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生产-茭瓜无公害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公害生产-茭瓜无公害栽培技术
一、特性
喜温(15-25℃),水生性,强光照、吸肥力强。

二、育苗
1、品种选择:本地象牙茭、富民鸡腿茭、8970、911、991等。

2、苗床地整理;每亩大田约需苗床地40--60平方米,结合整田施农家肥300--500千克、普钙10--20千克,做到田平泥化。

3、假植:10月初将选好的茭墩挖出用力割成带1根老茎的小墩,按10×10厘米规格浅植,并加盖浮膜,40--50天移栽大田。

三、大田整地施肥
结合整田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5000千克,普钙50--80千克,钾肥15千克,尿素20千克(或三元复合肥50千克),锌肥1—2千克混匀于泥中。

四、定植
1、原则:浅水浅植
2、规格:100×40--60厘米(亩约1200--1500墩),1墩/穴。

3、时间:约11月中、下旬。

五、田间管理
1、水份:定植时保持5—10厘米水层。

成活后降至3—5厘米提高泥温,促进低位分蘖。

冬天8—10厘米水深护苗。

开春后3—5厘米浅水促进分蘖。

苗够(15—20苗/墩)20厘米深水控分蘖,但深不过茭白眼(心叶)。

采收期保持5—7厘米水深。

采收后保持3—5厘米水深。

2、追肥:定植后15--20天,亩用氢铵20—25千克加普钙10千克追施提苗肥。

开春后亩用氢铵10--20千克追施发棵肥(每塘15—20苗),春茭孕茭期(20--30%假茎发扁,叶往两边分)亩用氢铵40—50千克+钾肥5千克追施孕茭肥(在每次追肥时,需先放干田水,在行间撒施后第二天再复水,以便提高肥效)。

孕茭后用植物动力素、茭白膨大素、磷酸二氢钾等微量元素喷施2--3次、7天一次。

春茭收结束后,亩用氢铵20—25千克加普钙10千克追施,秋茭孕茭期(20—30%假茎发扁,叶往两边分)亩用氢铵40千克+钾肥5千克追施,并用茭白膨大素、磷酸二氢钾等微量元素喷施。

3、植株调控:
①温度:孕茭期田间小气候必须满足15--25℃,高温时勤换田水,可使小气候温度下降。

②水位:孕茭期深水管理,一是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小气候温度,二是深水(20——25厘米)可以使茭瓜变得洁白娇嫩。

③追肥:氮肥过量,植株徒长难以孕茭。

磷钾肥过量植株抗性增强,黑粉菌寄生困难,孕茭率不高。

多施农家肥、微量元素肥有利于植株平衡生长,提高孕茭率。

④农药:在生产中尽量少用杀菌剂,至少在孕茭期不用杀菌剂。

六、换茬留种
1、单季茭种植的在春茭结束后可种植水稻。

2、双季茭可继续管理采收秋茭。

3、换种:春茭结束后,换种时选取孕茭率高的茭墩分株(每小墩2--3苗),按90×40厘米规格移栽大田(当年可收少量秋茭)。

秋茭结束后选取孕茭率高的茭墩分株成带1根老茎的小墩按5--10×5--10厘米假植为下年种植提供秧苗。

七、缩根茭的管理
1、去杂:秋茭结束后及时去除田间的雄茭和灰茭(预先挂牌)齐泥割去茎叶、保持3--5厘米水层。

2、追施农家肥:下年开春后亩用农家肥3000—4000千克与普钙50--80千克沤堆发酵后追施,这次追肥不能用化肥代替,否则重茬明显。

3、换茬:茭苗种植1--2年后,需重新换苗种植,留种时,缩根茭面积与大田比例1:7--10(即每亩大田需缩根茭面积60--90平方米)。

八、大田病虫害防治
1、提纯复壮,秋茭结束后及时去除田间的雄茭和灰茭。

2、锈病:发病初期用世高、凯润、丙环唑等喷雾防治。

3、叶斑病:发病初期用凯润、世高、富士1号等喷雾防治。

4、纹枯病:发病初期用爱苗、井岗霉素等喷雾防治。

5、蚜虫、飞虱:用艾美乐、阿克泰、绿浪等喷雾防治。


九、采收
春茭约4月中下旬,顶部三叶平齐,叶鞘炸开,微露茭瓜即可采收,秋茭约8月下旬至9月下旬采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