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8 国家对犯人的身体紧追不放
人教版八年级下政治第二课 忠实履行义务

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
禁止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国家秘密 禁止破坏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 禁止生产、贩卖和吸食毒品 禁止组织和参与赌博犯罪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为什么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坚决不能做?
①、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是忠实履行公民义务 的又一重要体现 ②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 法律制裁
法律鼓励做的, 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 我们积极去做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
忠 实 履 行 义 务
法律要求做的, 法律对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作出明确规定
我们必须去做
我国法律施某些行为的原因 我们坚决不做 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2006年底, “熊猫烧香”的病毒,一夜之间使百万台 计算机遭到感染和破坏,该病毒一举拿下了“2006十 大计算机病毒之首”的“桂冠”。2007年1月中旬,该 病毒的制作者李俊被警方逮捕,成为我国破获的国内 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大案。
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
某中学的1200多名师生,为地震灾区人民捐 钱、捐物,奉献爱心。
这些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体现了我国宪法所提倡的爱人民、爱国家 的公德”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 德。
1、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有哪些?
宪法: 第24条 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第26条 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 第47条 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 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 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见义勇为,推广普通话,扶贫帮困,义务献血, 热心公益事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学习科学文 化知识,、奉献社会,勤俭持家,捐资助学、发展 教育事业等。
人民警察法练习试题及答案

人民警察法练习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填空题]1、人民警察的活动准则是严格依法办事。
[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2、拘役、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由公安机关执行。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3、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违反治安管理等行为的个人依法可以实施治安处罚。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4、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5、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6、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优先使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
[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7、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决定是否采取技术侦察措施。
[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8、以暴力、威胁方法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9、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凡是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行为都不受法律追究。
[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10、人民警察认为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可以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
[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二、单项选择题[填空题]1、公安机关因()的需要,可以依法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单选题]*A、办理治安案件B、办理交通案件C、管理特种行业D、侦查犯罪(正确答案)2、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需要送往指定的单位、场所加以监护的,应当经批准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并及时通知()。
[单选题]*A、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正确答案)B、精神病人户籍地的派出所C、精神病人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政府D、精神病人的单位3、对经()批准,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可以根据情况实行现场管制。
[单选题]*A、同级人民政府B、上级人民政府C、上级公安机关或同级人民政府D、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正确答案)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限制人员、车辆的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时可以实行()。
2006级法学专业刑法学(上)试题A 及参考答案

2006级刑法学(上)试卷参考答案及说明作者:本站来源:本站原创时间:2007-2-28 【字体:大中小】双击自动滚屏2006级法学专业刑法学(上)试题A及参考答案(红色字为答案,蓝色字为说明)▲一、法条填空: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空格中(每空1分,共10分)·法律(1)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犯罪的(2)或者(3)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4)解决。
·过失犯罪,(5)的才负刑事责任。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6)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7)处罚。
·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8)处罚。
·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9)。
·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10)的刑期。
法条填空答案:严格按照法律条文规定填写,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1)明文,(2)行为,(3)结果,(4)外交途径,(5)法律有规定,(6)精神正常,(7)全部罪行,(8)从重,(9)同工同酬,(10)执行完毕。
▲二、判断题,请在题前括号中打上“√”或者“×”,(每题1分,共15分)( √)1、狭义刑法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该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该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应当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十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 √)3、如果一个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国家就不能将之作为犯罪而加以惩罚。
(考点:犯罪的本质特征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各国法律关于见危不救

法国2002年修订的《法国刑法典》第223-6条规定:“任何人能立即采取行动阻止侵犯他人人身之重罪或轻罪发生,这样做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并无危险,而故意放弃采取此种行动的,处5年监禁并扣7.5万欧元罚金。
”同时规定,“任何人对于处于危险中的他人,能够个人采取行动,或者能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均无危险,而故意放弃给予救助的,处5年监禁并扣7.5万欧元罚金。
”而判刑的罪名为“怠于给予救助罪”,俗称“见死不救罪”。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的“见死不救罪”有一个前提性限制——救助他人对自己或者第三人并无危险。
比起对见死不救的谴责和惩罚,法国人更热衷于对于那些见义勇为的英雄给予赞赏。
今年7月的一个夜里,一名法国女子在地铁里被一群匪徒抢劫,刚刚下夜班的中国人张为民挺身而出,救助这位法国女子,并抓住其中一名劫匪交给警察。
张为民在经警察简单问询后便继续乘车回家,临走时几名警察向他竖起大拇指致谢,他的见义勇为得到了巴黎警察以及华人朋友的交口称赞。
好撒馬利亞人法在不少歐美國家都有訂立,但條款不盡相同。
馬律師介紹,在美國,就整個國家而言,並沒有像法國這樣規定見死不救為犯罪,要求旁觀者在傷病者遇險時必須採取行動施救的法律。
「但美國有一條法律規定,當有人處於危險情況,旁觀者出手相救,但不慎越幫越忙,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見義勇為者,你可以為自己的行為做無罪辯護,可以免除過失造成的相關責任。
」訂立這個條文的目的在於使人做好事時沒有後顧之憂,不用擔心因過失造成傷亡而遭到追究,從而鼓勵旁觀者對傷、病人士施以幫助。
根据美国某些州法律规定,一个人发现陌生人受伤时如果不打“911”电话,有可能构成轻微的疏忽罪。
科普:好撒马利亚人法(也称《无偿施救者保护法》)原名为Good Samaritan law,在西方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意大利、日本、法国、西班牙,以及加拿大的魁北克,普遍实施的法律,因国家和地区略有差异,但其核心均为鼓励对伤者和病人提供自愿救助并免除可能由于救治不当而对提供救助者带来的法律上的麻烦,除非救助行为会伤害到自身。
《侦查措施》教材答案

《侦查措施》教材答案侦查措施是指为了查明犯罪事实,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在侦查中使用的一种行政措施。
具体包括:(1)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根据需要,将已满16周岁还在为实施犯罪而活动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逮捕,依法执行拘留。
(2)逮捕:是指公安机关根据需要将现行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依法被逮捕的人员立即扣押,通知其家属或监护人等人予以释放的一种强制措施,对涉嫌刑事犯罪的人员不采取逮捕的强制性措施。
3)拘传:是指公安机关根据需要决定将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逮捕或者监视居住(限制人身自由),但需要其家属或监护人代为会见,并通知其监护人协助其会见、看管的一种强制措施。
4)监视居住:是指公安机关在监视居住期间禁止其探望他人(监视居住)也禁止其会见他人(监视居住)的一种强制措施,其对不履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职责的人员将依法予以逮捕或限制其人身自由。
5)羁押:是指对在被羁押人处于危险状态时予以扣押的一种强制措施(例如拘传)。
1.刑事拘留行政拘留适用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1)正在实施或者准备实施犯罪的人;(2)有逃跑、毁灭、伪造证据以及串供等重大嫌疑的人;(3)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等证据妨碍正常执行公务;(4)有抗拒或者妨碍执行公务行为的其他可能。
