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成语

多难兴邦成语
【成语】:多难兴邦
【拼音】:duō nàn xīng bāng
【简拼】:dnxb
【解释】:邦:国家。
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出处】:《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
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
【示例】:现在这样的局面,我们是有办法对付的,要迎接困难,“~”。
《周恩来选集》下卷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患难能使国家内部团结
【英文】:foreign aggressions often awaken a nation from its slumbers and thus help make it strong
【俄文】:госуáрство растёт в невзгóах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灵王想称霸于诸侯,就想与诸侯会盟,派椒举前去邀请晋平公参加。
晋平公想拒绝,司马侯劝他去,晋平公凭借自己地势险要与战马众多,不怕多灾多难的楚国,司马侯提醒他注意多难兴邦,应该把眼光放远点
多难兴邦成语接龙
【顺接】:邦国殄瘁邦家之光
【顺接】:唇齿之邦定国安邦多难兴邦父母之邦怀宝迷邦怀道迷邦济世安邦济世经邦
【逆接】:儿女情多耳目众多会少离多吉少凶多积少成多聚少成多立少观多名目繁多
【逆接】:多事之秋多事多患多凶少吉多劳多得多历年所多历年稔多口阿师多可少怪。
多难兴邦(歌词)

多难兴邦(歌词)作者:徐康
来源:《党员文摘》2008年第07期多难兴邦,多难兴邦
中国的总理
将它写在黑板上
让全中国孩子记住
灾难,只能激励斗志
困厄,只会燃起希望
逆境凝聚信心
痛苦孕蓄能量
危难促进团结
拼搏迎来兴旺
废墟中重建家园
鲜红的旗帜高高飘扬
哀兵必胜,哀兵必胜
中华民族有攻无不克的坚强!
多难兴邦,多难兴邦
中国的总理
将它写在人心上
让全中国人民记住
灾难,只能激励斗志
困厄,只会燃起希望
艰苦磨砺锐气
坎坷煅造坚强
挫折通向胜利
奋斗引领辉煌
抗震中重振国威
鲜红的旗帜高高飘扬
多难兴邦,多难兴邦
中华民族有战无不胜的力量!
(作者系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多难兴邦演讲稿

多难兴邦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我要表达对今天能够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发表演讲的荣幸之情。
今天,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多难兴邦"的思考和看法。
时至今日,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抵御了许许多多的磨难和考验,而正是这些多难,让中华民族更加坚韧、自信,并不断取得成就。
"多难兴邦"这个词语,最早可追溯到近现代中国,在那个时期,国家面临着多次战争、内忧外患和社会动荡。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我们的祖辈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定地走上了兴国的道路。
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
我们历史上有过不少艰难和惨痛的时刻,每一次危机都是对我们民族的严峻考验,也是我们民族独特韧性的考验。
首先,回首中华民族近代历史,我们会发现鸦片战争是我国遭受的最为惨痛的一次侵略战争。
那个时候,中国经济被破坏,国家的尊严被践踏,人民的生命得不到保障。
但是,正是在这场屈辱中,我们民族的精神得到了觉醒。
辛亥革命的胜利,让我们呼吸到了自由和独立的空气。
后来,我们又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解放战争。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历了多次艰难的战斗,每一次战斗都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然而,正是这些难关,培养了我们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让中国成为了坚不可摧的大国。
此外,我们还要看到,在现代新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封闭的经济体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贫穷的人民生活,都曾经拖累了我们的发展。
然而,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迎接了这些困难,不断探索创新,实现了经济的飞跃和人民生活的长足改善。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走过了灾难和艰辛,但我们屹立不倒,从未放弃追求繁荣和发展的信念。
就像一棵参天大树,经受风雨洗礼后更加坚强茁壮。
那么,为什么在临危之际,我们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呢?首先,我想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团结是我们走过困难的一大原因。
历史上,每当我国面临外敌入侵的时候,无论是抵御外族入侵还是克服内战的困难,我们都能够凝聚起强大的力量,众志成城,共同抵御外敌,战胜了困难。
“共克时艰,励志前行:多难兴邦演讲稿”

