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

合集下载

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综述_谢守红

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综述_谢守红

第37卷第4期2014年7月Vol.37No.4July 2014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综述谢守红,王利霞,邵珠龙(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从碳排放的测算和分解方法、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行业碳排放和碳减排对策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

目前,国内外碳排放的测算和分解方法呈多样化发展,由于测算方法的不同、碳排放系数的标准不统一,使得碳排放测算结果不一致,影响了其实用价值。

关于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人口因素、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效率、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

在分行业的碳排放研究方面,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行业,然后扩展到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居民消费等领域。

关于碳减排的对策,主要包括制定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开发低碳技术、为低碳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等方面。

关键词:碳排放;低碳经济;综述中图分类号:X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060(2014)04-0720-11(720~730)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CO 2等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将产生一系列的气候变化和气候异常问题,在全球范围产生显著而深刻的影响[1]。

气候变暖给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等造成了巨大压力,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此后低碳经济被赋予了不同含义,但其主旨都是指基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生态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这种以高投入、高排放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如何控制碳排放增速和降低碳排放强度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自从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以后,国内外学术界纷纷开展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其中关于碳排放的研究成为焦点,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碳排放的测算和分解方法、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行业的碳排放研究和碳减排策略研究等。

生命周期法视角下的中国出口美国商品碳排放分析

生命周期法视角下的中国出口美国商品碳排放分析
2 0 .2亿 美 元 的 6 . %。 2 80 95 8
材料 、外 来能源消耗所产 生的碳排放 。在
确定 了碳排放 边界 后 ,对碳 排放 源进 行分 类 ,确定 输入 流、输出流以及废 物流。然
出 口 美 国 的 贸 易 商 品 碳 排 放 的 定 量 分 析 ,揭 示 了 中 国 出 口 美 国 商 品 贸 易 对 中 国 国 内碳 排 放 的 影 响 , 以 说 明 区 别 对待 两 国碳 排 放 责 任 的 必 要 性 。 关键词:中美贸易 碳排放 .命周期 生
目标之外 , 还涉及一项 以 “ 边界调节税”命 名的 “ 碳关税”条款。法案提出对进 口产品 征收 “ 边界调节税” 从 2 2 年年底 , , 00 对进 口的铝 、 钢、水泥和一些化工产 品和高耗能 产品征收碳排放关税 , 碳关税实施重点指向
2 目标产 品的选择。 . 本文首先对《 0 0 2 1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中 “ 0 9 中国对美 20 年 国进 出口商品分类章金额表 ”中的 2 类商 2
水泥( 吨) 万 玻璃 I 万吨 ) 陶瓷 ( 万吨 l
9 8 2 2 柏 3 8 3 62 1 3 49 4 1 5 62 1 2 2 3 43 B9 2 3 2 1 1 19 1 7 9 2 71 5 3 8 26 3 5 1f 3 9 j 0 04 3 1 6 18 1 8 04 6 28 1 3 7 231 2 9
碳 关 税
后搜 集数 据 ,对碳 排放 量进 行计 算。计算
流程 如图 1 示。 所
( )数据 来 源 及 处 理 二
1碳排放 系数的确定。碳排放 系数根 .
20 0 9年年底 ,美国 国会众议 院通过
据 《中国温室气体 清单研究 》中的相 关排 放 因子数据和政府 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贸易政策
制定有利于绿色贸易发展 的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 进行绿色生产和贸易。
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 家的合作,共同推动绿色 贸易的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政策沟通
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政策沟通和 交流,共同探讨应对碳关税的
策略和方案。
技术合作
加强与相关国家在节能减排技术方 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低碳经济 的发展。
就业机会减少
碳关税的征收将使得能源价格上升,进而导致国内物 价上涨。
由于出口量的减少和能源价格上涨,一些高碳排放的 行业可能会受到冲击,进而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
碳关税对出口贸易的长期影响
技术创新
为了降低碳排放,中国企业将不得不进行技术创新,从 而推动中国技术的进步。
低碳经济转型
碳关税的实施将鼓励中国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型,从而使 得中国经济更加可持续发展。
案例三
挑战
碳关税的推行使得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生产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同时还有来自欧洲、美国等地的反 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机遇
中国钢铁行业可以通过结构调整和优化来应对碳关税带来的挑战。具体措施包括: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和技术含量、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加强产业链合作等。此外,随着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环保意识的 提高,国内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调整产业结构
01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减少对传 统制造业的依赖,优化产业结构 布局。
转型升级
02
03
产业政策引导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转 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 竞争力。
制定有利于低碳发展的产业政策 ,鼓励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和产品 的研发和应用。Leabharlann 推进绿色贸易发展绿色供应链

