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五章同步练习题
《化学方程式》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Mn:55 Cl: 35.5 S: 32 P:31 O: 16 C:12 H:1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B. 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D. 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答案】D
【解析】
A、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故A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故B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有氧气,故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残留物比反应物的质量小.故C说法正确;
D、此变化为物理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2.在化学反应中,A+B=C+D,已知12克A和18克B恰好完成反应生成6克C,则生成了D的质量是( )
A. 13g
B. 24g
C. 18g
D. 26g
【答案】B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知,生成了D的质量是12g+18g-6g=24g。

故选B。

3.A、B在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若C的化学式为A2B,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 A2+B2=2C
B. 2AB+B2=2C
C. 2AB+A2=2C
D. 2A2B+B=2C
【答案】C
【解析】
A中由A2+B2=2C,将C的化学式A2B,代入方程式中得A2+B2=2A2B,可知A原子个数前后不相等,错误;B中根据2AB+B2=2C,将C的化学式A2B,代入方程式中得2AB+B2=2A2B,可知A、B原子个数前后不相等,错误;C中根据2AB+A2=2C,将C的化学式A2B,代入方程式中得2AB+A2=2A2B,可知A和B原子在反应前后都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D中根据2A2B+B=2C,将C的化学式A2B,代入方程式中得2A2B+B=2A2B,可知B原子在反应前后不相等,错误。

故选C。

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参加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④⑥
D. ①③④⑥
【答案】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的数目、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

故选D。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原子质量也不变,而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B.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C. 硫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SO2↑
D. 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H2O2H2 + O2↑
【答案】A
【解析】
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Cu(OH)2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OH+CuSO4═Na2SO4+Cu(OH)2↓;
C、该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中氧气是气体,二氧化硫后面不需要
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S+O2SO2;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O2H2O+O2↑。

故选A。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6.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0克,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18克水,则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是()
A. H2和N2的混合气体
B. O2和N2的混合气体
C. H2和O2、N2的混合气体
D. 2克N2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可知,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0克,点燃时,氢气和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18克水,则剩余2g气体,由于氢气和氧气能反应,所以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同时含有氢气和氧气.由于在点燃时,氢气和氮气不反应,氧气和氮气不反应,所以剩余的气体中可能是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也有可能是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当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则剩余的2g气体就是氮气.所以,A、B、D有可能,C不可能.故选C.
7.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2 + 2NaOH =" X" + NaClO + H2O, 则X 的化学式为()
A. NaCl
B. H2
C. HCl
D. HClO
【答案】A
【解析】
由化学反应方程式Cl2 + 2NaOH =" X" + NaClO + H2O,可知,X 的化学式为NaCl。

选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

【点评】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种类不变、质量不变。

8.已知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B. 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
C. 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A、图示中的四种分子构成不同,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共有4种分子,错误;
B、从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可以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正确;
C、从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D、图示中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两种,所以不是分解反应,错误。

故选B。

9.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反应开始时不可能为0,也不可能随反应时间而增加,选项A不正确;
B、因为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开始前、反应过程中、反应结束后,
只要处在同一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选项B不正确;
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个数不可能随反应的进行而减少,选项C不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变,选项D正确。

故选D。

10.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B. a=15
C. 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D. Z为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中的数字可知:10+2.2+16.2+0.9=a+4.4+8.1+1.8,故a=15克,根据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生成物质量增加则可推测反应物为Z;生成物为X、Y、W。

A、由以上推测可知,反应物为Z;生成物为X、Y、W,故C错误;
B、由分析知a=15,故B正确;
C、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4.4-2.2):(1.8-0.9)=22:9,故A正确;
D、从以上推测可以看出,该反应为Z物质分解为XYW三种物质,故Z为化合物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A。

11.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氧气4.8g ,同时生成4.4g 二氧化碳和2.7g 水,则化合物中( ) A. 只含碳、氢元素 B. 只含碳、氧元素 C. 含有碳、氢、氧元素 D. 无法测定
【答案】C 【解析】
由于该化合物和氧气反应,且是完全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由于给出了消耗掉的氧气的质量为4.8g ,所以可以计算在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总和,之后与氧气的质量对比。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162
4.4g 100% 3.212162
g ⨯⨯
⨯=+⨯,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
16
2.7100% 2.41216
g g ⨯
⨯=⨯+,
生成物中氧元素的总质量3.2g+2.4g=5.6g >4.8g ,说明该化合物中含有氧元素。

