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复习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3) 鲁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三)
[考查范围:第三单元分值: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故牛顿运动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仅适用于宏观物体,只可用于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
C.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物体的加速度a=0条件下的特例
D.牛顿根据理想实验推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B.太阳系中的行星均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
C.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所受引力的方向不变
D.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在建筑工地上有时需要将一些建筑材料由高处送到低处,为此工人们设计了一种如图D3-1所示的简易滑轨:两根圆柱形木杆AB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把一摞弧形瓦放在两木杆构成的滑轨上,瓦将沿滑轨滑到低处.在实验操作中发现瓦滑到底端时速度较大,有可能摔碎,为了防止瓦被损坏,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增多每次运送瓦的块数
B.减少每次运送瓦的块数
C.增大两杆之间的距离
D.减小两杆之间的距离
图D3-1
图D3-2
4.物体A、B都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m 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μB,用水平拉力F拉物体A、B,所得加速度a与拉力F关系图线如图D3-2中A、B所示,则( )
A.μA=μB,m A>m B B.μA>μB,m A<m B
C.μA>μB,m A=m B D.μA<μB,m A>m B
5.如图D3-3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A和B之间用轻弹簧相连,在拉力F作用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时A 和B的加速度为a1和a2,则( )
图D3-3
A.a1=a2=0
B.a1=a,a2=0
C .a 1=m 1m 1+m 2a ,a 2=m 2m 1+m 2
a D .a 1=a ,a 2=-m 1m 2
a 6.如图D3-4所示是一种升降电梯的示意图,A 为载人箱,B 为平衡重物,它们的质量均为M ,由跨过滑轮的钢索系住,在电动机的牵引下使电梯上下运动.若电梯中乘客的质量为m ,匀速上升的速度为v ,在电梯即将到顶层前关闭电动机,靠惯性再经时间t 停止运动卡住电梯,不计空气和摩擦阻力,则t 为( )
图D3-4
A.v g
B.M +m v Mg
C.M +m v mg
D.2M +m v mg
7.如图D3-5所示,物体A 的质量为2m ,物体B 的质量为m ,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摩擦不计.用水平力F 向右推A 使A 、B 一起加速运动,则B 对A 的作用力大小为( )
A.F -μmg 3
B.F -2μmg 3
C.F -3μmg 3
D.2F -4μmg 3
图D3-5
图D3-6
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电梯的天花板上竖直悬挂一只弹簧测力计,并在弹簧测力计的钩上悬挂一个重为10 N 的钩码.弹簧测力计弹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通过一传感器直接得出,如图D3-6所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从t 1时刻到t 2时刻,钩码处于失重状态
B .从t 3时刻到t 4时刻,钩码处于超重状态
C .开始电梯可能停在10楼,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1楼
D .开始电梯可能停在1楼,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10楼
二、实验题(共18分)
9.(6分)如图D3-7所示是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三条a -F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图D3-7
①三条倾斜直线所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相同
②三条倾斜直线所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不同
③直线1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最大
④直线3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最大
10.(12分)实验室给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器材:滑轮、小车、小木块、长木板、停表、砝码、弹簧测力计、直尺,要求同学们用它们来粗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实验中因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必须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完成该实验,即:先保持________不变,验证物体________越小,加速度越大;再保持________不变,验证物体________越大,加速度越大.
(2)某同学的做法是:将长木板的一端垫小木块构成一斜面,用小木块改变斜面的倾角,保持滑轮小车的质量不变,让小车沿不同倾角的斜面由顶端无初速释放,用停表记录小车滑到斜面底端的时间.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改变斜面倾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停表记录小车下滑相同距离(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所经历的时间,而不是记录下滑相同时间所对应的下滑距离,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较准确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则需利用打点计时器来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图D3-8是某同学得到的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O、A、B、C、D、E、F 共7个计数点(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
接的是50 Hz的低压交流电源.他将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上,其零刻线和计数点O对齐.
图D3-8
①下表是某同学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取数据的记录表,其中最后两栏他未完成,请你帮他
完成.
②E
点时的速度是________m/s(取三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共54分)
11.(15分)如图D3-9所示,一轻绳上端系在车的左上角的A点,另一轻绳一端系在
车左端B点,B点在A点正下方,A、B距离为b,两绳另一端在C点相接并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绳AC的长度为2b,绳BC的长度为b.两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2mg.求:
(1)绳BC刚好被拉直时,车的加速度是多大?
(2)为不拉断轻绳,车向左运动的最大加速度是多大?
图D3-9
12.(19分)如图D3-10所示,有一质量为1 kg的小球串在长为0.5 m的轻杆顶部,
轻杆与水平方向成θ=37°.由静止释放小球,经过0.5 s小球到达轻杆底端,试求:
(1)小球与轻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在竖直平面内给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轻杆方向的恒力,使小球释放后加速度为 2 m/s 2,此恒力大小为多少?