“共克时艰,励志前行:多难兴邦演讲稿”!
恶劣的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但是,在难以想象的艰难时期,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一起战胜困,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拥有着千百年的悠久历史,也有着严格健全的治理体系和强大的国力,更有着亿万人民的顽强拼搏精神。
我们先后经历了战争、自然灾害等各种艰难险阻,但每次都能迎难而上,坚韧不拔,最终赢得胜利。
多难兴邦,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在疫情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重要,也让我们看到了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伟大力量。
当医疗专家无数次奋斗在一线,守护着每一个生命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起那句永不过时的口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他们的无私奉献,是我们携手前行的动力。
同时,这个期间,我们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
在疫情中,医疗器械的发展、疫苗研发的加快,都显示出来中国在科上的实力。
未来,我们还将面临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比如环境灾害、自然灾害、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局等等,而以科技为基石的创新精神,则将会成为我们应对各种困难的主要力量。
只有深入挖掘科技、人才资源和先进技术体系,才能够在未来中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
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团结在一起,发扬民族精神,发扬抗疫精神,用实际行动展现出来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活力和中国的未来。
我
们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强化合作共赢的理念,加快推进各项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让我们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共同迎接历史的新时代!共同实现人民的新幸福!谢谢!。
多难兴邦什么意思

多难兴邦什么意思
多难兴邦意思是:难:灾难;兴:兴盛,振兴;邦:国家。
多灾多难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从而使国家振兴。
造句:1、与希腊民族一样,中华民族也屡经曲折磨难,但多难兴邦,我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所征服,而是越挫越奋,5000年来绵延不绝,巍然屹立于中国东方。
2、虽然在国际上处处受到打压,但切记多难兴邦,这正是时代在考验我们。
3、在我的心中,我们的祖国是多磨弥坚是多难兴邦。
4、看着满城的残阳,老人感叹道:这真是多难兴邦,哀兵必胜啊!
5、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伏读迭次谕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
6、正是这种行比伯夷、受命不迁的气节,令中华民族几经沧桑,却多难兴邦,几经存亡,终走向繁荣。
7、运筹帷幄神州精神源远流长,多难兴邦特色制度永放光芒。
与时俱进再创辉煌,畅想和谐气宇轩昂。
建党90载,续华彩篇章,愿民富国昌!
8、真金不怕火;多难兴邦,殷优启圣。
9、所谓"多难兴邦",现在局势动荡,我们应该更加团结一心,共度难关。
10、安危相易,祸福相倚,之所以“多难兴邦”,就是因为在“危难”中吸取了教训,锻炼了人,形成了正确的应对机制和风气,从而才能振作并取得进步。
多难兴邦演讲稿

多难兴邦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发表演讲,今天我将向大家阐述“多难兴邦”的重要性和意义。
众所周知,一帆风顺的道路是不存在的。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在发展的道路中都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困难。
然而,正如一句古话所说:“多难兴邦”。
只有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积极应对,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上的伟大国家,无不是在多难的环境中崛起的。
以中国为例,我们可以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
面临种种内外挑战和困难,我们曾经遭受了社会矛盾的激化、经济发展的困境、环境污染的加剧等等。
但正是通过紧密团结在一起,经受住了考验,我们才能够实现了祖国的繁荣和发展。
在当今世界,也存在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无论是经济危机、环境问题、恐怖主义的威胁,还是疾病的传播,这些都是我们所面临的现实。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而退缩,而是应该更加坚定地面对它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面对挑战时,我们首先要增强信心。
信心是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
只有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团队能够应对困难,才能够有所作为。
其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
困难常常伴随着机遇,而机遇往往隐藏在困难的背后。
我们应该学会看到困难中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并善于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我们要团结一心。
面对困难,团结就是力量。
只有团结和协作,我们才能够共同战胜困难,创造更好的明天。
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困难想要退缩,但我们不能忘记多难兴邦的道理。
只有当我们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创新,我们才能够使我们的事业更加繁荣昌盛。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话来总结我的演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勇往直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挑战。
让我们始终坚守“多难兴邦”的信念,为我们的事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感谢大家!。
多难兴邦演讲稿800字