公安机关对有上述情形之一的人,依法实施行政拘留,必要时,可以采取监视居住、临时羁押等强制措施。
对于拘留期间可能被逮捕或者起诉人员,要加强对他们的看管。
如果发现他们与案件有利害关系,那么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决定是否予以拘留。
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国家安全机关应当采取刑事拘留。
公安和人民检察院应当对公安和人民检察院依法执行刑事拘留提供帮助。
对公安人员、检察人员依法执行刑事拘留,应当向其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侦查人员应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原办案单位,应当在拘留后三十日内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
2.逮捕对于犯罪嫌疑人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补充或变更证据而不能自行委托辩护人的,公安机关应当在第一时间通知被羁押人员家属或监护人,告知他们有权委托辩护人。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刑法总论》在线作业答案分解

刑法总论作业(第1~6章)1.在以下情况中,危害行为方面具有刑法意义的是()。
A 甲某因精神病发作用刀砍死了自己的丈夫B 仓库保管员甲某被歹徒捆绑并堵住嘴,眼看歹徒偷走巨额物资C 甲某梦游中打伤了夜晚赶路的行人D 甲菜农在公共汽车秘密窃取邻座的钱包,内有人民币2000元正确答案:D2.只能以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有()。
A 渎职罪B 遗弃罪C 放火罪D 滥用职权罪正确答案:B3.行为人实施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时,其罪过()。
A 只能是故意B 只能是过失C 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D 只能是间接故意正确答案:C4.我国民航飞机在飞越日本领空时,机上一美国公民杀死一巴西乘客,犯了故意杀人罪,对这一犯罪的美国公民应适用()。
A 美国刑法B 中国刑法C 日本刑法D 巴西刑法正确答案:B5.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A 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B 通过外交途径解决C 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D 直接驱逐出境正确答案:A6.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十类,其划分的根据是()。
A 直接客体B 同类客体C 犯罪对象D 一般客体正确答案:B7.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 甲将被害人衣服点燃,被害人跳河灭火而溺亡。
甲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B 乙在被害人住宅放火,被害人为救婴儿冲入宅内被烧死。
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C 丙在高速路将被害人推下车,被害人被后面车辆轧死。
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D 丁毁坏被害人面容,被害人感觉无法见人而自杀。
丁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正确答案:D8.我国刑法第6条第1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这一规定体现了()。
A 属地原则B 属人原则C 保护原则D 普遍原则正确答案:A9.下列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因果关系是解决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B 因果关系是确定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C 因果关系是解决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D 因果关系是体现主客观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的主要依据正确答案:A10.《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规定》属于()。
维护人身权利

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 有哪些行为表现?
故意直接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
如:使用各种武器、凶器剥夺他人生命,使 用暴力手段把他人打伤、致残等。
间接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
如:制造、销售不合格产品造成消费者人体 伤残或死亡;食品不卫生导致消费者食物中 毒;排放“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污染环境致人死亡或残疾;制售假酒、假药 致人死亡等等
2、观众可以管这种行为。(2)公民发现这 类杂技演出,应该及时报告有关部门,用法 律武器来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保证杂 技艺术的健康发展。
早在1981年,文化部、公安部 就联合发出通知,规定任何团体和个人 不得表演恐怖、残忍和摧残少年儿童的 节目,对严重摧残少年儿童的卖艺活动 要坚决取缔,对因此造成儿童伤残和死 亡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二)生命健康权的组成和意义
(1)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
生命存在和享有,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 的前提,是每个人的最高的人身权益。
(2)身体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
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精神,是我们保持 劳动能力、行为能力和快乐生活的条件。 健康权是我们重要的人身权利。
人身权利
人身自由权
(1)被搜查的对象范围: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 藏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 关地方。
(2)目的:收集犯罪证据和查获犯罪嫌疑人。
(3)性质:是一种强制性的侦查行为。
(4)执行人:执法人员。
(5)要依法进行: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
搜查必须由执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 批准、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决定, 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警察招考公安专业科目预测试题(含答案)

【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警察招考公安专业科目预测试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0题)1.我国刑法规定的“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受害人居住在我们领域内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C.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2.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主体是( )。
A.人民政府B.公安机关C.司法机关D.社会团体3.根据《国家赔偿法》第5条的规定,国家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是()。
A.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与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B.因公民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C.违法使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D.因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导致损害后果发生的4.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A.一千元B.二千元C.三千D.五百元5.6.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设督察长,由()担任A.同级公安机关领导成员副职B.同级公安机关主要负责人C.同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D.同级国家行政机关特派员7.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第236条强奸罪加重法定情节的是()。
A.强奸妇女多人的B.利用妇女处于昏醉状态而强奸的C.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D.二人以上轮奸的8.人民警察的辞退是公安机关对已不具备人民警察条件,不适合在公安机关继续工作的人员,解除其与公安机关任用关系的一种人事行政管理措施。
下列符合辞退的情形是:A.甲民警怀孕期间不能胜任现职工作B.乙民警年终考核两年不称职C.丙民警请假无正当理由逾期lO天不归D.丁民警不胜任现职又拒绝组织新安排9.某公安派出所对张某作出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张某不服。
张某向县人民政府和县公安局同时申请行政复议,但两机关超过复议期限后均未做出任何决定。
张某遂决定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派出所的处罚决定。
2023-2024学年初中政治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政治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3月1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在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举行了“应急救援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小学校园突发安全事件极频繁发生②中小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需要特殊保护③保护中小学生的健康与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④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逃生避险自救能力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答案】B【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小学校园突发安全事件极频繁发生②③④正确中小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需要特殊保护保护中小学生的健康与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所以要开展“应急救援进校园”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逃生避险自救能力故选B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青少年容易陷入毒品“雷区”的原因有()①盲目从众心理的驱使②觉得好奇、新鲜、刺激等猎奇心的驱使③青少年警惕性低更易上当④放学后和同学出去玩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B【解析】解决本题要结合生活实际和所学教材知识青少年容易沾染上不良诱惑的原因有自控能力和警惕性差、受盲目从众心理的猎奇心理的驱使、交友不慎等据此①②③都是对的④不对与同学就要多交流关键是如果交友不慎会导致沾染上不良诱惑3.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它首次明确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首次明确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 之前颁布的有关未成年人的法律没有实用性B. 制定法律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要充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C. 我国实行良法之治此举有利于更好地呵护、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D.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将杜绝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答案】C【解析】略4.