基于CiteSpace中国城市碳排放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中国城市碳排放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中国城市碳排放研究可视化分析一、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承担着巨大的碳排放压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城市碳排放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制定有效的减排政策,本研究基于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城市碳排放进行了可视化分析。

通过CiteSpace对中国城市碳排放的研究,揭示城市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分析城市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各城市的碳排放潜力和优势领域,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探讨影响城市碳排放的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策支持等,为制定针对性的减排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可视化分析,展示中国城市碳排放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

A. 中国城市碳排放现状及问题中国城市碳排放总量呈现上升趋势,自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碳排放总量逐年增长,特别是在21世纪初,碳排放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快速扩张,尤其是工业和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增加。

中国城市碳排放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中国城市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工业、能源和交通等领域。

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占比最大,达到45左右;能源消费和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占比分别为30和25。

这种结构表明,中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耗方式转变的压力。

中国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从CiteSpace的时间序列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城市碳排放与GDP增长率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碳排放的增长与经济增长速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的重视,未来城市碳排放将受到更多的限制和约束。

中国城市碳排放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从CiteSpace的空间分布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城市碳排放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的碳排放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较低。

基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的碳排放与就业结构关联研究

基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的碳排放与就业结构关联研究
武和李 永杰 ( 2 0 0 5 ) [ ] 认 为在 中 国产 业 结构 演 变 的 过程 中 ,劳动 力 是最 为 关 键 的 要素 。因为 就 业结
技术 结构状 况 是决 定 碳 排放 量 的关 键 因素 。庄 贵
构是以需求结构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为传导机制,
从而推动产业结构 的调整 ,因而就业结构 的变化 是
案》中明确指出,中国将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提高服务业
和战略 性新 兴产 业 在 国 民经 济 中的 比重 等 手段 实 现 “ 十二 五”节 能减排 的 目标 。
碳排放 主要 源 于工业 生 产 环 节 , . 因 此 ,产 业
济是非常必要的。
需要注意 的是,在分析产业结构时 ,除 了产 值结构 ,就业结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张建
—— -— —
40 ・ - ・ — —
第l O 期( 总第 2 4 0 期)
2 0 1 3年 1 O月
工 业技 术 经 济
o fI n d u s t r i a l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E c o n o m i c s
N 0 . 1 0( G e n e r a l ,N o . 2 4 0 )
大的减排压力 。艰 巨的减排任务 , 使 中国意识到 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为此 ,在 2 0 1 1 年9 月出台的 《 “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
业和现代服务业 ,提高低耗能的行业在工业 内部 的比重,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的过快发 展。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中国实现低碳经
目编 号 :P H R 2 0 1 1 0 8 6 9 ) 。

gvc背景下全球制造业贸易隐含碳网络

gvc背景下全球制造业贸易隐含碳网络
社区结构分析
社区结构是指在网络中相互关联的节点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一种结构形式。通过对隐含碳网络进行社区结构分析, 可以将节点划分为不同的社区,每个社区内部的节点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 解不同部门和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流动情况。
gvc对全球制造业贸易隐含
核算方法和模型
隐含碳核算方法通常采用矩阵乘法和 线性规划等方法,将能源消耗数据和 碳排放数据与投入产出表相结合,计 算出各部门和行业的隐含碳数据。同 时,还可以利用模型对核算结果进行 进一步分析和优化,例如使用经济模 型来分析隐含碳流动与经济发展的关 系,或者使用优化模型来寻找降低隐 含碳排放的优化方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球制 01 造业贸易隐含碳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受到越来
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未来,全球制造业贸易隐含碳网络将更加注重低 02 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全球绿色供应链建设
将成为各国的重要战略。
未来,全球制造业贸易隐含碳网络将更加注重资 03 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全球制造业绿色转型将
制定针对全球制造业贸易隐含碳网络 的监管政策和措施,促进低碳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构建
贸易数据来源与处理
数据来源
使用UN Comtrade数据库,收集了1995-2015年全球 5000多个制造业产品的贸易数据。
数据处理
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包括删除无效数据、统一 产品分类等。
贸易网络构建方法
网络构建算法
采用基于邻接矩阵的 NetworkX库,构建无向 加权网络。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现有研究对全球制造业贸易隐含碳网络的形成机制、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

