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器QA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05r有效测量点06r2mm校准点吸收剂量公式中n2581025810258104量纲ckg照射量值r计算水吸收剂量时一定将校正因子n乘以258104的系数除以258104校准点吸收剂量公式中n25810剂量测量国际计量局bipm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用户科室剂量计北京公卫所成都计量院上海计量院军事医学科学院452525水模体校准点处的吸收剂量dw指型平板型电离室有效收集体积的大小电离室的室壁和中心电极的材料及电离室在水模体中的扰动等因素对测量的影响会给测量结果带来20左右的误差放射治疗中要求辐射肿瘤上的放射性剂量值准确度一定小于50量误差就是20这是不允许的
校准点吸收剂量公式中NX的正确使用
如果使用空气比释动能校正因子Nk
Dw,Q Dw ( Peff ) M u N k (1 g )katt km ( sw,air )u Pu
1 N k 2.58 10 N X (W / e)( ) 1 g
4
电离室剂量计必须经检定合格
日检项目
影响剂量率稳定设备因素
自动稳频系统
磁控管或速调管的电压、电流
电子枪发射电流 波导内打火
低Q电路
月检项目
X线、电子束射线质稳定性
10 cm深度的吸收剂量比D20 D10
一致性
2%
X-射线的辐射质用源皮距为正常治疗距离时, 20 cm深度和
源室距为正常治疗距离时, 20 cm 深度和10 cm 深度的吸收
调整电离室中心至水表面的距离为 过去Dmax的深度,设定100 MU并 R50,ion 输出,记录剂量计的测量读数;
将电离室秱至距水表面 处。 设定100 MU并输出,记录剂量计 的测量读数;
月检项目
电子束的辐射质也可以模体表面平均入射能量表示,可 以根据用下式计算:
E0 2.33 R50
电子线限光筒相对因子检测方法:
在SSD=100cm,Dmax深度或参考深度测量所有能量丌
同尺寸限光筒输出量并归一至参考照射野,将得到的比
值同原始值进行比较。
月检项目
楔形因子稳定性
2%
机架置于0 °垂直位,准直器置0°,SSD=100cm,深度5cm 或10cm,分别测量丌同射野面积开放野及楔形野的剂量仪 读数,计算其比值并取其平均值,调整楔形板反方向,重复 测量。
抗电磁干扰
剂量误差控制
小结
项目引用合法性
加速器QA是科室QA的关键参数之一
剂量仪可以视为科室剂量学计量基准 剂量学指标是加速器QA重要参数、Qa可操作 性
谢 谢!
剂量比
20 TPR 10
月检项目
使用工具
利用固体水模体对选定深度间隔测量并拟合绘制成曲线进行
比较。
使用自动扫描水箱对标准射野进行测量,并不标称值比较;
月检项目
使用固定电离室位置的水箱: 通常测量 TPR 比较方便 电离室中心至表面的距离20 cm; SSD=100cm,10 cm×10cm; SSD=80 cm。设定100 MU 并输出,记录剂量计的测量读 数;
它所包括面积的直径应小于2cm。
月检项目
电子线射野均均匀性/对称性
月检项目
使用工具
机架置于0° 垂直位,准直器置0°,SSD=100cm,取
10×10 cm2及最大照射野,测量深度取dmax,使用自动 扫描水箱进行测量,也可使用其它测量手段。
月检项目
影响射野均匀性和对称性的设备因素
靶位置
剂量仪在科室QA中占有重要位置,可以视为科室计量基准 剂量测量的必要工具 其测量结果的精度受诸多因素影响
电离室剂量计
剂量精度
剂量计JJG589—2001外照射治疗辐射源检定规程
剂量传递系统
剂量测量
剂量传递系统
国际计量局( BIPM)
0. 45%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NIM )
北京公卫所 成都计量院
2%
在机 架 旋 转的整个范围内,将180°分成4个45 其中最大值Rmaxarc和最小值Rminarc。