所以该化合物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选C 。

12. 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A .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B .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 C .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 D .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 【答案】A 【解析】
根据制取氧气的知识进行分析,反应物的浓度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根据物质的质量差可以求得氧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以及过
氧化氢的质量,从而求得二氧化锰的质量.A、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故反应速率逐渐变小,故A的结论不合理;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4.3g﹣32.7g=1.6g,故B结论合理;C、设生成1.6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x=3.4g
所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3.4g÷10%=34g
二氧化锰的质量为:34.3g﹣34g=0.3g
故C结论合理;D、2H2O22H2O+O2↑
36 32
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6:32=9:8,
故D结论合理;故选A。

13.下列物质在相同质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质量最多的是( )
A. P
B. S
C. C
D. H2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该物质写出这4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按O2的化学计量数为1进行配平;计算每种物质与O2的质量比,然后比较得出答案。

4/5P+O22/5P2O5、S+O2SO2、C+O2CO2 、2H2+O22H2O,消耗32份质量的O2所需4种物质的相对质量分别为:24.8、32、12、4,所以相同质量的这4种物质消耗O2最多的是H2,故选D。

【点评】本题是选择题,解题方法有多种,最传统比较麻烦的方法就是,设相同质量的物质后根据化学方
程式计算出每项中消耗氧气的质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另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设消耗相同质量的氧气所需物质多少,然后根据此比较相同质量的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多少。

14. 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 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 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 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答案】D
【解析】
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NO,生成物是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由2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单质,正确;
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CO2和N2,正确;
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
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15..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甲:反应在点燃条件下进行乙: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
丙:是化合反应丁:各物质的质量比1:8:9
A. S + O2点燃SO2
B. 2C +O2点燃2CO2
C. 2H2 + O2点燃2H2O
D. 3Fe + 2O2 点燃Fe3O4
【答案】C
【解析】
A、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但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1,不是2:1:2,错误;
B、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但各物质的质量比(12×2):32:(44×2)=4:7:11,错误;
C、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比(2×2):32:(18×2)=1:8:9,正确;
D、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但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3:2:1,不是2:1:2,错误。

故选C。

二. 填空题
16.在化学反应中,由于_______________ 没有改变,_____________ 没有增减,_______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必然相等。

【答案】(1). 原子种类(2). 原子个数(3). 原子质量(4).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析】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所以化学变化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点评】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分子的过程。

此过程中原子本身没有任何变化,只是结合方式进行了重新的组合。

17.在4P+5O22P2O5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每124份质量的磷可跟_____份质量的氧气化合,并生成_____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答案】(1). 160 (2). 284
【解析】
在4P+5O22P2O5中,
4×315×322×(31×2+16×5),即表示124份质量的磷可跟160份质量的氧气化合,并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和。

18.下列化学方程式是某学生在一次作业中书写的,请你判断它们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分别指出,并加以改正。

①H2O H2↑+ 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HgO Hg2 +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 + O2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4Al+ 3O2 2 Al2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没有配平;2H2O2H2↑+ O2↑ (2). 金属汞的化学式错误;2HgO2Hg +O2↑(3). CO2没有上升符号;C + O2CO2(4). 正确
【解析】
①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O2H2↑+O2↑;②该化学方程式汞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gO2Hg+O2↑;③该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氧气是气体,二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 + O2CO2;④该化学方程式氧化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Al+3O22Al2O3。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19.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C3H8+____O2_____CO2+ ____H2O;
(2)____Mg+____ N2_______Mg3N2 ;
(3)____FeS+_____O2_____Fe2O3+ _____SO2 。

【答案】(1). 1(2). 5(3). 3(4). 4(5). 3(6). 1(7). 1(8). 4(9). 7(10). 2 (11). 4
【解析】
由于(1)与(3)中氧元素的原子在右端的总数是一奇一偶,选定氧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把奇数乘以2先变化为偶数,即先把H2O和Fe2O3中的氧原子数先变为偶数,然后再依次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2)中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比较简单,用“观察法”故配平为:(1)1、5、3、4;(2)3、1、1;(3)4、7、2、4。

20.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的自来水。

ClO2 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如下:
(其中表示氯原子,表示钠原子,表示氧原子)
试回答:
(1)ClO2叫做,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二氧化氯;+4价(2)Cl2+2NaClO2=2ClO2+2NaCl
【解析】
(1)由化学式的读法可知ClO2叫做二氧化氯;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2)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ClO2=2ClO2+2NaCl
21.金属钛及钛的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地壳中的钛矿石主要是金红石(TiO2),TiO2中钛的化合价是________。

