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
巴蜀文化发源地在达州——巴文化的来源
巴蜀文化发源地在达州——巴文化的来源据考古发掘,达州市宣汉罗家坝是史前文化发端于200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其代表性古人类是“巫山人”。
距今约 4100 多年前,巴人先民就世世代代在罗家坝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巴人文化。
巴人文化的形成大约在商周之际。
据《辞源》记载,位于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
公元前16世纪初至今大约4100多年前,即是四川最早也是分布最广的民族。
古代巴人不但作战勇猛顽强,以致被称为“神兵”,而且能歌善舞。
在荒莽的大巴山、秦岭中,在极为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自强不息,世代繁衍。
他们斩蛇蟒、射虎豹、猎牧捕鱼、垦荒种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和建设。
其巴文化的主要代表有:“巴渝舞”──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
中国古代典籍记载最古老的音乐创作产生于巴地(罗家坝)。
巴渝舞来源于商末巴师伐纣时的“前歌后舞”。
巴渝舞特点:舞风刚烈,音乐铿锵有力,属武舞、战舞类型。
“剑弩齐列,戈矛为之始。
进退疾鹰鹞,龙战而弱起”,“退若激,进若飞。
五声协,八音谐”。
汉初,巴渝舞被刘邦移入宫中,成为宫廷乐舞,也是王朝祭祀乐舞。
那时巴渝舞几乎成了国家乐舞。
唐以后,巴渝舞从宫廷乐舞中消失。
尽管如此,在民间,巴渝舞遗风犹存,川东巴人后裔的踏踢舞、摆手舞、腰鼓舞、盾牌舞,就是古代巴渝舞的流变,现在的薅* 锣鼓、花鼓调、花灯调、莲花落、川剧帮腔、川江号子、船工号子、劳动号子、翻山铰子等都和巴渝舞曲密不可分。
“巴乡清”──古代巴人的酒,以“巴乡清”著称于世。
《水经·江水注》记载:“江水又迳鱼腹县 ( 今奉节 ) 之故陵……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
”此酒名贵,饮誉遐迩。
清酒酿造时间长,冬酿夏熟,色清味重,为酒中上品。
巴人善酿清酒,表明其酿酒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巴文化历史史料佐证研究巴人历史的早期文献著作有《山海经》、《左传》、《世本》、《华阳国志·巴志》、《水经注》和《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等书。
巴蜀文化简介
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
中国四川盆地中成都的蜀和重庆的巴所代表的文化。
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包括盆地西部及陕南、滇北一带。
传说,早建有地方政权,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
考古发现,商至西周时,蜀人与黄河流域民族即有文化交流。
出土商代后期陶器如深腹豆形器、高柄豆、小平底钵等,虽具地方特色,但铜镞、铜戈、铜矛却为黄河流域常见器形。
出土的西周至春秋的玉石礼器与中原所出者一致。
巴文化最早源于湖北西南的清江流域,后活动于盆地东部及附近地区。
西周时,建有巴国,受蜀影响,始有较高水平的农业。
文化辐射力巴蜀文化又有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除与中原、楚、秦文化相互渗透影响而外,主要表现在对滇黔夜郎文化和昆明夷、南诏文化的辐射,还远达东南亚大陆地区,在金属器、墓葬形式等方面对东南亚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
元代的双流人费著《岁华纪丽谱》曾说:“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
俗尚游乐是巴蜀人的一大特点。
所以,巴蜀很早就兴起了旅游习俗,到唐宋时达到顶点。
以成都而论,全年的固定的游乐活动就有23次之多,或游江,或游山,或游寺,或游郊野,而且往往是群体出游,并与歌舞娱乐、体育竞技、商贸活动结合在一起,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国蜀汉文化三国蜀汉文化的中心遗迹是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本是刘备墓、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庙和诸葛武乡侯祠的合祀之地,但人们都用武侯祠这个名称来代称这几处遗迹。
诸葛亮作为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受到万世云霄的崇敬,“武侯祠”这一称谓,让我们深深领略到其中历史文化积淀的况味。
从武侯祠出发,沿着当年刘备入蜀的路线,可以陆续拜谒大邑子龙庙、德阳庞统祠、绵竹诸葛祠、绵阳富乐山和蒋琬墓、昭化费祎庙和剑阁翠云廊,北出汉中可到沔县定军山诸葛墓和武侯祠。
一路上我们尽可以领略历史淘尽千古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铁马金戈变为渔樵江渚的沧桑变化,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南方丝绸之路远在四千年前,四川盆地就存在着几条从南方通向沿海,通向今缅甸、印度地区的通道。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巴蜀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如今可简称为蜀,但在战国以前,巴与蜀是分称的,泾渭分明。
“巴”的古义为“吞食大象的巨蟒S 巴文化以重庆为屮心,最早源于三峡地区及湖北西南的清江流域,后活动于重庆、陕西南部及贵州北部地区;“蜀叩勺古义为“葵中之蚕”,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含川西、陕南、滇北一带。
传说,建有地方政权,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
由此观之,巴蜀的核心区域即为如今的重庆市和四川省。
巴文化1、早期巴文化。
根据考古发掘和调查,重庆之长寿、江北、巴县、江津、江北、南岸等地,发现了一些遗址,采集和出土了大量石器,岩料是选用长江边的砾石打制加工而成,制作技术分打制、磨制、琢制、打磨相同,打制多于磨制。
石器种类丰富,有用于原始农业和砍伐森林的锄、镰、刀、石奔、斧等,也有狩猫捕渔的矛、旅、石球、网坠等。
陶器质地粗松,可辩之器形有罐、釜、盆、钵等;三足器和带圈足的器皿,始终没有发现。
合川沙溪乡沙梁子遗址,发现了1件尖底角状杯。
其遗物所处地层在战国时期巴文化层之下,其年代推测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Z际。
与此有联系的是在西陵峡沿岸、清江口一带的二十余处遗址,发现石质工具为主,种类较多, 到较晚时间逐渐减少,陶器以鼓肩罐灯形器、夹砂大口缸、夹砂大口尊、尖底杯、竹叶形柄的豆、鸟头把勺等最为典型,与忠县、井沟、巫山大昌坝及三星堆、新繁水观音的夏商时期的文化因素一致。
陕西南部汉江上游的“白马石类型,'也发现尖底罐、高柄豆、小平底器但没有鸟头把勺。
经济生活是以渔猎、粗放式原始农业为主,获取生存资源的工具是用江边砾石打制而成,石制工具发达,制陶技术简单,遗址分布密集,但每处面积不大,表明每处聚集人口不多,显示出直接占有自然资源的特征。
早期巴文化是由嘉陵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氏族或部落联盟组成的文化构成,其间当然也有差别,但毕竟都处于山险水边的自然环境,自然能融入在一起,共同组成早期巴文化的要素。
2 •春秋时期的巴文化。
巴蜀文化研究动态
巴蜀文化研究动态巴蜀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源远流长,深厚而独特。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代表性文化,巴蜀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对于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多元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巴蜀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与价值、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巴蜀文化的历史渊源巴蜀文化可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份。
