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 2019年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 2019年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此“隆中三策”被提炼为党的理论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1978年底,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进行冤假错案的平反,体现了“停止批邓”、“生产狠狠抓”和“冤案一理”,故本题应排除晚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C、D两项,选择B项;“批邓”开始于“文革”期间,晚于中共八大的召开,故排除A项。

2. 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

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
A.曲辕犁
B.翻车
C.耒耜
D.耧车
参考答案:
D
由材料信息“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可知,这一农具应该是西汉播种的耧车,故D项正确;曲辕犁是唐代江南地区的犁耕工具,故A项错误;翻车是三国时期出现的灌溉工具,故B项错误;耒耜是早期农业时期的生产工具,故C项错误。

3.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为此“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调整工业生产
B.实行“以工代赈”
C.调节农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
参考答案:
B
本题考查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认为国家进步的标志是“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对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以工代赈”的措施,即建立专门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故选B。

A、C、D 三项均不能体现材料中的信息。

4. 黄埔军校最显著的办学特点

()
A.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B.共产党员负责军校政治工作
C.学员在军事斗争的实践中接受训练 D.把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地位
参考答案:
D
5.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B.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 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参考答案:
B
考察鸦片战争的影响。

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缓慢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材料中茶叶和生丝大量出口,中国沦为资本主义商品倾销的市场。

所以B项错误;A、C、D三项表述正确故应选B。

6. 粉碎“四人帮”时,胡耀邦提出自己的治国建议:“我以为当前有三大事特别重要:
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二、冤狱一理,人心大喜;三、生产很狠抓,人心乐开花。

”针对当时国情,该主张侧重于()
拥护邓小平的领导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拨乱反正,顺应民心
D.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参考答案:
答案: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革结束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时邓小平处于打倒状态,所以排除A;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开始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BD;由材料“停止批邓,人心大顺” ,故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
7.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

……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唐朝
参考答案:
C
秦建立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均由皇帝任免,官吏不能世袭,C正确;夏朝、西周实行世官制,官吏世袭A、B不符合题意,排除;唐不符合问题“首先始于”,排除。

点睛:
材料“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等信息符合郡县制的特点,本题考查的是郡县制。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C.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参考答案:
D
9.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

"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参考答案:
D
10.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

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

”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参考答案:
答案: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1924~1927年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主要任务是
打倒列强、除军阀。

至1928年张学良的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全国统一。

A、C、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B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北伐战争
11.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参考答案:
C
12. 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

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参考答案:
B
13. 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B。

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贵族势力在地方上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参考答案:
A
14. 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 B白瓷、青瓷、五彩瓷、青花瓷
C青瓷、白瓷、五彩瓷、青花瓷 D青花瓷、青瓷、白瓷、五彩瓷
参考答案:
A
15. 近代一位在华传教士说:“在文学上他们是成人,在科学上他们还是孩提”。

该传教士评价的是
A.洋务运动者
B.科举制下的士子
C.维新思想家
D.新文化运动者
参考答案:
B
16. 《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

”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哪种政治制度()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世卿世禄制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

意思即:缙绅虽然地位很高,可是没有经过进士科考,终究觉得不够完美。

这样,以至于每次参加岁贡的不少于八九百人。

这说明了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故选C项。

其它各项均与材料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历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17. 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的罗斯福新政从本质上说,都是()
A.实行计划经济
B.变革社会制度
C.改变上层建筑
D.调整生产关系
参考答案:
D
18.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召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
A.施恩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参考答案:
D
19. 钱穆先生认为古希腊在城邦制的发展中逐渐摆脱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

以下选项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梭伦改革中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B.克利斯提尼改革组成“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
C.伯利克里时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D.陶片放逐法和津贴制度打击了贵族,保障民主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建立五百人会议,享有很大权力,且对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并从中产生公民大会主席团,使雅典所有的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最高级的政治事务,扩大了民主,打破了氏族贵族对政治的垄断,故选B项。

A项的“四百人会议”是由四个血缘部落选出的,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的公民大会一直都是公民参加的,故排除。

D项说法不准确,不符合题意要求,故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克里斯提尼改革
20. 下列对清朝军机处这一机构的理解,正确的是
A.属于皇帝的机要秘书班子
B.主要职能是监督各级大臣
C.相当于唐代三省合一的机构
D.是替代宰相职能的工作班子
参考答案:
A
【详解】军机处是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的中枢机构,属于皇帝机要秘书班子,故A项正确。