(1)上述法律法规的出台表明()①人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②法律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③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中④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4.(2)中小学、幼儿园相关负责人要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4.(3)之所以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是因为未成年人()①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②身体发育尚不成熟③没有自我保护能力④辨别是非能力不强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1)①③④说法正确上述法律法规的出台表明人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中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②“法律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说法错误故选D【答案】A【解析】(2)A符合题意题干体现的是学校保护BCD都不合题意不选故选A【答案】B【解析】(3)①②④说法正确都是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的原因③说法错误青少年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排除故选B5.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事件有利于法治国家建设的是()A. 珠海市斗门区35名法官受聘担任34所中小学校的法治副校长B.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佛山各学校掀起学党史热潮C. “学先烈承遗志”革命烈士事迹宣讲会在东莞党建主题公园顺利举行D. “星梦起航”粤港澳大湾区自闭症青少年关爱活动在中山美术馆启动【答案】A【解析】BC活动属于学习党史和党建活动 D活动属于关爱自闭症青少年的公益活动均与题目意思联系不紧密A项的举措有利于法治国家建设故选A6.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继续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这体现了我国法律的特征是()A.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D.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答案】B【解析】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继续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这体现了我国法律的特征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7.2019年5月30日上午我市某校举行“汛期防溺水和安全出行”为主题的主题教育活动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 家庭保护B. 学校保护C. 社会保护D. 司法保护【答案】B【解析】我市某校举行“汛期防溺水和安全出行”为主题的主题教育活动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8.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习主席的话启示我们法律具有()A. 教育作用B. 保护作用C. 惩戒作用D. 规范作用【答案】D【解析】题干中习近平主席的强调内容说明了领导干部等要依法行使权力遵守法律规定说明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指导人们的行为 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其它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故选D9.某居民区附近有一支施工队为了赶工期每天都施工到深夜扰得四邻不安住户们多次交涉无果于是有人找到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请求干预该部门依法对施工队进行了警告施工队保证不再扰民该案例表明()A. 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B. 诉讼是维权最有效的手段C. 公民的要求是依法行政的依据D. 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的作用法律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力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力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给予制裁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纠纷或矛盾的作用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故选D10.奥运冠军孙杨曾因无证驾驶被杭州公安机关罚款2千元并处行政拘留7天该案例表明()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知名人士违法应加重处罚④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公安机关属于国家强制机关题文材料杭州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奥运冠军孙杨的交通违法责任表明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①②④符合题意③错误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故选B11.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这是因为()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A. 社会保护B. 司法保护C. 学校保护D. 家庭保护【答案】D【解析】由题干描述得知《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这是因为家庭保护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所以D是正确的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ABC.故选D.12.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我们应该()A. 努力追求B. 学会辨别美好诱惑和不良诱惑正确应对C. 避开诱惑因为我们无法战胜诱惑D. 消灭一切诱惑【答案】B【解析】抵制不良诱惑学会辨别美好诱惑和不良诱惑正确应对.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坚持自我反省转移兴趣坚持做有意义的事情.选项A观点错误因为生活中有很多不良诱惑选项C观点错误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可以战胜诱惑选项D观点错误不可能消灭一切诱惑.故选B.二、简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3.(1)阅读幸福生活一从政府和人民的角度谈谈邯郸市为什么要简化行政审批流程?13.(2)阅读幸福生活二请你谈谈邯郸市政府保障了公民的哪些权力?13.(3)阅读幸福生活二请你谈谈公民要具备哪些意识才能更好做到画线部分的要求13.(4)结合幸福生活二从政府工作的角度谈谈公民积极响应政府要求的做法有何意义【答案】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政府要依法行政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解析】依据教材知识从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方面作答【答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解析】分析材料从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方面作答【答案】民主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分析材料从法律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作答【答案】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有利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解析】依据教材知识从有利于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预防腐败等方面作答14.(1)如果艾管仁告诉老师实情可能有什么结果?14.(2)如果艾管仁履行对陶企的承诺可能会有什么结果?14.(3)假如你是艾管仁你会怎么办?为什么?【答案】艾管仁和陶企的感情可能破裂也可能使陶企认识到谈恋爱的害处改正过新在教师的教育下和同学的帮助下成为一个好学生(言之有理俊课给分)【解析】该题考查分析能力分析材料艾管仁和陶企的感情可能破裂也可能使陶企认识到谈恋爱的害处在大家的帮助下成为一个好学生据此作答【答案】艾管仁不诚信可能被老师严厉批评陶企会越限越深不可自拔最终因成绩太差而不读书(言之有理均可给分)【解析】该题考查诚信分析材料艾管仁不诚信可能被老师严厉批评陶企会越限越深最终因成绩太差而不读书据此作答【答案】应该将实情告诉老师同时在陶企心情平静是找其说明告诉老师的目的是为其好请求陶企的原谅并愿意在学习上帮助陶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解析】该题考查交友原则呵护友谊分析材料应该告诉老师实情找其说明告诉老师的目的并愿意在学习上帮助陶企据此作答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15.(1)据材料指出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法律的联系15.(2)新亮点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给予的特殊保护思考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做?15.(3)面对法律的特殊关爱和保护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中学生应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答案】(1)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法律的联系是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答案】(2)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解析】(2)联系教材知识点可从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未成年人生存和发展的地位、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等方面作答【答案】(3)①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②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③树立法治意识④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⑤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等等【解析】(3)结合实际可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学习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等方面作答16.(1)依据材料概括法治对社会的作用16.近期网上频频曝出一些小区内发生多起“高空抛物”事件一名业主家的小孩将34层的啤酒瓶拖到28层从窗户共扔下了15个瓶子还有一些大人晚上偷偷将垃圾袋从阳台抛到草坪上仅2019年上半年就有多起因高空抛物坠物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发生引发人们对“头顶上的安全”的关注民有所呼法有所应 2020年5月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与高空抛物坠物行为有关的法律规定《民法典》作出了诸多调整和完善对公众关心的相关责任问题予以回应(2)小明看到这些规定非常激动“有了这些法律规定就可杜绝高空抛物‘头顶上的安全’就有保障了”请从厉行法治角度评析小明的观点16.