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和生化复配制剂预防水稻穗颈瘟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农药和生化复配制剂预防水稻穗颈瘟的效果
彭昌家;丁攀;白体坤;冯礼斌;陈如胜;杨宇衡;郭建全;胡强
【摘要】为减轻稻瘟病危害的损失,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确保水稻和粮食生产、农产品质量与贸易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生物农药井冈·蜡芽菌、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复配的春雷·稻瘟灵进行预防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井冈·蜡芽菌的相对防效为78.0%,实际单产为7 702.5 kg/hm2,比对照(CK,清水)增产21.3%,增收3 349.05元/hm2,在穗颈瘟中等及以下发生区域和轻感稻瘟病品种种植田块可以大力推广,以替代化学农药;春雷·稻瘟灵1 050 g/hm2和900 g/hm2的相对防效为82.9%和79.9%,与化学农药三环唑的防效(84.6%)接近,实际单产分别为7 959.0 kg/hm2和7 902.0 kg/hm2,比CK增产25.3%和24.4%,可以大面积推广;化学农药三环唑的实际单产为7 989.0 kg/hm2,比CK增产25.8%,最好用于稻瘟病常发、重发和早发区域与高感品种种植田块的穗颈瘟预防;稻瘟灵1 500 mL/hm2预防穗颈瘟效果较差,不宜单独使用.三环唑、井冈·蜡芽菌、稻瘟灵和春雷·稻瘟灵处理的实际单产均极显著高于CK.
【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5(043)008
【总页数】4页(P95-98)
【关键词】水稻穗颈瘟;井冈·蜡芽菌;春雷·稻瘟灵;生物农药;生化复配剂;防治效果【作者】彭昌家;丁攀;白体坤;冯礼斌;陈如胜;杨宇衡;郭建全;胡强
【作者单位】南充市植保植检站,四川南充637000;南充市植保植检站,四川南充637000;南充市植保植检站,四川南充637000;南充市植保植检站,四川南充637000;四川省营山县植保植检站,四川营山638100;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
北碚400715;四川省营山县植保植检站,四川营山638100;四川省营山县植保植检站,四川营山638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111.4+1
稻瘟病是由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水稻真菌性病害,列水稻三
大病害之首[1-3],是一种世界性稻作病害,全球每年因稻瘟病造成的水稻产
量损失为10%~20%,重的达40%~50%,甚至颗粒无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稻瘟病的年发生面积均在380万hm2以上,稻谷损失达数亿kg[4-7],
给水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8-10]。
中国在1637年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已有稻瘟病记述[3,11]。
对该病的研究在国外已有100余年历史,中国在1925 年开始进行调查研究。
90 多年来,在水稻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筛
选和利用、抗瘟育种的选育、病菌生理小种、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但由于品种更换、气候变化、栽培耕作制度改变,以及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变化的综合影响,稻瘟病的发生和危害仍然是当今世界各稻区面临的难题。
南充市水稻常年种植面积为14 万~15万hm2,仅占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0%~25%,总产却占全市粮食总产的35%~40%,水稻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全
市粮食产量的增减。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常年发生面积
为0.78万~6.98万hm2,自然损失率达2.8%~30.8%,几乎每年都有个别稻田因种植高感品种穗颈瘟危害严重而绝收。
该病害已成为水稻丰产的主要障碍,
对南充市乃至四川省水稻生产构成威胁,南充市也成为四川省的重发区之一[12]。
由于稻瘟病菌群体致病性不断克服新推广品种的抗性,并继续保持对已
感病品种的强致病性[13-14],致使四川省水稻品种抗性多样化构成的病菌相
互感染的障碍已被病菌群体致病性变异所适应。
2013年四川省植保所和植保站对143个主栽和主推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监测结果表明,51.05%的品种为稻叶瘟
高感品种,73.43%的品种为穗颈瘟高感品种。
2014年监测138 个生产品种发现,高感叶瘟品种占69.56%,比上年同期高26.6%。
大面积生产所用水稻品
种对稻瘟病的总体抗性不强。
因此,要有效地控制稻瘟病,还得使用药剂防治。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防治稻瘟病[15],其中,植物源和微
生物源农药最能体现生物防治的特点,对环境的选择压力小,且不易使靶标菌产生抗药性[7]。
利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复配制剂(简称生化复配制剂)防治稻瘟病国内已有报道[16-21],但由于南充市生态环境、栽培管理和气象
条件的特异性,其用法和用量可能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的研究成果对南充市稻瘟病进行防治缺乏直接指导作用。
因此,为了减轻稻瘟病危害程度,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确保水稻和粮食生产、农产品质量与贸易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22],探讨生物农药和生化复配制剂防治稻瘟病,提高稻米