军机处主要职能是上传下达,故B项错误。

军机处不是宰相,不能等同于唐代三省合一的机构,故C项错误。

军机处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也不能代替宰相职能,故D项错误。

21. 恩格斯在论梭伦改革时,曾经写道“……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这主要指改革中的( )
A.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B.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参考答案: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使“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

A、B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22. “妇女,赶快要觉醒。

汇入工农兵,参加闹革命。

争自由,谋解放,还得靠自身,团体要结紧,万众一条心。

推翻旧礼教,废除包办婚,自由恋爱,男女平等,建立新家庭。

”这首歌谣
A.体现了戊戌变法女权运动的影响
B.表现了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成果
C.折射了五四运动青年觉醒的进步
D.反映了苏区社会革命动员的成就
参考答案:
D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提示“妇女,赶快要觉醒。

汇入工农兵,参加闹革命”,推断发动工农革命属于土地革命时期,故排除A、B、C三项,而选择D项。

23. 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分邦建国
B. 剥夺王侯爵位
C. 推恩令
D. “附益之法”
参考答案:
C
24. 史载夏王朝为当时各部落的盟主,只能以“封诸侯、建藩卫”进行统治。

商承夏制,西周发展为全面的层层分封。

当时已出现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有的都邑直属中央政权,有的都邑则由诸侯国管辖。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日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高于王权,王权与神权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传贤”制强化了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 D.以王权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参考答案:
B
25.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登。

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
A.宗法制的瓦解
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分封制的推行
D.王位世袭制的延续
参考答案:
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之下的主要国家有齐、鲁、燕、宋、晋等国,C选项符合题意。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与宗法制无关,A选项排除。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B选项排除。

王位世袭制的表现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分封制之下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主要国家有齐鲁燕卫晋宋等国家。

26. 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确定
B.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参考答案:
C
27.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得到解决是在:
A、唐

B、北宋
C、明

D、清朝
参考答案:
C
28.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参考答案:
A
29. 汉朝时期,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有一个汉朝廷设立的“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同时该郡又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

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而扬州刺史对
其行使权力是
A.行政权
B.监察权
C.军事权
D.经济权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汉武帝设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故本题答案选B项;ACD都不是刺史的职能,排除不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刺史
30. 为防止美国微软公司垄断软件行业,美国联邦政府启动了对微软公司的反垄断调查。

这反映了
A.微软公司垄断危害了公众利益
B.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联邦政府对微软公司垄断的不满
D.世界贸易的贸易互惠原则
参考答案:
B
【详解】美国联邦政府启动了对微软公司的反垄断调查,是为了经济的良性运作,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故B说法正确。

题干强调美国联邦政府启动了对微软公司的反垄断调查,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而不是美国微软公司垄断软件行业会危害了公众利益,排除A。

美国联邦政府启动了对微软公司的反垄断调查,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促进经济增长,不是对微软的不满,故C不符合题意。

此题是美国对经济的调控,与世界贸易无关,故D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
材料二:“(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三:“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

……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材料四:住在无锡市市区的贺星允老人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每一笔开销。

下面是她家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
单位: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柏庐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末江南士大夫的消费观。

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

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贺星允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
(1)主张: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原因:小农经济,物资匮乏(或生产力水平低)
(2)提倡奢侈
促进:带动商品经济发展
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扩大再生产(3)原因:①世界市场(扩大)逐渐形成,英国可以消费世界各地的商品;②英国殖民扩张,成为殖民帝国,能掠夺到世界各地的廉价产品;③资本主义发展,物质财富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④人文主义发展,消费观念的变化,追求享乐;⑤商业宣传。

(4)趋势:①1958—1978年:变化不大(或基本稳定或略有减少);②1978—2008年:迅速提高。

原因:1958—1978:①计划经济制约了经济发展活力(或生产力水平低)②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限制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勤俭节约。

1978—2008:①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市场经济体制活跃了经济。

③消费者观念变化,追求生活质量。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

从古代消费观的变化、英国的消费观、现代的消费观等方面来分析。

【详解】(1)主张:由材料中的“当思来处不易”、“恒念物力维艰”可知作者是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原因:结合材料所反映的“明末清初”这一时间,当时最主要经济形式是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处在极低的情况之下,所以导致物资匮乏,供应不足,故应勤俭节约。