多难兴邦演讲稿800字多难兴邦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师生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我将为大家带来一个主题为“多难兴邦”的演讲。
中国有句古训,“多难兴邦”。
这句话在历史上被反复印证,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DNA之中。
中国的历史上,经历了无数次的灾难、战争和困难,但是每一次都是在这样的压力下,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回首中国的历史,我想到了一个灿烂的时代——唐朝。
在这个朝代,中国的疆域空前壮大,文化发达,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但是,唐朝也经历了多次的灾害与战乱。
例如,唐朝初期的黄巢之乱,农民反抗队伍层出不穷,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动荡。
然而,正是在各种动荡不安的时期,杨贵妃的歌声让天下沉醉,王维的诗句传遍江山。
在这个时代,多难使得唐朝逐渐形成了“开放包容、兴盛发达”的特点。
再来看看现代的中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状态。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面临了外侮外侵的巨大压力。
不仅失去了领土,国家经济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然而,正是这样的艰难时刻,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中国爆发了许多次抗议运动、革命运动,有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
中国人民在痛苦中追求进步,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中国的成立。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转折点,也是多难兴邦的最好诠释。
在当今的中国,我们也面临了各种各样的挑战。
例如,环境污染、收入差距、市场竞争等等。
仅仅是一方面的政治信仰,是否能够通过这样的讨论而解决问题?我认为我们不能够因为有些人因为个人情绪受到某些言论所引导就否定一个合理合情的意见。
或者我们也没有必要试图压制少数人的意见,使我们不敢表达自己私人的看法和观点。
多难兴邦的意义不仅仅只是在于历史,更是在于现实。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个时代的潮流,从而实现我们愿景中的中国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的实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完全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听从人民、心系人民、为了人民”。
多难兴邦,任重于肩

多难兴邦,重任于肩
-------刘猛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危机重重的屈辱史,更是一部不畏强暴、奋起抗争的“多难兴邦”史。
至列强迫事清政府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一个曾拥有辉煌历史的国家就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中华儿女奋血浴战,最终用自己幼嫩的肩扛起了新中国的一片蓝天。
两弹一星,神州飞天,杂交水稻,港、澳回归,青藏铁路……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党的勤劳智慧支撑下走向成功的。
逆境不是痛苦,顺境不是幸福。
接而,洪涝雪灾,汶川地震,西藏打砸抢,流感疫情,金融危机,西南旱区,玉树天灾,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地压在了中国人民的肩上。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在党中央、国务院有力、有序、有效的指挥、部署下,我们紧密团结一心,展现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灾难阻止不了我们追求的步伐,只会让我们愈挫愈勇。
奥运的前无古人,金融的出类拔萃,神七的太空行走,世博的东方之珠。
让我欣喜之余也思考着到底什么力量让一个并
不富裕的人口大国扛起这么多巨大的任务。
忧劳可以兴国。
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责任感和爱民情怀,反映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和国家应对灾难的危机处理能力。
事实再次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多难兴邦,多难砺党。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困难,我们要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炙热的心,为明天的任重而道远,充满希望地向前迈进吧。
多难兴邦是什么意思