我国碳排放与产业结构关联的分析与对策

我国碳排放与产业结构关联的分析与对策
文 中详 细的阐述 了产生相异的成 因。基于此 ,本文结合十八 大三 中全会精神 ,就低碳 经济 背景下 ,认为我 国升级产业结构应从制定不同区域 的相异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产业、提 升技术水平方 面着手。
[ 关键 词] 碳排放
产业结构 低碳经济
中国
D oI : 1 0. a 9 6 9 / j . i s s n . 1 ( D4—9 1 0 X. 2 0 1 4 . 0 1 . 0 2 0
1 相 关文 献 回顾 和分 析
关于碳排放、经济发展等 ,从文献可以看 出
不少学 者对此 进 行 了研 究 。关 于碳 排 放 和 经 济增 长方 面 ,G r o s s m a n n( 1 9 9 1 ) 以北 美 日贸易 协 定 为 研究对 象 ,研 究 了环 境 的相 关 影 响 ,认 为 经济 增 长 的发 展与二 氧化硫 排放 量 呈倒 u型 ;如 r l l a o m a s ( 1 9 9 4 )等、R o b e r t s( 1 9 9 7 ) 等 、V e r b e k e( 2 0 0 6 ) 等 、庄 贵 阳 ( 2 0 0 8 )等 都 验 证 了经 济 发 展 增 长 水
C o o n d o o a( 2 0 0 6 )等 、 S o y t a s( 2 0 0 7 )等 、 杜 婷 婷
加强产业结构 的优化 、控制高排放 、高耗能、高
污染 的行 业 ,不 断提 升 生产 性 服 务产 业 和 战略性
等 ( 2 0 C r 7 )认为经济增长和环境状况不是倒 u型
第1 期( 总第 2 4 3 期) 2 0 1 4年 1 月
工业 技 术 经 济
o u ma l o fI n d u s t r i a l T e c h n o l o a i c a l E c o n o mi c s

低碳经济模式下中国碳排放贸易发展分析

低碳经济模式下中国碳排放贸易发展分析
中国在 内的非 附件 一国家参与碳贸易 的途
径 ,建议 国际碳市 场应 适当放宽准入条件 让非附件一 国家也 能真正参 与其 中,使碳
排放贸易真正 向全球化 、多极化 发展 。
1 二氧 化碳 的减排 成本 具有 差异性 。 .
交 易 ,供 需 双 方 都 可 以获 得 利 益 。 排 污 权 交 易 是 科 斯 定 理 在 环 境 问题 上 的 最 典 型 应
低 经 模 下 碳 济 式 中 碳 放贸 发 分 国 排 易 展 析
■ 马 莉 (中山火炬职 业技 术 学院 广 东欧盟 排放贸易体 系的无效率 ,在一个 平行 的或联合的排放贸 易制度中 ,发展 中国家
在 整个 经济领域实施基于项 目的减排 方案 可 以节省 巨大 的成本 。 在 国内方面 ,张 中祥 ( 9 8) 早分 19 最
业碳排放 为例。由于产权 明确 ,企业排放
析 了如何 用碳税 来控制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 造成 的各种 宏观经济影响。这个模型 着重 考察能源结构 , 生产 函数的投入要素 中, 在 除 了通 常的资本和劳动力外 ,还包含 了能
格 高于边际治理 成本 时 , 将选 择治理污染; 反 之 ,将选择购买排污权。其机理见 图 1 。
为进 一 步说 明这 个 问 题 ,本 研 究 以企
放 贸 易 的 风 险 、促 进 将 来 国 内碳 市 场 的 建 立 及 良性 运 行 具 有 积 极 意 义 , 同 时 也 为 中 国未 来碳 减 排 政 策 的 制 定 提 供 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关 键词 :低碳 经济 碳排 放 权 交 易 发
据 自身 的碳 治理成本 的高低来选择排放权 的买入还是 卖出。这 不仅 可以鼓励企业开
发利用新技术 、 新工 艺来 降低碳排 放水平 ,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问题研究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问题研究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问题研究摘要:人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目前各国都积极关注碳排放问题带来的政治和经济冲击。

我国目前碳排放总量和增速已跃居世界首位,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力,高耗能行业是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人均GDP增长是碳排放增长的最大驱动因素。

我国政府提出二氧化碳国别排放账户,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绿色增长的治理框架。

关键词:碳排放影响因素碳减排可行性碳排放国别账户一、引言日益变暖的全球气候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其带来的危害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等,进而会带来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冲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9)。

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则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其中人类活动起到主要作用。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在2007 年发布的《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把近50 年气候变暖主要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可能性,从第三次评估报告中的66%提高到90%以上(张丽峰,2011)。

而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其主要来源是二氧化碳。

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已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消费量日益增长。

