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 活页作业23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二战结束后,面对国际货币关系领域的自由放任与国际经济的发展要求,《经济学家》杂志指出:“迫切需要货币方面的国际协议。
”此后建立了( )
A.雅尔塔体系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D.布雷顿森林体系
2.(2013·某某调研)“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生产设施回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
”上述材料应出自( )
A.《欧洲联盟条约》B.《布雷顿森林协定》
C.《北美自由贸易协定》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材料反映的是协助会员国复兴与建设,援助发展中国家,这属于世界银行职能。
世界银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机构,故B正确。
答案:B
3.2012年9月7日,我国某某彝良发生地震,灾区人民遭受严重损失,灾后重建任务艰巨。
中国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
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解析: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为成员国恢复和发展生产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注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区别。
答案:A
4.1944年,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最终按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其原因主要在于( )
A.美国是会议的发起国
B.布雷顿森林环境优美
C.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大大膨胀
D.二战尚未结束,美国召开会议的环境较安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二战期间,布雷顿森林会议接受美国的方案,主要是因为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大大膨胀,经济实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
答案:C
5.(2013·某某模拟)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走向合作。
两国最终走向合作说明了( ) A.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B.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6.“它成立之初,就拥有3.6亿消费者,国民生产总值总计超过6万亿美元。
……它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
”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D.欧盟
解析:从材料信息“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可以看出这一区域组织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且人口较少,只有3.6亿。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此特点的只有C项。
答案:C
7.历史探究小组在介绍某国际组织时说,“成员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
其中,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有的领土横贯大陆,有的是浩瀚大洋中的岛屿”。
这一国际组织是( ) A.北美自由贸易区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D.东南亚国家联盟
8.(2013·某某模拟)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欧洲南、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跨地区
39个40个6个8个1个7个
A.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
B.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
9.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针对经济全球化曾有过这样的论断: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
以下哪些现象证明了这一观点( )
①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②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③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④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区域经济组织遍及全世界,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等,它包含生产、市场、资金的全球化;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阶段,它加速了全球化。
答案:D
10.(2013·某某模拟)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表明,近50年全球财富增加了6倍。
1980~1990年,发达国家的GNP(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GNP总量的67%,上升了73.2%;发展中国家的GNP只占19.3%,下降了17.7%。
这一材料最能说明( )
A.美国开始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
B.经济全球化增强了发达国家的综合实力
C.8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的扩大
解析:美国在二战后就成为经济最强国,从题目中数据也看不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快慢,故A、C两项错;B项中综合实力不等于经济实力;D项是分析数据对比得出的正确答案。
答案:D
11.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
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
”这可以说明( )
A.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APEC经济一体化必将实现政治一体化
C.经济区域集团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
解析:A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表述错误;亚太经合组织不是经济及政治一体化组织,B项错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联盟是欧盟,D项错误。
提取材料信息“APEC 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可以判断区域集团化可以推动全球化发展。
答案:C
12.“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
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 000亿美元的嫁妆。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19世纪末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金本位制(1815~1914)、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美元本位制(1971~至今)。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对美国意味着巨大利益,意味着“超级霸权和超级利益”。
戴高乐1965年对美元超级霸权的批评举世闻名:“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
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1971年尼克松摧毁布雷顿森林协议、开启浮动汇率体系之后,“超级特权”和“游戏筹码”竟然像天文数字一般倍增!
——向松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材料二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1930年代大萧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19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
——向松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材料三2010年4月26日国际在线报道: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
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15.85%,很显然美国仍然努力保留了否决权。
(1)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试简述其确立经过。
(4分)
(2)美元获得“超级霸权”的原因是什么?“超级霸权”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3)简析欧元产生的原因和对世界货币格局的影响。
(6分)
(4)世行投票权的变化说明了哪些问题?(2分)
14.(2012·某某高考)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
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
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
——《饮冰室合集》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6分)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8分)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1)问结合时间16、17世纪可知原因有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和荷兰的殖民扩X;第(2)问中的第一小问的“旧工业”是指中国的家庭手工业,第二小问原因应结合工业革命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作答;第(3)问的原因应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
答案:(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X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2)传统手工业。
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X,中国遭到侵略;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
70年代
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