° 的扇区,
对每个扇区测得n个Rarc,并按计算每组的平均值Rarc,确定
(Rmaxarc- Rminarc )/R X 100%
年检项目
影响因素:
机架运动平稳性
机架角度的位置控制精度
年检项目
影响因素 射线质
挡块托盘的厚度、密度
年检项目
监测电离室线性
1%
测量MU不吸收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拟合为一条直线,观
察该直线到原点及各测量点结果的偏差。 在标称吸收剂量范围内,以近似相等的间隔选取:(i=5)个丌 同吸收剂量预置值、在j档(j=5,如果吸收剂量率是连续可调 的,则从20%到最大吸收剂量率的范围内取4个丌同的吸收
校准点吸收剂量公式中NX的正确使用
计量院:N x= Ds / ( 2.58× 10-4Dm), Ds量纲C/Kg,照 射量值R 计算水吸收剂量时, 一定将校正因子(N X ) 乘以2.58× 10-4的系数
除以2.58×10-4
Dw,Q Dw ( Peff ) 2.58 104 M u N X (W / e)katt km ( sw,air )u Pu
20 10
20 TPR 10 1.2661
D20 0.0595 D10
X-射线的辐射质
月检项目
电子束的辐射质
用电子束的剂量在水模体减弱到最大剂量的50%的深度 表示。 可以从测量到的电子束电离量在水模体减弱50%的深度 计算得出:
R50 1.029 R50,ion 0.06 g/cm2 ( R50,ion 10 g/cm2 )
MU 100 Dd max 100 Dd max
一致性
2%
0.8%
维持原有加速器MU 的校准状态,丌做改变。
0.8% 1.5% 考虑重新调整加速器的MU 校准。 1.5% 3% 必须重新调整加速器的MU 校准。
3%
按相关制度报告,查明MU 变化原因,追查变化 发生的时间,并根据偏差的大小建议采取补救措施和预防措施。 然后重新调整加速器的MU 校准。
加速器校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效测量点 校准点吸收剂量公式中NX的正确使用 电离室剂量计
有效测量点
X射线:校准点或最大点有效测量点。 向射线入射方向移动0.6r 如: 2571 型电离室的r
=3.15mm)。
6MVX 射线, 电离室在水深5cm, 实际上4.8cm( 0.6r ≈ 2mm) 。需SSD = 100cm 水深5.2cm
加 速 器 QA 的体会 周振山
307医院放疗科 北京市丰台区东大街8号 100071,北京
加速器QA工作依据
GB 15213-1994: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 GBT 19046-2003:医用电子加速器验收试验和周 期检验规程
医用电子加速器X射线和电子束输出剂量校准方法
(放射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实施细则2011总后卫生部)
上海计量院 军事医学科学院 2.5%
≥2.5%
用户(科室)剂量计
水模体校准点处的吸收剂量( Dw )
Dw = 0.01R×N x×K× F
Cλ,Ce单一置换因子没有考虑测量所使用电离室的形状( 如: 指型、平板型电离室) 、有效收集体积的大小、电离室的室 壁和中心电极的材料及电离室在水模体中的扰动等因素对测 量的影响, 会给测量结果带来2.0%左右的误差, 放射治疗中, 要求辐射肿瘤上的放射性剂量值准确度一定小于5.0%, 如测 量误差就是2.0%, 这是不允许的。
R50 1.059 R50,ion 0.37 g/cm2
( R50,ion 10 g/cm2 )
注:对于水,g/cm2 等同于cm 将测得的不过去值比较,如果偏差大于2%则须考虑重 新测量相关数据如百分深度剂量曲线等
月检项目
水箱水深至少为准备测量的最大能 量的2×R50+5 cm。 SSD=100 cm。按R50是否大于7 g/cm2为分界线,10 cm×10 cm 或20 cm×20 cm;
月检项目
动态、虚拟楔形板的特性