根据IEA( 2009) 的统计数据, 2007 年中国消费化石燃料而排放的CO2达到60.7亿吨,已经超过美国的排放总量57.7亿吨, 成为全球第一大CO2 排放国(王峰等,2010)。

面对严峻的气候形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节能减排的要求。

2009 年11 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 ~ 45%,将碳排放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张丽峰,2011)。

因此研究我国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与我国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综述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综述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综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碳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引起各界。

本文将全面梳理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相关研究,从基本概念、来源分类到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现有研究成果和不足等方面进行综述。

国际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各国会根据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分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然而,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碳排放。

碳排放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

国际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碳排放的转移。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可能会将其碳排放转移到其他国家。

国际贸易也可以促进碳排放的减少。

通过国际合作和贸易,一些国家可以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和设备,从而降低国内的碳排放强度。

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来源、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过程: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国的生产企业为了满足进口国的要求,采用高碳排放的方式生产出口产品。

(2)运输过程:国际贸易中的运输环节也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

例如,海运和陆运中的燃油消耗、航空运输中的燃料燃烧等都会产生碳排放。

(3)使用过程:进口国在消费进口产品时,由于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也会产生碳排放。

根据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可以将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分为以下几类:(1)直接碳排放: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碳排放,例如钢铁、化工等行业的生产过程。

(2)间接碳排放:指为了生产出口产品而产生的额外碳排放。

例如,为了生产出口服装而增加的面料染整环节的碳排放。

(3)关联碳排放:指由于国际贸易而产生的碳排放。

例如,由于国际贸易的存在,一些国家可能会将其碳排放转移到其他国家。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贸易活动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低碳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对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原理和构建方法进行介绍,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将利用该投入产出表,对中国贸易含碳量进行测算,并从不同角度对其变化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影响中国贸易含碳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能源结构等。

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实现低碳贸易转型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贸易含碳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低碳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也希望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中国的贸易活动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研究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和促进绿色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贸易活动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贸易活动对碳排放的贡献度。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贸易结构、贸易方式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

例如,有研究发现,加工贸易相对于一般贸易具有更高的碳排放强度,因为加工贸易通常涉及更多的能源消耗和原材料加工。

技术进步、能源结构、政策环境等因素也被认为是影响贸易含碳量的重要因素。

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的能耗来减少碳排放;能源结构的优化则可以通过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增加低碳能源的比重来降低碳排放强度;政策环境则可以通过制定碳减排政策、提高环保标准等方式来引导企业和消费者减少碳排放。

国际碳排放贸易的市场格局及其准入条件研究

国际碳排放贸易的市场格局及其准入条件研究
收 稿 日期 10 7— 9— 0 20 0 3
作者筒介 : 廖 戴
玫 (9 8 15 一) 女 , , 北京人 , 管理学博士生 ,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 学院副院 长、 副教授 、 士生导师 , 硕 主要 研究方 向为 国 嘉 (9 3 )女 , 18 一 , 北京人 , 北京工业大学 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生 , 主要研究方 向为 国际 贸易理论与政策 、 环境与贸易 。
关 键词 : 碳排放 贸 易; 市场格 局 ; 准入 条件 ; 色关联度 灰 中图分 类号 :7 文献标 识码 : F4 A 文章 编号 :0 1— 20 2 0 ) 1— 0 7— 6 10 6 6 ( 0 8 0 0 6 0


国际碳排放贸 易的市场格 局
( )碳排 放 贸易的界 定 一
可以积累排放权交易的经验 以便为将来的变化做准备 。
图 I 当前 国 际碳 市 场 结 构 关 系图
2京 都市 场 和非京 都市 场按 贸易 标 的物不 同分别 划分 出配额 市 场 和项 目市 场 .
碳排放贸易的标的物为碳排放权 。碳排放权可分为两类 , 即排放配额和基 于项 目的排放信用 。因 此, 京都市场和非京都市场下按贸易标 的物种类又可分为配额市场和项 目市场。前者是 指专 门买卖 由 管理者确立、 分配或拍卖的排放配额的市场 , 如京都市场中< 京都议定 书> 下的“ 指定量 ” A U ) ( A s 和欧盟 排放贸易体系下的“ 排放 配额 ” E A ) 非 京 都市场 中澳 大利亚新 南威 尔 士州市 场 的“ ( U s、 环境信 用”
碳排 放贸 易属 于排 污权交 易 的一 种 。根据 世界 银行 的定 义 , 排 放 贸易也 称 为碳交 易 , 碳 它是 指一 方

