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不再重要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T不再重要读后感
IT不再重要读后感
日前拜访朋友,看到书架上的这本书,“云计算”几个字,让我心里一动,读后感:IT不再重要。

听这个概念很久,其实一直也没有认真地看过一本介绍性的书籍。

借来看看。

用了很短的时间,两天看完。

要说对其中要素,理解并不深刻。

不过有一些观点是值得思考的。

对于云计算,我有以下初步的观点。

1.普遍云服务。

作者从电的集约化生产消费的角度进行了类比,同时也指出信息与电的不同。

核心观点是未来将会出现集约化提供计算能力和组件的产业,在这一阶段,企业自建系统与公用信息系统将会并存。

硬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等等,实际上IT能力原本作为企业内信息化服务的组成部分,将由更集约的虚拟IT服务进行替代。

我完全同意。

2.行业纵深壁垒。

之所以企业自建系统会有一定的存在空间,除了保护前期投资以外,在于企业身处的产业环境各有不同,统一的IT服务以规模见长,以边际效益递增为存在基础,但并不完全支持个性化的服务。

从这个角度看,对于行业纵深的理解、业务流的深度整合、部署在行业企业内部的软硬件依然有空间。

抛开行业供应商潜规则的因素,深入理解行业需求将是制胜之道。

3.通信云服务。

对于电信企业,已经从提供基础信息服务转向到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由于具备投资实力和电信级的管理能力,参与到基础云服务的建设过程是必然。

面对企业在多终端、固移融合办公方面的需求,提供整合的一站式通信解决方案,辅以数据存储和相关增值IDC服务,是一个竞争的红海。

4.物联网。

移动终端的普及势不可挡。

设备管理等M2M应用,在“物联网”战略的推动下正在从04年的星星点点,向集约化平台化演进,读后感《读后感:IT不再重要》。

对于行业终端的特殊需求,存在规模小、成本高、需求差异大的特点,此时运营商更应该注重终端硬件网络特性的.标准制定和测验,避免对网络的非合理使用;同时加强对终端软件应用平台的关注,以激发智能应用为切入点,带动标准通信解决方案的行业使用。

5.智能管道。

由于移动通信网基本可以看做一个私有网络,因此在基站接
入、信道动态分配、接入点设计、骨干网路由策略、CDN、混合网络制式优选、出口服务器控制策略等方面,理论上可以层层建立符合移动网络建设现状、未来趋势、行业需求满足、经济效益综合提升的管理机制。

除了关心覆盖和稳定性等网络指标外,更要关注单位比特价值。

云计算的一个基础,是网络带宽。

理论值是没有意义的,行业关注的是稳定值。

6.社交网络。

由于用户在各种情境下的使用习惯,有可能被搜索聚合成用户的具体描述,用户隐私的收集将成为社交网络智能化的方向。

存在一种可能,即社交服务提供者能够全方位理解用户,但有选择地进行使用。

每个人都将成为裸体,除非不使用网络及服务。

善意的使用,是根据用户在不同情景下的需求,为用户定制信息披露的范畴和对象;恶意的使用,将是用户信息被恶意透露,从而打破了用户在原有社交体系下依赖时空及大脑过滤的多面性。

7.文化。

互联网在内容上实现了文化鸿沟的填充。

但在人性上,没有。

人性的形成,不完全来自于信息和知识;但反过来,信息和知识的筛选接受,是人性的一部分。

文化没有趋同,反而因为信息的自由流动,形成了自加强的文化群体聚集。

相同倾向和喜好的人们彼此关注,彼此强化,排斥非同类的人和文化。

也许,是另一种分裂。

8.人工智能。

由于存储和检索在机器介入的效率更高,人的智能慢慢失去记忆的部分。

人将关注判断和行动。

但由于机器可以用大样本的模式计算,从更多的维度对一类问题给出建议的判断,常识性的问题也将从人思考的列表中去除。

人类终将解放,从诗歌的角度,有更多的时间做高层次的思辨;人类总将沦为奴仆,从适应自然能力的角度,因为不再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