巴蜀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如夏、商、周等朝代的巴蜀文化,以及秦、汉、唐、宋等朝代的巴蜀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等相互交融、影响和借鉴,形成为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二、巴蜀文化的特点与价值1. 多元性:巴蜀文化融合了多个民族、多个时期的文化元素,形成为了多元化的文化特点。
在巴蜀文化中,既有中原文化的影响,又有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这使得巴蜀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2. 艺术性:巴蜀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闻名。
例如,巴蜀文化中的青铜器、石刻、壁画等艺术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巴蜀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3. 文化遗产:巴蜀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这些遗址见证了巴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成为研究巴蜀文化的重要依据。
三、巴蜀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动态1. 学术研究:巴蜀文化的研究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学者们通过考古发掘、文献研究、民俗调查等手段,对巴蜀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关注巴蜀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承等问题,以及巴蜀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深入了解巴蜀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2. 学术交流:巴蜀文化的研究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吸引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学者们通过学术研讨会、学术期刊等形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
这些交流活动有助于促进巴蜀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推动巴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 保护与传承:巴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巴蜀文化概览》札记
《巴蜀文化概览》阅读随笔目录一、巴蜀文化概述 (2)1.1 巴蜀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3)1.2 巴蜀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4)二、巴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5)2.1 巴蜀文化的起源 (6)2.2 巴蜀文化的发展历程 (7)三、巴蜀文学与艺术 (9)3.1 巴蜀文学的主要形式与特色 (11)3.2 巴蜀艺术的种类与特点 (12)四、巴蜀宗教与信仰 (13)4.1 巴蜀的主要宗教信仰 (14)4.2 巴蜀宗教文化的特色 (16)五、巴蜀民俗与风情 (17)5.1 巴蜀的民俗活动与习俗 (18)5.2 巴蜀的风土人情 (19)六、巴蜀历史文化名人 (21)6.1 巴蜀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与贡献 (22)6.2 巴蜀历史文化名人的影响与意义 (23)七、巴蜀文化与现代社会 (25)7.1 巴蜀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26)7.2 如何传承与发扬巴蜀文化 (27)八、结语 (28)8.1 巴蜀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29)8.2 对巴蜀文化未来的展望 (31)一、巴蜀文化概述源远流长,独具魅力。
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远古时期到现代,巴蜀文化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与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巴蜀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时期。
在这片土地上,先后孕育了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等古代文明,这些文明的遗迹为我们揭示了巴蜀文化的初始面貌。
随着历史的演进,巴蜀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为巴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巴蜀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深受地理环境、民族交融、历史变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地理环境方面,巴蜀地区地势复杂,气候宜人,这使得巴蜀文化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吸收了周边文化的精华。
民族交融方面,巴蜀地区多民族聚居,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为巴蜀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历史变迁方面,巴蜀地区历经多次战乱与迁徙,这使得巴蜀文化在历经磨难的同时,也得以不断革新与发展。
巴蜀文化简史
巴蜀文化简史“巴蜀由来古,殷周已见传。
”巴蜀,先秦时期地区名和地方政权名,在今四川境内。
东部为巴,西部为蜀。
据《华阳国志》所记,先秦巴蜀地区的民族有濮、賨、苴、龚、奴、獽、夷、蜒、滇、僚、僰等族称,其中大部分是百濮支系。
巴蜀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
中国四川盆地中成都的蜀和重庆的巴所代表的文化。
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包括盆地西部及陕南、滇北一带。
大量出土文物表明,巴蜀文化是与中原有别的另一民族文化。
(一)传说关于巴蜀的传说不计其数,个人很喜欢下面这个:古时候,岷江上游的老龙王有一儿一女,儿子是条恶龙,经常兴风作浪,造成滔天洪水,妹妹龙女见了心里很难过,便趁夜到凌云山下开了一条百丈宽的缺口让水流走,哥哥发现了,把她关进山洞还派猛虎把守。
这山脚下有一个年轻猎人杜宇,得了神仙赐给的龙头拐杖,决心为民除害,经过艰苦搏斗,治服了恶龙、猛虎,救出龙女,结为夫妻,一起劈山引水,消除水患,杜宇教男人种田,龙妹教女人养蚕,蜀民过上太平日子。
他一心一意为了人民,也爱护人才,为了治水,请出鳖令来,并把王位让给了鳖令,但鳖令掌权后,一天天骄傲起来,不懂得体恤人民,百姓请出望帝杜宇来,去劝说鳖令。
鳖令不但不听,还以为望帝要争权,带领人马打他。
他只好回西山去,变成一只鸟儿,飞进宫去,成天高叫“民贵呀!民贵呀!”叫出血来,嘴都染红了(杜鹃鸟是红嘴)。
鳖令被感动了,改正了错误。
从此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杜宇成为巴蜀人心中永远的崇奉的英雄!(二)特点巴蜀文化孕育于四川盆地的巴山蜀水之中,盆地的地形是封闭的,这是大自然的地理特点。
倘若巴蜀先民囿于盆地的空间,脚不出盆,眼不出川,巴蜀文化就将是一种封闭的、自我循环的文化。
而这种文化,就必然是一种落后的、毫无生气的文化。
可是,我们的先民从来就没有将自己封闭在盆地之中,为了扩大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他们远在几千年以前就用极为艰辛而执著的精神,开辟了一条条穿越盆地周边山地险阻的通道,与外界进行着广泛的交流,不断吸收外地的先进文化,在汇纳百川的基础上,再加以发展创新。
巴蜀文化地历史沿革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巴蜀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如今可简称为蜀,但在战国以前,巴与蜀是分称的,泾渭分明。
“巴”的古义为“吞食大象的巨蟒”,巴文化以为中心,最早源于三峡地区及西南的清江流域,后活动于、南部及北部地区;“蜀”的古义为“葵中之蚕”,蜀文化以为中心,含川西、陕南、滇北一带。