区域间贸易活动隐含黑碳排放转移及环境气候影响

区域间贸易活动隐含黑碳排放转移及环境气候影响

02
文献综述
黑碳排放转移现状研究
黑碳排放转移现象已普遍存在于全球范围内
全球贸易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黑碳排放转移问题逐渐显现,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黑碳排放转移特征和趋势也各有差异。
黑碳排放转移规模和程度不断扩大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黑碳排放转移的规模和程度不断加深,对全球环境气 候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气候变化
探讨区域间贸易导致的 黑碳排放转移对气候变 化的影响,分析其对全 球气温、降水等气候指 标的影响。
区域差异
研究不同区域间贸易活 动导致的黑碳排放转移 对环境和气候影响的差 异。
实证结果解释与讨论
结果解释
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区域间贸易活动与黑碳排 放转移的关系及环境气候影响。
结果讨论
黑碳排放转移
研究不同区域间通过贸易实现的黑碳排放转移,分析转移的规模 和方向。
影响因素
探讨影响区域间贸易活动和黑碳排放转移的关键因素,如经济水平 、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等。
黑碳排放转移的环境气候影响评估
环境影响
评估区域间贸易活动导 致的黑碳排放转移对环 境质量的影响,分析其 对大气、水体、土壤等 环境介质的影响。
隐含黑碳排放对环境气候产生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隐含黑碳排放对环境气候产生显著影响,包括空气质量下降、温室效应加 剧、气候变化等。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减少隐含黑碳排放,以减缓其对环境气候的影响。
不同行业和产品隐含黑碳排放差异
研究还发现,不同行业和产品隐含黑碳排放存在明显差异。例如,一些重工业和高耗能行 业的隐含黑碳排放较高,而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的隐含黑碳排放相对较低。因此,针 对不同行业和产品的特点,应采取差异化的减排措施。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碳排放数据分析中的模型构建与优化研究

碳排放数据分析中的模型构建与优化研究

碳排放数据分析中的模型构建与优化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重,各国开始加快碳减排的步伐,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统计和分析碳排放数据。

确切的碳排放数据能够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自己的排放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减排方案提供依据。

但是,碳排放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依靠合理的模型构建和优化。

一、碳排放数据的构成和收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碳排放数据的具体含义和构成。

碳排放数据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某单位(通常是国家或企业)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这个排放量由许多因素决定,例如能源消耗、交通运输、工业制造等等。

收集碳排放数据的过程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如通过定期抽样统计、基于企业自愿申报统计或者通过各类环保设备直接监测。

但是,无论怎样收集,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这就需要利用建模技术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碳排放的模型构建建立一个准确的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碳排放量,使政府和企业得以制定更加合理的减排方案。

在建模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地理参数碳排放与环境地理参数息息相关,例如土地利用、气候特征等等。

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范畴中。

2. 产业数据参数企业的核心经营活动直接决定着碳排放的大小。

所以需要采用指标系统,将企业的业务特点和排放量进行关联。

3. 产业结构参数碳排放也与产业结构有关。

例如,某国家经济中服务行业的比重较大,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碳排放量可能较低。

因此,产业结构参数也需要在模型的构建中考虑。

三、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模型优化虽然模型构建足够完善,但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仍然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

为了显著提高模型的算法水平,人们引入了机器学习算法。

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可以减小模型的误差和不确定性,更好地反映出实际情况。

例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一个常用的统计算法,它通常用来预测一个事件与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碳排放的模型构建中,多元线性回归算法可以用来解释碳排放量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确立各变量之间的重要性。

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关联效应测算分析

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关联效应测算分析

三次产业及 其 内部 结构对 环境 的影 响 ,肖慧敏 ( 2 0 1 1 ) E 5 ] 、谭飞燕和张雯 ( 2 0 1 1 ) [ 6 ] 、郑长德和刘 帅 ( 2 0 1 1 ) [ 、宋帮英和苏方林 ( 2 0 l 1 ) I s ] 都是利
用省域 面板数 据 ,根 据 所设 定 的不 同模 型形 式 来
于碳 排 放影 响 因 素 的研 究 ,大 都 涉及 到 产 业 结构
因素的分析。为考察产业结构变化对碳排放产生 的影响,D e b a b r a t a T a l u k d a r 等 ( 2 0 0 1 ) [ 2 ] 采用 4 4 个 发展中国家面板数据进行 回归分析,使用类似数
第2 期( 总第 2 4 4期)
2 0 1 4年 2月
o u r _  ̄
工 业技 术 经 济
o fI n d u s t r i a l T e c h n o l o g i c l a E c o n o mi e s
N o . 2( G e n e r a l ,N o . 2 4 4 )
统轻工业、 以及 通信 设备 、计 算机及其他 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 器仪表及文化、办公 用机械制造业等 先进制 造 业的 关联度均 不高且相差较小 ,但 也不可一味的任意扩张 ,应分清调整主 次与先后顺序 ,合理的确定扩
张速 度 与发 展 模 式 。
[ 关键词] 工业结构 碳排放
灰 色关联模型


