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茶精制技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茶可代替传统茶叶, 01= 以上开水冲饮。也可制成 袋泡茶, 冲泡更方便。 每日早、 中、 晚服用。 &" $ 浸药酒 可将桑茶浸于酒中6 浸够 /C9,
&" ! 制成桑粉
将桑茶粉碎后制成桑粉, gt; 米麦粉中加入桑粉 21 - *11>)做成馒 头、 烧饼、 饼干、 烙饼等食品, 可直接食用, 而且色质、 口感相当好。
揉作用的裹条法,将炒把与锅底垂直,沿锅壁作同一方向的圆周 运动, 带动鲜叶顺炒把方向滚动。用力先轻后重, 转动幅度先大后 小, 动作先慢后快。一般转 *2 圈左右; 需提起炒把将芽叶团抖散 6 及时散发水分 6 防止水闷。以后转圈要渐渐加快 6 转小圈 6 并且手 约经 2 - ,8@A, 当鲜叶青气消失, 势稍稍加重 6 促使芽叶卷曲成条。 有清香逸出, 大约五、 六成干时, 将芽叶扫入相连的锅中。
!" ! 烘焙
工具用竹烘笼, 燃料用栗木炭。烘培分毛火和足火两
个阶段。初烘用毛火, 温度为 *11 - **1= , 将芽叶薄摊于烘笼上, 掌握高温勤翻, 防止出现焦边, 约七成干时, 下烘摊凉 * - 39, 然后 进行足火烘焙, 采用文火慢烘, 烘顶温度为 21 - ,1= , 中间仍需翻 叶, 以防干湿不匀, 烘至足干。如量大也可用现有的烘茧灶烘焙, 毛火、 足火一体进行, 温度控制在 01 - *11= , 烘时要勤翻、 快翻、 匀翻。 毛火掌握在七八成干时, 摊凉后进行足火烘干。 烘至芽叶手 搓成粉末, 叶脉呈蟹黄色, 毫显露, 有特殊香味为宜。此时含水量 在 24 以下, 经过摊凉、 挑剔、 分级、 包装、 贮存或销售。 $ 蒸制技术
%" ! 揉搓 蒸好放凉的桑叶条,放在干净的木槎板或竹席上反复揉
搓, 至桑叶呈卷曲状, 叶汁渗出时, 再行抖散。不能有湿团存在。 但由于蒸煮桑叶的含 %" % 烘干 烘干方法与炒制烘焙方法相同。 水量大 6 初烘时注意薄摊勤翻, 以免有水闷气。烘干程度宜偏焦而 不偏生。
% 桑叶茶的食用价值 &" # 茶饮
%" # 切叶、装笼
C78。
将采回的干净桑叶老嫩一致归为一档,切成
笼下铺纱布层, 纱布上铺鲜桑叶条, 厚度为 2 *: 2 ; .78 桑叶条。 将装有桑叶的笼放沸水锅上, 上气后改用小 %" $ 蒸青 锅内烧开水, 火, 约经 / - 28@A, 桑叶软熟而仍鲜绿, 及时出笼, 摊凉以去青涩气。
将采回的桑芽及时薄摊在洁净的竹匾或水泥地上,室内 要求洁净、 凉爽、 通风。摊放厚度约为 *1 - *278 , 2178 宽成 一垄,中间隔开便于透气,摊放时间为 / - ,9 ,中间翻动一 次, 至芽叶自然萎软, 光泽渐失转暗时付制。 此时鲜芽叶含水 量在 014 左右。对采回的桑叶,老嫩一致的归一档, 先切成 然后摊放。 *: 2 ; .78 长宽的桑条, # 烘炒技术
(倾斜度为 *2 - 32<, 揉捻 用并排两口锅 分别作杀青 !" # 杀青、 将 和理条用 ) 或 ,1 型滚筒杀青机。杀青适宜温度在 *31 - */1= , (叶 ) 经过摊青的鲜桑芽 投放到锅中, 每锅投放量为 /11 - 211>, 滚 投叶后听到有轻微的水爆声为温度适度。鲜 筒一次投叶量 *1?>, (用竹茅扎成的圆帚 ) (叶 ) 叶下锅后, 即用炒把 将桑芽 杀透杀匀, ( 俗称下绵 ) 防止产生焦边。约经 3 - .8@A, 鲜叶变软 时, 改用起轻
引证文献(4条) 1.朱文政.魏晓蕊.鞠美玲.李辉.周晓燕 桑叶类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0(7) 2.李华兰.潘明.魏琴.朱文优.尹礼国 桑叶挂面的研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9(1) 3.王芳.励建荣.蒋跃明 桑叶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对油脂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粮油学报 2006(4) 4.王芳.励建荣 桑叶的化学成分、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5(z1)
