、 削减税收。总之, 这种对增加赤字的本能反 感在相当的程度上加重了财政政策用于稳定经 济的困难。 二、货币政策是目前唯一被看好的稳定经 济的工具 早些年,一些经济学家曾对货币政策的有 效性表示疑虑。 但是近年来, 美联储发挥了更加 积极的作用,并显示了自己有能力减缓或加速 经济发展。 第一, 从宏观经济理论上讲, 货币政策同财 政政策一样, 都是宏观调控的工具。因此, 财政 政策能够做到的, 货币政策也应能够做到。 第二, 实践表明, 美联储中的专业经济学家 能够正确地判断出经济的周期变动,并可以在 必要时迅速采取行动。例如, %001 年 % 月 #( 日, 美国商务部宣称 %00. 年末经济突然迅速增 长, 仅仅一周之后, 美联储就采取行动, / 年来 首次提高利率以抑制经济过热。这与财政政策 漫长的反应时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第三,也是较重要的,在于美联储的独立 性。 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共机构, 尽管美联储也细 心地听取国会和总统的意见,服从选举和任命 的结果,但美联储理事会和公开市场委员会的 成员最终还是根据他们自己对国家经济利益的 看法决定货币政策。 所以, 美联储有时会与行政 部门发生冲突。几乎每一位总统对于美联储的 政策都有不满的时候,美联储总是很有礼貌地 去听总统的意见,但通常仍然会选择自认为对 国家最为有利的做法,它的决定不受任何人左 右。 现任美联储主席的艾伦 ・ 格林斯潘在决定货 币政策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权限,他常被人们称
此, 政策效果的时间滞后也肯定存在。 对我国宏 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者而言,除了认识到政策效 果的时滞这一事实外, 更重要地, 应结合中国实 际情况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进行 一些实证研究。这对于逐步探求和建立起一套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 非常必要的。 ( 在宏观经济政策领域。从理论上说, 财 ()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应该在实践上采 取措施熨平或减缓经济波动。另一些西方经济 学家则对政府是否有能力预测经济周期,并在 合适的时机根据适当的理由采取正确的措施表 示怀疑。 西方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实践表明, 没 有一个适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唯一的最 佳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 某种程度的折衷则不失 为一种选择。 近年来, 西方国家设定通货膨胀目 标的做法值得我们加以关注。!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 !!!!!!!!!!!!!!!!!!!!!!!!!!"
欢迎 订阅
《 宏观经济管理》
国 家 发 展 计 划 委 员 会 主 办
《 宏观经济管理》 是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办的指导工作的机关刊物。本刊的主要 任务是: 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 政策; 研究探讨中长期计划工作中的 重大问题, 针对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热点、 难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分 析和预测国民经济运行态势, 刊登月度经济运行的跟踪监测预测、 景气分析资料、 市场 运行情况和地区经济发展动态, 报道季度、 半年、 全年宏观经济形势; 探讨深化改革和改 进经济工作的政策措施; 交流地方、 部门的经济管理经验、 做法和提出经济发展中的新情 况、 新问题; 及时发布传递重要政策法规信息。 《 宏观经济管理》 设有“ 宏观论坛” 、 “ 热点问题” 、 “ 观察与思考” 、 “ 政策与建议” 、 “ 财 金调研” 、 “ 监测与预测” 、 “ 形势分析” 等栏目, 内容丰富, 知识面广, 是宏观经济与微观 经济紧密结合的经济类综合性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