(2)消费观:由材料中的“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可以推知其消费观是崇尚奢侈。

阐释:明代江南士大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是指江南士大夫的崇尚奢侈的消费观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者是指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或儒学轻商思想影响),致富后主要用于买田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因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注意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时间为“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这与这个时间段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状况是有关系的,考虑时从这些方面来着手。

英国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同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都推动了材料中出现的现象。

(4)趋势:由材料中的数据看,1958—1978年间变化不大(或基本稳定或略有减少);1978—2008年则是迅速提高。

原因:要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分析,主要应该从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和国民的消费观念角度对比说明即可。

32. 材料一
法律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政治文明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岁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立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民法大全》
材料二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

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

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

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村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析《十二铜表法》的进步性。

并说明罗马的司法变化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
(1)平等、理性、法律至上、正义。

(任选2点)
(2)《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

由公民法到万民法。

商品经济的发展;帝国版图的扩大。

本题考察罗马法,主要内容涉及到罗马法的原则、发展过程和影响。

(1)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对于罗马法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多次强调,可以看出材料中对罗马法原则的体现主要在权力平等,法律至上两个主要方面,此外对于一定法律原则的解读上面也体现出正义原则以及理性原则。

(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罗马法中《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对于它的进步性可以从成文法代替习惯法的角度来分析,注意要结合材料来谈,言之有物。

对于罗马法变化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政治角度已经经济角度来分析,要结合当时的具体形式来回答。

33.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也源远流长,并对当代中国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一西周初年疆域
图材料二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元朝疆域
图材料四中国民族分布图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的名称。

西周实行这一政治制度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哪些特点?(3分)
(2)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与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3分)
(3)元朝在地方行政机构制度上有何创新?对后世产生了怎样影响?(2分)
(4)材料四中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分布状况。

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实行何种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3分)
参考答案:
答案:
34. 阅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的本质区别和相互关系材料二
下面是山东省选出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类别统计分析图表,
(2)分析图表概括出山东省全国人大代表所具有的特点,并说明这些特点反映出什么本质?
材料三:据报道,2012年11月,孝感市某行政村在该村委会“两委”换届选举中,存在着贿赂选民、恐吓选民等现象,而且被选举人是等额选举等行为,部分村民对此很有意见,大多数村民默认这些行为。

随后,在上级驻该村“三万”工作组对村民一次走访中,听到村民无意中说出此事,“三万”工作组迅速向上级人大部门反映此事,后经过上级部门对该村选举违法违规事件查证属实,随即宣布选举无效,经村民重新自由选举,村民终于选出了大家满意和拥戴的村委会领导班子。

(3)材料三并反映出什么问题说说你对基层民主建设有哪些好的建议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或者启示?
参考答案:
考点:FA: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49:雅典民主机构;61: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分析:
(1)考查对雅典民主制度与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课本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2)考查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中有效信息的抽取能力;
(3)考查对基层民主建设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中有效信息的掌握;
(4)考查对民主政治制度综合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整体归纳整合能力;
解答:
(1)雅典的民主制度属于奴隶制直接民主,而美国的联邦政府属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二者的联系体现在,雅典民主为后者提供了基础以及思想渊源;
(2)由材料可以看出人大代表的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程度高,并且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通过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与参政议政制度在与时俱进地发展;
(3)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存在有法不依、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薄弱等问题;
建议: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增强村民的法制观念、主人公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有关部门要强化对基层民主建设的监督等措施回答;
(4)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普遍性、多样性、渐进性.
答案:
(1)本质区别:前者奴隶制直接民主;后者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二者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思想渊源,如法律平等、分权思想、少数服从多数、任期制等原则
(2)特点:人大代表的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程度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或者民主党派代表和妇女代表比例高;出现新经济成分代表和新社会阶层代表.)
本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与参政议政制度在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不断完善.
(3)问题: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仍存在着有法不依,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现象;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薄弱,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民主权利.
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增强村民的法制观念、主人公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有关部门要强化对基层民主建设的监督,切实保护村民的民主权利.
(4)认识或者启示:人类政治民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渐进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