生 产 技 术
!"#$%&’(%()
桑茶精制技术
蒋德俊 陈 燕 (河南省南阳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0.12, ) 摘 要 (叶 ) 桑叶集养蚕、 养生保健、 食品于一体。 通过一定技术手段, 将桑芽
精制成桑茶, 代茶饮或直接食用, 能止渴并治疗多种疾病, 增强人体免疫力, 有延年 益寿的神奇功效。本文着重介绍了桑茶的精制技术及其食用价值。 关键词 桑茶; 精制技术; 饮用; 食用
! 采摘 (以促分生叶) 春、 夏、 秋桑树萌芽时, 结合打顶 适时采摘桑树顶
(亦称打头) 部桑芽 , 要求均匀一致, 用于制取精品桑芽茶; 也可于春 季、 晚秋时期采摘桑枝中上部无农药残留、 无病虫害污染的嫩桑叶, 弃去叶柄。根据桑叶老嫩程度, 分别归档处理。沙尘严重的地方, 桑 叶表面附有尘土等, 采前须用清水喷净晾干再采。 摊青 " 切叶、
(*+,+ 年 - ) 作者简介: 蒋德俊 。*++. 年毕业于豫南农专农学系茶叶专业; 从事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工作。
!" "##$ 年第 % 期
万方数据
桑茶精制技术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蒋德俊, 陈燕 河南省南阳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473056 福建茶叶 TEA IN FUJIAN 2004(1) 4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fjcy200401021.aspx
!" $ 理条、做形 杀青适度的桑芽叶要及时转入第二口锅内做形,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香气。 锅温宜 01 B C1= , 手法以翻炒为主, 前期采
用龙井茶抓条的手势, 手掌心向下, 五指伸开, 用力拍压数下后, 抓 起翻转过来, 再拍压, 抖散, 如此反复。后期应理条与抖抛相结合, 边 炒边做形, 约经 28@A 当芽叶失重在 /24 - 214 时出锅。
“ 纤维皇后 ” 桑叶过去一直被人们用来养蚕, 是 蚕丝的物质 《 本草纲目 》 《 中国蚕丝 基础。其实, 桑叶还有许多其他用途, 据 、 《 中医学新编 》 《 中草药手册 》 大全 》 、 和 等资料记载: 桑叶、 桑枝、 桑皮、 桑椹、 桑根等都是中药。 桑叶性甘、 辛寒, 入肺经、 肝经。 桑 叶干物质含粗蛋白 324 - /24 , 含碳水化合物 314 - 324 以及 有明显的降血压、 降血 丰富的钾、 钙等成分和维生素 % 、 5、 ’ 等。 糖和消炎抗菌等作用,对伤寒杆菌和葡萄状球菌有较强烈的抑 制作用。有疏风解热、 清肝明目聪耳、 消炎退肿、 镇静神经、 清上 焦、 润肺热等功能。可治劳热咳嗽、 手足麻木、 青眼涩痛、 头发不 长等症。桑叶湿敷能解蛇虫毒、除脚气水肿,饮用利大小肠下 气。桑叶制成茶饮, 止渴、 利五脏、 通关节。长期饮用, 能增强人 体免疫力, 有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 很多地方都种植 除养蚕外, 出现了大 了桑树, 作为特种经济林 6 桑园面积增加很快, 量桑叶过剩的现象, 从而白白浪费了大量宝贵资源。将桑叶制成桑 茶, 用于饮料、 保健食品等方面, 可实现加工增值。如今, 桑茶越来越 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笔者通过在蚕区多年实践, 摸索出了一套 桑茶精制的技术。现将桑茶的主要加工工艺介绍如下。