2 2 —
第2 期( 总第 2 4 4 期)
2 0 1 4年 2 月
工 业技 术经 济
o u n l a l o fI n d u s t r i a l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E c o n o mi c s

中国对外贸易环境影响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中国对外贸易环境影响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经济研究;苏威,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工商管理研究。
引用格式: 邵旭阳,徐洪海,苏威. 中国对外贸易环境影响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
视角[ J]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4,(2) :82 - 104.
一、引言
随着通信和运输技术的发展,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GVC) 的分工模式为国
二、文献综述
早在 1994 年,学术领域相关专家便提出了“ 污染天堂假说” ,该假说主要用于描述高
能耗、重污染产业在参与 GVC 过程中向低端嵌入位置的发展中经济体的转移现象,意味
着生产的国际分割使得环境污染在国家间转移成为可能。 发达国家采用“ 保留核心、外
包其余” 的产业及外贸投资策略,将高污染的下游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
低;第二,本文单独构建上游度和下游度与污染排放影响模型后发现,上游度与污染排
放负相关,企业在 GVC 当中的上游环节经济成分( 如技术研发、国际营销和关键零部
件制造) 会产生减排效果。 而下游度与污染排放是正相关关系,这表示企业在 GVC 当
中的上游环节经济成分( 如组装、非关键零部件生产等) 会增加污染排放;第三,基于第
工业的污染排放与前向关联的 GVC 嵌入呈现 U 型关系 [16] 。 而徐博等通过采用非线性
回归发现,GVC 位置与碳排放之间呈现倒 U 型关系,并提出了 GVC 位置提升降低污染排
放的机制 [17] 。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GVC 位置提升对于减少出口污染排放存在门槛效
应,同时 GVC 参与情况对于污染贸易条件的门槛效应同样呈现 U 型结构,这与技术变化
些低附加值的、易被替代的零部件,消耗更多传统能源,因此其污染排放随之增加 [8] 。 处

碳排放、贸易结构与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碳排放、贸易结构与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移 的两 种主要 方 式 。近年来 各种 相关 数 据表 明我 国
研究 此类 问题 的 主流方 法 。Ma c h a d o等 用 投 人产 出方 法 分 别 测 算 了 巴 西 非 能 源 贸 易 ( n o n — e n e r g y
t r a d e ) 中出 口和进 口产 品隐 含 的碳 排 放 总 量 。刘 轶 芳 等 用 投入产 出法测 算 电器 机 械及 器 材 制造 业 、
全球 碳交 易潜 力最 大 的市 场 , 碳 交 易又 给 中 国带 来
有着 共 同而 有 区别 的责任 。1 9 9 7年 , 全球 1 0 0多个
国家签订了《 京都议定书》 , 它是具有法律约束力 的
国际减排 协议 , 为近 4 0个发 达 国家及 欧盟 设立 了强
制性减排温室气体 的 目标 , 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4— 0 1
金属 制 品业等 始终 保持 在 隐含碳 排放量 绝对 值 的前 五位 , 这 些部 门 的出 口贸易值 在 2 0 0 2 -2 0 0 7年 期 间 的巨大增 长 , 是 出 口贸 易 隐含 碳 排 放量 增 长 的重要 原 因之一 , 并 指 出如果这 一 时期合 理调 整贸 易结构 , 会使 贸 易隐含 碳排 放情 况实 现较 大 的改善 。另一种 是 生命 周 期 评 价 方 法 。生命 周 期 评 价 是 一 种 对 产
行“ 碳关税 ” , 以 削弱 竞 争 对 手 的实 力 , 实施 贸 易 保
研究 贸易 中 的碳 排 放首 先需要 测算碳 排放 量或 者碳 排放 强度 。一般 做 法是先 算 出各部 门 的能源 消 耗量 , 再 根据各 种 能 源排 放 的碳 来计 算 各 个 部 门 总