多难兴邦是什么意思多难兴邦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它的读音,意思。
出处,词性,近反义词,英文翻译以及造句吧。
多难兴邦是什么意思【拼音】:duō nàn xīng bāng【解释】:邦:国家。
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出自】:《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
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示例】:《周恩来选集》下卷:“现在这样的局面,我们是有办法对付的,要迎接困难,‘~’。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指患难能使国家内部团结【褒贬】:褒义词【英语】:challenges make a nation much stronger ;成语辨析【辨音】“难”不能读作“nán”;“兴”不能读作“xìng”。
【辩形】“邦”不能写作“帮”。
多难兴邦造句多难兴邦,目前国际社会的打压,正可考验我们富国强国的决心。
看着满城的残阳,老人感叹道:“这真是多难兴邦,哀兵必胜啊!”只要全国上下一心,一定可以克服困难,古今中外多见多难兴邦的例子。
虽然在国际上处处受到打压,但切记多难兴邦,这正是时代在考验我们。
多谋善断是什么意思【拼音】:duō móu shàn duàn【解释】:谋:谋划。
断:决定。
做事能多方谋划而又善于决断。
【出自】:晋·陆机《辨亡论》:“而加之笃敬,申之以节俭,畴谘峻茂,好谋善断。
”【示例】: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你依靠人民,依靠无产阶级,多谋善断,领导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褒贬】:褒义词【英语】:resourceful and decisive;sagacious and resolute ;多谋善断的近义词好谋善断足智多谋能谋善断智谋过人诡计多端多谋善断的反义词有勇无谋无计可施好谋无断愚昧无知愚不可及束手无策多谋善断造句汉高祖刘邦曾公开承认自己多谋善断不及张良,后勤供给不及萧何,军事打仗不及韩信,而自己能重用他们,是他得天下的原因。
《多难兴邦》演讲稿

《多难兴邦》演讲稿《多难兴邦》演讲稿演讲稿是作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语表达使用的文稿。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为了让您在写演讲稿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多难兴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多难兴邦》演讲稿1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五十八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国母亲!祖国-生命-师德-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五千年的历史,培育了祖国悠久的文化,我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到了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到了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到了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到了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
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在经济飞速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展现新气象,昭示好前景时,却发生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灾难。
2008年5月12日,历史将会牢记这个日子,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数十万人的死亡和受伤,几千亿的经济损失,给华夏子孙造成了重大的创伤。
连日来,举国上下揪心地关注着震后的伤亡统计,这已不再是抽象而枯燥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有名有姓、带着微笑、人们熟悉的面孔;他们不是高官显宦,不是明星大腕,而是极为普通的老百姓。
虽然他们惨遭悲剧,但全社会在倾力搜救、全力扶伤,连那些无法确认身份的死难者都要尽力对遗体进行编号、记录、拍照,建立“5.12”地震遇难者DNA资料库。
此时此刻,党和国家领人、全国人民、海外侨胞和死难者家属的心是紧紧地贴在一起的!是的,人类文明的核心应该是围绕着“人”,而对每一个生命尤其是老百姓的生命的态度,最能丈量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2008年5月19日4时58分,天安门广场第一次为大灾中罹难的同胞下半旗;14时28分,举国第一次为大难中逝去的生命集体致哀。
近代中国之“多难兴邦”

近代中国之“多难兴邦”古语有讲:“多难兴邦。
”中国自鸦片战争始,由于国家落后贫穷,外族入侵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甚至陷入亡国灭种的危险。
在这多灾多难的近代史阶段,中国的仁人志士们,直面挫折,为了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了艰难的“兴邦”探索历程。
首先肩负这一神圣使命的是当时的统治阶级——地主阶级。
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随后,外患接踵而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在与外敌作战过程中认识到了双方在军事技术上的差距,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
但由于长期专制统治和闭关锁国造成的闭目塞听,加上自古有之的“天朝上国”思想,这个呐喊只在极少数人中起了引领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和思想启迪的作用。
19世纪中叶,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又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了。
在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农民运动的过程中,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封疆大吏,对西方了解进一步深入,开始自觉践行“师夷长技”的思想,开展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
出于对封建纲常伦理的维护及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未能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社会制度上,甲午战争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采用机器生产,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也诱导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的农民阶级在清政府的压迫下,毅然举起了反清大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他们在进行紧张的军事斗争之时,也不忘维护民族权益——拒绝英国以帮助反清为名,攫取权益、平分中国等无耻要求。
运动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下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政府,体现了中国农民阶级巨大的能量。
19世纪末,进行过“洋务竞赛”的中日间爆发了战争。
日本为了实现其对外扩张的野心,率先发难,并最终打败了“大大”的中国。
甲午战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多难兴邦观后感心得体会感想

