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概念: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 指 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存量。
要素丰饶度(Factor Abundance):描 述一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指标,指一 国不同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关系。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关键概念(续):
➢要素丰饶度有两种衡量方法:
①用实物单位表示,即TK/TL。如果一国 的TK/TL大于另一国,则该国为资本丰 饶国,另一国为劳动丰饶国;
Cby=LbyWa+KbyRb =Lbx[Wb+(Kby/Lby)Rb]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H-O理论的代数证明(续)
➢由于两国的技术系数相同,因此有: Lax=Lbx=Lx;用LX代表两国生产X产品
的劳动投入系数 Kax=Kbx=Kx ;用KX代表两国生产X产品
的资本投入系数 Lay=Lby=Ly;用Ly代表两国生产Y产品
业,则会产生所谓的“非工业化现象”。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H-O理论的代数证明(续)
证明结果说明:A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 有比较优势并出口X,进口Y;B国则在 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并出口Y, 进口X。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国际分工、比较优 势、贸易模式都是由要素禀赋所决定的。
整个证明过程仅强调了要素禀赋差异而 导致的要素价格的差异。
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二、H-O理论的基本论点(续)
2、比较利益产生的原因:是要素禀赋的差 异而非要素生产率的差异。(为什么?)
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要素存量比例不同 (要素禀赋不同),即使两个国家相同 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相同,也会产生 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贸易
关系。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二、H-O理论的基本论点(续)
3、国际贸易的结果:贸易参与国之间的要 素报酬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 趋势(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因果 关系如何?)
H-O理论的简单逻辑:生产要素禀赋 差异→要素价格差异→商品价格差异→ 国际贸易的发生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第二节 H-O理论的扩展
Px/Py
PA’
A’
H-O-S定理图解: 横轴表示劳动力的相 对价格,纵轴表示X 商品的相对价格。
PB
B
PA A
两国进行贸易后,A 国专门生产X,其w/r 不断上升;B国专门
生产Y,其w/r不断下
O
(w/r)1 (w/r)B (w/r)2
降,在商品价格趋于 W/r 均等时,要素价格也
于某种生产要素的增加而导致的密集使 用该要素的产品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为 保证新增要素的充分就业,就需要从另 一种产品的生产中释放出另一种生产要 素与之匹配,由此导致了另一种产品产 量的绝对下降。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第二节 H-O模型的扩展
“荷兰病” (Dutch Disease)及非工业化现 象:R定理的一个典型案例,意指小国经 济的某一贸易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 贸易部门的衰落。如果衰落部门是制造
②用价格表示,即PK/PL或r/w(资本租用价 格-利息率与劳动时间价格-工资率之 比)。如果一国的PK/PL或r/w大于另一 国,则该国为劳动丰饶国,另一国为资 本丰饶国。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关键概念(续):
➢两种衡量方法的比较:前者仅从要 素供给单方面考虑一国的生产要素 禀赋;而后者则从要素供给与需求 两方面考虑生产要素禀赋。由于在 假设中排除了需求因素,因此两种 衡量方法是一致的。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一、H-O理论的基本假设
1、该理论以完整的2-2-2模型(A、B; X、Y;K、L)为分析前提;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即技术 系数相同),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规 模报酬不变;
3、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即一国是资本丰 饶国,其利息率相对较低,而另一国是 劳动丰饶国,其工资率相对较低;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三、H-O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
偏好和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收入分配) 决定了对商品的需求;这种需求又决定 了对生产这些商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派生的);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生 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决定其价格,而生 产要素的价格和生产技术共同决定了最 终产品的价格;两个国家同一种商品的 价格差异决定了比较利益和贸易模式。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H-O理论的代数证明(续)
经过简单的代数整理,最后得: Cax/Cay-Cbx/Cby =(Lx/Ly)• [(θa-θb)(βy- βx)/(θa+βy)(θb+βy)] 由于θa-θb<0,βy-βx>0, 故Cax/Cay-Cbx/Cby < 0 或Cax/Cay < Cbx/Cby
趋于均衡,。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第二节 H-O模型的扩展
三、雷布津斯基定理(The Rybczynski Theorem)
也称R定理,所要阐明的是一国生产要素 禀赋的变化对该国产出及对国际贸易产
生的影响。该定理以2-2-2模型作为分 析前提,但假定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商 品价格由世界市场的竞争决定。
国际经济学的贸易理论分析发展到现代和当代, 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补充,亦 即要通过放松假设,扩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型; 并针对该理论的缺陷进行新的论述,同时对古 典贸易理论未涉及的内容,如需求、规模收益 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探讨。
本章讨论的主题: 1、进一步解释比较利益的基础及形成的原因 2、分析国际贸易对要素收益的影响 3、引入其他因素扩展比较优势原理
所以该定理也称H-O-S定理。S-S定理说明的是自 由贸易对一国要素收入的影响,而H-O-S定理则分 析的是贸易参与国要素收入的变化趋势。 定义:在2-2-2经济中,如果满足H-O模型所设立
的一系列假设条件,则国际贸易将导致各国同质要素
(homogeneous factors)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均等化。 因而,国际贸易(商品流动)是要素国际流动的替代
的劳动投入系数 Kay=Kby=Ky;用Ky代表两国生产Y产品
的资本投入系数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H-O理论的代数证明(续)
➢由于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 相同,令βx=Kx/Lx,βy=Ky/Ly,则 βx<βy
➢ 又由于 A、B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令
θa=Wa/Ra, θb=Wb/Rb, 则θa<θb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及其基本假设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数国际贸易是在生产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即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约占世界贸易总量的60以上并且相当部分的贸易又是在相同的产业内进行的如相同类别的产品的双向贸易等等而当代国际贸易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收入的再分配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根据H-O理论的基本假设,两国生产X、Y产 品的成本为: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H-O理论的代数证明(续)
Cax=LaxWa+KaxRa =Lax[Wa+(Kax/Lax)Ra]
Cay=LayWa+KayRa =Lay[Wa+(Kay/Lay)Ra]
Cbx=LbxWb+KbxRb =Lbx[Wb+(Kbx/Lbx)Rb]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关键概念(续):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描述 产品属性的指标,指生产某种产品时所 使用的资本与劳动量的比例关系,即K/L。 如果Y产品的K/L大于X产品的K/L,则Y 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X为劳动密集型 产品,反之则反是。
注意:要素丰饶度和要素密集度考察的 都是相对量,而非绝对量。
S-S定理把商品价格变化与与要素价格(要素收入) 变化直接联系起来,说明自由贸易会影响要素收入。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第二节 H-O理论的扩展
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从H-O理论直接推导出来,并由P.Samuelson完成,
二、H-O理论的基本论点
1、要素禀赋决定国际分工、比较优势、贸 易模式。(怎样决定?)