国际贸易的低碳化及我国外贸突破“高碳锁定”的策略

国际贸易的低碳化及我国外贸突破“高碳锁定”的策略

国际贸易的低碳化及我国外贸突破“高碳锁定”的策略张庆彩;卢丹;张先锋【摘要】Based on further discussion of " low carbon economy effect"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low carbonization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high carbon lock - in" of our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causes of its path dependence,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unlocking strategy that takes an active part in making low carbon rul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t considers that the key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pattern is the mechanism design and policy op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w - carbon economy.%在深入探讨国际贸易的“低碳经济效应”及国际贸易政策的低碳化趋势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高碳锁定”与路径依赖的原因,进而提出主动参与国际贸易低碳规则的制定、我国外贸模式转型的关键在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设计与政策选择等解锁策略.【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3(033)006【总页数】5页(P111-114,127)【关键词】国际贸易;"低碳经济效应";低碳化;"高碳锁定"【作者】张庆彩;卢丹;张先锋【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52;F113.3无论2012 年在德国波恩启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是否达成协议,也无论达成的协议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国际贸易的低碳化已成为时代潮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贸易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其中对外贸易起到了核心的推动作用。

2006 年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6.9%,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亿美元,从而表明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中占有愈加举足轻重的地位,呈现出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特征。

然而,在当今世界产业分工中,发达国家处于产业链上端,出口产品以高技术和服务业为主,碳排放量相对较低;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则以低端产品为主,碳排放量较高。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巨大贸易顺差的国家来说,通过国际贸易,为其他国家转移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当可观。

因此,中国贸易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对我国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际贸易与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已引起国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齐晔等(2008)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了1997年~202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

刘强等(2008)通过46种主要出口贸易产品的研究,指出出口产品带走了大约13.4%的国内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4.4%。

彭水军等(2010)运用1997年~2021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考察了国际贸易与大气、水污染因素之间的关系。

陈迎等(2008)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能源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2021年~202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问题,发现5年间内涵能源进出口净值随着贸易顺差的扩大呈现增长的趋势。

张友国(2009)应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1987年~2021年贸易对中国能源消耗和SO2排放的影响。

许广月等(2010)对我国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长期内出口贸易是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由此可见,我国对于贸易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方面,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与碳排放关联的研究不多见。

因此笔者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法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进行分析。

一、中国贸易结构的特征1.模型与数据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法是列昂惕夫提出并广泛用于分析一国产业和贸易结构的研究方法。

用矩阵表示为X=(I-A)-1(D+E-M)(1)其中,(I-A)-1是里昂惕夫逆矩阵,表示完全消耗系数;X是国内总产出额;I是单位矩阵;A是由投入系数aij构成的投入系数矩阵,表示直接消耗系数;D是国内最终需求额;E是出口额;M是进口额。

方程(1)可进一步分解为X=(I-A)-1D+(I-A)-1E-(I-A)-1M=XD+E-XM(2)其中,XD表示国内最终需求的生产诱发额;XE表示出口需求的生产诱发额;XM表示进口需求的生产诱发额。

从方程(2)可得XDi=Xi+XMi-XEi(i=1,…,n)(3)其中,下标i表示不同的产业部门。

方程(3)的两边用XDi相除可得1=XiXDi+XMiXDi-X EiXDi=θi+θMi-θEi(4)从方程(4)可知,如果该部门的产出在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可以满足出口需求时,意味着θi1,这表示自给率高于100%线的水平,此时,θMi<θei;相反,如该部门的产出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还需要进口时,θi> 1,表示自给率低于100%线的水平,这时,θMiθEi。

因此,国内产出线(100%线)也是该部门的自给率线。

</θei;相反,如该部门的产出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还需要进口时,θi>图1中直方形宽度表示该部门的生产规模,列昂惕夫将该部门产出占总产出的比例作为衡量该部门生产规模的指标,由方程(5)来表示。

Si=Xi∑jxj(i=1,…,n)(5)图1是2021年中国三部门*****分析图。

图中各部门S1、S2和S3对应方程(5)的Si;θE2、θM2和θ2分别对应方程(4)右侧的各项。

以第二部门为例,第二部门的直方形宽度即S2所占比例最大,意味着中国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θ2在100%线以上,说明第二部门在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可满足出口需求θE2。

阴影部分θM2表示进口。

图*****年三部门*****分析图本文的消费、投资、出口和进口数据来自最新数据源“2021年投入产出表”和“2021年投入产出表”。

分行业碳排放的数据是根据陈诗一(2009)的计算方法计算而得。

2.分析结果图2、图3是以方程(4)和方程(5)为基础的2002、2021年中国贸易结构的*****分析图。

表1、表2、表3和表4是以图2、图3为基础计算出的2002、2021年我国排名前10位的出口产业部门及代表性进口产业部门。

表1前10位出口产业部门(2007)***-*****910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化学工业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表2代表性前5位进口产业部门(20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选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废品废料表3前10位出口产业部门(2002)***-*****910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表4代表性前4位进口产业部门(2002)123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选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二、进出口贸易的碳排放分析1.计算方法测算进口贸易的内涵排放通常采用2种方法,一是以本国生产技术和部门碳排放强度系数为基础,生产等同量的进口产品的替代方法。

