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8拉萨的天空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拉萨的天空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黄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会写“湛蓝、透亮”等6个词语.
3。

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

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句子,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难点: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
相关的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8个生字,认识6个字。

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相关的教学课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许多著名的旅游城市,它们有的古香古色,饱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有的湖光山色优美,名胜古迹荟萃,满目江南水乡的钟灵秀气;有的高楼林立,富丽繁华,一派国际化大都市的气派;有的碧海蓝天,椰林沙滩,一片诱人的南国风光。

游览这些著名的旅游城市,可以感受到大自然那令人难以抗拒的神奇魅力。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座美丽而又奇特的城市——西藏的拉萨。

【课件出示2:拉萨风光】
二、自主预习,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3:预习提示】
1。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

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三、检查自学,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课件出示4:生字】
pènɡchèn shén jiàn xiónɡshènɡchuānɡlián
碰衬神建雄圣窗帘
sàzhàn jūchún pàn lónɡ
萨湛掬纯畔隆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萨",翘舌音“衬神圣窗湛纯",前鼻音“畔帘建”,后鼻音“碰雄隆”。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神掬”。

部件(部首)加熟字:寸+衤=衬又+土=圣穴+囱=窗穴+巾=帘穴+巾=帘
形近字比较:律一建谁一雄
(3)书写指导【课件出示5:书写指导】
出示会写字:碰衬神建雄圣窗帘“衬”是“衤",“神”是“礻”。

“建"半包围结构,注意“廴”的写法,先写横折折撇,后写捺.
另外,“碰衬神”都是左窄右宽结构,“圣窗帘"上下结构.其中“窗帘”都是上窄下宽的结构。

2.认读新词.【课件出示6:新词】
湛蓝透亮映衬纯净雄伟壮丽窗帘神圣碰到窗帘
3。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课件出示7:词语解释】
湛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映衬:映照;衬托。

纯净:不含杂质;单纯洁净.
神往:心里向往。

雄伟:有气魄的。

壮丽:雄壮而美丽。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课件出示8:段落大意】
第一自然段: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很蓝。

第二自然段:拉萨的天空纯净、明洁。

第三自然段:拉萨的天空令人神往.
第四自然段:拉萨的天空一年四季都是蓝的。

第五自然段:拉萨的天空是拉萨的一大景观。

小结:课文每一自然段都是围绕着天空来写的.拉萨的天空很蓝、很纯、很吸引人,作者用生动的语句向我们展示了拉萨天空的美.
五、交流资料,了解拉萨
请同学介绍相关知识,交流相关资料,便于第二课时的学习
布达拉宫坐落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角玛布日山上。

整个建筑依山修建,规模宏大,巍峨壮观,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是西藏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 1.关于拉萨。

【课件出示9:拉萨简介】
学生甲: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北岸,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拉萨,藏语意为“圣地”“佛地"。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后,从雅隆迁都逻娑(即拉萨),建立了吐蕃王朝。

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来此地先后兴建
了大昭寺和小昭寺。

由于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着大昭寺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

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
学生乙:拉萨,在藏语里,意思是神仙所居住的圣地。

它的周围有八座云雾缭绕的雪峰,有的如宝瓶,有的似伞盖,有的像海螺,有的像雪莲,八座雪峰围绕着这一片广阔的河谷。

学生丙:拉萨坐落在冈底斯山中段、拉萨河冲积平原上,拉萨河从市南绕过,到西南郊区约七八十公里处,同雅鲁藏布江汇合.拉萨平原海拔3700米左右。

在拉萨几乎天天都能见到太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干净,阳光充足(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

所以,素有“日光城”之称。

2。

关于布达拉宫。

【课件出示10:布达拉宫简介】
和藏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
布达拉宫是一座融宫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它由红山南麓奠基,沿山而上,依势而起,从地面直达山顶.主楼13层,高117。

19米。

远望宫宇叠砌,巍峨耸峙;近看气势磅礴,壮丽辉煌;登上去俯瞰全市,傲视群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理解重点词句。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拉萨天空的美,产生热爱拉萨、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
相关的教学课件词语卡片
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
1.复习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湛蓝透亮映衬纯净雄伟壮丽窗帘神圣碰到窗帘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评价读。

