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
《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本节课教学内容有两点:一是“地形类型多样”,二是“山区面积广大”。
主要通过激趣导入,认识自然;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关注家乡,爱我陈仓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纵观本节课教学过程,具体反思如下:
本课亮点: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增强情感。
用图片导入我国优美的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风景,增加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图带课、填图画图,突出重点。
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地图:地形地貌景观图中国地形分布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等等,在引导学生认识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一特点时,我让学生欣赏我国五种地形的图片,并在我国地形图上找出相应的地形类型,并通过比赛的形式在中国地形图上快速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具体方位。
同时让学生在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上,用笔连出走向相同的山脉,得出这些山脉将中国大地分割成许多网格,他们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既加深了学生对地形特点的理解,又突出了教学重点。
三、做好铺垫,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1、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后,再观察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理解我国五种地形比例,特别是山区面积广大就比较容易,费时较少。
2、在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地理观念时,通过设置两个活动题:活动题一、阅读教材关于“地形与民俗”的文字资料,结合以上图片和所学知识,讨论:不同类型的
地表形态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活动题二、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山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要注意什么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得出结论,进行展示,教师适时辅助一些图片进行提示和引导,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的优势和不足,让学生对我国的地形有了正确的认识,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
既突破了难点,又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四、小组合作,层层深入,培养能力。
本节课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探究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出示宝鸡市和陈仓区的地形类型构成数据,让学生分析我们当地应该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山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又适时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五、德育教育,处处体现,润物无声。
本节课的德育活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进行国情教育,学生初步形成了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图片,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
(2)通过探讨不同类型的地表形态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和山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如何进行山区的发展和保护,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通过课堂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倾听、交流、分享的合作能力。
这些德育活动,或适时渗透润物无声,或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自我感悟,都切实有效。
不足之处:
1、课前准备还不够充分,对相关地形的数据,应提前予以收集,在学生用到时及时给予展示,省去学生查书、查资料的时间,给后面教学留下充足的时间。
2、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较少,学生没有深入的思考问题。
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这篇文章共424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