质量,加快绿色防控推广步伐,发展现代农业、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为此,笔者于2014年在营山县进行生物农药2%·8亿个/g井冈·蜡芽菌SC和生化复配制剂41%春雷·稻瘟灵WP预防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和评价,
以期为南充市和相同生态区域应用该药剂预防穗颈瘟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水稻品种冈优725,四川省南充市科茂种业有限公司生产。
1.1.2 供试药剂2%·8 亿个/g井冈·蜡芽菌SC (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
司),41%春雷·稻瘟灵WP (哈尔滨市农丰科技化工有限公司),75%三环唑WP (江苏丰登农药有限公司),40%稻瘟灵EC (吉林邦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7 个处理:处理1,2%·8 亿个/g 井冈·蜡芽菌SC 2 250g/hm2;处理2,41%春雷·稻瘟灵WP 750g/hm2;处理3,41%春雷·稻瘟灵WP 900g/hm2;处理4,41%春雷·稻瘟灵WP 1 050g/hm2;处理5,75%三环唑WP 450g/hm2 (CK药1);处理6,40%稻瘟灵EC 1 500mL/hm2 (CK药2);处理7,对照(CK,清水),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00m2。
1.3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4年7月24日在骆市镇新华村全季雄家的稻田进行,叶瘟病株率48.6%,病叶率40.3%,病指16.5,发病较重,系水稻破口至抽穗初期,试验田前茬为冬水田、肥力中等偏上。
各处理均用PB-16手动喷雾器按对水
450kg/hm2均匀喷雾,预防穗颈瘟施药1次。
1.4 调查方法
8 月16 日,水稻收割前,穗颈瘟已成定数,在试验田每小区随机取样100穗,调查发病穗数和严重度[23],计算病穗率和病情指数,计算出整个试验的平均病
情指数和平均防效。
穗颈瘟调查分级标准[23-24]:0级,高抗(HR)无病;1 级,抗2 (R),发病率低于1.0%;3级,中抗(MR),发病率1.0%~5.0%;5级,中感(MS),发病率5.1%~25.0%;7 级,感病(S),发病率25.1%~50.0%,9 级,高感(HS),发病率50.1%~100.0%。
1.5 气象情况
抽穗至成熟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气象资料见表1。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采取常规统计、平均数、标准差、概率计算、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按马育华编著的《试验统计》[25]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农药和生化复配制剂预防穗颈瘟的相对防效
各供试药剂和3种剂量的春雷·稻瘟灵处理对水稻生长安全,不影响水稻开花和灌浆结实。
从表2可见,各处理预防穗颈瘟的效果依次为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1>处理2>处理6>处理7。
其中,处理5最好,其病穗率、病指和防效分别为17.87%、9.80和84.6%,比处理4、处理3、处理1、处理2 和处理6 的病穗率、病指分别低1.3~24.4百分点和1.1~14.6,防效高1.7~22.9 百分点,比CK 的病穗率、病指分别低57.8百分点和53.8;其次是处理4,其病穗率和病指比处理3、处理1、处理2和处理6的分别低6.1~23.1百分点和1.9~13.5,防效高3.0~21.3百分点,比CK 的病穗率、病指分别低56.5百分点和52.7;第三是处理3,其病穗率、病指比处理1、处理2 和处理6 的分别低0.2~17.0百分点和1.2~11.6,防效高1.9~18.3百分点,比CK 的病穗率、病指分别低50.4百分点和50.8。
春雷·稻瘟灵的防效随着剂量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
表1 营山县2014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的气象资料Table 1 Meteorological data of Yingshan County from 20,July to 20,August in 2014项目Items 7月Jul y下旬历年比历年(±)8月Aug ust上旬历年比历年(±)中旬历年比历年(±)温度/℃Temperature 31.9 29.4 2.5 29.6 29.6 持平27.2 28.2 -1最高温度/℃Maximum temperature 39.4 -- 39.2
- 8月极端最高40.5 34.6 --高温日数/d Number of high temperature days 9.0 -- 6.0 -- 0 --日照/h Sunlight 95.7 81.5 14.2 76.7 60.7 16.0 66.0 44.9 21.1雨量/mm Rainfall amount 50.8 68.3-17.5 50.0 53.8 -3.8 0.1 49.3 -49.2
表2 不同药剂处理穗颈瘟的预防效果Table 2 Preven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pesticides onrice neck blast注: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和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下同。
Note:Different capital and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 at 0.01and 0.05level respectively.The same below处理Treatments病穗率/%Percentage of diseased panicies病指Disease index相对防效
/%Relative p reventive effect 5 (CK药1)17.9 9.8 84.6aA 4 19.2 10.9 82.9ab AB 3 25.3 12.8 79.9ab AB 1 25.5 14.0 78.0bB 2 35.3 21.3 66.5cC 6 (CK药2) 42.3 24.4 61.6cC 7 (CK)75.7 63.6 -
