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导学案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课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
变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史
2、了解可持发展思想提出的背景
重点、难点
1、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2、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自学教材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1.人类社会发展早期
(1)生产力水平:极为
______________。
(2)人类活动:采集与
__________。
(3)对环境影响:极为有限,
______________适应环境。
(4)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
2.农业社会时期
(1)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有
____________发展。
(2)人类活动:以__________和金属工具进行农耕。
(3)对环境影响:加大,要求
_________自然,出现各种环境问题。
(4)对人地关系认识:出现人定胜天的观念,进而出现______论和_________思想,人地关系理论萌芽。
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1.工业社会时期
(1)生产力水平:极大地提高。
(2)人类活动:大规模使用机器和_________。
(3)对环境的影响:对________的开发和利用达到空前的规模和高度。
(4)对人地关系认识:进一步深化,出现了近代__________、可能论、适应论、生态化等理论。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1)环境问题:尖锐、不可调和。
(2)对人地关系认识:谋求人地和谐,出现了_______________ 。
(3)可持续发展理论: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强调社会经济发展要与__________、资源、环境相协调。
课堂作业级练习
1.下列有关地理环境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地理环境决定论也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B.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年代
C.地理环境决定论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2.关于农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B.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稳定
C.人类利用资源的范围和强度加大,出现了各种环境问题
D.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肤浅
3.环境问题严重的社会阶段是
( )
A.原始社会阶段 B.农业社会阶段C.丁业社会初级阶段D.丁业社会高级阶段
4.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体现了人地关系何种思想 ( )
装订线
装订线
5.和谐论观点的主要思想是
( )
A.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B.人类通过文化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长期的适应 c.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
D.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开始有了科学的萌芽时期是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世纪后的工业革命时期世纪60年代以后的现代化时期
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可持续发展论
B. 人定胜天、地理环境决定论、天人相关论、可持续发展论
C. 天人相关论、人定胜天、地理环境决定论、可持续发展论
D.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可持续发展论、天人相关论
3.我国古代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以人为本,人定胜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4、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
A、地球上的所有纬度都适合人类居住
B、热带最适合人类居住
C、温带最适合人类居住
D、寒带最适合人类居住
5、下列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认的观点是
A、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B、天时不如地
利,地利不如人和
想
生产力水平采猎文
明
工业文
明
后工业
化时代农业文明
核
心
思
想
影
响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图中大圆表示______,小圆表示
_________。
A箭头表示人类从环境
中索取______和________,B箭头表
示人类把_________和_________所产
生的____________排放到环境中,C
箭头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
境也把它所受到的______,反过来作
用于_________。
2.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
了资源本身及其的再生速
度,生态破坏、资源短缺。
②人类向
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
了,导
致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
3.环境问题的原因与表现:
①原因:a 压力。
b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
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 c 片面
追求,人类向环境排
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
的。
②表
现:,
,
4.环境问题的表现
主要表现肉体方面原因
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人类等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以自然植被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或过渡捕猎
二氧化硅含量增加和臭氧层的破坏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3.环境问题的分布:
城市:主
要表现为
地区差异
乡村:主
要表现为
局域性:发达国
家:主要表现为
国家差异
发展中国
家:主要表现为
全球性:如: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提出:开始,提出了可
持续发展思想并得到公认。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
足,而又不危
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
的。
2.内涵: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持
续发展。
其中
是基础,是条
件,是目的。
3.原
则:、
、
装订线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