(3)综合材料及问题概括一个有关社会治理的结论【答案】(1)①社会因法治而进步②法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③法治维护良好社会生活秩序④法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解析】(1)该题要求结合材料概括法治对社会的作用可结合材料从法律的作用以及树立法制观念方面入手回答【答案】(2)这种观点是片面的①有了这些法律规定可以依法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高空抛物行为的发生②但是除发挥立法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外还需要执法机关严格执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对违法者依法惩治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权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③社会治理需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解析】(2)本题要求从厉行法治的角度评析小明的观点首先明确小明的观点是片面的不能说有了法律规定就能杜绝的高空抛物只能说减少了高空抛物的发生其次从法治和德治的关系、厉行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面进行入手回答即可【答案】(3)社会治理需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解析】(3)本题要求概括有关社会治理的结论根据材料及问题可以从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方面入手回答17.(1)【活动主题】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17.(2)【明确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17.(3)【活动方式】同学们打算收集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典型事例在全社会进行宣传请问他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17.(4)【回归教材】法治的要求有哪些?17.(5)【落实行动】作为中学生你打算如何参与法治中国建设?(答出三个要点 3分)【答案】(1)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全民在行动法治校园你我共建等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解析】(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围绕法治中国进行回答【答案】(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解析】(2)依据教材知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据此进行回答【答案】(3)网络查询、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查阅报纸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解析】(3)本问考查对搜集资料的途径的认识和把握根据我们的实际生活体验从网络查询、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查阅书刊杂志等角度进行说明即可本问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的回答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答案】(4)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解析】(4)根据所学知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从这两个方面回答即可【答案】(5)①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②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③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解析】(5)该题考查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结合相关知识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依法行使监督权作答18.(1)上述材料对于提高我们的媒介素养有何启示?材料二近年来一些网络游戏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做出一些不合规、存在误导青少年的游戏为了提升网络游戏的思想文化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2018年 12月7 日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在北京成立由来自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高校、专业机构等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对存在道德风险的网络游戏进行评议为网络游戏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对此小米认为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最重要的是依靠父母的教导约束成立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作用不大18.(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小米的观点进行评析【答案】必须培养媒介批评能力必须增强法治意识树立道德观念【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善用新媒体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增强法治意识树立道德观念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以此作答即可【答案】小米的观点是片面的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需要父母的教导约束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对未成年人健康心理、良好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成立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属于社会保护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能够为未成年人创设良好的网络游戏环境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同时这也是社会各部门的义务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还离不开学校保护、司法保护未成年人也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国家在坚持德治的同时还要加强法治不断规范网络游戏行业行为【解析】首先判断观点然后回答理由网络游戏存在较大弊端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造成消极影响和危害党和国家依法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因此此题要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法律作用、未成年人的弱点和重要地位、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意义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离不开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未成年人也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等方面组织答案19.(1)如果同学们想了解更多的关于义务教育和青少年自我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你会重点推荐哪几部法律?19.(2)小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19.(3)案例二说明了法律具有什么特征?19.(4)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要自觉做到与法律同行你能和大家聊聊这一话题吗?【答案】(1)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解析】(1)本题要求推荐关于义务教育和青少年自我保护方面的法律作答的时候注意考察范围【答案】(2)①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和保护不当是导致小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客观原因②不知法、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是小强走向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③小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还不够成熟有时难辨是非、良莠不分、交友不慎、不良心理和行为容易发展为违法犯罪④小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能正确对待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保护【解析】(2)本题要求说明小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主体是小强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答案】(3)案例二说明了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解析】(3)本题根据材料分析法律的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4)①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②树立法律信仰增强法治意识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解析】(4)“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要自觉做到与法律同行你能和大家聊聊这一话题吗?”根据所学法律相关的知识回答即可。
押题宝典政法干警 公安之政法干警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押题宝典政法干警公安之政法干警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48题)1、下列影视作品的创作题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智取威虎山》B.《铁道游击队》C.《一江春水向东流》D.《永不消逝的电波》【答案】A2、以往的研究表明,精子或卵子向胚胎传递的DNA被认为是父母的遗传物质向子女传递的唯一途径。
最近,美国科学家指出,父母给孩子的生物遗传不仅仅是DNA序列——我们的儿女、孙辈甚至重孙辈都可能遗传一种表现遗传信息。
但与DNA序列不同,它是对环境做出反映。
特定污染物——包括农药、飞机燃料甚至一些普通塑料都会引发可导致疾病或生殖问题的表观遗传信息的修饰,他们会明显地固定下来,并与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一起传递给下一代。
A.以往研究表明,人类的遗传基因是稳定的B.表观遗传信息的变化具有偶然性C.DNA序列与表观遗传信息的差别D.环境污染可改变遗传基因【答案】C3、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开播后,在网络和电视上创造了收视奇迹,并跃居微博话题榜首位。
许多观众说,喜欢《舌尖上的中国2》就是因为它不仅拍摄了美食,并讲述了做美食的人和事。
其中浓浓的乡情更让不少背井离乡打拼的人流下了眼泪。
也有网友说,看到人们准备食材付出的艰辛,让人在体味美食的同时学会感恩。
A.佳片掀起收视潮温情打动观众心B.体味美食学感恩乡愁打动观众心C.温情催人双泪垂乡愁打动观众心D.新作追求国际化温情打动观众心【答案】B4、按时间先后将以下事件进行排序:A.(4)—(1)—(2)—(3)—(5)B.(2)—(3)—(1)—(5)—(4)C.(4)—(1)—(3)—(2)—(5)D.(2)—(3)—(5)—(1)—(4)【答案】B5、能够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众筹项目,是众筹平台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虽然众筹投资决策是由投资人独立做出的,但是对于单笔金额很小的众筹投资而言,投资人的决策依据主要来自通过众筹平台获得的信息,所以众筹平台应当对项目筛选,特别是对项目信息承担监督责任。
道德与法治七下9.2《法律保障生活》PPT课件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 们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
辩一辩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虽然法律在规范我们的行为和保护我 们合法权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法律并不能规范社 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不可能约束人们的所有行为,还需要道德 和其他社会规范来共同解决社会中的问题。
约束
体成员有约束力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 可
以下材料充分说明了什么?