传说,建有地方政权,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
由此观之,巴蜀的核心区域即为如今的市和省。
巴文化1、早期巴文化。
根据考古发掘和调查,之长寿、江北、巴县、江津、江北、南岸等地,发现了一些遗址,采集和出土了大量石器,岩料是选用长江边的砾石打制加工而成,制作技术分打制、磨制、琢制、打磨相同,打制多于磨制。
石器种类丰富,有用于原始农业和砍伐森林的锄、镰、刀、石奔、斧等,也有狩猎捕渔的矛、镞、石球、网坠等。
陶器质地粗松,可辩之器形有罐、釜、盆、钵等;三足器和带圈足的器皿,始终没有发现。
合川沙溪乡沙梁子遗址,发现了1件尖底角状杯。
其遗物所处地层在战国时期巴文化层之下,其年代推测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之际。
与此有联系的是在西陵峡沿岸、清江口一带的二十余处遗址,发现石质工具为主,种类较多,到较晚时间逐渐减少,陶器以鼓肩罐灯形器、夹砂大口缸、夹砂大口尊、尖底杯、竹叶形柄的豆、鸟头把勺等最为典型,与忠县、井沟、巫山大昌坝及三星堆、新繁水观音的夏商时期的文化因素一致。
南部汉江上游的“白马石类型”也发现尖底罐、高柄豆、小平底器但没有鸟头把勺。
经济生活是以渔猎、粗放式原始农业为主,获取生存资源的工具是用江边砾石打制而成,石制工具发达,制陶技术简单,遗址分布密集,但每处面积不大,表明每处聚集人口不多,显示出直接占有自然资源的特征。
早期巴文化是由嘉陵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氏族或部落联盟组成的文化构成,其间当然也有差别,但毕竟都处于山险水边的自然环境,自然能融入在一起,共同组成早期巴文化的要素。
2.春秋时期的巴文化。
杜宇之前,川西早有农业,但蜀人尤崇杜宇,足见他主要贡献是在农业技术的传播、提高方面。
德阳巴蜀文化介绍
德阳巴蜀文化介绍德阳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成都平原的中部,是川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蜀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深受德阳市民的影响和传承。
下面将为您介绍德阳巴蜀文化。
一、巴蜀文化的历史渊源在历史上,巴蜀地区曾是巴国和蜀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丰富的历史地理和人文资源,为巴蜀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唐宋时期,巴蜀地区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和重要文化遗迹。
二、德阳巴蜀文化的特点1.建筑艺术:德阳地区有许多古代建筑,如柳泉寺、大观楼等,这些建筑体现了巴蜀文化的精髓。
建筑风格以酱油色砖墙、木结构和特色屋檐为主要特点,具有独特的巴蜀风格。
2.传统手工艺:德阳市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巴蜀剪纸、蜡染、竹编等。
其中,巴蜀剪纸是巴蜀地区的特色文化艺术形式之一,代表了德阳人民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巴蜀剪纸以其精致的设计、细腻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3.音乐与舞蹈:巴蜀地区也以其丰富多样的音乐和舞蹈文化而著名。
巴蜀地区的土著音乐和舞蹈是川剧和巴蜀歌剧的重要源头,它们都融入了巴蜀地区特有的歌舞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舞蹈风格。
4.饮食文化:德阳市的巴蜀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川菜和巴蜀小吃是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菜以其辣味、麻辣和丰富的口感而著名,如麻辣火锅、水煮鱼等。
巴蜀小吃则是德阳市民独特的食品创造,如豆花、肥肠粉、狗肉粉等,以其独特的风味而备受推崇。
5.文化艺术:德阳市还有许多文化艺术活动,如巴蜀书法、巴蜀绘画等。
巴蜀书法以其独特的笔法、诗意的墨迹和美妙的字体而闻名。
巴蜀绘画则是以自然风景和人物生活为主题,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绘画技巧而广受赞誉。
三、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巴蜀文化,德阳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方面,德阳市政府通过修复和保护古建筑、博物馆和文化遗址,为人们了解巴蜀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资源。
另一方面,德阳市注重巴蜀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开设巴蜀文化课程,组织巴蜀文化展览和表演,培养巴蜀文化的年轻传承人。
巴蜀文化研究动态
巴蜀文化研究动态巴蜀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巴蜀地区为代表,涵盖了巴蜀地区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宗教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巴蜀文化研究在学术界备受关注,各种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一、巴蜀文化的概述巴蜀文化是指巴蜀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现象。
巴蜀地区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包括现今四川、重庆等地。
巴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巴蜀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族文化等密切相关。
巴蜀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巴蜀文化的历史研究巴蜀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
巴蜀文化的历史研究主要包括巴蜀古代历史的考古发现、古代文献的研究、历史事件的考证等方面。
通过对巴蜀古代历史的研究,可以了解巴蜀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
三、巴蜀文化的艺术研究巴蜀地区在艺术方面也有着丰富的传统和创作。
巴蜀文化的艺术研究主要包括巴蜀地区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巴蜀地区艺术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巴蜀文化的审美观念、艺术风格、艺术技法等方面的特点。
四、巴蜀文化的哲学研究巴蜀地区在哲学思想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贡献。
巴蜀文化的哲学研究主要包括巴蜀地区的哲学思想、哲学家的研究、哲学文献的研究等方面。
通过对巴蜀地区的哲学思想的研究,可以了解巴蜀文化的思想观念、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特点。
五、巴蜀文化的宗教研究巴蜀地区在宗教方面也有着丰富的传统和信仰。
巴蜀文化的宗教研究主要包括巴蜀地区的宗教信仰、宗教文化、宗教仪式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巴蜀地区的宗教研究,可以了解巴蜀文化的宗教信仰体系、宗教仪式的形式和意义等方面的特点。
六、巴蜀文化研究的意义巴蜀文化研究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研究、丰富中国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巴蜀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历史、艺术、哲学、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巴蜀文化研究也可以为巴蜀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一)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一)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巴蜀的兴起巴是一支古老的民族,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巴人与周人同为姬姓,上古时活动居息在汉水上游一带。
