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心得)之英语预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论文之英语预习方法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还应把“教会学生学”作为已任。
外语学习方面,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还停留在跟在老师后面跑,外语学习的广阔天地还未真正对他们展开,因此,对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已必不可少。
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学习潜能,培养自学英语的能力,为继续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单词的预习
预习不仅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课前预习就是“寻疑”。
用设疑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可使学生的“学”由被动转化为主动,让学生从“学会”过渡到“会学”。
单词的学习是我们在从事英语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学生特点,在词汇教学上,我要采取以学生预习为主的原则,在集中实词的前一天,让学生预习单词,并遵循下面的预习顺序-1.词的发音 2.构词法-词的变形 3.词的出处-词在书中出现的位置及其相应的句子4.词的例句-查字典,为词造一个相应的例句5.词的文化背景-词的出处扩展。
学生把获得的这些预习知识写在预习笔记上,使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的讲解互相对照。
(二)阅读的预习
阅读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一项,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序上反映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加以适时的指导是很重要的。
在预习方面,对于学生的指导主要是在阅读技巧的培养。
在学法指导上,我主要采取以下的途径。
1.预习
课文,强调整体性
预习课文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在预习过程,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独立完成新知识的初步理解和掌握,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在阅读文章后,学生就文章内容准备一些问题:阅读前的问题(before questions)和阅读后的问题(after questions),这两类问题指导学生有五种类型:
第一类:非判断题,多项选择题;
第二类:why questions,这类问题可以从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
第三类:how questions,这类问题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答案,但不能直接引用文章的句子;
第四类:不能从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而是要从教材的内涵中经过推断找到答案;
第五类:学生从教材中经过判断或评价得出自己的看法。
2.尝试了解文章,分析结构。
学习课文是一种为学习语言而进行的阅读,仅了解故事情节和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不够的,要重视学习语言知识,归纳中心段落大意和主旨句,通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解的能力。
3.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的一些泛读方法:掠读(Skimming)扫读(Scanning)。
注意培养语感。
4.阅读技巧的指导:(1)词义推断:培养学生依照上下句猜词或跨越生词障碍的能力;(2)细节把握:培养学生捕捉事情发展的有关情节的能力;(3)推理判断与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不仅要理解作者表达的字面意思,还要推断出其深层含义;(4)相似表达,培养学生用词语互译、句型转换、词义概括等到语言形式来表达相同或相似意义的能力;(5)层次与逻辑关系。
培养学生对篇章结构的理解能力;作者态度与读后评价。
培养学生根据语言信息评价人、事、物的能力;(6)社会文化。
培养学生积累社会经验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在起始阶段,学生对于如何预习、预习什么以及预习到什么程度都不太清楚,教师必须详细安排预习作业的内容,从语音,词汇,语法句型乃至课文理解要达到的目标做出具体的安排,而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为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而自主学习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已进入终身学习的社会,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
我们应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去探索规律,归纳学法,评价效果,培养良好的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