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房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探析
摘要目的探究产房产后出血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效果。
方法200例有阴道分娩愿望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产后出血38例(38.00%),发生不良事件10例(10.00%);观察组产后出血15例(15.00%),发生不良事件3例(3.00%),观察组产后出血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产房护理中给予孕产妇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减少产后出血,降低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产房护理
产后出血是产科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指在产妇分娩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一般在产后2 h内发生[1,2]。
产后出血较为严重,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对产妇的生命造成威胁。
近年来,本院在产科中实行护理风险管理,为母婴健康提供保障,本院为研究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现对200例孕产妇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方案进行研究,并作出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200例有阴道分娩愿望的孕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所选孕产妇均有阴道分娩愿望和良好的阴道分娩指征。
对照组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34.8±5.6)岁;初产妇42例,经产妇58例。
观察组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34.2±5.3)岁;初产妇38例,经产妇62例。
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包括产房中的基础护理、疼痛护理和饮食护理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合理排班,加强夜间值班,以避免孕产妇在夜间分娩而人手不足的情况。
应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和年资优化分配,小组应以新老搭配为原则,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②应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护理技能培训,定期开展能够降低产后出血风险的产房护理工作培训,同时培养护理人员紧急接产和产后出血急救能力。
③强化风险识别,明确孕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做好应急措施。
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多产、瘢痕子宫、子宫肌瘤、子宫畸形、羊水过多等,护理人员需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预防。
在产后利用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进行三角肌注射,以预防产后出血。
④在产前给予孕产妇必要的心理干預,应与孕产妇的家属尤其是丈夫进行有效沟通,让其给予孕产妇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同时协助护理人员对孕产妇进行安抚工作,特别需要注意不能对孕产妇的病情随便议论,以免造成其心理上的压力。
⑤产房中需要备齐急救物品和仪器设备,按5S管理,摆放整齐、做好严格消毒和管理工作,并且应有专门人员负责,定
期检查和维护,发现仪器故障后要及时送到设备科进行维修,对药品加强检查,发现不合格或过期的药品要及时退换,以免发生医疗事故[3]。
1.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产后出血38例(38.00%),发生不良事件10例(10.00%),观察组产后出血15例(15.00%),发生不良事件3例(3.00%),观察组产后出血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产科中具有很高的风险,如果护理人员不注意会造成产后出血以及不良事件,给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带来危害,降低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在产科中很容易由于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而引起护理纠纷。
护理风险管理是对孕产妇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寻找出其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方案,以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4,5]。
在产科中,因为护理对象较为特殊,不仅需要很高的技术性,而且还需要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以满足孕产妇的高期望值。
产后出血是产科中最为普遍的产后并发症,对母婴影响巨大,因此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对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产妇的管理,做好产前的监测,在分娩期加强监护。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强化自身的护理技能,为孕产妇提供最好的服务。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产房护理中加入了护理风险管理后,对照组产后出血38例(38.00%),发生不良事件10例(10.00%),观察组产后出血15例(15.00%),发生不良事件3例(3.00%),观察组产后出血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产科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产后出血和不良事件,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李明,骆建梅,陈舒飞. 护理风险管理对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273-274.
[2] 林小莲,张桂凤,林显姮. 护理风险管理在产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2):112-113.
[3] 秦志娟. 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的探究.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8):162-163.
[4] 张伶俐. 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8):2829-2830.
[5] 陶施嫄. 产后出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药物与人,2014,6(2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