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金色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色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时,引导在朗读中和自主探究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文主旨;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合作探究,逐步提高阅读诗歌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
解决生字词;
收集和整理对泰戈尔的相关介绍。

熟读课文至诵;
收集歌颂母爱的名言、诗句。

五、教学设计
一、融入新课------(扫清障碍探索内容)
播放歌曲《懂你》(满文军唱)片段
学生静静地倾听,融入歌中
师:“歌手满怀深情地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倾诉,歌颂了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板书)
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幻灯片出示:简明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识记理解字词;
2、尝试不同方式,鉴赏诗歌;
3、体悟母爱,珍视母爱,回报母爱。

生齐读学习目标,其他生静思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印度一代大文豪——泰戈尔和印度圣物——金色花
幻灯片出示: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

一生创作丰富。

曾因散文诗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文的种体裁,兼有散样式和诗歌的韵味]。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

他的诗中处处感受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加”或“占波”,印度圣树。

木兰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各找一生读,其他生静思
师: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便诗文,为进一步感知诗意扫清障碍”
幻灯片出示:朗读要求:
A读准字音,揣摩诗意
B说说本诗的大致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
师:“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效果”
指一生读屏幕上的字词并在黑板上板书字形字音
师校正
幻灯片出示:字词:
嗅——用鼻子闻气味。

匿笑——隐秘地笑。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洗澡,比喻承受润泽。

衍——罗摩衍那——印度长篇叙事诗。

生默记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首诗,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讨论以下问题”
幻灯片出示:问题:
A本文开头“我“突然产生了什么奇想?
B文中“我“变成金色花后做了哪些事?
C“我“做了这些事的原因或动机是什么
生讨论,生交流。

生:文中的“我”想象着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为妈妈做一些好事。

还要对妈妈保密。

生:文中的“我”想象着自己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小精灵,给妈妈做一些事。

生:文中的“我”想和妈妈一起嬉戏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

那么,请大家思考第二个问题。

文中的“我”变成金色花后做了哪些事?或者和妈妈之间进行了几次嬉戏:
生:一共三次。

师:哪三次呢?
生:第一次是妈妈在做祷告时,“我”把花香献给妈妈。

生:第二次是在妈妈读书时,“我”把影子投到妈妈的书页上。

生:第三次是在妈妈傍晚到牛棚时,“我”再落到地上,请求妈妈给“我”讲故事。

生:还有一次,“我”在新叶上跳舞,悄悄地开放花瓣,看着妈妈工作。

师:好!我们一起来将以上几种情况概括一下,无外乎三种:
“悄悄开放,散发香气
嬉戏投影在书上伴妈妈读书
傍晚在牛棚现身请妈妈讲故事“(板书)
师:现在请大家思考第三个问题:“我”做了这些事的原因或动机是什么?
生:当然是回报自己的母亲啦!
生:也可能只是为了好玩。

生:这个孩子太顽皮了。

师:听了同学们的讨论,我感觉你们回答得都有道理。

但是通过对泰戈尔的作品的分析,我认为“我”做这些事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回报母亲。

二、指导朗读------(启发指导动情朗读)
师:“我们已经自由朗读这首诗,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我”对母亲的什么感情?生:通过对情节的分析,我认为是依恋(师板书)
生:我认为是热爱(师板书)
师:很好,
师:那么,请大家说说诗中两个主人公————“我”和妈妈分别是什么样的人或者性格特点?
生:这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子。

师:天真(板书)
生:活泼可爱的小天使。

师:可爱(板书)
生:从他的表现来看,他还很顽皮。

师:顽皮(板书)
生:可以看出,他很快乐,很懂事,因为他是真心情愿的为妈妈做事。

师:快乐(板书)
师:那么,妈妈呢?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妈妈是个非常慈爱的母亲。

师:慈爱(板书)
生:她是位善良温柔的妈妈。

师:善良(板书)
生:她还很虔诚,从她默默地去庭院祷告就可以知道。

师:虔诚(板书)
生:还有就是沉静。

师:沉静(板书)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在各位同学身上都有一颗善良多情的心。

在我们感到孩子深爱母亲的同时,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也怀有深深的挚爱之情。

一生答或七嘴八舌[明确:孩子---天真快乐顽皮可爱
母亲---慈爱善良虔诚沉静 ] (板书设计)
师:“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呢?现在就让我们在实践中解决这个问题吧!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各自的发现和体会。

生:“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这句话表现出孩子爱妈妈。

师:孩子为什么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
生:不想妈妈知道,只希望妈妈能体会到他对妈妈的爱。

