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④
2.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铜片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B. 在硬水中滴入肥皂水会产生浮渣
C. 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 紫色石蕊试液使盐酸变红
3. 下列实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称量 NaOH 固体
A. 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Ne


Ar
(1)写出一种酸的化学式______; (2)由①、③两种元素组成,且元素③呈-1 价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3)用化学用语表示:一种不溶性碱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由①、③、④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______(填颜色)。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3.0 分) 18.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从导管向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1)湿润的石蕊纸条颜色变化是______。 (2)蜡烛熄灭,可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密度比空气大 B.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能与水反应 (3)在实验中,干燥石蕊纸条的作用是______。
14. 下列各组气体都能用固体氢氧化钠来干燥的是( )
A. H2、O2
B. CO2、O2
C. SO2、CO2
D. H2、HCl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第 1 页,共 5 页
15. 根据图示的实验过程和所提供的数据(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进行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克? (2)计算 NaOH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 分) 16. 如图是 A、B、C、D、E 五种不同类别物质卡片组成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 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 (1)若 D 与 E 能发生反应,则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若 C 为氧化铁,写出 C 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若 E 为碳酸钠,将二氧化碳通入 E 溶液时,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反应物有______种; (4)若甲+乙→盐+水,从初中化学知识的角度,根据图判断,一定符合条件的组合是______(填序号) 。 ①A+B ②A+C ③C+D ④A+E ⑤A+D ⑥D+E
第 3 页,共 5 页
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 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为化合物分子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第 2 页,共 5 页
1.【答案】C
答案和解析
【解析】解: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大漠孤姻直,长河落日圆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伐菥烧炭南山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⑤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⑥白玉为床金作马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 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答案】B
【解析】解:根据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又电子带负电,两者的带电量相同,一正一负,所以整个原子显示的是电 中性,镁的核外有 12 个电子,核内有 12 个质子,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故选:B。 根据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主要利用了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且电性相反电量相同. 熟练掌握原子的构成和微粒的带电情况;能灵活运用它们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C.
倾倒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4. 鉴别下列物质,采用的方法和依据的现象有错误的是( )
选项
待鉴别物质
鉴别的方法和现象
A
氯化铵和氯化钾
加熟石灰研磨,是否有氨味
B
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酚酞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色
C
浓盐酸和稀盐酸
打开试剂瓶塞,观察是否有白雾
D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有两种分子参加反应,且个数比为 2:1
C. 有五种分子参加反应
D. 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
8. 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 a、b、c 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 b
B. 原子中 b 与 c 的数目
一定相同
C. 原子中 a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 恰好完全反应,于是,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SO4 溶液的 pH=7 【猜想与假设】 猜想 I 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Na2SO4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是 Na2SO4 和 H2SO4 猜想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进行实验】
7.【答案】B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 A 不正确;
B、由变形后的图示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个数比是 2:1,故 B 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有二种分子参加反应,故 C 不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发生了改变。故 D 不 正确。 故选:B。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 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分析反应物的微粒个数关系;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元
2.【答案】B
【解析】解:A、铜不能和盐酸反应。故错误; B、在硬水中滴入肥皂水会产生浮渣,因为硬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和肥皂水中的物质反应生成不溶于水 的物质。故正确; C、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错误; D、石蕊试液不能使盐酸变色,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故选:B。 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和盐酸反应.硬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和肥皂水中的物质反 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石蕊试液不能使盐酸变色.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各种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 正确的判断.
12. 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 H+、SO42-、Cl-,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 OH-
B. Ba2+
C. NH4+
D. Ag+
13. 在果实膨大拉长期的芒果需要大量补充氮,钾等元素。下列符合条件的一种化肥是( )
A. KNO3
B. Ca(H2PO4)2
C. NH4NO3
D. (NH4)2H2PO4
6. 镁原子显电中性的原因是( )
A. 质子数=中子数=12
B.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
C. 中子数=核外电子数=12
D. 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12
7.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 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 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
未见变红
猜想Ⅲ错误
②再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 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Na2CO3 溶液 ______
猜想Ⅱ正确
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反思拓展】若髮验证猜想Ⅱ正确,在实验②中还可以用以下______代替 Na2CO3 溶液。
B. 有毒气体是 Cl2 D. 84 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使用
11.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C→CO”的反应中碳发生还原反应
B. “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 “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 “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D.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a 和 c 上
9. 用“分类”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有机化合物:乙醇、葡萄糖、干冰
B. 氧化物:MnO2、K2O、KMnO4
C. 碱:KOH、Ca(OH)2、Na2CO3
D. 酸:醋酸、硝酸、硫酸
10. 洁厕灵、84 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反应:
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 月份)
题号 得分





总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共 42.0 分)
1. 下列语句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②大漠孤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河落日圆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④伐菥烧炭南山中
⑤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
⑥白玉为床金作马
A.Zn
B.Cu
C.CuO
D.BaCl2 溶液
【交流提升】在探究该中和反应的产物组成时,只需一步就可达到目的: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
滴加______溶液观察现象即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 分)
17. 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利用数字①-⑤所表示元素完成下列问题。

He

A. A
B. B
C. C
D. D
5. 推理和分析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和 OH-反应生成水
B. 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
C. 碱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D. 实验室用 KClO3、H2O2 溶液制氧气的催化剂都是二氧化锰,故化学反应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3.【答案】D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 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 放,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 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氯化铵与熟石灰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钾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试剂瓶塞,瓶口上方产生白雾,稀盐酸没有,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 法鉴别它们。 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 同的现象。
5.【答案】A
【解析】解:A、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和 OH-结合生成水,故正确; B、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低,硬度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故错误。 C、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错误。 D、过氧化氢制氧气不是只能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硫酸铜溶液、氧化铜等也可以作催化剂,故错误。 故选:A。 A、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并释放热量。 B、根据合金的特点解答。 C、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 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