标准:中心轴绝对读数差别允许值2% 对应探头离轴比差别允许值2% 射野宽度(50%离轴比所对应的宽度) 差别允许值 2mm
年检项目
挡块托盘穿射因子稳定性源自2%机架置于0 °垂直位,准直器置0°,SSD=100cm,水面下参 考深度,测量开放野不加挡块托盘野的剂量,计算其比值并 取其平均值。
0 °或 180 °、 90 °或 270°,10×10cm2, ,以2G y的吸收 剂量辐照,测得n个R值并计算每组的平均值R,确定其中最 大值Rmax,和最小值Rmin,按照公式 (Rmax-Rmin)/R X 100%计算
影响因素:机架旋转电机电压
年检项目
弧形照射模式下对丌同机架角度离轴因子的稳定性
性、楔形板楔形因子变化 年检:(略)
加速器校准
日检参数的前提 该台治疗设备剂量体系基准 科室QA中重要参数
加速器校准条件
100MU=100cGy X射线10cm×10cm 照射野 电子束10cm×10cm或15cm×15cm照射筒 SSD 为正常治疗距离 最大点吸收剂量
20 10
月检项目
SSD=90 cm。设定100 MU 并输出,记录剂量计的测量 读数; 计算并不过去值比较,如果 偏差大于2%则须考虑重新精 确测量及相关数据如百分深 度剂量曲线等。
使用带有距离显示探测器秱动机构的水箱: 通常测量 D D 比较方便 SSD=100 cm,10 cm×10 cm; 电离室中心分别至表面的距离20、10 cm。设定100 MU 并 输出,记录剂量计的测量读数 D20 、 D10 用下式计算并不过去值比较,如果偏差大于2%则须考虑重 新测量相关数据如百分深度剂量曲线等;
加速器QA剂量学内容
剂量输出、射野输出因子、射野均整度/对称性、
射线质、离轴因子、所有标准治疗附件的穿射因子、
楔形因子、射线输出随机架角变化、弧形照射模式
下对丌同机架角度离轴因子的稳定性
监测电离室线性等
10类13项指标
从检测周期分为
日检:剂量输出稳定性
月检:剂量输出稳定性、射线质稳定性、 射野均整度/对称
剂量率值,此时i=4)。吸收剂量率下进行n次辐照并测量。
年检项目
年检项目
影响监测电离室线性因素
剂量率 电离室和电子学线路的漏电不反漏电措施 放大器的非线性剂量监测系统的稳定性
年检项目
X线/电子线输出随机架角变化的稳定性
2%
将电离室附加平衡帽置于等中心位置,接受丌同机架角的等 量照射,观察其稳定性。
电子束:最大点。移动0.5r
有效测量点
0.6r ≈ 2mm
校准点吸收剂量公式中NX的正确使用
Dw,Q Dw ( Peff ) M u N X (W / e)katt km ( sw,air )u Pu
Dw,Q Dw ( Peff ) 2.58 104 M u N X (W / e)katt km ( sw,air )u Pu
月检项目
X线射野对称性
3%
对称性:在80%射野宽范围内,取偏离中心轴对称的两点的 剂量率的差值不中心轴的剂量率比值的百分数。 使用自动扫描水箱进行测量,也可使用其它测量手段。
月检项目
电子线射野均匀性/对称性
均匀性用均匀性指数表示,即U90/50其数值等于特定平面内
90%不50%等剂量曲线所包括的面积之比对于100cm2以 上射野,此比值应大于0.70,即沿射野边和对角线方向上 90%,50%等剂量线的边长之比≥0.85,同时必须避免在该 平面内出现峰值剂量超过中心剂量的3%的剂量“热点”,
均整器位置
散射箔位置
聚焦线圈、偏转线圈电流
月检项目
X线射野输出因子的稳定性 2%
X线射野输出因子检测方法: 在参考深度处分别测量3×3 cm2至40×40 cm2方野的输 出量,归一至10×10 cm2射野,将得到的比值同原始值 进行比较。
月检项目
电子线限光筒相对因子的稳定性 2%
月检项目
影响射线质的设备因素
电子枪电流 脉冲变压器电压 温度
微波频率等
月检项目
X线射野均整度(平坦度)
2%
均整度(平坦度):在等中心(位于10cm模体深度下)或 标称源皮距下10cm模体深度处,最大射野L的80%宽度内最 大最小剂量偏离中心轴剂量的相对百分数。 使用自动扫描水箱进行测量,也可使用其它测量手段。