多难兴邦观后感心得体会感想【心得体会】领悟到的启示只有一个:多难兴邦!多难兴邦,乃中国古训。
它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蕴含着历史的辩证法。
中华民族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和灾祸,但从来没有被灾难压垮,始终生生不息,繁衍发展。
这是因为她有着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着在艰难困苦面前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优良传统。
这种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像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如民族血脉,世代传承。
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集聚起更加巨大的能量,支撑着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惊涛骇浪,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性进步。
毋庸置疑,我们今天也一定能够战胜特大地震灾难,重建被毁损的家园。
多难兴邦,是因为我们有坚强不屈的伟大的人民。
中国人民有着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品格,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震古烁今的中华文明,曾经创造过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_年对于中国来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目睹着这些天在电视机和电脑屏幕前无数双被泪水泡肿的眼睛,体验着中华大地春潮般涌动的至真大爱,感受着被磨难唤起并空前地凝聚起来的高涨激昂的民心民气,倾听着5月_日天安门广场为地震遇难者默哀后人群中爆发出的“中国加油!”的响彻长空的呐喊,我们绩,大灾大难只会使我们的人民愈挫愈奋。
这些日子里,始终有一种感慨在人们心头震颤:我们的人民太好了!在地震巨灾面前,受灾群众表现出的惊人的坚韧、顽强,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华人空前的捐款赈灾热潮,全国各地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志愿者行动,献血站、献血车前长龙般的自愿献血者队伍,全社会万众一心、守望相助的同胞亲情,全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巨大凝聚力,感天动地,令世界动容。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救灾现场充满激情地宣示的那样:“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就连外国网民也在CNN网站上感叹:“没有抢劫,没有抱怨,只有在毁灭性灾难发生之时人与人的互助”,“你能在世界别的地方找到这样的_亿人吗?”多难兴邦,是因为我们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和人民政府。
2024年多难兴邦观后感心得体会感想

2024年多难兴邦观后感心得体会感想《2024年多难兴邦》是一部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影片,通过讲述2024年中国发生的一系列挑战和困难,展现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顽强抗争的精神和智慧。
观看这部影片让我深受触动,我不禁感叹中国人民的力量和国家的底蕴。
影片中所描绘的场景让人忍不住发自内心的敬佩和钦佩。
2024年,中国遭受了一连串的灾难和挑战,包括大范围的洪涝灾害、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疫情的爆发等。
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于困难之下,他们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积极应对。
无论是救灾行动、经济复苏,还是防控疫情,中国人民都展现了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强大力量。
在洪涝灾害中,我看到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人们手牵手,互相搀扶着走过深水区;火车站、机场、高速公路上汇聚起了无数志愿者的身影;救援队伍冒着巨大的风险挺进受灾区域,守护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些画面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大爱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而在经济危机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来稳定市场,包括投放大量的资金来刺激消费、减税降费等,这不仅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也为经济的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
整个国家齐心协力,共同走出困境,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增长。
这使我不禁佩服中国政府的决策和智慧,也由衷感叹中国人民的意志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而疫情的爆发更是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他们迅速做出了应对的措施,封控城市、加强医疗资源的调配和扩建、公众的防控教育等,这些措施都发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有效遏制了病毒的传播。
我看到了医疗工作者们为了大众的健康安全日夜奋斗,看到了人们自觉遵守防疫措施的行为,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人民的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2024年多难兴邦》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中国人民能够在多难中兴起?我认为,这与中国人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密切关系。
中国人民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在磨砺中磨砺出顽强的精神和智慧。
而中国的崛起也离不开艰苦奋斗和长期探索的积累,这些都为中国人民面对各种挑战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莫厘峰:话说“多难兴邦”