替代方法的优点在于:考察出口国贸易结构的同时,可以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进口贸易对我国能源和环境的影响;不足之处是这一方法易高估从发达国家进口产品的内涵能源。

二是以进口国完全消耗系数和部门碳排放强度系数为基础,度量进口产品的隐含碳。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对进口产品隐含碳的估算误差相对小;不足之处是很难获取进口国完全消耗系数、尤其是部门碳排放强度的数据。

以国家单位GDP 排放强度替代部门排放强度平均水平的研究方法则可能导致:不能反映进出口国家的贸易结构,同时低估图*****年中国贸易结构的*****分析图图*****年中国贸易结构的*****分析图或高估进口国各部门的碳排放强度。

在探讨进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时,反映贸易结构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当前数据条件下,综合考虑上述2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笔者采用了前者,即替代办法。

根据方程(4)可得cEj=(z^(I-A)-1XE)/(z^(I-A)-1XD)×100 (6)cMj=(z^(I-A)-1XM)/(z^(I-A)-1XD)×100(7)其中,cEj是第j部门出口诱发的碳排放量占第j部门国内最终需求诱发的碳排放量的比例;cMj是第j部门进口诱发的碳排放量占第j部门国内最终需求诱发的碳排放量的比例;z^是各部门的碳排放强度系数为对角要素的对角矩阵。

中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占一半以上,加工贸易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中间投入品是从国外进口的。

基于进口的中间投入品是在国外生产,不会对本国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果忽略了加工贸易的存在就会部分高估对外贸易对中国环境的影响。

方程(6)和方程(7)明显的缺陷就是忽略了加工贸易的现实。

为了精确反映中国贸易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笔者根据宮川(2005)计算模型,对方程(6)、方程(7)中的XE和XM进行分解,即XE=BE=BdE+BM^ABdE=XE*+XME(8a)XM=MB=B{M^ABd(I-M)+M^}D+BM^ABdE=XM*+XME (8b)其中,B=(I-A)-1;Bd={I-(I-M^)A}-1;M^是进口系数m-为对角要素的对角矩阵。

方程(8a)把出口需求的生产诱发额XE分解为:对国内生产的诱发部分(XE*)和对进口产品的诱发部分(XME)。

同样,方程(8b)把进口需求的生产诱发额XM分解为:由国内需求诱发的进口产品(XM*)和由出口需求诱发的进口产品(XME)即加工贸易,由此区别了“出口诱发的国内生产额”、“出口诱发的进口额(加工贸易)”和“国内需求诱发的进口额”。

鉴于加工贸易的碳排放量不能计算为出口贸易的隐含碳,因此分别从方程(8a)、方程(8b)消除表示加工贸易的XME,代入方程(6)和方程(7)即得cEj=(z^(I-A)-1XE)/(z^(I-A)-1XD)×100(9)cMj=(z^(I-A)-1XM)/(z^(I-A)-1XD)×100(10)运用方程(9)和方程(10),可以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在国际分工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2.计算结果表5是根据方程(9)和(10)估算的2002、2021年各部门进出口贸易CO2排放量的比较。

表5第2栏是根据方程(9)计算的各部门出口诱发的碳排放量占国内最终需求诱发的碳排放量的比例。

数据显示:2021年纺织业的出口诱发碳排放量高于该部门的国内最终需求诱发碳排放量;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出口诱发的碳排放量占国内最终需求诱发的碳排放量的比例分别是89%、74%;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通信设备与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别为51%、51%和40%。

这一结构到2021年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纺织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2个部门的出口诱发碳排放量高于这2个部门的国内最终需求诱发碳排放量;其次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出口诱发的碳排放量占国内最终需求诱发的碳排放量的比例在70%~98%;再次为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矿采选业、废品废料、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所占比例在51%~65%。

这一计算结果表示:(1)伴随着中国贸易的快速增长,出口含污量也在迅速上升;(2)出口含污量从2021年的轻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向2021年的高科技(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重化工业转化(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表5第3栏是根据方程(10)计算的各部门进口诱发的碳排放量占国内最终需求诱发的碳排放量的比例。

由表中数据可知,2021年中国进口贸易含污量较高的部门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纺织业,进口诱发碳排放量占国内最终需求诱发碳排放量的比例在51%~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