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绘画游戏评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课绘画游戏评课稿
篇一:《绘画游戏》说课稿
二年级美术《绘画游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四册第4课《绘画游戏》。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式,以体现学生主体性为教学理念。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本课绘画游戏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
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难点: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4、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之前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对线条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本课的教学,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我从教学实践出发,在本课采用观察法、发现法、比较法、演示法、展示法等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而有效。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 迷宫游戏激趣,由迷宫游戏引入新课。
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对随意线条有了初步感受。
(二) 名作欣赏导入
欣赏米罗的作品,了解画家作品内容以及本课的联系
(三) 讲授新课
1、认识线条。
出示三种线条让学生辨认,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线条给人不同的感觉
2、了解如何用线条分割画面。
将线条合理、恰当的安排是学生完成一幅好的作品的前提。
在学生对各种线条有了初步的感知后,
向学生出示四幅不同构图的线条画。
提问:
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让学生对于随意线条的构图有了一定的印象。
3、出示图形,解决本课重难点
(1)规则的图形
引导学生想象,能想到什么,
再出示,师想象的图形。
让学生观察激发想象力。
之后提示:在添画的时候也可以在这些形状的外面再补添上其他的形状让它变成其他的东西。
(2)不规则的图形
引导学生想象,能想到什么,
师通过依次旋转图形,让学生了解不规则的图形如果不利于想象,就可以把的画纸旋转一下,让它变换一个方向来帮助想象并进行添画。
让学生掌握联想的基本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
4、学习不同的涂色方法
出示两幅画的一样,涂色不一样的两幅画。
提问:你最喜欢哪幅图,
你喜欢第一幅的理由是什么,
第二幅的理由是什么,
师总结:涂色时可以采用这两种方法,第一种可以不涂它的背景颜色让它显得干净整洁,第二种也可以给它背景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它的画面鲜艳丰富。
5、师范画
请学生上台帮忙添画,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解决本课重难点。
6、范图欣赏
加深印象,突破难点。
7、学生练习
明确作业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讲评作品
通过自评,互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在今后绘画中有所提高,在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9、总结下课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对《绘画游戏》一课的预设,在具体的
教学中,我还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轻松。
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篇二:绘画游戏说课稿
《绘画游戏》说课设计
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四册第2课
设计者江川县后卫小学李有仙 2010-10-12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四册第2课《绘画游戏》。
这一课是在线的变化中,根据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根据课文的分析和美术新课标的目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绘画游戏的基本方法。
(画线-----想象、添画---上色)
2、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3、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
想象力。
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学
习利用随意的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
象。
难点定为:能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之前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对线条已有了一
定的了解,这对本课的教学,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我从教学实践出发,采用观察法、演示
法、发现法、比较法、展示法等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而有效。
我又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方面:准备了课件、范画。
学生方面:
勾线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
接下来,我重点讲讲本节课的过程设计,我准备了四个环节,它们分
别是:导入新课、新授、作业、展评。
具体安排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童谣导入,激发兴趣,接着复习以前学过的线条知识(直线,曲线和折线)。
第二环节新授部分,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教师示范演示用线条分割画面,并在示范时,提出画线时的规则,要(转载于: 博威范文网:美术课绘画游戏评课稿)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整张纸。
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教师示范的合理分割画面进行发现、比较,对其中线条
所组成的形状进行想象,可以叫一到两个同学上台进行添加,使其更好看。
第二步、作品欣赏,师生一起来分析作品的内容和色彩,以“你最喜欢哪一张画,它添加了哪些内容,”等,为接下来的创作构思作好准备。
在观察的同时,找一找有几种涂色方法,并及时讨论涂色方法,涂主体物、背景要有选择的上色,为最后的上色作好充分的准备。
从作品的欣赏中师生总结出绘画游戏的步骤:画线—想象、添画---上色。
第三步、教学生如何将线分割得美观。
第三环节作业部分。
我分两步走。
第一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画纸上大胆、自由作画,先用勾线笔分割画面,要随意,注意作业要求,引导学生把所想、所感的表现出来。
第二步、对一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适时引导他们大胆表现,也可让学生欣赏周边同学是怎么画的来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最后辅导他们上色。
通过学生相互欣赏、分析和交流,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相互帮
助的精神。
第四环节展评部分。
我运用赶集观摩式反馈。
通过这一评价活动,训练学生的欣赏、评价和相互学习的能力,鼓励有创新的同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对《绘画游戏》一课的预设,在具体的
教学中,我还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轻松。
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篇三:优秀美术评课稿
优秀美术评课稿《画情绪》评课稿
阅读提示:优秀美术评课稿《画情绪》评课稿,这堂由余老师执教的《画情绪》一课属于绘画bull;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首先,余老师从备课,教学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优秀美术
这堂由余老师执教的《画情绪》一课属于绘画?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首先,余老师从备课,教学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风趣幽默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以培养表现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余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看一看:人们不同的表情。
猜一猜他们不同的情绪。
(并给每个表情配上合适的声音,来加深情绪感受)
二、游戏表演,以“我”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情绪,用语言、动作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三、名画欣赏,蒙克《呐喊》,先从局部色彩和用笔分析、感受画面所表现的情绪。
再从整体画面感受。
四、教师示范:当场画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所要表现的不同情绪。
五、范画欣赏:展示一组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
说一说你觉得它分别表现的是哪种情绪。
并总结规律。
六、名画欣赏:康定斯基、米罗的作品
七、画展作品:教师本人去参观画展与作品的合影,拉进艺术品与学生的距离感。
八、学生作业:试用不同色彩、线条表现现在的情绪,并为作品取个题目,写上简单文字说明。
九、展示作品:让学生带上自己的作品,来给大家说一说自己表现的了什么样的情绪。
在课堂上,余老师以他特有的幽默自然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
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
陆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导入部分就运用一组同学们都熟悉的人物表情图片,让学生猜猜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并给人物的表情配上合适的声音,加深对情绪的理解。
(如奥运冠军刘翔的照片,刘翔学生都认识也
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
二、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的学习,是一种学生通过游戏、欣赏等方式来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式。
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陆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
第一、游戏。
以“我”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情绪。
创设情景:如果你被老师指定代表班级参加开学仪式。
如果你被绑架了。
根据情景请学生用语言和动作表演你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情绪。
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比较强,这样的情景表演,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能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情绪表现。
第二、根据重难点,“自主探究”。
首先,通过欣赏蒙克的作品《呐喊》(局部),从色彩、线条来感受画面表现的情感。
其次,教师当堂示范,用浅绿、桔红画出柔和的线条。
再用
深蓝、深红重重的画出杂乱的线条。
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老师在画两组线条时的不同情绪。
接着,马上欣赏两组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
体会表现的不同的情绪,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规律。
(愉快的情绪:色彩明亮、对比柔和、点线圆润、曲线较多;不愉快的情绪:色彩灰暗、对比强烈、点线错乱、折线较多。
)
三、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课改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
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
丁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总结规律,学会绘画表现的方法。
陆老师已经改变了
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这是一堂完整、充实而精彩的美术课,给我留下很深的影像,值得我慢慢推敲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