莫厘峰:话说“多难兴邦”【信息时间:2008-12-26 阅读次数:50】【我要打印】【关闭】震撼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数月,但至今仍是国人热议的话题。
尤其是家宝总理在现场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大字,一时在神州大地上轰鸣回响,汇聚成了中华民族凝心聚力抗震救灾的强大精神力量。
灾难过去,痛定思痛,如何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始终保持这样一股昂扬的斗志和奋发的精神,需要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家宝总理所说“多难兴邦”的深刻内涵。
一般来说,哲学命题具有特定的内涵,如“白马非马”,说的是我们在认识事物时不能以个别取代一般这样一个基本常识。
“多难兴邦”,与其它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等古训,其实也有点类似于哲学命题,倘若我们用日常惯用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则可能会产生诸多歧义甚至引向谬误。
《左传·昭公四年》原文为“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很明显这是一个假设句,固国丧国与多难无难其实并无一一对应的内在逻辑联系。
如果把多难理解为兴邦的逻辑前提或充分条件,“多难必定兴邦”或“无难不能兴邦”,那就有失偏颇了。
其实不难看出,在多难与兴邦之间应该有一个行为的主体,那就是人,就是构成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只有人才是攻坚克难、兴邦兴国的主体。
离开了这个主体,即便多难也未必就能兴邦,而只有经历了磨难、增强了意志和才干的人,才是兴邦的主体所在希望所在。
因此,还是家宝总理讲得好:“在生活的过程中,不仅有困难,甚至有灾难,但是,人,特别是青年人,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希望”。
这就带出了另一个话题。
龙生九子,尚且秉性各异,何况百人百姓。
面对突发的灾变,有人做懦夫,有人当逃兵,这些都不奇怪。
难能可贵的是,广大干部群众在灾变面前弘扬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优良传统,磨练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让世界各国人民不得不为之倾服。
但同时也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了自身暴露的弱点和问题,与“多难兴邦”的期望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多难兴邦怎样才能不只是口号

“多难兴邦怎样才能不只是口号我们都还清楚地记得,2022年汶川大地震中的一幕:5月2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川中学安置点看望师生时,用粉笔在一块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赋予了灾区人民化悲痛为力量、抖擞精神重建家园的力量,催生了一个全新的汶川。
自此,“多难兴邦”也成为鞭策中国人民共克时艰、兴我中华的一句嘹亮口号。
灾难永远是可怕的,它只会夺走我们的生命、毁损我们的家园、消弭我们的财富,它是个百分百的恶魔。
所谓多难兴邦,只是一种激励方法,号召人们在灾难发生后齐心协力,将苦难转化为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和能量。
怎幺去转化呢?当然不是“精神原子弹”,而是认认真真地灾难为什幺会发生、是不是可以预防,以及怎样救援才能让灾难的损失降到最低等方方面面的和教训。
这样,万一灾难再次来袭,我们就能从容、科学地应对。
而在人与自然日趋尖锐对立的今天,灾难发生的几率不是万一,而是必然。
这不,四川又发地震了。
按说,有了汶川大地震的前车之鉴,我们应该是有了充分的共识,可以调节有度、应对自如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5年前在汶川出现过的种种问题,譬如地震未得到及时预报、救援过程中政府和未协调统一、慈善组织救助不得力,又轮回般地在芦山发生了。
这次芦山救灾中,争论最多的莫过于政府救援与民间救援的关系。
这个话题,在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救援中也曾热议过。
必须说,就救灾而言,政府天然是第一责任人和第一主体。
但是,基于灾情的严重度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政府救援难免存在的力量不足,动员和利用资源进行补充,也是题中之义。
两者本应是拧成一股绳向一处发力,却演变成了一场口水仗:有的民间救援人士发现某处的救援物资匮乏,就整体性地否定政府救援的诚意和效率;某些志愿者的自发救援造成局部的交通拥塞,政府部门就指责其“添乱”。
这些争执和纠缠,对救灾肯定是不利的。
为什幺会出现这种对掐在5年之后又重新上演的局面呢?一个不能回避的原因是,我们对灾难反思存在问题。
中华民族多难兴邦的作文