法治
1
2016年12月,第十 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 了中医药法、环境保护 税法等法律。
2
3
2017年2月,第十 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六次会议表决 通过了新修订的红十 字会法等法律。
2017年3月, 第十二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五 次会议表决通过 了民法总则草案。
法院对两个儿子的判决,说明了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 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 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 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 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1 牛大娘是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的? 牛大娘到法院控告两个儿子,通过法律维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 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 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 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 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案例分析
福建省永定县大溪乡乡长苏某带队,在没有任何法律手续的情况下,强行拆除受害人江
你知道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基本级判断_49752

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测试题库(判断题一及答案)1、公民的隐私权应当受到保护并不容侵犯。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都不能了解、查询公民的个人隐私。
【正确答案:】错误2、民警张某、李某在抓捕一吸毒人员过程中,张某掏出手枪先对其口头警告,后鸣枪示警。
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张某开枪击伤其腿部后将其抓获。
张某使用武器的行为符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
【正确答案:】错误3、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正确答案:】正确4、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
【正确答案:】错误5、对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并通知补充侦查的,公安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提纲的要求补充侦查。
【正确答案:】正确6、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可以在国家机关中担任非领导职务。
【正确答案:】错误7、对异地公安机关请求查询犯罪信息、资料的,协助查询的公安机关应当认真查办,并及时反馈。
【正确答案:】正确8、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
【正确答案:】正确9、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不予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10、公安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48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正确答案:】错误11、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完全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正确12、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人民警察一律不得使用武器。
【正确答案:】错误13、陈某某晚潜入胡某家中盗窃贵重物品时,被主人发现。
陈某夺门而逃,胡某也没有再追赶。
陈某就躲在胡某家墙根处的草垛里睡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村长高某路过时,发现陈某行踪诡秘,就对其盘问。
陈某以为高某发现了自己昨晚的盗窃行为,就对高某进行打击,致其重伤。
陈某构成盗窃罪、故意伤害罪,应数罪并罚。
我国罪犯人权的救济措施及自我保护途径

我国罪犯人权的救济措施及自我保护途径俞达祥2006年03月23日13:06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人皆生而自由;在尊严及权利上均各平等”。
这是《世界人权宣言》的核心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充分显示了中国对人权保障的高度重视。
这一规定不仅适用于普通公民,同时也从根本上维护在监狱、看守所等监管场所被羁押罪犯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
一、我国罪犯人权保护的特点及内在要求在我国,罪犯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用保护普通公民的人权方式来保护罪犯人权,是不科学也是不实际的。
要从根本上解决罪犯人权保护问题,首先要分析研究罪犯人权保护的特点和内在要求。
笔者认为,我国罪犯人权保护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罪犯人权保护具有主体的特殊性。
监管场所在押的罪犯,曾在社会上违反法律,他们被限制人身自由,是他们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和自由应当付出的代价;但同时他们面对的是强大的国家机器,又成为弱势群体,他们又希望自己的人权受到保护。
第二,罪犯的人权保护与普通公民相比具有不完整性。
由于罪犯所处的特殊地位,他们作为普通公民应享受的权利,有些被依照法律的规定剥夺了,有些虽然在法律上没有被剥夺,但由于罪犯人身自由受到一定范围的制约,而人身自由,是公民享受其他一切权利和自由的基础,与之相关的权利实际上也受到了制约。
第三,罪犯享有的人权具有间接性。
普通公民可以完全自由地通过自身的行为,直接使自己的权利得到实现,而罪犯只能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法律程序,通过监管单位和监管人员、驻所检察官的允许和帮助,才能使有些权利得到实现,其中包括辩护权、上诉权、申诉权等。
尤其在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普通公民的生存与发展权还没有得到完全保障,让罪犯比普通公民享受更多的权利,显然不适合国情。
但罪犯作为基本公民的一部分,他们的人权理应得到有效保护。
为了适应这一内在要求,我们为罪犯人权保护设立了一系列特别的救济措施,为罪犯人权受到侵犯时实现自我保护铺平了道路。
罪犯的身体健康与教育

罪犯的身体健康与教育罪犯的身体健康和教育对于社会的改造和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处理罪犯问题时,我们不应仅仅关注这些方面。
将重点放在促进罪犯的身体健康和提供教育机会上是必要的,但我们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以确保有效的社会复原和预防再犯。
首先,重点关注罪犯的身体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罪犯通常在监狱环境中度过大部分时间,这样的环境可能导致身体不健康和心理压力。
监狱应该提供适当的医疗保健,确保罪犯能够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常规体检,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
此外,监狱也应该提供合理的饮食和锻炼机会,以保证罪犯有良好的营养和锻炼习惯,帮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
教育也是罪犯复原和重返社会的重要因素。
通过提供教育机会,我们可以帮助罪犯增强技能、获得知识和培养自信心。
教育可以帮助罪犯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控制感,并为他们提供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
监狱应该提供不同层次的教育机会,包括职业培训、学位教育和心理辅导等。
这样的教育机会将有助于提高罪犯的就业能力,降低再犯率以及增加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然而,仅仅关注罪犯的身体健康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才能实现有效的社会复原和预防再犯。
这包括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以帮助罪犯应对刑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挫折感。
此外,社会资源的开发和社区的支援也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应该为罪犯提供转型和重返社会的支持,包括就业机会、住房和社区服务等。
综上所述,罪犯的身体健康和教育是重要的因素,但不应将一切都寄托于此。
我们需要将注意力放在更广泛的领域,包括心理支持和治疗,社会资源开发以及社区的支援,以实现有效的社会复原和预防再犯。
刑事诉讼法重点知识期末复习陈光中第六版

第一编第一章一、刑事诉讼的特征:1、刑事诉讼就是一种国家活动,就是国家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2、刑事诉讼具有特定的任务,即通过刑事诉讼揭露犯罪,证实犯罪,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惩罚犯罪人,保证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利的动用具有主动性、普遍性与深刻性的特点〕3、刑事诉讼就是在当事人与其她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的,尤其就是当事人就是刑事诉讼不可缺少的诉讼主体、4、刑事诉讼就是依照法定的诉讼程序进行的、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p8〜9〕三、侦查权、检察权与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的原那么【简做题】法条〔3〕+主要内容第4条:国家平安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平安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第290条:军队保卫部门对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对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进行侦查.军队保卫部门、监狱办理刑事案件,适用本法的有关规定.四、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那么-就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原那么第6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 不允许有任何特权.贯彻实行本原那么的意义:1,坚持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就等于抓住了刑事诉讼的关键问题,为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2,坚持这个原那么,就可以杜绝“枉〞、“纵〞现象的发生,提升司法机关办理形式案件的质量、五、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那么-就是协调公、检、法三机关关系的原那么六、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那么的主要内容:〔一〕对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活动实行监督、〔二〕对法院的审判实行监督、〔三〕对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七、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那么1、称谓:提起公诉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后-被告人从而预防将其视为“有罪者 “人犯〞或“罪犯〞.2、疑罪从无3、无罪推定原那么任何人在未经证实与判决有罪之前,应视〔推定或假定〕其无罪一、立案管辖 〔一〕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1、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刑事案件2、人民检察院依法立案侦查的国家工作人员犯罪的刑事案件3、国家平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的危害国家平安的刑事案件4、军队保卫部门依法立案侦查的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以属人管辖为原那么, 以属事管辖为例外〕5、监狱依法立案侦查的犯人在监狱内犯罪的刑事案件〔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1、贪污贿赂的犯罪案件〔刑法分那么第八章〕4、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她〔上述第3类以外〕重大犯罪案件,需要检察 院直接受理的,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检察院立案侦查〔三〕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简做题】二、审判管辖 审判管辖的概念〔p127〕三.级别管辖〔一〕法条 19-221、基层人民法院-除上级法院管辖以外所有的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2、中级人民法院-〔1〕危害国家平安、恐怖活动案件;〔2〕 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3、高级人民法院-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4、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2、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案件〔刑法分那么第九章〕3、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与民主权利〔破坏选举案〕的犯罪案件5'、虐待被监管人案 、非法拘禁案 3 、非法搜查案 、刑讯逼供案 、暴力取证案 ,、报复陷害案〔二〕法条23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四、地区管辖第26条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她人民法院审判.