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民中心论的历史沿革、实践进路与时代意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是中国共产党肯定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的坚定继承,在现实层面则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一、识变:中国共产党人民 中心论的历史沿革
中国共 产 党 “以 人 民 为 中 心 ”的 人 民 导 向 贯
穿于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 进行反抗斗争与革命建设的奋斗历史。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不懈 斗争,并深入人民内部,体察民情,使得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深入民心。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 义中国 化 的 首 要 成 果———毛 泽 东 思 想 的 理 论 指 导下,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紧 紧依靠人民的力量完成了三大改造的历史任务, 最终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正如毛 泽东所说:“人 民,只 有 人 民,才 是 创 造 世 界 历 史 的动力。”[1](P1031)正 是 中 国 人 民 的 坚 定 支 持 与 踊 跃参与,才 使 得 中 国 革 命 的 前 途、中 国 社 会 主 义 事业的前 景 是 真 正 光 明 的,也 正 是 在 这 个 意 义 上,以人民为中心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勇往直前 的奋斗新目标。
线,并由此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逐渐形成一套科学、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中国 可持续的崭新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首次明
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以 确了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
人民为中心”的人民导向,并紧紧依靠全国各族 主义事业 发 展 的 核 心 立 场。生活水平都 显著提高,在 国 家 发 展 前 途 一 片 光 明 的 境 况 下,
民导向,有了人民群众艰苦创业、勇往直前的社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民导向,自始
会主义主人翁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续 至终将造福人民作为推进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
发展才有了根本立足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 在历史场域内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 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在全新的历史起点
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ADJ007);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9YJA630098);浙江理工 大学 2020年度党建与思政项目(DS202010Y)
202104 No04,2021
学 术 探 索 AcademicExploration
2021年 4月 Apr.,2021
中国共产党人民中心论的 历史沿革、实践进路与时代意涵
岑朝阳
(浙江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人民至上的“人民中心论”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所始终秉持的 基本遵循。首先,在历史层面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反抗斗争与革命建设的奋斗历史, 使得人民至上的“人民中心论”既成为指导了社会建设的理论指南,又成为了驱动革命建设的目标导向;其次,在 实践层面上,人民至上的“人民中心论”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其 现实价值在各个历史时期无论对国家的发展还是党的领导都起到不可比拟的作用;最后,在现实层面上,人民至 上的“人民中心论”不仅是对既往革命理论的忠实继承与创新发展,而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与中国社 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在理论与现实层面的完美契合。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民中心论;历史沿革;实践进路;时代意涵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1)04-0019-08
中国共 产 党 的 “人 民 中 心 论 ”贯 穿 于 自 中 国 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反抗斗 争与革命建设的奋斗历史,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 人从奋斗实践中孕育出的包括毛泽东思想与中 国特色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在 内 的 革 命、建 设、改 革理论的中心环节与核心要义。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下,“以人民为中心”的观 念更成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一以贯之的核心内容与灵魂所在,其内在观点 不仅是对既往革命理论的忠实继承,更体现了马 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 践中的蓬勃 生 命 力。中 国 共 产 党 “以 人 民 为 中 心”的人民导向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实际运 用综合体 现 在 经 济、政 治、文 化、社 会、生 态 等 各 个方面,其时代意蕴无论对国家的发展还是党的 领导都起到不可比拟的作用。
作者简介:岑朝阳(1998—),男,浙江慈溪人,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与社会治理研究。
1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将马克思主义客 推动着 中 国 发 展 的 航 船 沿 着 正 确 的 方 向 扬 帆
人民,强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胜利所必 “站稳群众立场必须体现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
需的群众基础。 邓 小 平 同 志 强 调:“我 们 一 定 要 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
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坚持问政于民、问 需于民、问计于民。”[4](P445)通过自改革开放以来
物质生活 好 一 些,使 人 民 的 文 化 生 活、精 神 面 貌 好一些。”[2](P128)正是有了 “以人民为中心”的人
观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的新实践相结合,孕育出 远航。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开
进入 21世纪以来,国内国际环境都面临很
创性成果———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 大的挑战,在如此艰难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将
导下,中 国 共 产 党 确 立 了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路 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国情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