殷商时期,巴人曾与殷王朝发生激烈战争,后被殷王武丁制服,成为殷商西部的边畿国家。
殷代末年,巴人军队随同周武王伐纣,英勇善战,还在阵上前歌后舞,致使纣王军队纷纷倒戈,对于覆灭殷王朝起了重要作用。
西周初年,巴由周王室册封为诸侯,镇抚南国,成为周王朝在汉水上游的一个大国。
春秋时代,巴国企图越汉水而东,与楚国发生激烈争夺,终为楚国所败,于春秋末叶辗转南下,进入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重建巴子国。
蜀国君主据传是帝颛顼的后代支庶。
古蜀族由三个古族融合而成,即是蚕丛氏、柏濩和鱼凫氏。
蚕丛氏鱼凫氏来源于夏商之际的岷江上游,其文化与黄帝、颛顼有关。
柏濩氏大约是四川盆地的土著民族。
这三支古族,在夏商之际由于部落征服战争而达到融合,鱼凫王朝的建立则标志着四川盆地最古老的君主专制政体的产生,此即古蜀王国。
古蜀王国曾与商王朝发生或和或战的多种关系,殷末协助周武王灭商,周初成为西周封国。
西周时代,蜀王国君为杜宇,又称望帝,建都郫(今郫县)。
杜宇致力于耕战,蜀国实力大幅度上升,开疆拓土,北达汉中,南至宜宾,东越涪水,西抵青衣江,成为西南泱泱大国。
春秋初叶,来自长江中游荆地的鳖灵,借蜀中治水之机,逐走杜宇,自立为蜀王,号开明。
开明王朝继续扩张势力范围,国力雄厚,一度东伐楚国,并与西秦顽强抗争。
开明氏曾先后在成都附近建立都城,战国初,始建都成都。
此后,成都成为全蜀的政治文化中心。
巴蜀两国均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国家机器和政治制度。
比较而言,蜀国的职官和礼乐制度更为详备,巴国的血缘色彩则浓厚得多。
在巴蜀境内,居息着众多的古族,这些古族主要属于氐羌、濮、越氏族的不同支系,其社会发展程度较浅,文化进程高低不一。
巴人先秦时代族名。
起源歧说纷坛。
商周时代活动于今汉中东部。
殷商卜辞有“巴方”,即巴国。
我们的巴蜀文化作文1000字
我们的巴蜀文化作文1000字我们的巴蜀文化作为一个巴蜀儿女,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巴蜀文化是指在四川地区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包括语言、风俗、文艺、建筑等方面的内容。
在我看来,巴蜀文化不仅是我们的历史遗产,更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谈谈我对巴蜀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一、巴蜀文化的历史渊源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蜀文化。
古蜀文化是指在四川地区繁荣发展的古代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蜀文化时期,巴蜀地区的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形态,如青铜器、石刻、古代祭祀仪式等。
这些文化形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文化的发展,巴蜀文化不断吸收和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
如三国文化、蜀汉文化、唐宋文化、明清文化等,都在巴蜀地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巴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多样性和包容性。
巴蜀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的地区,这种多元化的特点为巴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深厚的文化土壤。
巴蜀文化中不仅包含了汉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巴蜀文化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其包容性。
巴蜀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
在巴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元素,为巴蜀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三、巴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巴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每个巴蜀人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巴蜀儿女,我们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传承和弘扬巴蜀文化。
比如,学习和使用巴蜀方言,熟悉和了解巴蜀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参与和支持巴蜀文化的各种活动等。
这些都是我们为巴蜀文化传承和发展所能做到的事情。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强对巴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巴蜀文化繁荣发展历程
巴蜀文化繁荣发展历程巴蜀文化繁荣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蜀国时期。
蜀国建立于公元前316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七大战国之一。
蜀国的政治中心位于今天的四川省,所以也被称为巴蜀地区。
在公元前316年至公元前263年的蜀国时期,巴蜀地区经济繁荣,人口增加,文化逐渐兴盛。
蜀国吸引了许多文化人才。
当时的蜀国政权致力于推动文化发展,鼓励文人学士进行文化创作和传播。
蜀国的儒家学派得到了重视和支持,儒家经典如《易经》、《尚书》等在这个时期得以广泛传播和研究。
在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蜀地人民的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多彩。
巴蜀地区成立了许多学府和文化机构,吸引了大批学者和艺术家前来学习和交流。
巴蜀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蜀地文化,这种文化融合了巴蜀地区的地域特色和汉族文化的精神内涵。
蜀地文化在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蜀地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将蜀地的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峰。
在这个时期,蜀汉政权鼓励人民学习和传承蜀地文化的精髓。
此时,巴蜀地区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名人,如词人杜牧,书法家怀素等。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是巴蜀文化繁荣的高峰时期。
这个时期的蜀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发展迅速。
蜀地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艺术和学术成就也是前所未有的。
巴蜀地区的文化名人如诗人杜甫,画家顾恺之等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状态。
蜀地的文化影响力扩展到了全国范围。
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是蜀地文化的又一个昌盛时期。
当时的蜀地政权积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了许多文化产业。
巴蜀地区的文人学士如陆游、黄庭坚等在这个时期的文化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巴蜀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包括诗词、书法、绘画等多个方面。
如今,巴蜀文化仍然在巴蜀地区保持着独特的传承和发展。
蜀地的文化名人和作品仍然在全国范围内享有广泛的影响力。
巴蜀地区也成为了中国文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总之,巴蜀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繁荣和发展的阶段。