每个国家都以本国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
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 会获得比较优势。因此,在国际贸易体 系中,一国出口的总是那些需要用本国 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 口的则是那些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生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第二节 H-O理论的扩展
一、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定义:在2-2-2经济中,如果满足H-O模型所设立 的一系列假设条件,则无论要素供给者的消费偏好如 何,自由贸易倾向于提高价格上升产业所密集使用要 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价格下跌产业所密集使用要素的 实际收入。亦即:一种要素越是集中于出口生产,就 越有可能从贸易中获益;相反,一种要素越是集中于 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就越有可能因贸易而受损。
物。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第二节 H-O理论的扩展
同质要素: ➢ 同质劳动--受过相同训练、拥有相同技术和
生产率的劳动。
➢ 同质资本--拥有相同生产率(增值率)并承
担相同风险的资本。 在2-2-2框架下,国际贸易将使A、B两国同
质劳动的工资率相同,同质资本利息率相同, 两国的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第一节 赫克歇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林理论
及其分析
代表人物:Eli F.Heckscher,1897-1952年
Bertil.Ohlin,1899-1982年
代表作: 赫克歇尔的论文“国际贸易对所得分配 的作用”(1919年),提出产生两国比较成本 差异的前提条件:①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② 不同产品在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 其学 生俄林的著作《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 年),提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建立H-O模 型,开创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并成为国际贸 易理论的主流。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一、H-O理论的基本假设(续)
4、两国商品、要素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在 国内完全流动,在国际间没有流动性;
5、在两种产品中,一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另一种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6、两国的生产没有达到完全的专业化,排 除了影响贸易的其他因素,如运输成本、 需求、关税等。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目的:比较两国的相对成本是否存在差
异,如果有差异,则有贸易的基础,这
种基础是来源于要素禀赋的差异,而非 要素生产效率的差异。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H-O理论的代数证明(续)
即要证明:Cax/Cay≠Cbx/Cby 或者:Cax/Cay-Cbx/Cby≠0
将Cax=Lx[Wa+(Kx/Lx)Ra] Cay=Ly[Wa+(Ky/Ly)Ra] Cbx=Lx[Wb+(Kx/Lx)Rb] Cby=Ly[Wb+(Kx/Lx)Rb] 代入公式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三、H-O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 (续)
这种内在的逻辑关系的存在,说明了在 经济中各种力量是如何通过相互作用而 实现均衡(一般均衡)的,并在所有这
些共同作用的力量中,把国家间可获得 的物质或生产要素的供给(要素禀赋) 独立出来,用以解释国家间商品相对价 格的差异及贸易的产生。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H-O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图解
贸比 易较 基利 础益
商品价格 生产要素价格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对最终产品的需求
技术
生产要素的供 消费偏好
生产要素所有权的
给(要素禀赋)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分配(收入分配)
四、H-O理论的代数证明
设A国为劳动丰饶国,B国为资本丰饶国;X产 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 品;Lij为劳动投入系数,Kij为资本投入系数, 其中i表示国别,j表示产品;Wa、Wb 分别代 表A、B两国的工资率,Ra、Rb分别代表两国 的利息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第二节 H-O模型的扩展
实践中,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并不是固 定不变的,一般随时间而增长。具体而 言,资本和技术的积累和增长较快,劳 动力增长较慢,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增长 更慢且有限。如果生产要素禀赋发生变 化,由要素禀赋差异所决定的比较优势 也将发生变化。但R定理并不是要解释比 较优势本身的变化。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第二节 H-O模型的扩展
定义:在只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如 果商品的价格不变,则一种生产要素的 增长,相应地将增加更大比例的该要素 密集型产品的产出,削减另一种产品的 产出。
该定理所描述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现代和当代理论
第二节 H-O模型的扩展
原因分析:当商品价格保持不变时,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