胡家成 杨小元 杨元第, 放射性治疗水平剂量计的检定与改制,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3 年第3 期
电离室剂量计
漏电实验 存放:干燥容器
校正源比对
日检项目
剂量输出稳定性
30cm×30cm×30cm水箱
一致性
2%
21.3cm×21.3cm×11.5cm水箱
固体水
日检项目
X、电子束剂量输出稳定性 数据处理
校准点吸收剂量公式中NX的正确使用
如果使用空气比释动能校正因子Nk
Dw,Q Dw ( Peff ) M u N k (1 g )katt km ( sw,air )u Pu
1 N k 2.58 10 N X (W / e)( ) 1 g
4
电离室剂量计必须经检定合格
日检项目
影响剂量率稳定设备因素
自动稳频系统
磁控管或速调管的电压、电流
电子枪发射电流 波导内打火
低Q电路
月检项目
X线、电子束射线质稳定性
10 cm深度的吸收剂量比D20 D10
一致性
2%
X-射线的辐射质用源皮距为正常治疗距离时, 20 cm深度和
源室距为正常治疗距离时, 20 cm 深度和10 cm 深度的吸收
调整电离室中心至水表面的距离为 过去Dmax的深度,设定100 MU并 R50,ion 输出,记录剂量计的测量读数;
将电离室秱至距水表面 处。 设定100 MU并输出,记录剂量计 的测量读数;
月检项目
电子束的辐射质也可以模体表面平均入射能量表示,可 以根据用下式计算:
E0 2.33 R50
电子线限光筒相对因子检测方法:
在SSD=100cm,Dmax深度或参考深度测量所有能量丌
同尺寸限光筒输出量并归一至参考照射野,将得到的比
值同原始值进行比较。
月检项目
楔形因子稳定性
2%
机架置于0 °垂直位,准直器置0°,SSD=100cm,深度5cm 或10cm,分别测量丌同射野面积开放野及楔形野的剂量仪 读数,计算其比值并取其平均值,调整楔形板反方向,重复 测量。
抗电磁干扰
剂量误差控制
小结
项目引用合法性
加速器QA是科室QA的关键参数之一
剂量仪可以视为科室剂量学计量基准 剂量学指标是加速器QA重要参数、Qa可操作 性
谢 谢!
剂量比
20 TPR 10
月检项目
使用工具
利用固体水模体对选定深度间隔测量并拟合绘制成曲线进行
比较。
使用自动扫描水箱对标准射野进行测量,并不标称值比较;
月检项目
使用固定电离室位置的水箱: 通常测量 TPR 比较方便 电离室中心至表面的距离20 cm; SSD=100cm,10 cm×10cm; SSD=80 cm。设定100 MU 并输出,记录剂量计的测量读 数;
它所包括面积的直径应小于2cm。
月检项目
电子线射野均均匀性/对称性
月检项目
使用工具
机架置于0° 垂直位,准直器置0°,SSD=100cm,取
10×10 cm2及最大照射野,测量深度取dmax,使用自动 扫描水箱进行测量,也可使用其它测量手段。
月检项目
影响射野均匀性和对称性的设备因素
靶位置
剂量仪在科室QA中占有重要位置,可以视为科室计量基准 剂量测量的必要工具 其测量结果的精度受诸多因素影响
电离室剂量计
剂量精度
剂量计JJG589—2001外照射治疗辐射源检定规程
剂量传递系统
剂量测量
剂量传递系统
国际计量局( BIPM)
0. 45%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NIM )
北京公卫所 成都计量院
2%
在机 架 旋 转的整个范围内,将180°分成4个45 其中最大值Rmaxarc和最小值Rminarc。
° 的扇区,
对每个扇区测得n个Rarc,并按计算每组的平均值Rarc,确定
(Rmaxarc- Rminarc )/R X 100%
年检项目
影响因素:
机架运动平稳性
机架角度的位置控制精度
年检项目
影响因素 射线质
挡块托盘的厚度、密度
年检项目
监测电离室线性
1%
测量MU不吸收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拟合为一条直线,观