论30-40年代巴蜀文化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巴蜀地区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人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积极参与社 会变革,这种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巴蜀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在30-40年代,巴蜀地区的艺术形式开始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文学艺术外,还出现了话剧、电影等新 的艺术形式。这些新的艺术形式为巴蜀文化带来了新的表现方式和表达手法。
徐中约
徐中约是30-4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学者之一,他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近 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他的著作《中国近代史》等,对中国近代史的研 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30-40年代巴蜀文化的特色与 影响
巴蜀文化的特色
地域特色浓厚
巴蜀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地理环境独特,山川秀丽,自然风光优美 。这种地理环境孕育了巴蜀文化独特的自然观和审美情趣。
文化,巴蜀地区的 抗战文化十分活跃,涌现出大量 抗战文艺作品,激励了民众的抗
战热情。
教育发展
随着抗战和地方自治的需要,巴蜀 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各 级学校和培训机构大量涌现。
学术研究
这一时期,巴蜀地区的学术研究也 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在历史、 文学、哲学等领域,出现了一批具 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详细描述
巴蜀文化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多元特色的地域文化, 它融合了巴蜀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人文精神。 巴蜀文化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 的文化景观和人文传统。同时,巴蜀文化也具有多元性 ,它吸纳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精髓,形成了丰 富多彩的文化形态。此外,巴蜀文化还具有开放性,它 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不断创新和发展,保持 了持久的生命力。
巴蜀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起源、发展、影响
巴蜀文化繁荣发展历程
巴蜀文化繁荣发展历程
巴蜀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巴蜀地区的繁荣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
最早的巴蜀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左右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巴蜀地区是由多个部落和小国组成的,文化发展尚属初级阶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个部落之间的交流合作,巴蜀文化逐渐开始融合和发展。
在秦汉时期,巴蜀地区逐渐成为中原文化的辐射区域,大量文化的传入和融合使得巴蜀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
此时期巴蜀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成为当时中国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蜀地区逐渐独立于中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巴蜀文化特色。
在唐宋时期,巴蜀文化迎来了一个全盛时期,成为当时中国文化的瑰宝。
诗人杜甫和李白的诗歌中不乏对巴蜀文化的歌颂,使得巴蜀文化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
明清时期,巴蜀文化再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成都作为巴蜀文化的中心城市,拥有众多的文化名人和文化机构。
川剧、川绣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和传承。
近现代以来,巴蜀文化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冲击和影响,但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活力。
如今,川剧、巴蜀菜、巴蜀摆渡等文化元素仍然深深地植根于巴蜀地区的人们生活中,成为巴蜀文化的
象征。
总结起来,巴蜀文化的繁荣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清等时期的不同阶段。
虽然受到了一些冲击和影响,但巴蜀文化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活力,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巴蜀文化的名词解释
巴蜀文化的名词解释巴蜀是中国历史上四大文化中心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了整个西南地区,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巴蜀文化的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旨在加深人们对巴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巴蜀文化,指的是以巴蜀地区为中心的文化体系。
巴蜀地区,即今天的四川和重庆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核心地带,也是古代巴蜀人的聚集地。
巴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根植于这片富饶的土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样的人文历史。
巴蜀文化的最早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在巴蜀地区已有60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距今约8000年前的美岩遗址就是巴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蜀文化逐渐繁荣兴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貌。
巴蜀文化的核心特征之一是饮食文化。
巴蜀地区的地理环境多样,气候温湿,土壤肥沃,这为巴蜀人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尤以米、面、茶和水果等为主要食物。
巴蜀人善于烹饪,发展出了著名的川菜,其独特的味道和辣度让世人叫绝。
川菜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成为中国饮食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巴蜀文化还以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而闻名于世。
民间艺术作为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表达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在巴蜀地区,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包括川剧、川曲、川绣等,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川剧是中国四大剧种之一,以其激情四溢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川蜀方言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巴蜀地区还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青城山和峨眉山。