中华民族多难兴邦的作文咱中华民族啊,那可是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真不容易!但每一次的磨难,都没能把咱打倒,反而让咱变得更强大,这就是所谓的“多难兴邦”。
就拿抗日战争来说吧,那时候小日本可嚣张了,觉得咱中国好欺负,大摇大摆地就闯进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老百姓们那日子过得,真是苦不堪言。
我爷爷跟我讲过,他们那个时候,天天提心吊胆的,不知道哪天炮弹就落到自己家头上了。
爷爷说,他们村当时被日本鬼子扫荡了好几次。
有一回,大家正在地里干活呢,突然就听到有人喊:“鬼子来啦!”所有人立马丢下手里的锄头,撒腿就往家里跑。
爷爷拉着奶奶,抱着还在襁褓里的姑姑,拼命往家里奔。
回到家,赶紧把能藏的粮食都藏起来,把值钱的东西也埋到地里。
可这又能藏多少呢?日本鬼子一进村,见东西就抢,见人就打。
有个大爷不肯交出家里的粮食,被鬼子一枪就给打死了,那场面,真是惨不忍睹。
村里好多房子都被鬼子给烧了,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大家只能躲在山里,饿了就啃几口野菜,渴了就喝山里的泉水。
晚上睡觉也不敢睡踏实,就怕鬼子突然摸上来。
但是,咱中国人可不会就这么任人欺负!八路军来了,带着大家一起抗日。
村里的年轻人纷纷报名参军,哪怕是手里只有一把大刀,也要跟鬼子拼个你死我活。
妇女们就在后方给战士们做鞋、做衣服,照顾伤员。
孩子们也不闲着,帮忙放哨、送信。
爷爷说,有一次八路军要攻打鬼子的一个据点,需要摸清里面的情况。
村里一个叫二狗子的小伙子自告奋勇去侦查。
他装成一个要饭的,在据点附近晃悠了好几天,把鬼子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都摸得清清楚楚。
回来后,八路军根据他提供的情报,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一举端掉了那个据点,缴获了好多武器弹药,大家那个高兴啊,比过年还开心。
在那场漫长的战争中,像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
虽然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但咱们中国人从来没有放弃过抵抗,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
大家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最终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
再说说 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吧。
多难兴邦,吾辈自强作文

多难兴邦,吾辈自强作文英文回答:"英文回答,"It is through adversity that a nation thrives, and it is through self-improvement that individuals succeed.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s, we must strive to overcome them and become stronger. This is the essence of '多难兴邦' (duō nàn xīng bāng), a Chin ese idiom that means 'a nation prospers through adversity.'。
In today's fast-paced and competitive world, self-determination and self-improvement are crucial. We must have a strong will and the determination to overcome obstacles. As the saying goes, '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 the tough get going.' This means that when faced with difficulties, we must not give up but instead push ourselves to work harder and find solutions.Self-improvement is also important for personal growth and success. As the saying goes, 'Practice makes perfect.'We must constantly strive to improve ourselves, whether itis through acquiring new skills, expanding our knowledge,or developing our character. This will enable us to overcome challenges and achieve our goals.中文回答,"多难兴邦"是指一个国家通过困难和挑战才能繁荣发展。
关于邦的成语