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处理5、处理4和处理3的相对防效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处理1、处理2和处理6;处理3和处理1的差异不显著,处理1极显著高于处理2和处理6;处理2和处理6之间差异不显著。
2.2 生物农药和生化复配制剂预防穗颈瘟水稻的产量结构与经济效益
从表3 可见,各处理水稻的产量依次为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1>处理2>处理6>处理7。
其中,处理5的产量构成因素最好,其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和实际产量分别比CK 高20.40万穗/hm2、10.1粒、1.16g和1 638.0 kg/hm2,实际产量增产25.8%,减去药剂和施药人工费后,增收4 055.10元/hm2,成效显著;实际单产比处理4、处理3、处理1、处理2和处理6的分别增产0.4%、1.1%、3.7%、7.2%和9.5%。
其次是处理4,其有效穗、
穗粒数、千粒重和实际产量分别比CK高19.05万穗/hm2、11.8粒、1.0g 和1 608.0kg/hm2,实际产量增产25.3%,减去药剂和施药人工费后,增收4 141.60元/hm2;实际单产比处理3、处理1、处理2和处理6的分别增产0.7%、3.3%、6.8%和9.1%。
第三为处理3,其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和实际产量分别比CK 的高18.17 万穗/hm2、10.3粒、0.92g、1 551.0kg/hm2,实际产量增产24.4%,减去药剂和施药人工费后,增收3 887.70元/hm2。
春雷·稻瘟灵单产随使用剂量增加呈上升趋势。
表3 不同药剂处理水稻的产量构成和经济效益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yield composition and economical benefit of rice处理Treatments有效穗/(万/hm2)Effective spikes穗粒数/(粒/穗)Seeds per spike千粒重/g TKW产量/(kg/hm2)Yield理论值实际值比CK 增产/%Increase to CK人工药剂费/(元/hm2)Cost of labor and pesticides比CK 增收/(元/hm2)Increase to CK 5 (CK药1) 199.05 138.6 29.39 8 107.5 7 989.0 25.8aA 367.50 4 055.10 4 197.70 139.9 29.23 8 085.0 7 959.0 25.3aA 510.00 4 041.60 3 197.40 138.4 29.15 7 963.5 7 902.0 24.4aA 480.00 3 887.70 1 194.70 137.8 28.99 7 777.5 7 702.5 21.3ab AB 600.00 3 349.05 2 190.50 136.9 28.64 7 468.5 7 452.0 17.3bc BC 450.00 2 672.70 6 (CK药2) 189.60 136.2 28.58 7 380.0 7 293.0 14.8cC 450.00 2 243.40 7 (CK)178.65 128.1 28.23 6 460.5 6 351.0 ---
试验实际单产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表明,处理5与处理4、处理3和处理1的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处理2和处理6;处理4和处理3显著高于处理2,极显著高于处理6;处理1与处理2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处理6;处理2和
处理6差异不显著;处理1至处理6均极显著高于CK。
3 结论与讨论
用生物农药井冈·蜡芽菌2 250g/hm2对穗颈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在抽穗扬花
期天气晴好、穗颈瘟中等及以下发生区域和轻感稻瘟病品种种植田块,可以大力推广,以替代化学农药;用生化复配制剂春雷·稻瘟灵1 050g/hm2、900g/hm2
可以有效地预防穗颈瘟,其预防效果与化学农药三环唑450g/hm2 接近,可以
大面积推广,与崔德敏等[26-27]的研究结果一致;在稻瘟病常发、重发和早
发区域与高感品种种植田块,用化学农药三环唑450g/hm2预防穗颈瘟最理想,与彭昌家[28]的研究结果一致,也可与春雷·稻瘟灵搭配或交替使用,以减少稻
瘟病抗药性;用化学农药稻瘟灵1 500 mL/hm2预防穗颈瘟效果较差,不宜单
一用于预防穗颈瘟,与吴志华等[29]报道水稻稻瘟病菌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对
稻瘟灵已产生一定抗药性的结果相似。
稻瘟病菌在南充市(营山)对稻瘟灵是否
产生抗药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井冈·蜡芽菌、三环唑、稻瘟灵和春雷·稻瘟灵处理
的实际单产均极显著高于CK。
从产量构成因素看,几种药剂处理均可使稻穗、谷粒和千粒重少遭颈瘟危害,从而,确保水稻增产增收、水稻生产安全、稻谷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2014年试验生物农药井冈·蜡芽菌和生化复配制剂春雷·稻瘟灵预防穗颈瘟,取得
较好效果,可能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抽穗扬花至灌浆期,伏旱高温(表1)
明显,平均气温分别为31.9℃和29.6℃,比历年高2.5℃和0℃,最高温度
分别为39.4℃和39.2℃,高温日数分别达9d和6 d,分别占当旬的90%和60%,7月下旬至8月中旬:各旬日照分别为95.7h、76.7h和66.0h,比历年分别多14.2h、16h和21.1h,各旬降雨分别为50.8mm、50.0 mm 和0.1 mm,比历年分别少17.5 mm、3.8 mm 和49.2mm,对穗颈瘟发生
有一定抑制作用有关,加之仅1 年试验,且是在破口至抽穗初期只预防了1次,
因此,对破口至抽穗初期与齐穗期各预防1次和非高温伏旱情况下,其最佳用量
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Zhang Q F.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green super rice [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7,104 (42):16402-16409.