3。

了解背景知识
【课件出示12:地图】
出示课件。

中国地图青藏高原拉萨。

二、揭示题目,整体感知
1。

读题:明确题目的中心词—-“天空”.
2。

练习填空.【课件出示13:练习天空】
拉萨的天空真()。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

(提示:应点到蓝、美.)
3.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14:色板】
色板,想象天空的色彩。

三、品读课文,发表意见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想想本段的意思,找出你印象最深、觉得写得最美的句子,仔细体会.
2。

谈谈读后的感受。

(分析句子)【课件出示15~20:重点句子】
学生甲: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蓝宝石晶莹、透亮,用清水洗过后自然更加明亮,这里的天空为什么“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可以联系“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来理解,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另外拉萨城未被污染。

学生乙: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蓝天离人们很近,也就是说人们来到这里,满眼都会是蓝的。

学生丙: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这句话告诉我们蓝天之清、之净、之亮,像一池清水.
学生丁: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这句话中的“越发"和“更加”的意思是一样的。

在白色的云朵、绿色的草地的映衬下,天空更蓝、更纯。

可以想象一下眼前是什么景象,得出结论:拉萨真美。

学生戊: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在其他地方是见不到这么蓝的天空的,看到它会引发人们许多的想象,想想作者内心会想些什么。

学生己: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通过了解资料,可以知道布达拉宫是一座很雄伟的建筑,气势宏伟,是拉萨的标志,在蓝天的映衬下,它显得更突出了。

3。

交流对拉萨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的.(可以填:美丽、奇特、令人神往……)
4。

小结:拉萨的天空很美,但它只是拉萨的一部分,可想而知,拉萨有多么美了。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观景回味,课后延伸
1.【课件出示21拉萨纪录片】
看拉萨的纪录片(片断),观景回味。

(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吗?)
2.课后要求搜集有关拉萨的图片、文字介绍,做一张介绍拉萨得手抄报。

【板书设计】
8.拉萨的天空
湛蓝纯净拉萨的天空是
的。

圣地的窗帘
【教学反思】
1.本文紧扣一个“蓝”字来写.通观全文,一个“蓝”字贯穿始终,“湛蓝”“蓝宝石”“蓝天”“蓝得让人神往”“蓝晶晶”等词让人无限神游于拉萨的天空中。

教学中,教师抓住这一特点,在设计上有意识地让学生去体验感悟这些语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在充分阅读课文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了湛蓝天空下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上的湛蓝的天空,蓝天白云下的雪山、湖泊、草地,让学生借此深入地感悟拉萨天空的美。

之后学生再读课文,让拉萨天空的美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底.
3。

最后是再次回味画面,以拉近学生与拉萨的天空的距离,使学生在再次回味中产生眷恋感,激发对祖国大好山河的向往和热爱
之情。

教学资源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为了体现这一全新的阅读理念,本教学设计立足于“阅读文本",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美
1.揭示课题.
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

揭示课题后,可让学生思考:从课题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让学生简单说说。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教学伊始,引导学生与课题进行对话,让学生透过“眼睛”窥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看看课后的生字表.(这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
(2)认读生字新词。

这些生字中有哪些是你在读文章之前就认识的?是怎么认识的?
把自己在读文章过程中遇到的那些不认识的,或者感觉比较难读准的生字读几遍,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拼音去掉,用开火车领读的方式,读生字新词。

你们能为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吗?(学生说出与生字相关的
词语、成语、诗句等均可,说后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一些构词能力强的生字进行联想拓展,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建构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面)
(3)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读课文,触摸语言,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达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的朗读效果,从而把读正确、读流利落到实处)
3.交流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朗读课文的同学要做到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其他的同学可以静静地听,也可以跟着默默地读.
(2)交流读书收获。

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呢?(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弄明白拉萨天空的特点,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把握)(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学生在触摸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会对文本的语言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读书收获,并注意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这样就会使
学生在真诚的对话中,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价值,分享到获取知识的甜蜜,品尝到心灵成长的快乐)
4.写字指导。