犯罪地包括:犯罪预备地、犯罪行为实施地、犯罪结果地及销赃地等.1、犯罪地法院管辖原那么-24条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2、最初受理的法院管辖原那么-25条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第三章回避一、回避的概念〔p138〕二、回避的种类1.自行回避2 、申请回避3 指令回避三.回避的理由〔适用情形、条件〕【简做题】四、回避适用的人员〔就是否需要记再详细的内容〕1.审判人员2、检察人员3、侦查人员4、书记员5、译人员6.鉴定人五、回避的提起〔一〕中请回避的人员28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她们回避:〔一〕就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就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她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她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31条:本章关于回避的规定适用于书记员、译人员与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规定要求回避、申请复议.〔二〕回避的审查决定第30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与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第四章辩护与代理一.辩护〔一〕辩护的概念〔p147〕〔二〕辩护的种类〔34条〕〔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她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是盲、聋、哑人,或者就是尚未完全丧失识别或者限制自己行为水平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三!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 ,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三〕辩护人的范围【简做题】〔四〕辩护人的责任〔35条〕根据事实与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与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与其她合法权益.〔五〕辩护人的诉讼权利与义务第36条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举措;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与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1、权利〔1〕职务保证权〔2〕阅卷权〔3〕会见、通信权〔4〕获得开庭通知权〔5〕调查取证权〔只有辩护律师有此项权利〕〔6〕参加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权⑺ 拒绝辩护权〔必须提出正当理由〕〔8〕其她权利2、义务〔1〕忠于职守的义务〔2〕保守秘密的义务第46条辩护律师对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的有关情况与信息,有权予以保密.但就是,辩护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委托人或者其她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平安、公共平安以及严重危害她人人身平安的犯罪的,应当及时告知司法机关.〔增加的规定〕〔3〕辩护人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消灭有罪、最重证据,不得伪造无罪、最轻证据或者帮助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改变真实证言或者作伪证.〔4〕辩护人不得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5〕辩护人有义务遵守诉讼纪律.二、代理的种类〔44条〕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代或近亲属,附民诉的当事人及其法代,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代,附民诉的当事人及其法代,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第五章证据一、证据的概念〔48条〕可以用于证实案件事实的材料,都就是证据.〔改〕法定的证据种类【简做题】1、物证;2、书证;3、证人证言;4、被害人陈述;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白;6、鉴定意见;7、勘验、检查、识别、侦查实验等笔录;8、视听资料、电子数据.二、证据的特征1.证据的客观性2、证据的相关性3.证据的合法性〔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三、证据的种类〔每一项的特点与概念都要背诵?〕〔一〕物证的概念〔p173〕与特征1.客观性2、稳定性3、证实的间接性4、不可替代性〔二〕书证的概念〔p173〕与特征1.物质性2、思想性3、直接性4确定性〔常形成于案件之前〕两者的区别:书证就是以其文字、图画、符号等所记载的内省生?明案件事实.物证就是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与存在状况等来证实案件.如果就是既以内容, 又以其外部特征来证实案情,那么它既就是书证又就是物证.〔三〕证人证言1、特征〔1〕证人证言通常具有较强的主观性.〔2〕证人证言具有不可替代性.〔3〕证人证言具有不稳定性与多变性.2、证人的条件〔60条〕凡就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区分就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四〕被害人陈述的特征1 .被害人陈述的主体就是被害人2 .被害人陈述比拟容易收集3 .被害人陈述容易夸大犯罪事实与情节,具有倾向性4、不可替代性5、直接证实性〔详细、具体〕〔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白的特征1、证实案件事实的直接性2、真实与虚伪的双重性3、不可替代性与辩护性〔六〕鉴定意见的特征1 .鉴定结论就是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专门性问题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提出的分析判断意见,属于言词证据.2 .鉴定结论只能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作出结论,而不能就有关法律问题提供意见,作出判断.3 .鉴定结论必须就是书面形式,必须提出书面结论.〔七〕勘验、检查、识别、侦查实验等笔录新法条有所改动特点还就是按原来的写?〔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新法条有所改动特点还就是按原来的写?四、证据的分类〔一〕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1、划分标准:证据对案件事实所起的证实作用2、把证据分为有罪与无罪证据的意义:便于全面客观地收集与运用证据,预防主观片面性第50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与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她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增〕c 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她们协助调查.〔二〕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划分标准:证据的存在及表现形式〔三〕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划分标准:证据的来源〔四〕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划分标准: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实关系注:瞧一下书上第194页上的例题第六章强制举措一、强制举措的概念〔p223〕〔一〕据传的对象1、决定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2、对象-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3、传唤不就是拘传的必经程序,司法机关可以不经传唤而直接进行拘传.〔二〕拘传的程序1、审批-办案人员填写?呈请拘传报告书?- 县级以上公检法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拘传证?2 .执行-各部门由2人以上人员执行-出示拘传证,责令其签〔盖章〕-抗拒拘传的可以使用械具-只能在被拘传人所在市、县内指定地点进行期限-一次最长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连续拘传,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3 .撤销与变更-据传期限到就应撤销,假设需变更要在拘传期内办理相关手续.二、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一〕取保候审的概念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队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依法责令其提供保证人或交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不逃避或阻碍侦查、起诉与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二〕1、决定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2、执行机关-公安机关〔65条〕3、种类-提出保证人、交纳保证金〔66条〕4、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三〕取保候审的条彳【简做题】〔65条〕1、第69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2〕住址、工作单位与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增〕〔3〕在传讯的时彳g及时到案;〔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5〕不得消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1〕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⑵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⑶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4〕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增〕2 .保证人未履行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开।J事责任.〔68 条〕{法条与书上有点不一样按那个瞧}3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与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与有关单位.〔77条第2款〕〔四〕监视居住1 .决定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2 .执行机关-公安机关〔72条〕3 .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77条〕三、拘留〔一〕拘留的概念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法定的紧急情况下,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方法,也称刑事拘留.〔二〕1 .决定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2 .执行机关-公安机关3 .适用对象-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4、期限〔89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1~4日.对于流窜作案、屡次作案、卫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可延长至30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如不批准,公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三〕拘留的条件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觉察的;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瞧见的人指认她犯罪的;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5、有消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7、有流窜作案、屡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四〕拘留的程序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83条〕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瞧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平安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 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就是否要背审批、执行程序?〕五、逮捕〔一〕逮捕的概念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为预防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与审判,预防其发生社会危险性,依法采取的在一段时间内剥夺其人身自由, 予以羁押的强制方法.〔二〕1 .批准机关-人民检察院〔78条〕2 .决定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92条、163条〕3 .