这两座山成为峨眉派和青城派的发祥地,也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道教作为中国独有的宗教信仰体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巴蜀地区的道教文化更是独具一格,形成了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巴蜀文化还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人雅士而闻名。
巴蜀地区的建筑风格以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为主,展现出独特的巴蜀民居特色。
而巴蜀地区的文人雅士,如杨雄、杨伦、杨宪宁等,为巴蜀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介绍巴蜀文化的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是指起源于我国四川省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
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我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蜀文化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方面的内容,还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巴蜀文化。
一、巴蜀文化的起源与历史巴蜀文化起源于距今约5000年前的巴蜀地区。
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巴蜀地区是我国最早的文明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巴蜀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经过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唐宋、明清等历史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
二、巴蜀文化的地域特色巴蜀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地形复杂,气候湿润。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巴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多样的文化元素。
1. 气候与饮食文化巴蜀地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适合水稻种植。
因此,巴蜀人民以米饭为主食,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如四川的麻辣火锅、担担面、麻婆豆腐等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2. 水系与航运文化巴蜀地区水系丰富,长江、嘉陵江、岷江等河流贯穿其中,为航运提供了便利。
巴蜀人民自古以来就擅长航运,形成了独特的航运文化。
如成都的锦江,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航运通道,也是巴蜀文化的象征。
3. 山地与建筑文化巴蜀地区地形复杂,山地众多。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巴蜀人民就地取材,创造了独特的建筑文化。
如四川的民居建筑,大多采用木质结构,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和采光。
三、巴蜀文化的艺术成就巴蜀文化在艺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雕塑艺术巴蜀地区的雕塑艺术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如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等,均为世界级的艺术珍品。
2. 绘画艺术巴蜀地区的绘画艺术以四川画派为代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巴蜀历史与文化》专题辅导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及互动交流
01
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专题 辅导,对巴蜀历史与文化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感受到了巴 蜀文化的博大精深。
02
在互动交流环节,学员们积极发 言,分享了自己对巴蜀文化的理 解和感悟,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有 见地的问题和观点。
对未来学习和生活中如何传承和弘扬巴蜀文化的思考
唐宋时期巴蜀文化的繁荣
介绍唐宋时期巴蜀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包括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
的成就。
02
巴蜀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分析唐宋时期巴蜀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互动关系,探讨巴蜀文化在中华文
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03
巴蜀地区的政治与经济格局变迁
概述唐宋时期巴蜀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以及社会生活面貌的变
文化特色与传承价值
文化特色
巴蜀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著称于世,包括川剧、川菜、蜀绣、竹编等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以及古蜀文明、三 国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
传承价值
巴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弘扬巴蜀文化,对于 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巴蜀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当地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促 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巴蜀历史 与文化》专题辅导
目录
• 巴蜀地区概述 • 巴蜀历史篇章 • 巴蜀文化瑰宝 • 巴蜀名人风采 • 巴蜀现代发展概览 • 总结与展望
01 巴蜀地区概述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巴蜀地区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包 括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山地,地跨 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 渡地带。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更多的人介绍和宣 传巴蜀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巴蜀文 化的独特魅力。
巴蜀文化
谈起巴蜀文化,首先需要谈谈这两个词的来源。
“蜀”与“巴”原来是两个古老民族的名称,蜀人最早活动在岷江上游地区,据古代文献带有传说色彩的记载,蜀人最早的王名叫蚕丛,居住在岷江上游的石头房子内,后来蜀人逐渐迁徙到成都平原,建立了古蜀国,经历了柏灌、鱼凫、杜宇、开明几代王,在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西部建立了古蜀国,蜀人曾参加过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
巴人最早活动在汉水流域,也曾参加过周武王伐纣的战征。
春秋时期巴人主要活动在江汉平原,与楚国打过多次仗,到了战国时期,巴人受楚人压迫,迁徙到重庆地区,形成了巴蜀两大古国在四川盆地内一西一东的分布格局,而且巴蜀两族的文化很快就合流了,形成考古学的“巴蜀文化”。
