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一课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同步优化(含解析)部编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西方文学的滥觞《荷马史诗》不仅记录了古希腊英雄时代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对普通战士和家庭婢女也有着生动的细节描写,堪称一部古希腊社会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的文化风俗百科全书。

以下对奴隶制生产关系特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③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
④奴隶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奴隶主从事脑力劳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马克思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所有者手上的。

”这里的“线”是指( )
①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②资本家和工人双方订立的契约
③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
④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古代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认识,提出了人类对美好社会的展望,把握了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本质。

原始社会之所以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根本原因在于( )
①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②原始人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的事务
③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④原始社会劳动对象范围狭窄、工具简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小明要在网上查阅原始社会的资料,结果在输入“原始社会”的字条后,发现有很多穿越原始社会题材的小说,,以下作品描述的活动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①人们使用陶锅做大米饭
②使用“尖锐器”剥割兽皮
③穿着麻布衣服采集食物
④用火烧烤食物,防御野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我国的奴隶社会,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起,到公元前476年止,经历了夏、商、两周等几个朝代,两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重要吋代,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对夏、商、西周等朝代的认证,正确的是( )
①出现人口较为集中的城市,并且有了文字的应用
②没有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③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下图中,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主要方式是( )
A.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
B.向农民放高利贷
C.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
D.国家常常抽调大批农民服徭役
7、法国的“黄背心”抗议运动,再一次证明高度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仍然解决不了下层多数人民大众的贫困问题,更解决不了人类的公平、正义问题。

造成下层多数人民大众贫困的根本原因是( )
①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周期性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制度
④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黄背心”运动的直接起因是马克龙政府要加征燃油税,但深层次的原因是民众对现任政
府的各项政策不满的总爆发。

马克龙18个月的“改革”,法国经济未见明显改变;相反,下层民众的感觉非常不佳。

一句话, 认为马克龙的改革,就是“劫贫济富”。

这说明资产阶级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 )
①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②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
③没有根本改变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
④没有改变财富占有两极化的制度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文明之初的阶级与国家,是指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时期的阶级与国家。

在这一时期,阶级和国家刚刚形成,阶级的划分、阶级斗争的形式和国家机器的专政职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殊性。

下列体现阶级和国家关系的有( )
①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②同家是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产生的
③阶级是在国家产生之后产生的
④阶级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逐步发展起来,剩余产品开始出现,产品交换也初步形成。

此时拥有强权者开始公开掠夺或秘密窃取剩余产品,并把这些产品归为己有,当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

私有制的产生( )
①使占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者成为富人
②使大多数氏族成员日益陷入贫困境地
③使人类最早的氏族首领阶级和氏族成员阶级逐步形成
④使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逐渐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1、在大汶口墓葬群里,有的墓穴随葬的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很多,有的墓穴却只随葬一些生前使用过的工具。

这种现象主要说明了( )
A.原始手工业已很发达,生产资料逐渐归为私有
B.原始社会逐渐解体,国家已经产生
C.原始社会末期,贫富分化已十分明显
D.原始农耕业已有很大发展,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12、由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都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

这些新变化是深刻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但从实质上看,这些新变化( )
①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②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③触动了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广大工人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的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在一次思想政治课讨论会上,甲同学认为:“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是理想的‘黄金时代’。

”乙同学认为:“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残酷地剥削、压迫、杀害奴隶,奴隶社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倒退。

”丙同学指出:“你们都没有用全面的历史的观点看问题。


丙同学的说法正确吗?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

14、唐朝诗人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写道:“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这段话的意思是乡民们要将自家所收成的东西全部缴出,无法生活之下,不得不逃亡他乡,很多人因饥渴而倒在了路旁。

(1)中国的唐朝处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哪一个社会?
(2)导致乡民们“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主和奴隶是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完全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表述错误;④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看起来拥有人身自由,但在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条件下,他们不受雇于这个资本家,就得受雇于那个资本家,终归无法摆脱被雇佣、受剥削的命运。

相对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资本主义私有制如同看不见的锁链,使工人所谓的人身自由徒有虚名,故①③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看不见的线”,而“契约”是看得见的,②不
符合题意,排除;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与题意无关,④排除。

3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始社会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因此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①④符合题意;②③属于生产关系范畴,不符合题意。

4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劳动工具主要是石器,没有陶器,①不符合题意;“尖状器”属于旧石器工具,②符合题意,入选;原始人主要是穿兽皮、树叶,③错误;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学会了利用雷击或火山熔岩喷发而引起的天然火,④符合题意。

5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奴隶社会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④错误。

6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在封建社会里,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农民交租后已所剩无几,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是地主剥削农民的方式,但不是主要方式,排除。

7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剥削是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无论当今社会发生了何种变化,只要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不被消灭,这种不平等就不会改变,③④符合题意;①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方式,不是根本原因,排除;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不是人民大众贫困的根本原因,排除。

8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财富占有两极化的制度基础没有变,故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
③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9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发展,形成了奴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他们之间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奴隶主的残酷压榨和剥削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衣阶级的利益,就需要建立一套暴力机构,包括军队、法庭、监狱等.这样,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①②正确,③错误;④没有体现阶级和国家关系,排除。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私有制的产生,使少数占有较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者成为富人,不是使所有占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者成为富人,①错误;私有制的产生,大多教氏族成员则曰益陷入贫困境地,贫富分化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②符合题意;人类最早的阶级是奴隶和奴隶主阶级,③错误;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确立,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④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B。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氏族内部出现富有者和贫穷者“富墓”与“贫墓”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的贫富分化,C正确。

A、B、D排除。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①②是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的实质,入选。

③④观点错误,排除。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丙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甲同学看到了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私有观念的社会,这是正确的。

但他没有看到,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其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贫乏。

因此,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它必然被新的社会形态代替。

可见,甲同学的观点是片面的。

乙同学看到了奴隶社会存在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这是正确的。

但他没有看到,奴隶社会虽然存在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但是在奴隶社会的初期,其生产关系适应并大大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进步。

乙同学没有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其看法也是片面的。

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评析类试题,首先要指出丙同学的现点是否正确,然后分析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

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有合理性和不足的地方,要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看问题。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1)中国与的唐朝处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封建社会。

(2)导致乡民们“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这是因为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里,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

地主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权,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却没有或只有少量的土地。

农民为了进行生产,维持生活,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并把大部分劳动产品作为地租,交给地主,逍受地主的剥削。

可见,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总根子,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史学知识可直接答出中国的唐朝处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封建社会;第(2)问通过审读材料,可以看出导致乡民们“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然后通过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阐述论证出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总根子,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