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优化总结课件 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优化总结
通史时空坐标 核心 要点归纳
[通史时空坐标]
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项目 内容 时期
原因
土地改革
新解放区的封建土 地制度严重阻碍生 产力发展
核心内容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 制,实行农民土地 私有制
意义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促进了农业发展
项目 内容 时期
原因
农业合作化
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 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 的需要
的前提下,决定实 责任制
行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
下,实行分户经营, 生产积极性,推动
自负盈亏
了农业生产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到 1956 年 (1)内容: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单一 公有制、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2)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急于追求实现现代化。 (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曾起 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严重的弊 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3.第三次: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1)内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2)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 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 (3)结果: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第二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内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 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2)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 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开始腾飞,成就举世瞩目。
人民公社化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 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 大,公有化程度越高, 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核心内容
把土地等生产资 料变为公有制, 实行集体经营
提高公有化程度 和扩大公有化规 模
意义
进一步解放了农 村生产力
挫伤了生产者的 生产积ຫໍສະໝຸດ 性,阻 碍了生产力发展项目 内容 时期
原因
核心内容
意义
党中央在总结教训 家庭联产承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