公元前316年,巴和蜀都被秦所灭,秦在古蜀国地区设蜀郡,在古巴国地区设巴郡,从此巴与蜀成为了地域概念,紧接秦的汉王朝继续设置了蜀郡和巴郡,巴与蜀作为地名就更加固定下来。
经历了历代的建制沿革,元代在巴蜀地区设立了四川行省,四川省的行政建制一直被延续到1997年设立重庆直辖市,巴蜀地区成为了四川和重庆两个省级行政区划。
因为历史的原因,四川和重庆被通称为巴蜀地区。
对于中原而言,巴蜀属于西南僻远之地,这是中原中心论造成的误读。
若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巴蜀大地并不亚于中国任何文明起源地区,是中国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蜀大地对中国的文化有十分重要的贡献,如号称“易在蜀”的易数、三星堆与金沙文明、都江堰、盐井、道教、交子、司马相如、苏氏三父子、巴金、张大千等文化、科技、宗教、人物都产生于巴蜀大地。
严格来说,所谓巴蜀文化其实包括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商周至战国时期古蜀人和古巴人的文化,这个文化历经了一千多年;另一个则是以地域名称的特点的巴蜀文化,从汉代一直延续到今天,已经延续了二千多年。
前一个巴蜀文化主要表现为考古学文化,如三星堆文化、涪陵小田溪墓葬等,虽然这个巴蜀文化在秦灭巴蜀后消亡,但它奠定了后来的巴蜀文化的基础。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西南地区的原始文明时期。
在历经千年的演变和交融中,巴蜀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丰富的风貌。
本文将从巴蜀文化的起源、发展、演变和传承等角度,探析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
巴蜀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古蜀文化。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前3000年至前1000年,巴蜀地区形成了以土家、羌、苗、彝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原始文化。
这一时期,巴蜀地区的古蜀文化以石器制作为主,特点是工艺精湛、造型独特。
同时,这一时期的巴蜀地区还盛产青铜器,显示出古巴蜀文化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繁荣。
唐代以后,巴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逐渐减弱。
然而,巴蜀文化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反而在这个时期取得了一些新的发展。
唐代的蜀地是物产丰富、经济繁荣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和旅行者,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文化和艺术元素,进一步丰富了巴蜀文化。
特别是在艺术方面,巴蜀地区的绘画、雕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宋代是巴蜀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南宋时期,巴蜀地区成为南宋政权的重要据点,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巴蜀地区的人口增加,城市扩大,商业繁荣。
巴蜀地区还成为了南宋画派的发源地之一,以黄宾虹等画家为代表的蜀派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巴蜀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发展,巴蜀的学宫和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高等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明清时期,巴蜀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明代时,巴蜀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对外交通的便利推动了巴蜀文化与其他地区的交流。
在文学、绘画、建筑、音乐等方面都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流派和艺术形式,为巴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以来,随着交通和科技的发展,巴蜀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巴蜀文化也得到了全面的保护和传承。
以成都为中心的巴蜀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和旅游目的地。
综上所述,巴蜀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多元文化的交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和风貌。
四川巴蜀国的来历,是先秦时期蜀国和巴国的整合
四川巴蜀国的来历,是先秦时期蜀国和巴国的整合先秦的确有个蜀国和巴国。
蜀国在现在成都平原,北临秦国,东临巴国。
巴国的范围大致是现在重庆和四川东部,东临楚国,北临秦国,西边是蜀国。
史书上对其记载不多,是因为当时的蜀国和巴国都不是中原华夏民族建立的政权,蜀国由古蜀族建立,巴国由古巴人建立。
周朝称四方民族为蛮夷,双方没有往来的情况下,当然不会记载他们的历史。
巴国,在先秦时期位处中原今西南地区、嘉陵江中上游地区的一个国家,国都为江州,即今重庆市江北区。
始于商周时期,在秦朝时期,秦灭巴国,并设巴郡,从此巴国纳入华夏文化圈。
鼎盛时期疆域“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
”其疆域之辽阔,概括了今重庆全境、川东北、川东南等地区公元前316年,巴国为秦国所灭。
秦惠文王南下伐蜀灭蜀国,同年,将巴国君臣掳往咸阳,巴地在无阵痛情况下实现政权的更迭。
秦国在江州筑城,设置巴都,把巴地纳入了秦国的郡县体制。
蜀地文明自岷江上游冉族和羌族兴起,从原始氏族部落开始,后来发展起来的土著冉族取代了羌族在蜀地的优势统治,兼并了数个其他部落。
多族经过长期的部族融合,变为蜀族,并转型成奴隶制国家。
蜀国由蜀族人鱼凫氏建立第一个蜀国开始,经历了望帝杜宇建立的杜宇王朝,到蜀王杜芦(开明氏)瓦解,共十三位君王在位,存在七百二十九年。
后人称作古蜀国。
相传,上古时,居住在古青藏高原的古羌族人向东南迁居,进入了岷山地区和成都平原。
后人将这些居住在岷山河谷的人称为蜀山氏。
两者同在川渝地区,但是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巴”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认为巴的远祖是太昊。
巴人活动在汉水流域中游一带。
后来,巴人最终迁徙到了四川东部。
殷商中叶,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率大军征讨巴国。
巴国战败,向殷王朝纳贡服役。
公元前316年,古蜀国进攻巴国。
巴国向秦国求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巴蜀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如今可简称为蜀,但在战国以前,巴与蜀是分称的,泾渭分明。
“巴”的古义为“吞食大象的巨蟒”,巴文化以重庆为中心,最早源于三峡地区及湖北西南的清江流域,后活动于重庆、陕西南部及贵州北部地区;“蜀”的古义为“葵中之蚕”,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含川西、陕南、滇北一带。
传说,建有地方政权,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
由此观之,巴蜀的核心区域即为如今的重庆市和四川省。
巴文化1、早期巴文化。
根据考古发掘和调查,重庆之长寿、江北、巴县、江津、江北、南岸等地,发现了一些遗址,采集和出土了大量石器,岩料是选用长江边的砾石打制加工而成,制作技术分打制、磨制、琢制、打磨相同,打制多于磨制。
石器种类丰富,有用于原始农业和砍伐森林的锄、镰、刀、石奔、斧等,也有狩猎捕渔的矛、镞、石球、网坠等。
陶器质地粗松,可辩之器形有罐、釜、盆、钵等;三足器和带圈足的器皿,始终没有发现。
合川沙溪乡沙梁子遗址,发现了1件尖底角状杯。
其遗物所处地层在战国时期巴文化层之下,其年代推测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之际。