&" ! 制成桑粉
将桑茶粉碎后制成桑粉, gt; 米麦粉中加入桑粉 21 - *11>)做成馒 头、 烧饼、 饼干、 烙饼等食品, 可直接食用, 而且色质、 口感相当好。
揉作用的裹条法,将炒把与锅底垂直,沿锅壁作同一方向的圆周 运动, 带动鲜叶顺炒把方向滚动。用力先轻后重, 转动幅度先大后 小, 动作先慢后快。一般转 *2 圈左右; 需提起炒把将芽叶团抖散 6 及时散发水分 6 防止水闷。以后转圈要渐渐加快 6 转小圈 6 并且手 约经 2 - ,8@A, 当鲜叶青气消失, 势稍稍加重 6 促使芽叶卷曲成条。 有清香逸出, 大约五、 六成干时, 将芽叶扫入相连的锅中。
!" ! 烘焙
工具用竹烘笼, 燃料用栗木炭。烘培分毛火和足火两
个阶段。初烘用毛火, 温度为 *11 - **1= , 将芽叶薄摊于烘笼上, 掌握高温勤翻, 防止出现焦边, 约七成干时, 下烘摊凉 * - 39, 然后 进行足火烘焙, 采用文火慢烘, 烘顶温度为 21 - ,1= , 中间仍需翻 叶, 以防干湿不匀, 烘至足干。如量大也可用现有的烘茧灶烘焙, 毛火、 足火一体进行, 温度控制在 01 - *11= , 烘时要勤翻、 快翻、 匀翻。 毛火掌握在七八成干时, 摊凉后进行足火烘干。 烘至芽叶手 搓成粉末, 叶脉呈蟹黄色, 毫显露, 有特殊香味为宜。此时含水量 在 24 以下, 经过摊凉、 挑剔、 分级、 包装、 贮存或销售。 $ 蒸制技术
%" ! 揉搓 蒸好放凉的桑叶条,放在干净的木槎板或竹席上反复揉
搓, 至桑叶呈卷曲状, 叶汁渗出时, 再行抖散。不能有湿团存在。 但由于蒸煮桑叶的含 %" % 烘干 烘干方法与炒制烘焙方法相同。 水量大 6 初烘时注意薄摊勤翻, 以免有水闷气。烘干程度宜偏焦而 不偏生。
% 桑叶茶的食用价值 &" # 茶饮
%" # 切叶、装笼
C78。
将采回的干净桑叶老嫩一致归为一档,切成
笼下铺纱布层, 纱布上铺鲜桑叶条, 厚度为 2 *: 2 ; .78 桑叶条。 将装有桑叶的笼放沸水锅上, 上气后改用小 %" $ 蒸青 锅内烧开水, 火, 约经 / - 28@A, 桑叶软熟而仍鲜绿, 及时出笼, 摊凉以去青涩气。
将采回的桑芽及时薄摊在洁净的竹匾或水泥地上,室内 要求洁净、 凉爽、 通风。摊放厚度约为 *1 - *278 , 2178 宽成 一垄,中间隔开便于透气,摊放时间为 / - ,9 ,中间翻动一 次, 至芽叶自然萎软, 光泽渐失转暗时付制。 此时鲜芽叶含水 量在 014 左右。对采回的桑叶,老嫩一致的归一档, 先切成 然后摊放。 *: 2 ; .78 长宽的桑条, # 烘炒技术
(倾斜度为 *2 - 32<, 揉捻 用并排两口锅 分别作杀青 !" # 杀青、 将 和理条用 ) 或 ,1 型滚筒杀青机。杀青适宜温度在 *31 - */1= , (叶 ) 经过摊青的鲜桑芽 投放到锅中, 每锅投放量为 /11 - 211>, 滚 投叶后听到有轻微的水爆声为温度适度。鲜 筒一次投叶量 *1?>, (用竹茅扎成的圆帚 ) (叶 ) 叶下锅后, 即用炒把 将桑芽 杀透杀匀, ( 俗称下绵 ) 防止产生焦边。约经 3 - .8@A, 鲜叶变软 时, 改用起轻
引证文献(4条) 1.朱文政.魏晓蕊.鞠美玲.李辉.周晓燕 桑叶类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0(7) 2.李华兰.潘明.魏琴.朱文优.尹礼国 桑叶挂面的研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9(1) 3.王芳.励建荣.蒋跃明 桑叶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对油脂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粮油学报 2006(4) 4.王芳.励建荣 桑叶的化学成分、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5(z1)