执行机关-公安机关〔78条、163条〕〔三〕逮捕的条件【简做题】〔四〕逮捕的程序1.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由检察长决定. 重大案件应当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87条〕2、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但就是必须将被拘留的人立即释放.如果意见不被接受 ,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立即复核,作出就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执行.〔90条〕3、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瞧守所羁押〔增〕.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24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91条〕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须在逮捕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逮捕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实.〔92条〕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举措. 有关机关应当在10 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增〕〔93条〕第七章附带民事诉讼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p248〕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条件1、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法定代理人必须符合法定条件.2、有明确的被告人.3、有请求赔偿的具体要求与事实依据.〔99条〕请求赔偿的范围:被害人遭受物质损失〔不包括精神损失〕,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水平,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增〕.如就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检在提起公诉的时候,也可提起.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第101条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出判决、裁定.(增)第102条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预防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第二编立案、侦查与提起公诉第一章立案一、立案的主体、意义(1)主体:公、检、法、国家平安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走私犯罪侦查机关(2)意义:立案程序就是刑事诉讼的开始与必经程序.二、立案的条件(第110条)(1)认为有犯罪事实(事实条件)(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法律条件)三、立案的程序(1)接受立案材料(2)审查立案材料(3)决定就是否立案一对立案材料的处理处理结果:决定立案或决定不立案决定不立案的,应将其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不服,可申请复议.(4) 对不立案的监督(111条)人民检察院或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侦查的案件,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具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其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第二章侦查一、侦查的主体:公安机关、国家平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军队保卫部门、监狱、走私犯罪侦查机关二、讯问犯罪嫌疑人程序规那么(1)讯问主体:二名以上侦查人员(116条)⑵ 讯问地点:可以传唤到指定地点或者她的住处进行讯问,也可以在关押地点进行.(117条)(3)讯问方法:(118条)应当首先讯问犯嫌就是否有犯罪行为,让她陈述有罪情节或无罪辩白,然后向她提出问题.犯嫌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答复.但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答复的权利.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4)严禁使用刑讯逼供与诱供、指供等非法方法进行讯问.(5)讯问同一案件的多名犯罪嫌疑人时,应分别讯问,其她嫌疑人不得同时在场.(6)在形式上,应当依法制作讯问笔录(7)对特殊(聋哑人、未成年人)的讯问对象适用特殊的程序(119)(8)讯问时录音录像(121条)应当-可能判处无期徒开【J、死刑或者其她重大犯罪案件.-其她普通的案件三、勘验、检查的种类与程序(1)种类:现场勘验、物证检验、尸体检验、人身检查与侦查实验.(2)第130条:为了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或者生理状态,可以对人身进行检查,可以提取指纹信息,采集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犯罪嫌疑人如果拒绝检查,侦查人员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强制检查.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或者医师进行第133条: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进行侦查实验.四、搜查的程序(1)主体:只能由侦查人员依法进行.⑵ 进行搜查,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在执行逮捕、拘留的时候,遇有紧急情况,不另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136条)(3)搜查时,应当有被搜查人或者她的家属、邻居或者其她见证人在场. (137条)⑷搜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进行.(137条)(5)搜查应当依法制作笔录.五、查封、扣押物证、书证的范围与程序(1)范围:可以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财物、文件,应当查封、扣押. (139 条)(2)程序:见法条第140条一第143条见法条第148条一第152条六、侦查终结1、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对案件的处理〔1〕移送审查起诉〔160条〕⑵撤销案件〔161条〕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无犯罪事实刑事诉讼第15条规定的情形>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2、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后对案件的处理〔166条〕①提起公诉②不起诉③撤销案件第三章提起诉讼一、提起公诉的主体、条件与程序〔1〕主体:人民检察院〔凡需提起公诉一律由人检审查决定167条〕⑵条件:〔172条〕①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②证据确实、充分〔对照53条〕条〔3〕程序:①制作起诉书②移送起诉二、不起诉1、概念〔p324〕2、种类:〔173、171、271条〕【简做题】①法定不起诉: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有本法第15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佥应当>。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必须严格控制对被执行人采取拘捕措施的通知-法[1996]96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必须严格控制对被执行人采取拘捕措施的通知-法[1996]96号](https://img.taocdn.com/s3/m/99d3e96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7.png)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必须严格控制对被执行人采取拘捕措施的通知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必须严格控制对被执行人采取拘捕措施的通知(1996年10月9日法[1996]9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坚持严肃执法,克服困难,依法执结了大批案件,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是,最近一个时期,在执行过程中接连发生执行人员或被执行人伤亡等严重事件。
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做好执行工作,特通知如下:一、人民法院在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过程中,应当依法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对采取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妨害或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及其他人员必须采取拘留措施时,应当严格履行法定手续,并持证、着装进行、执行中,遇有其他执法部门拦截或盘查时,应当主动出示证件并讲明情况,不得强行通过。
必要时,要报告当地党委协调解决。
二、对被执行人采取逮捕措施,必须十分慎重。
凡被执行人已经提出申诉或申请再审,执行依据的生效法律文书可能有实体处理错误的,或者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均不得逮捕。
对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实施逮捕可能影响该企业生产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一般不得逮捕。
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采取逮捕措施时,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报批或通报。
未经批准的,不得逮捕。
三、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在执行中认为被执行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需要作出逮捕决定的,一律逐级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审批。
四、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逮捕后,受案法院应当制作逮捕决定书,交由同级公安机关执行。
【重要知识点】2018年司法考试行政法精讲:司法追偿的范围

【重要知识点】2018年司法考试行政法精讲: 司法追偿的范围2018年司法考试行政法复习指导:司法追偿的范围。
司法考试仅剩不到20天的时间啦, 要抓紧时间复习啦, 我们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复习笔记,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司法追偿的范围是指国家对哪些工作人员进行司法追偿。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24条规定, 我国司法赔偿的追偿范围包括:1.实施暴力侵权行为的工作人员。
行使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工作人员, 在行使职权时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司法赔偿义务机关在履行赔偿责任之后, 应当责令其承担全部或者部分赔偿费用。
2.违法使用武器或者警械造成公民受害或者死亡的工作人员。
行使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工作人员, 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国家对该工作人员有追偿的权利, 在履行赔偿责任之后, 应当责令其承担全部或者部分赔偿费用。
3.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工作人员。
从上述三种情形不难看出, 我国国家赔偿法对司法追偿的范围采取了严格的限制, 明显比行政追偿的范围狭窄。
在行政追偿中, 具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都是追偿的对象;而且, 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具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 也在追偿之列。
在司法追偿中, 追偿的范围限于上述三种人员。
一方面, 国家之所以对这种工作人员进行追偿, 是因为这种工作人员具有实施违法行为的故意, 其主观的归责性很大, 不追偿不足以制止此类违法行为。
另一方面, 司法活动比较复杂, 国家需要公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对具有一般过错的工作人员, 不予追偿。
结语:司考大致的时间轴:3月份感性认识司考——4月份开始备考——5月份公布大纲——6月份网上报名——7月份现场确认——8月份打印准考证副证——9月考试。
选择适当的方法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使你走上成功的捷径;但如果选择方法错误, 可能会使你误入歧途, 导致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都周刊:我在网上搜索时发现公处大会很常见,时有发生。比如前阵子北京警方就公处了一批提供卖淫场所的出租房主,公处票贩子、传销人员、恶势力集团等等。为什么只有深圳警方这次的举动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呢?
王怡:公处、公审、公判过去都很多,现在总量上已少多了。引起舆论关注最关键的还是道德性的问题。卖淫嫖娼,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没有直接的和看得见的伤害,它的违法性基本上就是道德性的,这和大多数违法犯罪行为不大一样,而公处本身又带有道德上的羞辱含义,所以特别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甚至道德上的反感。
南都周刊:既然“公处”是违法的,为什么一直都有公处大会?