目前工业上制取钛的方法是:第一步,在高温时,将金红石、炭粉混合并通入氯气(Cl2)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二步,在氩气的环境中,用过量的金属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氩气不参加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答案】+4;TiO2+2C+2Cl2TiCl4+2C0;2Mg+TiCl42MgCl2+Ti.
【解析】
设TiO2中钛的化合价为x.则x+(﹣2)×2=0
解得x=+4
由“在高温时,将金红石、炭粉混合并通入氯气(Cl2)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可知:
反应物是金红石、碳粉和氯气,生成物是四氯化钛和一氧化碳,条件是高温.
因此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O2+2C+2Cl2TiCl4+2C0.
由“在氩气做保护气(氩气不参加反应)的环境中,用过量的金属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可知:反应物是四氯化钛和金属镁,生成物是钛和氯化镁,条件是高温.因此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TiCl42MgCl2+Ti.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合价的计算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稍大.
三、实验探究题
22.小明同学学了质量守恒定律后,自己查资料得知铁粉和稀硫酸(H2SO4)在常温下可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了改变?请你和小明按下面的过程一起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总质量______(填“变”或“不变)
(2)设计实验方案:按你的假设小明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进行时把气球中的铁粉倒入稀硫酸中,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反应后, 你认为天平最终能平衡吗?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不变(2). Fe+H2SO4=FeSO4+H2(3). 不平衡,反应产生了气体,使气球胀大,而胀大的气球会产生浮力,所以终天平不平衡
【解析】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总质量不变;(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天平最终不能平衡,这是因为生成的氢气由气球收集起来,气球膨胀后受到向上的浮力,导致托盘天平失去平衡。

23.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提示: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钙;与氢氧化钠生成水和氯化钠)
(1)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____________。

(2)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3)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刚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小洁的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4)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小刚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小洁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请你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

(5)结论分析: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___________
(6)查阅资料:小刚和小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法国伟大的科学家拉瓦锡,早在18世纪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准确,缜密的研究,并做出了科学结论。

(7)交流表达:请简要谈一下,你认为这条科学结论有什么重大意义?(不超过3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
(8)结论应用: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I2O5+5CO=I2+5X 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是____。

【答案】(1). 相等(2). 小洁的结论正确(3). 小刚同学结论错误的原因是因为他所做的实验反应后的气体散发到空气中,使得反应后余下质量不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4).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5). 该科学结论对于定量认识化学反应,合理进行化工生产有重要作
用。

(其它正确描述也可) (6). CO2
【解析】
(1)结合题干中提供的探究过程可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4)小洁用的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跑出,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由于小刚在操作过程中反应生成的CO2气体逸出烧杯,所以剩余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反应物的总质量减少了,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5)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7)根据化学反应的意义可知化学反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使对化学的研究就由定性化学转向了定量化学;(8)由于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生成物中的原子比反应前还少10个O,5个C,又因为X前面系数是5,所以X的化学式是CO2。

【点评】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了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因为装置不密闭,所以有气体跑出质量减少,物质的总质量减小,所以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物质跑出质量不变,能验证质量守恒,同时可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正确性。

四、计算题
24.甲醇( CH3OH )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

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
8CH3OH+nO2mCO2+2CO + 16H2O。

若反应生成3.6g 水,请计算:
①m值是____;
②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________克?(写出规范计算步骤)
【答案】(1). 6 (2). 4.4g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由已知反应物中C原子总数为8,生成物中C原子总数也应该为为8,则可以求得m=8-2=6;(2)
(2)设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X
8CH3OH+11O26CO2+2CO+16H2O
11×32 16×18
x 3.6g 113216183.6x g
⨯⨯= x =4.4g
答:(1)m 值是6;(2)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4.4g 。

25.取干燥的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31克放入干燥的大试管中,加热到质量不在减少为止,冷却后称量固体质量为21.4克.
计算:(1)能制得氧气多少克?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9.6g (2)24.5 g
【解析】
(1)待反应至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制取氧气的质量=31g-21.4g=9.6g ;(2)设完全反应时消耗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 32KCl+3O 2↑
245 96
x 9.6g
245969.6x g
= x =24.5g
答:(1)制取氧气的质量9.6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