察该直线到原点及各测量点结果的偏差。 在标称吸收剂量范围内,以近似相等的间隔选取:(i=5)个丌 同吸收剂量预置值、在j档(j=5,如果吸收剂量率是连续可调 的,则从20%到最大吸收剂量率的范围内取4个丌同的吸收
校准点吸收剂量公式中NX的正确使用
计量院:N x= Ds / ( 2.58× 10-4Dm), Ds量纲C/Kg,照 射量值R 计算水吸收剂量时, 一定将校正因子(N X ) 乘以2.58× 10-4的系数
除以2.58×10-4
Dw,Q Dw ( Peff ) 2.58 104 M u N X (W / e)katt km ( sw,air )u Pu
20 10
20 TPR 10 1.2661
D20 0.0595 D10
X-射线的辐射质
月检项目
电子束的辐射质
用电子束的剂量在水模体减弱到最大剂量的50%的深度 表示。 可以从测量到的电子束电离量在水模体减弱50%的深度 计算得出:
R50 1.029 R50,ion 0.06 g/cm2 ( R50,ion 10 g/cm2 )
MU 100 Dd max 100 Dd max
一致性
2%
0.8%
维持原有加速器MU 的校准状态,丌做改变。
0.8% 1.5% 考虑重新调整加速器的MU 校准。 1.5% 3% 必须重新调整加速器的MU 校准。
3%
按相关制度报告,查明MU 变化原因,追查变化 发生的时间,并根据偏差的大小建议采取补救措施和预防措施。 然后重新调整加速器的MU 校准。
加速器校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效测量点 校准点吸收剂量公式中NX的正确使用 电离室剂量计
有效测量点
X射线:校准点或最大点有效测量点。 向射线入射方向移动0.6r 如: 2571 型电离室的r
=3.15mm)。
6MVX 射线, 电离室在水深5cm, 实际上4.8cm( 0.6r ≈ 2mm) 。需SSD = 100cm 水深5.2cm
加 速 器 QA 的体会 周振山
307医院放疗科 北京市丰台区东大街8号 100071,北京
加速器QA工作依据
GB 15213-1994: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 GBT 19046-2003:医用电子加速器验收试验和周 期检验规程
医用电子加速器X射线和电子束输出剂量校准方法
(放射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实施细则2011总后卫生部)
上海计量院 军事医学科学院 2.5%
≥2.5%
用户(科室)剂量计
水模体校准点处的吸收剂量( Dw )
Dw = 0.01R×N x×K× F
Cλ,Ce单一置换因子没有考虑测量所使用电离室的形状( 如: 指型、平板型电离室) 、有效收集体积的大小、电离室的室 壁和中心电极的材料及电离室在水模体中的扰动等因素对测 量的影响, 会给测量结果带来2.0%左右的误差, 放射治疗中, 要求辐射肿瘤上的放射性剂量值准确度一定小于5.0%, 如测 量误差就是2.0%, 这是不允许的。
R50 1.059 R50,ion 0.37 g/cm2
( R50,ion 10 g/cm2 )
注:对于水,g/cm2 等同于cm 将测得的不过去值比较,如果偏差大于2%则须考虑重 新测量相关数据如百分深度剂量曲线等
月检项目
水箱水深至少为准备测量的最大能 量的2×R50+5 cm。 SSD=100 cm。按R50是否大于7 g/cm2为分界线,10 cm×10 cm 或20 cm×20 cm;
月检项目
动态、虚拟楔形板的特性
标准:中心轴绝对读数差别允许值2% 对应探头离轴比差别允许值2% 射野宽度(50%离轴比所对应的宽度) 差别允许值 2mm
年检项目
挡块托盘穿射因子稳定性源自2%机架置于0 °垂直位,准直器置0°,SSD=100cm,水面下参 考深度,测量开放野不加挡块托盘野的剂量,计算其比值并 取其平均值。
0 °或 180 °、 90 °或 270°,10×10cm2, ,以2G y的吸收 剂量辐照,测得n个R值并计算每组的平均值R,确定其中最 大值Rmax,和最小值Rmin,按照公式 (Rmax-Rmin)/R X 100%计算