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漂亮。

(1)交流汇报.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抓住一些比较难写的字进行范写,如“忍”、“帘"等字。

(2)练习临写。

让学生选择几个自己感兴趣的或认为比较难写的字,描一描,临一临,在描、临的过程中体会它们的写法(此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以营造写字的氛围,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临写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发现、体会,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动眼、动嘴、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提高练字的效果)
(二)精读课文,体会美
精读课文时,可以抓住“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

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这句话挈带全文,引领学生品读文本的语言,感悟拉萨天空的美。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

边读边想,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品读比喻句。

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了什么?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3)朗读第一自然段.
2.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

课文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让学生自由阅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把那些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勾画出来。

(2)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流,朗读自己所勾画的语句,看看怎样朗读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特点表现出来。

(3)指名朗读自己所勾画的语句。

比一比,看谁读得声情并茂。

(4)让学生从第二、三、四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朗读,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朗读的时空,激发学生参与读书的欲望。

同桌互读、指名赛读等读书方式的运用能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感悟文本语言;能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交往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位
教师难以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缺憾)
3.精读第五自然段.
先让学生看图,再让学生读文,图文结合体会意境,感悟比喻的精妙。

4.让学生说说自己精读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学生精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不仅能把对话引向深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能引领学生再一次地回归到文章的整体,体悟文本的蕴蓄和情愫)
(三)诵读课文,传达美
1.创设情境.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一同走进了西部,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的天空,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采.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要去拉萨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先向他们介绍一下拉萨的天空,使他们对拉萨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

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美传达给他们?
(设计意图:这个情境的创设,意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促进学生内化文本的语言,积累语言,培植语感)
2.自主诵读。

(设计意图: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也是对文本音韵美、形象美、蕴涵美等多层面进行整体欣赏、品味的过程。

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进行诵读,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透过文本的语言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传达美,陶冶心灵,培育审美情趣)3.模拟情境,尝试介绍(让部分学生扮演游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介绍,可以把课文上的平面、一维的语言变成一种声情并茂的、立体的“交响”,从而活化了文本的语言,使学生更深切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达到对文本语言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四)开设作业“超市",自主选择练习
1.小组之间开展写字或听写词语比赛。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3.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4.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精彩片段】
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多媒体朗读、感悟、品味课文内容
师述: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你感受到了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仔仔细细再读一读课文,说一说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个人学习,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生:读“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蓝宝石本来就很蓝,很美,用清水一洗就更美了.作者把天空比作蓝宝石,说明那里的天空看上去水灵灵的。

师:你们看到过蓝宝石吗?它是什么样的?(巧妙地展示课件)
生:蓝宝石真美,亮闪闪的,我想清水洗过后一定更是闪闪发光,亮得耀眼.
生:我觉得蓝宝石好像就是拉萨天空的一角,那么蓝,那么美!
师:在拉丁语中,蓝宝石的意思就是折射天空的蓝。

我们不妨来看看这样的天空.(展示课件)
生:我想用晶莹剔透、一碧如洗这两个词语来形容那里的天空.
生:天空蓝得清澈、蓝得纯净,像磨得异常光滑的蓝宝石,也像织得很精致的蓝缎子。

我也想来读这句话。

(学生情趣浓浓美滋滋地读文,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读法,很陶醉的样子。

)
生:读“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平常洗脸用的是清水这里用蓝天来洗脸,可见蓝天有多么的干净、纯净。

生:资料上说拉萨是受污染最少的城市,所以那里的天空就比
我们这儿要蓝得多。

蓝天一碧如洗,一尘不染,干净得好像能用它来洗脸.
生:拉萨的天空不光蓝,还很清澈,没有一点杂质,都让人产生幻觉,觉得蓝天就是清凌凌的水了,可以洗脸呢!
师: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读,要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请了四位同学朗读,教师相机评价)
生:“在拉萨,人们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生:这里是说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你觉得蓝天好像近在咫尺。

生:我来补充,拉萨的海拔都在三千米以上,那里离天空就比我们这儿近,也没有很多高大的建筑阻挡,声音能很快传到天上。

生:天离拉萨很近,这让我想起了一首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师:说话、伸手就能碰到如蓝宝石般湛蓝、透亮的天空,那天空蓝得纯净、明洁,让人有冲动要掬一捧来洗脸.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个别读,齐读。


