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高二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强化训练题(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高二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强化训练题(有答
案)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标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强化练习
一、多项选择题
1.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
a、蛋白质被消化和水解成氨基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答案D
解析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可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可转化为co2和水排出体外。
b和c所述生理过程均在细胞内完成,而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是在消化道内完成的,不属于内环境中完成的化学反应。
2.人类皮肤表皮细胞直接从()
a.周围的空气中得到b.周围的水中得到
c、取自组织液D.取自血浆
答案c
据分析,表皮细胞与组织液直接接触,可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得氧气。
3.脂类物质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开始,一直到被输送到各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 )
① 血浆② 淋巴管③ 组织液
a.②①③b.③②①
c。
①③d。
③②①③
答案d
脂质通过组织液进入上皮细胞,然后被小肠绒毛毛细淋巴管吸收,通过淋巴循环进入
血液循环,然后进入组织液。
4.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
① 胆汁② 胰液③ 血浆④ 淋巴⑤ 尿⑥ 脑脊液⑦ 组织液⑧ 核流体⑨ 细胞内液⑩
胃液
a.③④⑥⑦⑧⑨b.③④⑤⑦⑨⑩
c。
②③④⑤⑦⑨d。
①②③④⑤⑦
答案a
体液分析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胆汁、胰液和尿液不属于细胞内液体或细胞外液体。
5.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内环境是( )
a、血液和组织液B.组织液和淋巴
c.淋巴和血液d.血浆
答案D
解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直接生活在血液中,而不是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
6.以下对人类细胞外液的描述是错误的()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人体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
答案c
分析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7.高等动物细胞获得的o2,由体外到细胞内的途径是( )
① ② 细胞内环境③ 呼吸系统④ 循环系统
⑤体外
答。
①②③④⑤b。
①③②④⑤
c.①②④③⑤d.⑤③④②①
答案D
解析进入高等动物细胞的o2,经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内环境而进入细胞内。
8.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淋巴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部环境分别为()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答。
①④b。
②③
c.②④d.①③
答案c
解析根据内环境定义,毛细血管壁细胞外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而毛细淋巴
管壁细胞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9.运动员正在做长跑运动。
从他的大腿肌肉细胞中检测到三种化学物质。
它们的浓度
变化如右图所示。
图中的曲线P、Q和R代表()
a.o2、co2、乳酸
b、乳酸、二氧化碳、氧气
c.co2、o2、乳酸
d、二氧化碳,乳酸,氧气
答案b
在剧烈运动中,骨骼肌收缩需要大量能量,主要由肌肉细胞的有氧呼吸提供。
由于有
氧呼吸的加强,需要大量的O2和CO2,因此肌肉细胞中的O2浓度逐渐降低,CO2浓度逐
渐升高。
因此,曲线q是CO2的变化曲线,曲线R是O2的变化曲线。
在剧烈运动中,单
靠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不能满足肌肉细胞的能量需求。
肌肉细胞也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以弥
补能量不足。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在肌肉细胞中不断累积,逐渐增加其浓度(P曲线)。
10.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 血红蛋白② 葡萄糖③ 无机盐④ 激素⑤ 尿素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
②③④d。
②③
答案b
分析表明,血红蛋白属于细胞内液成分,其余为细胞外液成分,即内环境成分。
11.(2021滨州)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下图走势不相符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分泌-耗水量
b.t细胞浓度――hiv浓度
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答案c
解析通过题图可知,随着x的增加,y值逐渐减少;“前者随后者的变化”即后者为x轴,前者为y轴。
饮水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减小,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hiv浓度增加,会直接破坏t细胞,所以t细胞浓度就会下降;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的浓度也会升高,用以降低血糖浓度到正常值;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就会下降。
12.(2022烟台)二氧化碳是调节人类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物。
以下是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加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应()
a.形成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
b、呼吸中枢活动增加
c.呼吸运动(肺换气)加深加快
d、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很快被清除
答案d
二氧化碳分析是调节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可以增强呼吸中枢的活动,加深和加速呼吸运动,但只能降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能迅速排出。
13.(2021潍坊)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对血液pH值有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 血浆中过量的碳酸氢盐可随尿液由肾脏排出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和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之间的缓冲液调节血液的pH值
a.①b.①②③
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⑤
答案c
分析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的增强,增加
