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城市广场》观后感(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城市广场》观后感(3)
所谓“红卫兵”与其说是一种政治产物不如说是一种阶级立场及其情绪的产物。

现代的“红卫兵”就是古代“基督兵”达乌斯的新版。

当登上“真理”的“宝座”的新体制不再站在最贫穷的人一边、不再关注苦难与不公平,愤怒的情绪就会把那些遭受着不公平带来的痛苦的人们驱赶到“基督兵”的立场上去,在这样的情形下,这世界上一切的其它的“真理”或者合理就都被一种“真理”给取代了———但凡不站在贫穷与受苦人立场上的一切,都应该遭到清算、予以打倒。

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中立的希帕提娅(科学技术、工具理性的象征)也会变成阶级斗争的陪葬品。

这样的一边倒的群众运动造成了破坏,我们已经领教得够多了。

被牺牲的别的真理总会站出来讨要它们的权利,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提出来后,“希帕提娅”的灵魂借用实用主义的外衣又开始探索起宇宙的奥秘来。

世界有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穷人依然受苦,剥削与压迫依然流行。

而重登“真理”的宝座的“科学技术”以及“生产力”却对此漠然地旁观着,仿佛理应如此一般。

《城市广场》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对公元4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基督徒的偏狭与反智生出厌恶的情绪、并对被牺牲的“希帕提娅”及其所代表的理性精神感到无比痛惜。

我们也很容易将电影中的亚历山大城的“基督兵”与我们过去的“红卫兵”做一个类比、并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但我们或许很少意识到:如果剧中的达乌斯依然忍受着奴隶的待遇、如果我们的“科学技术”以及“生产力”依然对这世界的贫穷与不公平漠然旁观,则我们对悲剧之不再重演又能抱多大的期望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