关于邦的成语
一、多难兴邦
【解释】:邦:国家。
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出自】: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现在这样的局面,我们是有办法对付的,要迎接困难,“多难兴邦”。
二、父母之邦
【解释】:指祖国。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
【翻译】: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为什么一定要离开自己的国家。
三、安邦治国
【解释】:使国家安定太平。
【出自】:冰心《斯人独憔悴》:安邦治国平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
四、邦国殄瘁
【解释】:殄:尽,绝;瘁:病。
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出自】:周.孔子编订《诗经·大雅·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
【翻译】:人的死亡,国家困病多灾殃。
五、一言兴邦
【解释】: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翻译】: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几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难兴邦
其实对这个词有深刻的印象就是因为温爷爷,这四个字可以说是对那场对我们来说产生巨大伤害的地震的一个最好的解释。
这四个字使得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脆弱的人们燃起了重生的希望,更使我们坚定了我们的信念。
我相信每当我们遇到灾难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起这四个字,并昂起头颅挺起脊梁战胜困难。
多难兴邦这是历史为我们总结的经验,古代《左传〃昭公四年》中就曾写道:“邻国之难,不可虞也。
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那么多难为什么能兴邦呢?我认为“多难”容易提示人们,容易被人们接受“我们”邦里的人是一家,而人本性就会促使“我们”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共图发展,而团结起来人民,力量是强大的(比如抗美援朝的胜利就是最好的例证),是非常有利于兴国强帮的,所以多难往往会兴邦。
但并不是所有的多难都能兴邦,因为“兴邦”是需要多种因素来促成的,“多难”只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客观条件,还有待其他条件来促成。
比如伊拉克被美军侵略就是伊拉克的“多难”,但伊拉克并没有在多难中“兴邦”就是个道理。
所以当温爷爷写下这四个字的时候他想对我们说他希望我们大家要面向光明的未来,昂起倔犟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
让我们在一个客观的条件下团结奋斗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研讨历史,不难发现,“多难丧邦”的国家如雅典、西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其国家本身已积弊甚深,上层朽坏,荒嬉颓唐,人民耽于安乐,道德倾圮,在危机下很难团结一致,以至故宫禾黍。
因此,我们这才能够从温家宝总理的对学生的寄语中体会到他的深意,这是一种极刻的勉励:国人一定要有危机感,要坚守道德,坚持团结,才能在危难之秋共克时艰。
“多难兴邦”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以一颗昂扬向上、坚强不屈的心面对灾难,灾难反而会成为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因为灾难可以催我们奋进,面对灾难唯有奋进,只有奋进才会有出路;因为灾难可以令我们反思,一场巨大的灾难可以令我们反思很多很多,可以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眼睛变得更明亮,更加清醒地知道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该坚持什么?该摒弃什么?该弘扬什么?该惩治什么?该改进什么?该完善什么?而完善和改进可以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走得更稳健,弘扬和惩治可以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走得更明智;因为灾难可以团结我们,面对灾难,我们唯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能顺利跨过那一道又一道坎坷,我们唯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能在发展的路上,取得更大的胜利;因为灾难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坚强,经历灾难的磨砺,我们的意志一定会变得更坚强,而只要我们有了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面对!
灾难是民族振兴的号角,大地震唤醒了民众,凝聚了人心,强化了国家意志。
曾几何时,许多人都担心“80后”、“90后”中国少年一代的成长危机。
地震发生后,数万“80后”的解放军子弟兵在危难之际冲锋在前、义无反顾。
大批“80后”的志愿者,始终奋斗在救灾、服务的第一线。
汶川大地震一周后的5月19日至21日,降半旗举国默哀三天。
三天的默哀,把国人的感情升华为国家的哀伤,默哀的中国是最为团结一心的中国。
于默哀的中国,我听到了中华民族最雄浑的号角“中国加油!中国雄起!”
多难兴邦,因为灾难是国家兴旺的动力。
这次汶川大地震极其惨烈,它让
整个中华民族见证了我们伟大的国家和公民社会的双重成长。
这场救灾中,政府和人民自发地达成了最密切、最良好的合作。
大地震穿越台湾海峡,充分体现出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怀,增强了台湾同胞对大陆同胞的认同感和亲切感,正是在救灾中实现了半个多世纪不可能实现的两岸包机直航。
大地震还震出了中华民族和全球华人的空前团结和凝聚力,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一定可以战胜各种困难,再创辉煌。
大自然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昭示着生命的宝贵,每一个人都会从此深思,要尊重人的生命,进而尊重人的价值,进而尊重一个公平正义的人的团体,亦即是建立和谐的国家与社会。
“多难兴邦”并非历史的真理,却是深刻的警示,每个看到灾难现场的人,都会咀嚼这一句话,“多难兴邦”的注脚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在于我们的每一个思想,每一个行动。
所以我们要时刻告诉自己我们是祖国的脊梁祖国的支柱,我们绝不能轻易低头,绝不能轻易认输,我们一定要昂着头挺起脊梁共同努力建造我们伟大美丽的国家,并让他永远繁荣强大。
人生之路不会一直都是阳光明媚的康庄大道,但是人们只要越过障碍,就会发现另一片美丽的蓝。
作为中华儿女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共同渡过难关,我们一定发现另一片美丽的蓝的。
祖国的未来就看我们的,我们不能懈怠,不能马虎,我们要奋起我们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