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局局长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展望交流发言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农业局局长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展望交流发
言稿
县农业局局长关于“十*五”总结与“十*五”展望交流发言
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此次县委理论中心组的学习要求,下面我就县“十*五”
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十*五”农业发展规划作如下交流,不足
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十*五”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是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__
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万元(预计),完成规划数万元的%,较
增加16XXX万元,年均增长XX.X%,;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XXX
元(预计),完成规划数1XXX元的XX.X%,较增加1XXX元,年均
增长XX.X%。

二是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十*五”期间,全县的粮
食作物播种面积由的33.7万亩调整并稳定在XXX万亩左右。

20__
年全县粮食总产达5.XXX万吨(预计),完成规划数3.XXX万吨的
XX.X%,较增4727吨,年均增长XX.X%,农民人均有粮始终保持在
400公斤以上。

三是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完善。

共完成各类中低产田
地改造2.1XXX万亩,完成投资2XX.X万元;建成亩产达400公斤
以上的高稳农田5.XXX万亩。

四是科技推广应用成效明显。

20__
年全县良种覆盖率达XX%,科技覆盖率达XX%,分别较提高了5和7个百分点,科技推广的应用为稳粮增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五是农业产业化成为农民增收主渠道。

通过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20__年粮经比例为81:19,粮经比例趋于合理,重点发展形成了以优质稻、香料烟、甘蔗、蔬菜、咖啡、马铃薯、草果等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群。

特色农业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之一。

六是劳动者科技素质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共累计培训农民XXX万人(次),科技贡献率由“十*五”时期的XX%上升到XX%。

(二)取得的主要经验。

一是政策惠农。

“十*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着实让农民从中得到了许多看得见、算得清、摸得着的实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是项目强农。

五年来,我县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有效解决了我县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三是科技兴农。

全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宗旨不动摇,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机制不动摇,坚持“领导负责、部门协作、各业支持”的举措不动摇,坚持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不动摇,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四是依法护农。

严格市场准入,常年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定期组织农资打假护
农行动,净化农资市场,规范经营行为,依法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是龙头壮农。

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培植了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

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企业”的运作模式,在有效地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产业化水平、农产品质量、效益有了明显提升,拓宽了农民增收入渠道。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脆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二是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任务艰巨,增收渠道不宽,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民收入增长始终依赖传统的种养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政策性补贴和转移支付增加、农产品价格上涨、劳务输出工资性收入增长等因素。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农业防灾避灾抗灾能力弱。

四是规模效益不显著,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小,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根本缓解。

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仍然不够完善。

六是农业投入不足,难已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

二、“十*五”农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基本思路。

巩固和发展“十*五”农业发展成果,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农业发展思路,努力探索培育农民增收稳定、发展长远的农业产业,拓宽
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调结构、强基础、建支柱、育财源、促增收的目的。

(二)农业产业发展思路。

根据“一体两翼”的地理格局和立体气侯特点,分别在高、中、低海拔三个区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调优产品结构,着力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

既:在738m—1400m之间的低海拔沿江低热河谷带,以上江、六库、大兴地、称杆、古登、洛本卓为“一体”的六个乡﹙镇﹚,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巩固和发展壮大近年初具规模的各特色产业群,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作物种植结构,扩大优质稻、香料烟、甘蔗、蔬菜、草果、马铃薯、咖啡、蚕桑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1400—1600m之间的中海拔半山区温凉带,以老窝、片马、鲁掌为“两翼”的三个乡﹙镇﹚(含一体中部分乡镇村组),重点抓好马铃薯产业开发,实现玉米良种化和加快科技应用水平;在1600—2200m之间的高海拔山区冷带,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重点抓好草果、重楼和云黄莲等中药材,建设中药材基地促产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十
二五”末,农村经济总收入75XXX元,年均递增16%;农民人均纯收入(期末农民人口数以150XXX人计)4XXX元,比20__年增加元,年均递增XX.X%;农作物播种面积达XXX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XXX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XXX万亩,粮经比例由20__年的81:19调整为20XX年78:22;粮食总产量达62989
吨左右,比20__年增5938吨,年均增长2%;水产品总产量450吨,年均递增9.95%;期末人平均水产品占有量为2.14公斤;水果、蔬菜、茶叶总产量分别达到15304吨、165999吨、895吨,年均分别递增3.8%、3.37%、4.0%,期末人均占有量分别为72.87公斤、790.4公斤、4.3公斤。

三、“十*五”农业工作重点
(一)大力加快农产品加工业。

大力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和油料、茶叶、中药材精深加工,扩大蔬菜、水果和蚕桑等产品的加工规模,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

同时,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使我县主要农产品质量得以全面提升。

(二)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合作经济组织。

坚持“壮大现有的,培育本土的,引进外来的”,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带动力强的农产品流通型龙头企业。

通过政策引导、各方支持,做大做强我县原有的4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其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同时,进一步抓好中药材、水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到“十*五”末,力争建成8个省级龙头企业。

同时建立蔬菜、中药材、茶叶等产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XXX个。

(三)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建立健全稳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
络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就业能力。

到20XX年,累计完成技术技能培训50XXX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7万人(次),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7XXX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到90%以上。

(四)积极推进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按照“生产基地重点化、重点基地区域化、区域发展优势化”的思路,建设区域性的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县有区域、乡镇有特色、村有专业、户有规模的产业格局。

到20XX年,形成优质水稻、优质脱毒马铃薯、优质玉米等生产基地4个,占粮食播种面积的70%以上。

形成优质水果、优质水产、优质蚕桑、优质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生产基地8个。

(五)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继续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稳定农村社会和谐。

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的改革,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途径、新办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活各种资源要素,调节农民收入二次分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集约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

积极争取和组织实施好农民合作组织项目、集体经济项目,壮大农村经济。

(六)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及基础能力建设。

以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信息服务能力、提高动植物病虫灾害有效预防和快速扑灭能力为重点,实施“沃土工程”、高产稳
产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农业信息化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种子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完善病害控制手段,减少病虫害发生,保障种子质量,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重要保障。

县“十*五”的农业发展规规划已全面完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站在“十*五”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认真总结经验,力争使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以农业增长促进全县经济发展,以农业农村工作的新成效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率先发展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