[2]穆常青,陆庆光,蒋细良,等.防治稻瘟病的生物农药研究进展[M]/
/杨怀文.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生物防治.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5:557-561.
[3]张传清,周明国,朱国念.稻瘟病化学防治药剂的历史沿革与研究现状[J].农药学学报,2009,11(1):72-80.
[4]邱强.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3:82-83.
[5]陈彦,赵彤华,王兴亚,等.52.5%丙环唑·三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
病和纹枯病药效评价[J].辽宁农业科学,2012 (1):69-71.
[6]温嘉伟,任金平,郭晓莉,等.水稻稻瘟病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 (3):127-131.
[7]王巧兰,郭刚.水稻稻瘟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5 (10):10-13.
[8]刘国权,孟昭河,任艳军,等.水稻抗稻瘟病研究进展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 (1):211-214.
[8]孙漱沅,孙国昌.我国稻瘟病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6,16 (3):39-40.
[9]张雪梅,冯慧,白玉连,等.四川省杂交稻主栽品种抗稻瘟病基因型推导
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 (3):894-897.
[10]温小红,谢明杰,姜健,等.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 (3):190-195.
[11]刘国权,孟昭河,任艳军,等.水稻抗稻瘟病研究进展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 (1):211-214.
[12]杜晓宇,丁攀,陈晓娟,等.南充市水稻稻瘟病重发成因及治理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 (5):218-222.
[13]卢代华,叶慧丽,罗怀海,等.四川省稻瘟病发生与主栽(推)品种的抗瘟性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 (S):5-7.
[14]彭云良,陈国华,杨晓蓉,等.杂交稻稻瘟病病菌致菌系的组成及其变化[J].植物保护学报,1995,22 (3):247-250.
[15] Hitoshi Kawamata,Kazuhiko Narisawa,Teruyoshi Hashiba.Suppression of rice blast by phylloplane fungi isolated from rice plants[J].Journal of General Plant Pathology,2004,70 (2):131-138.
[16]韦雪琼,黄汉能,贾雄兵.2%春雷霉素WP 防治水稻稻瘟病的药效试验[J].广西植保,2006,19(4):15-16.
[17]朱飞翔,戴建平,刘建宇.21.2%春雷霉素·氯苯酞WP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0 (9):75-76,79.
[18]王芊.13%春雷·稻瘟灵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瘟病菌配方筛选测定[J].陕西农业科学,2008,54 (1):1-2.
[19]谭耀华,彭埃天,梁丽欢,等.12%井冈霉素·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试验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 (10):112-114.
[20]邵秀芳,程志明.大蒜素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9):162-164.
[21]刘培平,衷敬峰.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药效示范试验[J].农业科
技与装备,2013 (9):12-13,16.
[22]夏敬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 (1):5-9.
[23]张跃进.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790-2009-T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EB/OL].(2009-03-27)[2015-01-26].http://
www.doc88.com/p-282362196466.html.
[25]马育华.试验统计[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26]崔德敏,梁斌,彭昌家,等.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对比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 (21):66-67.
[27]杨成银,彭昌家.41%春雷·稻瘟灵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穗颈瘟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111,113.
[28]彭昌家.南充市水稻稻瘟病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2,18 (1):78-81.
[29]吴志华,李苹,柏连阳,等.湖南省水稻稻瘟病菌对稻瘟灵抗药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28):17279-1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