师:有见地。

能不能换个词试试?
生1:缓缓地。

生2:慢慢地。

生3:默默地。

师:我们都来读一读,体会比较一下。

(生小声地读,揣摩讨论)
生1:“悄悄地”表现出孩子对妈妈的爱是悄无声息地,是默默地回报妈妈,希望妈妈体会得到。

生2:“缓缓地”只表现出花开的姿态,不能传达出孩子的顽皮、可爱。

生3:“默默地”太严肃了,没有小孩子的活泼、稚气。

师:见解很深刻。

一起读一读吧!
(生深情地朗读此句)
师:有个问题想不明白:为什么要用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呢?
生1:金色花象征了可爱的小孩子。

生2: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的花,是神圣之花,象征了母子之爱的圣洁、美好。

师:讲得真好,明白了。

生1:我的发现是“当你沐浴后……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孩子希望妈妈能嗅到花香,有愉快的心情。

生2:“当你吃过午饭……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孩子要用小小的影子为妈妈遮挡耀眼的阳光,方便妈妈看书。

师: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谈得也有见地,还有新的发现了吗?
生:“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孩子在妈妈面前撒娇,母子感情很亲密。

师:很细心。

谁再读读这两句话?注意揣摩母子的语气、神情。

(一女生读)
师:同学们评一评吧!
生:妈妈的话读得不太象。

师:怎么样才更好?
生:要重读“哪里”,这个词体现出了妈妈着急的心情,很关心孩子。

师:讲得好!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好吗?
(生读,较好得体现出妈妈的语气)
师:读得不错,老师跟他学一学,也读一读。

(读时故意漏掉“坏”字,生纷纷指出错误)
师(故意不解):“坏”字有没有无关紧要吧?
生1:妈妈爱孩子,担心孩子,有点责备他的意思。

生2:“坏孩子”是妈妈假意责怪孩子,说反话,妈妈见到孩子时又惊又喜,满含着疼爱。

师:原来这个“坏”字还有这么多意味,是要好好得去读。

我们分角色朗读。

(生分角色朗读)
师:孩子感受到深深的母爱,他用悄悄开花、散发花香、遮挡阳光这些无声的行动默默地回报母亲。

母子对话这有声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母子间亲密的情感。

师:请我们班一位同学朗读全文,我们一起来感受母子亲情。

(学生推荐一位女生朗读,在乐声中声情并茂,读得很有感情,全场掌声。


师在旁启发、指导,让生体会思想感情。

[尽量用恰当语气,语速,语调读]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本文关键语句的读法。

现在我们把诗句完整地朗读一遍”
一生表演朗读,生评或师评[从感情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体态,语言等方面评
全体师生齐读课文。

三、感受意境------(出示画面感受意境)
师:“我们刚才用不同方式读了这首诗,知道了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几幅图画”
师出示图画,生欣赏[共三幅:分别描绘文中三个“我”和妈妈嬉戏的情景。

很简单,学生一眼就能判断出](贴在黑板正中显要位置)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或诗中的语句来描述图画中的情景”
生:我觉得第一幅图中描画了小孩子在妈妈工作时,偷偷观看的情景。

生:第二幅图中描画了小孩子在妈妈祷告时,散发花香的情景。

生:第三幅图中描画了小孩子在妈妈读书时,将影子投到书页上。

师:现在请几位回答问题的同学将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板书在黑板上。

(指定位置)
生到黑板上将图中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板书在三幅画的相应位置。

四、探讨写法------(出示问题明确写法)
师:“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语言美,情境美,这些都来源于泰戈尔的奇妙的表达。

那么泰戈尔的写法到底好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所在”
幻灯片出示:问题:
A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朵比喻什么?
(儿童/成人/老人)
B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来比喻孩子,体现诗人对孩子的怎样的感情?
(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C人们爱护花儿,花儿也将美丽与芳香献给人们,人们和花儿的这种关系,象征了本文中谁与谁的关系?
(人们〈——〉花儿 /,母亲〈——〉孩子)
生读题并作答(一般学生都能答对)
师:“在本诗中,诗人通过神奇的想象,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热爱,从孩子对母亲的回报中反射出母爱的光辉!以此揭示母爱主题。

”[做小结]
五、拓展练习------(设题启发练笔升华)
〈〈金色花〉〉中“我”为回报妈妈的爱,给妈妈做了那么多事,那么我们是不是也时刻想着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生齐答:“是!”
“那好,现在就给大家一次回报母爱的机会,请大家拿出纸和笔,借助想象联想,以(出示幻灯片:《假如,我变成……》)为题,为我们的妈妈写一段话或一首诗,向你们可亲可敬的妈妈,进行深情地诉说,以表达我们一颗赤子之心。


生构思,创作
生创作大多完毕。

师:“下面哪位同学写好了,请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吧!”
生: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容光焕发!
生:假如我变成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金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生: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在生表达中,音乐〈〈妈妈的吻〉〉响起)
生鼓掌。

师鼓励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从同学们那些动情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文章里面都透射出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
师:“同学们,爱我们的妈妈吧,向她多做一些事,因为妈妈永远是世界上最疼我们的那个人!”
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大家的合作。

下课,同学们,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