生 产 技 术
!"#$%&’(%()
桑茶精制技术
蒋德俊 陈 燕 (河南省南阳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0.12, ) 摘 要 (叶 ) 桑叶集养蚕、 养生保健、 食品于一体。 通过一定技术手段, 将桑芽
精制成桑茶, 代茶饮或直接食用, 能止渴并治疗多种疾病, 增强人体免疫力, 有延年 益寿的神奇功效。本文着重介绍了桑茶的精制技术及其食用价值。 关键词 桑茶; 精制技术; 饮用; 食用
! 采摘 (以促分生叶) 春、 夏、 秋桑树萌芽时, 结合打顶 适时采摘桑树顶
(亦称打头) 部桑芽 , 要求均匀一致, 用于制取精品桑芽茶; 也可于春 季、 晚秋时期采摘桑枝中上部无农药残留、 无病虫害污染的嫩桑叶, 弃去叶柄。根据桑叶老嫩程度, 分别归档处理。沙尘严重的地方, 桑 叶表面附有尘土等, 采前须用清水喷净晾干再采。 摊青 " 切叶、
(*+,+ 年 - ) 作者简介: 蒋德俊 。*++. 年毕业于豫南农专农学系茶叶专业; 从事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工作。
!" "##$ 年第 % 期
万方数据
桑茶精制技术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蒋德俊, 陈燕 河南省南阳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473056 福建茶叶 TEA IN FUJIAN 2004(1) 4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fjcy200401021.aspx
!" $ 理条、做形 杀青适度的桑芽叶要及时转入第二口锅内做形,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香气。 锅温宜 01 B C1= , 手法以翻炒为主, 前期采
用龙井茶抓条的手势, 手掌心向下, 五指伸开, 用力拍压数下后, 抓 起翻转过来, 再拍压, 抖散, 如此反复。后期应理条与抖抛相结合, 边 炒边做形, 约经 28@A 当芽叶失重在 /24 - 214 时出锅。
“ 纤维皇后 ” 桑叶过去一直被人们用来养蚕, 是 蚕丝的物质 《 本草纲目 》 《 中国蚕丝 基础。其实, 桑叶还有许多其他用途, 据 、 《 中医学新编 》 《 中草药手册 》 大全 》 、 和 等资料记载: 桑叶、 桑枝、 桑皮、 桑椹、 桑根等都是中药。 桑叶性甘、 辛寒, 入肺经、 肝经。 桑 叶干物质含粗蛋白 324 - /24 , 含碳水化合物 314 - 324 以及 有明显的降血压、 降血 丰富的钾、 钙等成分和维生素 % 、 5、 ’ 等。 糖和消炎抗菌等作用,对伤寒杆菌和葡萄状球菌有较强烈的抑 制作用。有疏风解热、 清肝明目聪耳、 消炎退肿、 镇静神经、 清上 焦、 润肺热等功能。可治劳热咳嗽、 手足麻木、 青眼涩痛、 头发不 长等症。桑叶湿敷能解蛇虫毒、除脚气水肿,饮用利大小肠下 气。桑叶制成茶饮, 止渴、 利五脏、 通关节。长期饮用, 能增强人 体免疫力, 有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 很多地方都种植 除养蚕外, 出现了大 了桑树, 作为特种经济林 6 桑园面积增加很快, 量桑叶过剩的现象, 从而白白浪费了大量宝贵资源。将桑叶制成桑 茶, 用于饮料、 保健食品等方面, 可实现加工增值。如今, 桑茶越来越 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笔者通过在蚕区多年实践, 摸索出了一套 桑茶精制的技术。现将桑茶的主要加工工艺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