影响因素:机架旋转电机电压
年检项目
弧形照射模式下对丌同机架角度离轴因子的稳定性
性、楔形板楔形因子变化 年检:(略)
加速器校准
日检参数的前提 该台治疗设备剂量体系基准 科室QA中重要参数
加速器校准条件
100MU=100cGy X射线10cm×10cm 照射野 电子束10cm×10cm或15cm×15cm照射筒 SSD 为正常治疗距离 最大点吸收剂量
20 10
月检项目
SSD=90 cm。设定100 MU 并输出,记录剂量计的测量 读数; 计算并不过去值比较,如果 偏差大于2%则须考虑重新精 确测量及相关数据如百分深 度剂量曲线等。
使用带有距离显示探测器秱动机构的水箱: 通常测量 D D 比较方便 SSD=100 cm,10 cm×10 cm; 电离室中心分别至表面的距离20、10 cm。设定100 MU 并 输出,记录剂量计的测量读数 D20 、 D10 用下式计算并不过去值比较,如果偏差大于2%则须考虑重 新测量相关数据如百分深度剂量曲线等;
加速器QA剂量学内容
剂量输出、射野输出因子、射野均整度/对称性、
射线质、离轴因子、所有标准治疗附件的穿射因子、
楔形因子、射线输出随机架角变化、弧形照射模式
下对丌同机架角度离轴因子的稳定性
监测电离室线性等
10类13项指标
从检测周期分为
日检:剂量输出稳定性
月检:剂量输出稳定性、射线质稳定性、 射野均整度/对称
剂量率值,此时i=4)。吸收剂量率下进行n次辐照并测量。
年检项目
年检项目
影响监测电离室线性因素
剂量率 电离室和电子学线路的漏电不反漏电措施 放大器的非线性剂量监测系统的稳定性
年检项目
X线/电子线输出随机架角变化的稳定性
2%
将电离室附加平衡帽置于等中心位置,接受丌同机架角的等 量照射,观察其稳定性。
电子束:最大点。移动0.5r
有效测量点
0.6r ≈ 2mm
校准点吸收剂量公式中NX的正确使用
Dw,Q Dw ( Peff ) M u N X (W / e)katt km ( sw,air )u Pu
Dw,Q Dw ( Peff ) 2.58 104 M u N X (W / e)katt km ( sw,air )u Pu
月检项目
X线射野对称性
3%
对称性:在80%射野宽范围内,取偏离中心轴对称的两点的 剂量率的差值不中心轴的剂量率比值的百分数。 使用自动扫描水箱进行测量,也可使用其它测量手段。
月检项目
电子线射野均匀性/对称性
均匀性用均匀性指数表示,即U90/50其数值等于特定平面内
90%不50%等剂量曲线所包括的面积之比对于100cm2以 上射野,此比值应大于0.70,即沿射野边和对角线方向上 90%,50%等剂量线的边长之比≥0.85,同时必须避免在该 平面内出现峰值剂量超过中心剂量的3%的剂量“热点”,
均整器位置
散射箔位置
聚焦线圈、偏转线圈电流
月检项目
X线射野输出因子的稳定性 2%
X线射野输出因子检测方法: 在参考深度处分别测量3×3 cm2至40×40 cm2方野的输 出量,归一至10×10 cm2射野,将得到的比值同原始值 进行比较。
月检项目
电子线限光筒相对因子的稳定性 2%
月检项目
影响射线质的设备因素
电子枪电流 脉冲变压器电压 温度
微波频率等
月检项目
X线射野均整度(平坦度)
2%
均整度(平坦度):在等中心(位于10cm模体深度下)或 标称源皮距下10cm模体深度处,最大射野L的80%宽度内最 大最小剂量偏离中心轴剂量的相对百分数。 使用自动扫描水箱进行测量,也可使用其它测量手段。
胡家成 杨小元 杨元第, 放射性治疗水平剂量计的检定与改制,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3 年第3 期
电离室剂量计
漏电实验 存放:干燥容器
校正源比对
日检项目
剂量输出稳定性
30cm×30cm×30cm水箱
一致性
2%
21.3cm×21.3cm×11.5cm水箱
固体水
日检项目
X、电子束剂量输出稳定性 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