通气,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pH值变化很小;当碳酸钠进入血液时,它与血
液中的碳酸反应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会从肾脏排出,因此血浆的pH值不会发
生很大变化。
14.(2021日照)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血浆蛋白合成
b.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
c、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d.食物中的淀粉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
答案c
解析c项正确,而a、b二项都是在细胞内产生,而d项不在内环境也不在细胞内。
二、非多项选择题
15.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图中所示位置注明体液名称:
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_________;③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
__________;④表示组织间隙的__________。
(2)以上②, ③ 和④ 统称为________;液体,构成细胞在人体内生活的液体环境,因此被称为____。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则对新陈代谢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答(1)细胞内液淋巴浆组织液(2)细胞外内环境(3)内环境调节
解析考查内环境的概念,明确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分析回答。
16.下图是人体摄入、吸收、分泌和排放水的示意图。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以下问题:
(1)胃肠道的水分通过①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内环境。
(2)内部环境中的水通过②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入胃肠道的形式。
(3)内环境的水分通过③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其中大部分的水分又通过④________________作用进入内环境。
(4)内部环境的水分通过⑤ 皮肤——结构从身体排出。
(5)若内环境的水分升高,细胞内液的水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渗透(2)消化液(3)过滤原始尿液再吸收(4)汗腺(5)外渗
解析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约占人体的60%~90%,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于水才能被运输。
胃、肠等消化道中的水分是通过①渗透(自由扩散)的方式被吸收到血浆中进入内环境的。
细胞从内环境获得水分,这些水分参与了细胞内的物质代谢过程,其中也包括各种消化腺上皮细胞用合成②消化液,然后又分泌到胃肠道内用于消化食物。
血液流过肾小球时,把内环境中的水分通过③滤过作用成为原尿的主要成分。
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又把大部分的水分通过④重吸收作用进入血液。
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分通过皮肤的⑤汗腺排出体外。
17.下图为肝组织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
请根据图表回答以下问题:
(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a、b、c合称为________,d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
(2) C语言的具体内部环境是。
(3)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共穿过
_______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为图中的[ ]________。
(4)喝大量醋会导致内部环境pH值显著下降吗,原因是在图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3 细胞外液无机盐、蛋白质
(2)组织液和血浆
(3)e→d→c→f→g 6 g组织细胞
(4)无数据缓冲
解析某一具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要具体分析,如血液中血细胞周围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
这层细胞的内侧液体是血浆,外侧是组织液。
血液中红细胞携带的o2位于血红蛋白上,
因此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所经过的途径:红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
→组织细胞,其中要穿过的膜结构有红细胞膜一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两层、组织细胞膜
一层和其中的线粒体膜两层,共六层膜。
正常人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
范围很小,原因是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缓冲对,如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等,因此即使一个人喝入大量的食醋,也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
18.请完成以下实验,以验证血液中是否含有酸碱缓冲物质。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
(2)将等量的0.1g/l柠檬酸钠溶液(抗凝剂)注入四根试管中,然后将等量的正
常人新鲜血液注入试管1和试管3。
添加时注意搅拌,然后向试管2和试管4中添加蒸馏水。
添加的量等于血液的量。
(3)分别从1号和2号试管中取少量液体,测定ph并记录。
然后向1号和2号试管中
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加入量相等,搅拌均匀,再各取少量液体测定ph。
与上一次
测定值比较,1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δph1,2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δph2,比较这两个
变化量δph1________δph2,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3号试管和4号试管中取少量液体,测定ph并记录。
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
量的乳酸,搅拌均匀,测定它们的ph,与刚才测定值比较,3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
δph3,4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δph4,比较这两个变化量:δph3________δph4,并说明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论:_____________。
答案(3)< 血液中碳酸和碳酸钠发生反应,形成碳酸氢钠,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
不大
(4) <血液中的碳酸氢钠与乳酸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因此对血液pH值影响不大
(5)血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维持在
相对稳定的状态。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血液是否含有能够缓冲pH值的物质(缓冲对),以及单个变量
是否含有血液(实验组含有蒸馏水,对照组含有蒸馏水)。
然后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加入
酸性或碱性物质,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pH值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