图D3-10
13.(20分)如图D3-11所示,皮带在轮O 1、O 2带动下以速度v 匀速转动,皮带与轮之间不打滑.皮带AB 段长为L ,皮带轮左端B 处有一光滑小圆弧与一光滑斜面相连接.物体无初速放上皮带右端后,能在皮带带动下向左运动,并滑上斜面.已知物体与皮带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μ,且μ>v 22gL
. (1)若物体无初速放上皮带的右端A 处,求其运动到左端B 处所需的时间;
(2)若物体无初速放上皮带的右端A 处,求其运动到左端B 处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
(3)物体无初速放上皮带的不同位置,则其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也不同.设物体放上皮带时离左端B 的距离为s ,物体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请画出h -s 图象.
图D3-11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三)
1.B [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故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选项A 错误.牛顿运动定律都是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在微观、高速的情况下不成立,选项B 正确.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两点含义,一是所有物体都有惯性,二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并不能完全包含这两点意义,选项C 错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选项D 错误.
2.B [解析]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选项A 错误;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都要受到太阳的引力,且引力方向沿着两个星球的连线指向太阳,选项B 正确,选项C 错误;伽利略理想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选项D 错误.
3.C [解析] 根据题意,瓦在竖直面内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结合弧形瓦的特点对其截面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F N1=F N2,且F N1与F N2的合力为F N ,而F N =mg cos α.若两杆间的距离不变,F N1与F N2均与瓦的质量成正比,则摩擦力f =2μF N1与质量成正比.为了防止瓦
被损坏,应使瓦块下滑的加速度减小,而a =mg sin θ-2μF N1m
,与质量无关,故选项A 、B 错误.增大两杆间的距离,F N 不变,F N1与F N2将增大,则摩擦力增大,加速度减小,符合题意,选项C 正确.减小两杆间的距离会使加速度增大,选项D 错误.
甲 乙
4.B [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μmg =ma ,解得a =1m
·F -μg ,由此可知:a -F 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质量的倒数,所以A 的质量小于B 的质量,再由纵轴截距截距可得
μA >μB ,所以选项B 正确.
5.D [解析]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得拉力F =(m 1+m 2)a .突然撤去F ,以A 为研究对象,由于弹簧在短时间内弹力不会发生突变,所以A 物体受力不变,其加速度a 1=a .以B 为研究对象,在没有撤去F 时有:F -F ′=m 2a ,而F =(m 1+m 2)a ,所以F ′=m 1a ;撤去F 则有:-F ′=m 2a 2,所以a 2=-m 1m 2a .选项D 正确.
6.D [解析] 设钢索对载人箱和人整体拉力大小为T ,对载人箱和人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M +m )g -T =(M +m )a ,对平衡重物由牛顿第二定律有T -Mg =Ma ,联立解得a =mg 2M +m ,再由运动学规律v =at ,得t =M +m v mg
,选项D 正确. 7.B [解析] 对整体:F -μ·2mg =3ma ,对物体B :F ′=ma ,联立得F ′=F -2μmg 3
,选项B 正确.
8.D [解析] 由图可知:从t 1时刻到t 2时刻,弹力小于钩码重力,钩码处于失重状态,A 项正确;从t 3时刻到t 4时刻,弹力大于钩码重力,钩码处于超重状态,B 项正确;根据题目的情景,电梯可能是先加速向下运动,加速度向下,失重,再匀速向下运动,加速度为零,最后减速向下运动,加速度向上,超重,所以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
9.②④ [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a =1m
·F ,直线的斜率等于质量的倒数,三条直线的斜率不同,说明三条直线所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不同,由图可知,直线1的斜率最大,所对应的总质量最小;直线3的斜率最小,所对应的总质量最大.
10.(1)合外力 质量 质量 所受合外力 (2)①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②记录更准确(或:更容易记录,记录误差会更小,时间更容易记录,方便记录,方便计时,位置很难记录等类似答案均正确)
(3)①表一
或表二
②0.233
11.(1)g (2)3g
[解析] (1)绳BC 刚好被拉直时,小球受力如图甲所示.
因为AB =BC =b ,AC =2b ,故绳BC 与AB 垂直,θ=45°.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tan θ=ma
解得a =g .
甲 乙
(2)小车向左加速度增大,AB 、BC 绳方向不变,所以AC 绳拉力不变,BC 绳拉力变大,BC 绳拉力最大时,小车向左加速度最大,小球受力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T m +mg tan θ=ma m
因T m =2mg ,所以最大加速度为a m =3g .
12.(1)0.25 (2)8 N 或24 N
[解析] 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
mg sin θ-μmg cos θ=ma
又x =12at 2
联立解得μ=0.25
(2)若F 垂直杆向下,则mg sin θ-μ(F +mg cos θ)=ma ′
解得F =8 N
若F 垂直杆向上,则mg sin θ-μ(F -mg cos θ)=ma ′
解得F =24 N
13.(1)L v +v
2μg (2)12mv 2 (3)如图所示
[解析] (1)由μ>v 22gL 可得12mv 2
<μmgL
说明物体到达B 之前就与传送带共速,设其加速度为a ,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 =ma
加速阶段的时间为
t 1=v a
加速阶段的位移
s 1=v 2
2a
匀速阶段的时间
t 2=L -s 1v
总时间t =t 1+t 2
联立解得t =L v +v
2μg
(2)物体在加速阶段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
Δs =vt 1-12vt 1
产生的热量Q =μmg Δs
联立解得Q =12mv 2
(3)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