与此有联系的是在西陵峡沿岸、清江口一带的二十余处遗址,发现石质工具为主,种类较多,到较晚时间逐渐减少,陶器以鼓肩罐灯形器、夹砂大口缸、夹砂大口尊、尖底杯、竹叶形柄的豆、鸟头把勺等最为典型,与忠县、井沟、巫山大昌坝及三星堆、新繁水观音的夏商时期的文化因素一致。
陕西南部汉江上游的“白马石类型”也发现尖底罐、高柄豆、小平底器但没有鸟头把勺。
经济生活是以渔猎、粗放式原始农业为主,获取生存资源的工具是用江边砾石打制而成,石制工具发达,制陶技术简单,遗址分布密集,但每处面积不大,表明每处聚集人口不多,显示出直接占有自然资源的特征。
早期巴文化是由嘉陵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氏族或部落联盟组成的文化构成,其间当然也有差别,但毕竟都处于山险水边的自然环境,自然能融入在一起,共同组成早期巴文化的要素。
2.春秋时期的巴文化。
杜宇之前,川西早有农业,但蜀人尤崇杜宇,足见他主要贡献是在农业技术的传播、提高方面。
若此,巴亦化其教,改变原有粗放农业;在社会结构方面,仍以部落为主。
但随着邻近楚国的逐步强大而略有改变,有“巴子”、“巴师”、“行人”。
与楚或通婚,或交战,成为楚之附庸。
地域范围得以扩大。
春秋时期是巴文化发展的过渡阶段。
3.战国时期的巴文化。
这一时期是巴文化青铜文明兴盛的时期,其青铜器主要包括容器、兵器、乐器、工具,最具代表性的是铜兵器,但制作技术上稍逊于中原,生活用器少礼器。
从整体上看,器物受到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如乐器、釜、甄、鍪等。
但兵器上的特殊符号,以及兵器制作富于地方特色,都表明技术行为仍受制于自身结构;葬俗方面实行船棺葬。
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开始发展,在龟亭北岸立市。
社会结构除禀君部落可能进入领主制国家而外,更多的部落,仍处于父系氏族社会,血缘关系色彩仍很浓烈。
社会上层已有分层,但从墓中随葬器物看,还是保留平等的色彩。
也搬照楚、周之上卿礼葬巴蔓子,也有用于仪式的兵器,也有都城,但均具军事防御特征。
男女分工,手工业也比较发达。
也综而观之,出现传统仪式、观念、习俗与新的物质、技术、制度因素的混合,使土著社会失去整合。
蜀文化1.蚕丛时期蜀文化。
距今约4800~4000年,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时代。
体现在三星堆一期文化,约5平方公里,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乃至长江上游最大的一处中心遗址。
此期文化遗存中含有具石家河文化与良渚文化风格的玉器和陶器,说明当时成都平原已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了文化交流。
而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的发现,则表明当时已出现大小城邦组织,其中,唯三星堆发展成为最早的古蜀国中心都邑。
在三星堆一期文化中出土的陶器以翻领器、宽沿器、盘口器、花边口器镂孔圈足器及平底器为主,建筑为竹骨泥墙,并保存至今的夯筑城墙;典型器物有花边蝇纹罐、宽平沿尊形器、喇叭口高领罐、镂孔圈足豆等。
生产工具多为小型磨制石器,以斧、锛、凿为主,并出现了璧、环、锥、珠等小型玉质礼器。
其文化遗存分布面积早期蜀文化可分为两种生活类型,一是生活在如张家坡、邓家坪、边堆山那种依山傍水、地势坡缓的丘陵小山上,利用江、河之中砾石加工成各种石器,制作陶器。
遗址不大,聚落小、人口不多,过着主要以狩猎采集为主的生活。
一是如三星堆一期那样居于平原北部河旁高台上,以狩猎采集为主。
虽然生活环境有别,但文化内涵却有一致之处。
华阳国志》中所载,蜀之第一位“王”是居於岷江上游,“居石室”、“纵目”、“死作石棺石,国人从之”,宋萱休复《茅亭客话·鬻龙骨》“耆旧相传:古蚕丛氏为蜀主,民无定居”,范勇先生补充为编发、著袍服、善种田,有蚕察。
上述构成了蚕丛部族的文化结构要素。
2、柏灌、鱼凫时期蜀文化。
这一时期是蜀文化的鼎盛时期。
距今约4000~3200年,相当于中原夏商时代。
三星堆二、三期的遗存和两个“祭祀坑”就是鱼凫文化的实证。
此时期,三星堆遗址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古城范围近4平方公里。
城墙体系合理严谨,城市功能区划讲究布局、设施完备,其庞大的规模比同时期中原王都。
两个祭祀坑中出土的近千件青铜重器。
金器、玉器和象牙,表明三星堆的冶铸技术及加工工艺已经颇为成熟,而两坑本身即是大型宗教礼仪活动之产物,反映出古蜀国宗教礼仪与祭祀制度的完备。
其所反映出的文化构成是:石质工具很多,但经过磨光者占多数;陶器中有继承一期陶器的现象,但出现了一套新的典型器物,有高柄盖、杯、盂、弧、壶、三足器、鸟头把等,其中有的器物具有明显的中原风格,也有的是土著文化因素,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复合型文化特征;定居生活,地面木结构房屋密集,建筑形制上富于北方特征,但也融合进本地特色;经济生活是农业、渔猎并存,但治水可能已出现,有利于农业生产;有比较发达的冶铜、铸铜、制陶、纺织、制玉等手工业;商品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贝币;生活在河道两岸的商台地,而不在冲积平原上,一般距河道很近;礼制方面,玉石礼器丰富,有璋、璧、圭、戈、琮等,受中原礼制影响,但富于本地特征。
青铜器以人物雕像与动植物造型为大宗,礼器有尊、罍、盘、器盖等中原青铜文化系统的意味,但主要的还是列罍之制;宗教方面虽在祭祀形式上受中原影响,但在祭祀对象等方面却具有土著化的浓厚色彩;神权和政权的结合极富特点;社会结构方面,有双手反缚的石奴隶像,青铜像中也有社会分层的现象,有城墙;统治地域比较模糊;因而有学者认为已经进入奴隶社会,或者认为处于部落联盟阶段。
3、杜宇时期蜀文化。
距今约3200~2600年,相当于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此阶段的蜀文化开始重心南移。
在三星堆的四期文化中大有体现。
综合考古发现,在西周晚期到春秋中期,大约属杜宇统治的时代,考古发掘反映出器物层面上,尖底器流行,比较典型的陶器有尖底杯、尖底盏、高领器、高柄灯形器、矮圈足器等,且出现各式球形环底罐、绳纹环底盂、喇叭状圈足豆、仿铜式陶釜、甄的器物组合;玉器不发达;石器粗糙;建筑为干栏式;青铜器与中原同时期相反,新器物出现少,保持商末周初青铜特色;青铜礼制,仍保持列罍之制;经济生活方面仍是狩猎采集十分发达;社会结构方面,由于十二桥宫殿遗址的发现,证明权力中心和社会分层的存在;宗教生活方面,吸收中原因素,修建规模宏大的祭台,也用龟甲占卜,但无文字,且随意性很强;结合文献,此时有了明确统治疆界,国家政体所需要的领土观念出现,国家政治整合程度提高,并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方式,比如更名、迁都、利用旧民、“传授始密”等等。
而且还“教民务农”,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宗教方面仍有死后魂化鸟之灵魂观念。
值得注意的是,如修祭台,用龟甲占卜等方面是大量借用了中原的祭祀形式。
从文化结构方面来看,礼制等等保持传统,而宗教方面却竭力引入域外异质文化,呈现出礼制与祭祀的不协调。
在经历了长期繁荣之后,三星堆古城最终被废弃,某种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导致了古蜀国政治中心的南迁。
而三星堆遗址分布较广的该期文化遗存,表明三星堆文明虽鼎盛而趋于式微,但该地依然是同时期成都平原最重要的生存境域之一。
三星堆文明在广大区域内持续发展的完整历程,证明了其持续而强大的辐射力。
4.开明族蜀文化。
根据文献记载,开明族进入成都平原之后,遇洪水,便充分发挥悉水的特长,大力整治水患,采取了排干涝渍,挖通甕阻的办法,治理了水患。
但根据《史记·汉武帝纪》载蜀侯恽死后,蜀中为“蜀侯恽立祠,其神有灵,能兴云致雨,水旱祷之”,足见治水问题一直困扰川西地区很久;陶器大量为圜底器,多见尖底盏,有继承杜宇时代陶器传统的态势;铜器富于地方特色,不仅是在形制上,更主要的是在“巴蜀图语”纹饰上,且广泛融入楚和中原之器;葬制多样化,既有小型土坑墓、土坑木槨墓、船棺葬,可能还有大石墓。
墓分大小,随葬鍪、釜、甄,列罍之制衰微,越到晚期越与中原接近;蜀人自身的文化构成要素越晚越少;社会结构方面,阶级对立越来越明显,政权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
从相同文化构成要素在广大区域的齐一性特征中,完全可以看出政权控制能力的增强;织锦业、蚕桑业、冶铁业、漆器业、造船业等手工业越来越发达;商业发达,有了衡量制度;宗教方面,开明“复生”是楚人之死亡观的延续和体现,尚赤观念,建宗庙,大石遗迹特多;交通发达,修栈道;制礼乐,有一套礼乐制度;社会价值观念,如尚武之风渐盛;文化因素构成中有楚、秦、巴的要素借用其中,但多是影响到器物层面,并没有更多地深入其中,总体显示出军事政治的文化模式。
两千年来巴蜀文化的不断积累、变异和发展,为我们留下了神奇的自然世界、神秘的文化世界和神妙的心灵世界三方面的不可多得的独特的历史遗产,丰富的延展了长江文化的内涵,铭刻着长江文化突破传统、突破自我、探索创新的精神。
在长江文化体系中,巴蜀文化具有独特的璀璨多采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