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刘彦霞
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7年第05期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以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行为、活动和过程。
由此看来,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很好地体现上述学科价值,那么历史教学的有用性或有效性也就无可争辩了。
什么样的历史课才是有效的。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目标的可测性和量化成为了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学生真正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去参与到学习当中,才能在学习中处于主动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新性教育课堂教学总体目标
要由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向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转变,逐步变知识传授为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刨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刨新性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上的有关历史知识时必须根据学生处在不同的年级确定不同的创新性教育目标并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對于初一学生的历史学科的创新性教育总体目标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初步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对初二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则重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学习方法的运用。
这一阶段是学生开始逐渐尝试创新性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示范并重,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教材上的知识时运用恰当的方法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运用中逐步培养流畅、准确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思维。
对初三学生的历史学科的教学着力于学生认知历史现象的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和展示,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思维方式得到优化,具有符合自身学习知识实际的方法,具有一定自学历史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不同于教材观点的评论历史人物、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求知欲
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疑问在学生求知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疑问是激发生兴趣的原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助推器,是智慧的窗口,思维的开端。
初中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一个巧妙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当学生无法运用自己的知识来顺利地解决问题时,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他们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一探究竟,来解决心中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征,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问题,以问题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与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进入最佳
的学习状态,从而顺利地进入新知的学习。
教师应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地阅读教材,这样的教学才更有针对性,为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指明了方向,这样的教学才更具实效性,更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注重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及其学生基本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教学的最优方案、分类、分层次、因材施教。
创新素质教育的主要培养点应该放在课堂教学上,但影响课堂教学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上讲,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师、学生、课堂授课环境等。
一般说来时间较紧、任务较重,因此更要注意抓住关键,抓住重点,抓住难点,采取启发式等多种方法,开启学生的智力和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讨论研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表不同的看法。
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
历史教学过程也就是认识过程,其构成要素可分为以下四个: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中介、认识环境。
四个构成要素双双相互作用,彼此相互影响,建立起"交流-互动"的关系。
首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要交流、互动,形象地说,师生与历史要进行"对话"。
其次,认识主体内部要交流、互动。
师生通过交流,形成互联、互助、互评、互促、互动的关系,推动历史教学过程的进行,保证历史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加强学习指导
给予鱼还不如教予捕鱼的方法。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把方法教给他们。
历史学科就是鉴古知今、使人明智的学问,由于各种原因,在历史教育中一度出现僵化、教条的倾向,一提到历史课,学生的印象就是一大堆过去了的人和事,学历史就是要死记硬背,才能考高分,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历史观,制约了历史教育的发展。
应该说史学功能这一问题是老调新谈,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毛泽东圈点《二十四史》等,已充分说明了史学的借鉴功能。
历史教育更要发挥史学的借鉴性,尤其是其思想教育功能,使人明智。
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通晓世界文明的演变史,我们不但要帮助学生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同时要从庞杂的、精芜并存的史实中帮助学生去芜取精,吸取有益成分,并树立正确的史学观。
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误区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特别是创新的思维习惯,训练有素的思维习惯。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通常采取教师教历史课本,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教师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参与教学,从而历史课程的学习成为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和压力。
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师采取新的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良好应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课本知识。
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认真组织教学,历史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