生:读“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读着这句话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一幅美妙图画:天蓝得像一汪海水,几朵飘飘悠悠的白云潇潇洒洒地在天空漫步.
生:碧蓝的天有了白云、绿草的陪衬,就像人间的仙境。

生:雪白的云陪衬着蓝莹莹的天,还有那些美丽的植物对照,天
空显得明亮纯洁。

我觉得眼前好亮哦,我已经被蓝天紧紧包围住了。

师:天空简直蓝得不讲道理,我们现在再来读读这句话,一定会有更深的体验。

(多媒体出示相关画片,学生边欣赏边诵读,教师相机点评)
生:读“一年四季中,不管是深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总是”说明拉萨的天空一直是蓝的,它被称为日光城,太阳照射时间长,天空就特别蓝,蓝得亮晶晶的。

生:我来介绍一下布达拉宫,它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的文成公主在红山上建造的,是世界上最高的宫殿式建筑。

有了这蓝天的衬托,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神秘、诱人。

(多媒体出示相关画片,学生边欣赏边诵读,教师相机点评)
生:读“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说明拉萨的天空很吸引人。

“移"已经是很小的步子,“久久不忍移开”进一步说明那里的天空令人流连忘返。

生:湛蓝、安静和神秘的天空是多么诱人啊,我想里面一定藏着许多美丽的东西。

如:美丽的仙女、舍利子、佛珠……
生:我爱看这样的蓝天,望着它,我心旷神怡,忘记了所有的烦恼。

师:让我们带着喜爱的感情来读好这句话.
(学生个别读,齐读)
生:“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空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为什么把天空称为窗帘?
师述: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一组画片,再来思考这个问题。

(视频演播有关朝拜的照片。

拉萨是个神圣的地方,那里的人
们都有一个毕生的心愿-—去圣地朝拜。

他们会五体投地走一步磕一步,历经千辛万苦用身体丈量通向圣地的道路,这般朝圣要持续数月甚至一、两年。

能够如此到达圣地拉萨的人,当他回到家乡时会受到英雄般的赞誉。

)
生:我明白了,如此圣洁的地方,只有这湛蓝的天才配作它的窗帘,以保护它的神圣、美好。

师: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学生各自练读,互相评议。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的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

对拉萨天空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

如:对天空的蓝,用“湛蓝"、“透亮”、“清水洗过”、“纯净”、“明洁”等词语描述,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将拉萨天空之蓝再现在人们的眼前.
拉萨在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

拉萨全年无雾,日照充足,有“日光城”之称。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本文既没有写当地的风俗习惯,也没有写精美的建筑,而是写“天空”,可见拉萨的天空一定有神奇之处。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

拉萨简介
拉萨,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

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拉萨",藏语意为“圣地”.是全国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地区,素有“日光城”之称。

拉萨也是一个被许多人称为“天堂”的地方,是目前世界上空气最洁净的城市之一。

市内有劳动人民文化宫、西藏革命展览馆、少年宫等新建筑,以及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小昭寺、药王山、唐蕃会盟碑等名胜古迹(布达拉宫、大昭寺及罗布林卡为世界文化遗产)。

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2.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中国古代建筑。

在西藏拉萨市西北角玛布日山上。

相传公元7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始建,后屡有修筑,至清顺治二年(1645年)达赖五世大加扩建后,始具今日规模.原为历世达赖喇嘛居住地。

内有宫殿、正厅、灵塔、佛殿、经堂、平台和庭院等。

依山垒筑,共十三层,高117。

19米,东西长400余米,全部石木结构。

群楼高耸,崇阁巍峨。

五座灵塔殿宫顶,覆盖镏金瓦。

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建筑风格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合,也是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宫内藏有大量雕塑、壁画、卷轴画、佛像、明清两代的敕书、印鉴、礼品、匾额等文物。

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次修缮。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与大昭寺、罗布林卡一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课后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chuānɡlián yīshān ér jiàn shènɡdìchún jìnɡlán jīnɡjīn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