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伦理现代困境观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职业伦理现代困境观后感
法律职业伦理道德是适用于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家等这类特殊群体——法律人共同体之中的伦理道德,法律职业伦理道德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伦理道德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人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人共同体是由一群掌握法律专业技能的人群组成的,特殊的专业领域需要也就需要特殊的职业伦理道德进行约束。

有权力就要受监督受约束,法律人除了要接受法律法规的监督约束之外,还要受法律人职业伦理道德的约束。

法律人应当忠诚于宪法,忠诚于法律,同时也应当忠诚于法律职业伦理道德。

传统的法律职业伦理道德认为律师最大的“道德责任”就是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最大化的保护被代理人利益,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律师有道德责任运用“一切未被法律禁止的手段”来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

然而在此种前提下,律师所采取的某些行为虽然可能是符合职业道德的,但也许会侵犯使公共利益受损。

在此观念下的法律人(律师)必定是工具性的,这种工具性的形象会严重贬损法律人(律师)这个职业群体的重要性。

法律人应严格依据法律规范来处理案件,但合法不合理的案件时常发生,法律有时会成为坏人的“保护伞”,妻子出轨被丈夫捉奸在床,丈夫在怒气之下将与妻子偷情的男人打成轻伤,依据我们的传统伦理观念丈夫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妥,甚至有些轻了,依据中国传统的伦理纲常,发生偷情行为要将“奸夫淫妇”浸猪笼(沉到河里淹死),但是依据法律来判,偷情者不光不会受到处罚,而且摇
身一变成了“受害者”,反而备受同情的丈夫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因其将与自己妻子偷情之人打成了轻伤,已经触犯了刑法,要接受法律制裁,同时还要对偷情者给予民事赔偿。

面对此种困境法律人常常百感交集、束手无策。

法律的实施不能光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对法律的自觉遵守。

人们相信“法学家们”制定的法律是良法,更最重要的是人们认为司法部门会依法裁判,作出公正的判决。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静止的法条不会让人们感受到他的存在和权威,而司法裁判能够赋予“静止的法条”以生命。

人们对法律的信仰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产生。

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就是司法公信力的体现,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人们对是司法的信仰,
司法机关是解决社会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司法公信力一旦丧失,将会对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法律职业伦理道德是对法律人行为的一种约束,以规范法律人的行为,来维护司法公信力,因此法律职业伦理道德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

是对司法公正的一种保障。

近年来,法律人涉案被频频曝出,“法官嫖娼案”“李庄案”等一系列法律人参与其中的案件,使依靠专业技能高高在上的法律人的形象从神坛跌落谷底,法律人涉案是对司法公信力的一种强烈打击。

会使公众对司法裁判的公正提出质疑。

随着司法改革不断推进,法律人的职业伦理道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法律是公民权利的保障,司法公正更是法律权威的保障,如果法律人丧失职业伦理道德,那么司法公正将无从谈起。

先以作为国家司法工作人员的法官、检察官来说,现阶段我国的法官检查官大部分都是各个高校法律专业毕业的,且需要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再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取法院、检察院系统还需要加试一门专业技能)才能一步一步的最终成为一名人民法官、人民检察官,想要成为一名法官、检察官首先应该具备足够专业的技能,其次,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法律职业伦理道德》这门课,学生踏出校园之前成为一名法律人之前先对其进行理论教育,其次,在工作和实践中,前辈们已自身行动来为新人做榜样,每一个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各个环节中都能展现法律人的职业道德操守。

法院在审理非刑事案件前先进性调解就是法律人践行职业伦理的很好表现,因为很多案件要面对情与法的冲突,很多案件可以很容易依据法律作出判决,但判决结果有时却不能被公众所接受。

律师在职业伦理面前会更加纠结,难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既要对委托人负责,又要对法律负责,同时还要维护其律师职业形象。

律师在代理委托人的案件时,倘若了解到一些委托人违法犯罪的事实,该如何做出选择,是举报委托人,还是将事情藏在心里,装作不知道,其内心必然是十分矛盾的。

法律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司法的适用过程中,对双方之间产生的纠纷,由法官和律师这些专业的法律人介入,依据法律规定得出特定结果的适用过程。

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律师应该秉持中立原则,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来为被代理人争取最大的利益。

“法律具体化”不光可以起解决社会纠纷的作用,而且还能够防止社会瓦解,每一个个体之间的纠纷都可以看作是一次个体的分裂,长此以往必然导致社会的分裂,法律作为解决纠纷的最后机制,像“粘合剂”使裂痕重归于好。

现在司法改革,推行法官员额制和终身追责制都促使法官越来越重视法律职业伦理道德,时刻铭记,因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由审判者变成被审判者,之前经常发生的冤假错案,枉法裁判,行政干预司法明显减少,因为法官不得不考虑其违背职业伦理道德所会遭受到及其严厉的惩罚,同时社会公众也对司法机关的裁判形成一种私人监督。

这使法律人的职业伦理越来越规范。

法律职业伦理对法律人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当今中国法治建设大踏步向前进的时候,对法治公平与司法公正都有很高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公正的法律保障其正常运行,各种大中小企业需要公正的法律为其保驾护航。

因此,决不能忽视法律职业伦理,尤其是对法律人进行职业伦理的教育。

在法律人还未踏出校园时,就对其进行职业伦理的熏陶,使其长期浸润在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正确的职业伦理教育。

法律职业群体要互相监督同时也要接受公众监督,一旦法律人做出违背其职业伦理的行为,将接受来自行
业,社会,国家等多方面的惩罚,使其付出惨重的代价,从而使其望而却步,始终在法律职业伦理的框架内行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