王怡:警方一般有执法效率的考虑,就如刑讯逼供是非法的,但警方有一种强烈的经验,就是逼供有效论。一个社会法治水准越差,警方这种经验传统就越顽固。
南都周刊:有律师会全国人大写信,抗议深圳警方。警方会不会因此事受到处理?
王怡:如果有当事人起诉,在我看来,这个官司是可以打的,甚至可以要求精神赔偿。从警方内部说,如果觉得要对社会舆论有一个交代,也认同这件事的违法性,或许会做出某种内部处理?我希望如此,但无从推测。
南都周刊:不谈道德,深圳警方的行为是否违法?
王怡:对政府来说,行政法上没有授权就是违法。另外有一点,警方在公众面前,其实僭越了一个最终裁决者的角色。对一个行政处罚,当事人可以申请复议,还可以起诉。在法治社会,只有法院才能代表国家对一个人做出终局意义的裁决。但警方的公处大会宣扬了一个偏见,用传统的观念说,示众相当于一种盖棺定论,它以不公正的方式,把一个被处罚者永久性的钉在某个十字架上。
游街示众和广场政治有内在一致性
南都周刊:公开处理、行刑、斩首示众或游街示众的起源是什么?
王怡:这是一种国家主义的崇拜。中国古代都有这样的传统,要公开行刑。国家对处罚或行刑的公开,因为它需要这样的仪式,来反复肯定国家主权的身份。它不但宣布你有罪,而且它需要你的身体来帮助它宣传。福柯说过,国家的司法对犯人的身体紧追不放。警方也一样。用商业社会的术语来说,政府舍不得放弃一种传统,就是对犯人进行一系列包装。一方面,国家用惊堂木、法槌法袍包装法官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国家把犯人包装得更像犯人,把他们从人群中识别出来。你看这次公处的照片,警察是统一制服,被公处的妓女嫖客是另一套统一服装。你的感觉会很强烈,会倾向于认为这个人就是坏人,因为政府通过公处、服装、身体姿态、发型等一系列的展示,把他们隔离了。
访谈:国家对犯人的身体紧追不放
《南都周刊》记者 陈黎
人不能被工具化
南都周刊:你对深圳警方公开处理妓女嫖客一事有什么看法?
王怡:警方的处理方式,无论在法律还是在道义上都不对。这是一个行政拘留的公开处理大会,我想首先是怎么来理解公开性?政府的行为应该具有公开性,一切处罚都不能秘密进行,不然就叫秘密警察了。但行政法上的所谓公开,是以政府行为为中心的公开,对它的决策和决策程序的公开。但公处大会不同,它是以被处罚者为中心的公开,这不是公开,而是展示,就像传统的游街示众。它将人工具化了,它征用了一个违法者的身体和一切私人信息,来达到某些目的。这是不对的。就算是死刑犯,你剥夺他的生命,但法律仍然要把一个将被处死的人看作人,不能当成工具。你不把他当人,你的正当性反而就没有了,因为一切处罚都是对人的,不是对猪狗的。
南都周刊:能否举一个历史上经典的公开示众的例子?
王怡:我能想到最血腥、尖锐的例子当然是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另外是清朝菜市口的砍头和法国大革命的断头台。它们都有一套仪式,包括时间选择、场地布置、刽子手、行刑工具、犯人的打扮,好像一个节日。菜市口处斩和法国断头台有国家主义的共同起源,但又有很大的不同。断头台是大革命的产物,大革命摧毁了君主制,它对政治合法性的饥渴要强得多;而皇帝的合法性基本上不是通过公开处刑来确定的,这很有意思,皇帝的合法性恰恰是通过赦免来强化的,历代皇帝登基、大婚都会大赦天下,用宽恕来论证合法性。但大革命改变了这一传统。比如中国古往今来都有赦免,但1949年以后,我们已经没有了对刑事犯的赦免制度。
南都周刊:把人工具化要达到什样目的呢?
王怡: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威慑,这是比较直接的,比较粗暴地展现政府的强制力;第二是羞辱,羞辱一定是道德意义上的。政府的角色恰好在这里就错位了。
南都周刊:插一个问题,如果你本人在公处现场,你会观看吗?你会当场抗议吗?
王怡:如果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想我会停下来看。但了解之后,我会掉头而去。是否当场抗议,要取决于那个场面和我的关系,心理上的和物理上的距离。离得稍远,我多半不会。如果对我来说太直接了,我希望能当场表达一个公民的看法。政府可以处罚一个人,但不能羞辱一个人。因为羞辱是道德性的,政府没有资格去做道德的褒贬。褒贬已经含在立法当中了,你的责任就是老老实实的执法。但老百姓可以,你可以对卖淫嫖娼进行道德上的辩护,也可以严厉批评,我个人的态度是严厉批评的。公众可以指指点点,因为他们没有强制力;反过来拥有强制力的政府,就不能把道德羞辱和公共管理混在一起。行为上的惩戒,要和人性上的宽恕相配合,而道德上的批评要和强制力无关。警方的示众,其实一种邀请,邀请公众围观,并向着被处罚者拿起第一块石头。就像《圣经》中那个著名的处罚妓女的故事一样。这种示众本身就是反道德的。它把羞辱者的道德水准,拉到了被羞辱者之下。
王怡,青年宪政学者,成都大学教师。
2006-12-08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示众现象在现代社会的式微,是否也反映了一种文明的进程?
王怡:是的。当今世界,政府处罚的一个趋势,就是公开,但越来越“不可见”。目前法院的公审公判减少了,但警方的公处仍然较多。我发现网络上的舆论,主流看法基本上是批评深圳警方缺乏法治意识。尽管公处现场有很多市民鼓掌,但幸运的是,大多数人都不在现场,所以这个社会能够进步。
南都周刊:游街示众和广场政治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王怡:有啊。政府喜欢广场,人民也喜欢广场。如果政府为了取得某种吸引眼球的社会效果,把本应在行政机构完成的事务搬到街头来,它等于是对公众说,你们对我有意见的时候,也有两个选择,一是通过正当的程序(没有表演性),第二就是像我们一样,用一种戏剧化的、煽动性的方式,它的效果真的要大得多。你会看到,在某种社会冲突的传统中,这种民众的街头模式,和警方的模式不是如出一辙吗。政府喜欢法庭,人们就往法庭里拥。一个喜欢街头的政府,为公众的抗议立下了效法的榜样。
南都周刊:公处的场所是否有法律上的规定,火车站、广场可以被随便征用吗?
王怡:目前法律的界定不很清晰。但公共场所有个基本特征,就是一般公众不经特别许可可以免费出入的地点。街头虽然不是私有财产,但也不是国有财产,纳税人给了警方办公的地点,其它场所就不是执法场所。街头公处也可以从财产权的角度去观察。如果政府随时随地的征用街头,作他的临时办公厅。老百姓也就学会了征用街头,做他们的“临时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